潘玉爽
(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的現(xiàn)狀及其對策
——以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為例
潘玉爽
(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等院校不斷擴招,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有機會到大學學習深造。連續(xù)幾年來,山東省高考成績達到180分就可以報考高職院校。錄取分數的不斷走低,也意味著生源質量的不斷下降。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較低。為把他們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人,高職院校必須加強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
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現(xiàn)狀及對策
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高職教育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學生生源也多樣化,既有普通高考錄取的高職學生、也有對口高職學生(中職、中專通過單招錄取的學生),還有“3+2”高職生。高職學生總的情況比較好,但是部分學生人文素質比較低。
筆者長期以來擔任高職班級的班主任,承擔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授課任務,并且輔導自學考試學生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在授課過程中了解到學生普遍的人文素質低。具體情況如下
一是傳統(tǒng)文化方面。對文學知識掌握的少。提問你看過中國古代“四大名著”這個問題時,回答都看過的不到40%,都沒有看過的占4.5%,有學生說看過電視連續(xù)劇。唐詩、宋詞、元曲也是欣賞的不多;對傳統(tǒng)文化藝術了解很少。提問你對京劇、越劇、秦腔、潮劇、昆曲、湘劇、豫劇、曲劇 、二人轉、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臉譜、梨園戲、歌仔戲等劇種,回答“喜歡”的10%多一點,另有10%是“非常討厭”。在回答對書法、國畫以及笛、二胡、琵琶、絲竹、胡琴、箏、簫、鼓等民族樂器,“一點不懂”的占40%、“知道點皮毛”的占40%、精通和大致掌握的不到20%;對傳統(tǒng)節(jié)日不明確。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冬至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或者不明確,或者知道吃什么食物不知道有什么意義。但是對一些洋節(jié)卻是過得不亦樂乎?,F(xiàn)在距離圣誕節(jié)還有二周時間,但是學生們早已經策劃好圣誕節(jié)的慶?;顒?,并且已經買好了圣誕節(jié)的禮物——圣誕樹、圣誕老人帽子、蘋果、橙子,買好了氣球等物品,一說圣誕節(jié),學生就像打了雞血式的興奮,我問學生知道平安夜、圣誕老人,知道中國有個老人,領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他的誕辰是那天,沒有人知道。我提示學生,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誕辰是12月26日,他們都沉悶了。2月14日的情人節(jié),學生們很高興,4月1日的愚人節(jié),學生也感覺可以惡搞,有趣。對傳統(tǒng)禮儀文化重視程度低。大學生雖然是知識程度高的群體,生活在高度文明的場所—大學,但是行為舉止、衣著打扮、接人待物、迎來送往等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大學生穿戴打扮標新立異感覺很美,有的濃妝艷抹感覺很靚,有的臟話連篇感覺很酷。學生們自己說,“ 您好”、“ 請”、“ 不客氣”、“ 對不起”、 “ 謝謝”等這些文明用語使用的比較少。
二是歷史知識掌握的比較少。在課堂教學中涉及一些歷史的知識,問及學生很是茫然,在講課過程中讓學生舉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例子,沒有一個學生知道。黨史上的一些人物如:黨的一大山東省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學生從來沒有聽說過。知道新四軍,但是不知道皖南事變。提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緒論珍惜大學生活,開拓新的境界,第三節(ji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緒論的重點,大街小巷都張貼宣傳畫,但是24個字準確記住的不足70%。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40%的學生不清楚。中國夢的本質和基本內涵是什么?45%學生能準確回答出來,其他的只能回答一部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是什么?90%學生回答不出來。
三是法律知識匱乏。提問法律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大學生身邊的法律問題,也是校園里的法律問題。如:你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沒有人知曉;你認為闖紅燈是違法行為嗎?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是干什么?如果你看到有人正在偷你的筆記本,你會怎么辦?對幾個問題的回答都顯示學生法律知識的欠缺。
四是省情方面的知識。因為”3+2”學生都是山東省籍的學生,提問:山東省的省委書記是誰,沒有人知道;山東省有多少地市,大多數學生知道有17個,有學生不知道;山東省的支柱產業(yè)是什么?沒有學生知道。
總之,在授課過程中切實感覺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較低,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補足他們的短板,夯實基礎,必須加強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
1.加強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傳統(tǒng)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璀璨紛呈的經典篇章,是中華民族的“魂”。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它所蘊含的崇尚道德、重視思想、強調文化藝術修養(yǎng)、注重人文素質等思想和精神,對凈化大學生的心靈,升華感情,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人文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要充分利用濰坊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濰坊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這里生活定居,古屬齊魯之邦,這里民風民俗淳樸敦厚,勤勞而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濰坊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為繁衍生息、生存發(fā)展、追求幸福、祈求平安,按照自己的心愿,創(chuàng)造并傳承了濰坊地區(qū)的鄉(xiāng)風民俗。跟隨風俗民情的歷史延沿,伴生了濰坊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及其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如:全國三大畫市之一的楊家埠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高密的樸灰年畫、民間剪紙和泥彩塑,堪稱民俗藝術中的“三絕”;馳名中外的濰坊風箏興于明代,盛于清代,極盛于現(xiàn)代。精湛的濰坊嵌金銀漆器、仿古青銅器更是匠心獨運,領標藝林;傳統(tǒng)的民間剌繡、核雕、燈彩、泥布玩具,各具特色。這眾多的民俗藝術品,制作精細,構思巧妙,風格古樸,雅俗共賞。既可實用,又可觀賞;它們與濰坊人民的生活習俗相伴而生,滿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信息,散溢著濃郁的泥土芳香,閃耀著勞動人民的才華與智慧。濰坊是國家級中國人居環(huán)境獎城市;國家環(huán)保模范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中國人居環(huán)境獎水環(huán)境治理優(yōu)秀范例城市;國家節(jié)水型城市;中國優(yōu)秀創(chuàng)新型城市;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城市。充分利用濰坊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外出實地參觀,邀請傳統(tǒng)文化名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進校園、進課堂,讓學生受到熏陶和教育。
其次,要加強課程建設。一方面要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獨具民族特色、內涵博大精深、傳統(tǒng)優(yōu)良的思想文化體系。它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也是具有強大內部凝聚力的文化。在思政課教學中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人文精神和道德思想滲透到教學內容中,有利于學生的道德內化及人格完善。根據思政課的課程性質,在教學內容中應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文化為重點結合內容,落腳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國家、民族利益及“仁愛”的人際和諧,注重道德踐履的修身養(yǎng)性,突出傳統(tǒng)美德在現(xiàn)實社會價值中經世致用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語文教學相結合。語文素質教育離不開對民族語文和民族文化的準確把握,離不開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弘揚,如果脫離深厚的民族語言、文化基礎,語文素質教育就必然流于虛妄而不可想像。中國不僅誕生了老子、孔子、莊子、荀子、墨子等一批偉大的思想家和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陸游、關漢卿、曹雪芹、魯迅、郭沫若等文學大師,而且出現(xiàn)了《詩經》《論語》《孟子》《離騷》《史記》和“ 唐詩”“ 宋詞”“ 元曲”及《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等宏篇巨著和藝術精品。這既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值得每一位炎黃子孫自豪,同時也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通過學習這些藝術珍品,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祖國無比豐富的語言文字知識,而且可以從不同時代、不同體裁的珍品中感受到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脈搏,得到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再次要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體育教學相結合。體育的目的是強身健體,是力量、是健康、是團結合作。目前的體育教學僅僅局限在籃球、足球、跑步等項目上。乒乓球、羽毛球、武術、舞獅、模特、散打、風箏放飛、太極、踢花毽、體育游戲(拓展項目)、街舞、輪滑還開展的比較少。
2.打造環(huán)境育人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每天都處于的一種人文環(huán)境,以其特有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改造著大學生的內心世界,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校園里,廣場樓房、花壇草地是最吸引師生的去處,成為停留時間最多的場所。同時,相對于課堂上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身份,學生在此不僅展示著真實的自我,而且為其人文素質的外化提供了時間、空間,使他們更能體現(xiàn)其主動的一面,并能夠彼此感染。因此,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學生生活的校園每個場景、每個細節(jié),讓學生一點一滴感受熏陶,就顯得尤為必要。
3.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
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僅在課堂上,還應該注意課外的文化交流與互動,如開展知識競賽、征文、影視等,即可以避免時間的緊張、枯燥氛圍,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在學生層面,開展“一個問候、一件好事、一本好書、一次孝心、一封家書、一次義工”活動?!耙粋€問候”是每天一個問候;“一件好事”是每周做一件好事:“一本好書”是每月度讀一本好書;“一次孝心”每半年盡一次孝心;“一封家書”是每年寫一封家書;“一次義工”是每季度做一次義工。舉辦“中國夢我的夢”演講比賽、“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經典”誦讀大賽、“美麗校園我的家”攝影比賽書畫展,開展誦讀《弟子規(guī)》活動、漢服表演、“ 手拉手、肩并肩、共赴前程”主題活動、“為山區(qū)兒童捐衣捐書”活動、“青春綠色行動踐行綠色生活”活動,組織“校慶杯”牧業(yè)知識競賽、學院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校慶杯”班級制籃球賽、“神牛杯”足球大賽等。
總之,高職學生,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素質,補上他們的短板,使他們全面發(fā)展。
責任編輯:孫延波
G711
A
1671-4288(2016)04-0098-02
2016-02-20
潘玉爽(1960-),女,山東萊州人,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