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史記》對中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價值

      2016-03-16 09:55:27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21期
      關鍵詞:司馬遷史記孔子

      王 麥 巧

      (渭南師范學院 人文學院,陜西 渭南714000)

      ?

      【司馬遷思想研究】

      論《史記》對中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價值

      王 麥 巧

      (渭南師范學院 人文學院,陜西 渭南714000)

      《史記》是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是培養(yǎng)中學生人文精神的經(jīng)典著作。學習《史記》,有助于中學生繼承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弘揚和培養(yǎng)民族精神,塑造熱愛祖國、為國獻身的精神品格;有助于中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堅持理想,百折不回;有助于中學生增強人文關懷,修身養(yǎng)性,愛己愛人。

      《史記》;中學生;人文精神;自我價值;

      《史記》充溢著濃郁的人文情懷,對中學生來說,學習《史記》有利于其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史記》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中學語文教材對《史記》篇目的選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為必修課,例如《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另一種是作為選修課?!妒酚洝愤x修篇目因版本不同而有差異,影響比較大的版本有人教版、蘇教版、魯教版等,共同篇目如《太史公自序》《屈原列傳》《魏公子列傳》《淮陰侯列傳》《刺客列傳》等,不同選篇如人教版的《悲士不遇賦》《魏其武安侯列傳》《貨殖列傳》,蘇教版的《夏本紀》《孔子世家》《魯周公世家》《河渠書》《六國年表》等,魯教版的《晁錯》《張騫》《趙氏孤兒》《甘羅》等。無論是必修篇目,還是選修篇目,學生都可從中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增強人文關懷。

      《史記》被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歷史的責任感呼喚人文精神,文學的力量源于人文精神,因此,對人文精神的觀照成為司馬遷職責之所在,同時它也是司馬遷“成一家之言”之精髓?!妒酚洝分宋木癜芏喾矫妫瑢χ袑W生來說,首要的是培養(yǎng)民族精神,塑造熱愛祖國、為國獻身的精神品質。

      愛國就是以國事為己任,“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在《史記》中,司馬遷傾筆描寫了諸多為國家和社會敢于犧牲自我、勇于奉獻的英雄人物。屈原志趣高潔,行為廉正,忠君愛國,因遭讒毀而被罷免。屈原雖然去職,卻仍眷戀楚國,盼望著國君能夠醒悟,楚國能夠振興。屈原的忠君不二卻招致被放逐。漁夫勸他隨波逐流,他“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1]2486以屈原之才,游說諸侯,何國不容?屈原走了,其高潔的人格以及獻身祖國的精神如同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

      如果說屈原的悲劇是一種崇高美,那么荊軻的悲劇則是一種悲壯美。荊軻本來可以有完美的人生:漫游四方,和蓋聶等人探討劍術,和魯句踐等人博戲,和高漸離等朋友唱和、喝酒……但是英雄主義情結以及獻身精神使他挑起拯救燕國的重擔。易水河畔,“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目真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1]2534。如此慷慨悲壯的場面,怎不令人驚心動魄?明代董份說:“荊軻歌易水之上,就車不顧,只此時,懦士生色?!鼻G軻來到秦國,見秦王,秦舞陽“色變振恐”,荊軻鎮(zhèn)定自若,“取圖奏之”。趁秦王不備,“把秦王之袖”,“持匕首揕之”,“逐秦王”,引匕首“擿秦王”,令秦王群臣驚愕惶恐,“盡失其度”。知事情不成后,荊軻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倚柱而笑,箕踞以罵”,傲視秦王群臣。荊軻走了,他以行動踐行了訣別之言。荊軻刺秦王表面看是為了報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實質上是系燕國的命運于一身,捐軀赴國難。

      愛國是一種強大的責任,責任意識的有無體現(xiàn)了一個人人格品質的高低。中學生應該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意識,長大后才能“鐵肩擔道義”,實現(xiàn)自我存在的價值。真正的愛國不能停在口頭,而要擔負起對祖國的責任和義務,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勇挑重擔。藺相如是太史公所景仰的歷史人物之一。完璧歸趙、澠池會的故事家喻戶曉,它們是藺相如踐行“鐵肩擔道義”精神的寫照。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后,想用十五座城交換這塊寶玉。趙王想找一個能派到秦國去回復的使者,堂堂一個趙國,竟然無人可派。關鍵時刻,藺相如不顧個人安危,欣然出使秦國。憑著他的大智大勇,最終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秦趙兩國議定在澠池西河之外進行會盟,互修友好。宴會上,劍拔弩張,驚心動魄。面對強暴,藺相如無所畏懼,針鋒相對,維護了趙國的尊嚴。澠池會盟后,藺相如官拜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欲羞辱他,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忍讓回避,感動廉頗,二人上演了一場將相和的好戲。從藺相如身上,中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其寬廣的胸襟,更可以領略其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愛國熱忱。

      魏公子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太史公為之“無限唱嘆,無限低徊”。令太史公唱嘆的是信陵君的人格魅力。信陵君是一個毫不利己、心系魏國的人,魏國的事就是他的事。為了保存魏國,他禮賢下士,“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于不肖”。他委屈為侯嬴駕車,卑身拜訪屠夫朱亥,秘密結交賭徒毛公、賣漿者薛公等,招徠食客三千人。當時,諸侯各國因公子賢德,賓客眾多,連續(xù)十幾年不敢動兵謀犯魏國。為了保存魏國,信陵君在留趙十年后,聽從毛公和薛公的建議,毅然離趙回魏,承擔起拯救魏國的大任,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正是因為信陵君從大局出發(fā),不計個人得失,魏國才免遭覆國之災。這就是信陵君的人格魅力,這種人格魅力感染教育學生,奉獻他人,寵辱不驚,得失不計。

      愛國是改革者的強大動力,任何一個具有愛國情懷的人,都應該堅持真理,銳意改革,敢為天下先。當然,改革創(chuàng)新是一個革命的過程,需要極大的勇氣,甚至需要流血犧牲?!妒酚洝分兴茉炝撕芏啾瘎⌒缘母母锶宋铮谒麄兩砩象w現(xiàn)的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難以實現(xiàn)的矛盾。這類悲劇人物是歷史的先行者,他們的行動具有超前性。主張削藩的晁錯是這種悲劇性人物的代表。晁錯削藩的主張針對劉姓諸侯王,因此,他的悲劇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西漢初年,劉邦在逐步消滅異姓王的同時,大封同姓為王,以輔弼朝廷。漢文帝時,藩國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中央的統(tǒng)治,不利于統(tǒng)治者的中央集權政策的實施。因此,漢文帝采用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把一些舉足輕重的大諸侯國分化為幾個小國,以圖削弱諸侯王的勢力。但是諸侯王對中央的威脅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景帝繼位后,中央集權與地方藩國的矛盾日益激化。晁錯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徊幌?,反遲,禍大?!盵1] 2825削藩觸動了諸侯藩王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一些諸侯王的反對,他們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舉兵叛亂。關鍵時刻,景帝以晁錯為替罪羊,腰斬晁錯以換取叛軍罷兵。晁錯為了削藩而死于削藩,雖然身后爭議不斷,但他堅持真理、銳意改革的愛國之情,千百年來一直為人贊頌。晁錯的悲劇是改革者的悲劇,斯人已去,但他給學生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國家要富強、社會要進步就必須堅持真理,銳意改革。要想改革成功,就必須像晁錯那樣,具有創(chuàng)新、獻身精神,從而實現(xiàn)自我價值。

      跟晁錯具有相同遭遇的還有吳起、商鞅等人?!妒酚洝啡脒x中學語文篇目雖然不包含《孫子吳起列傳》《商君列傳》,但是,為了讓學生感受改革者的勇氣,聆聽改革者的壯歌,也可以突破《史記》入選篇目的局限,擴展開來,把《晁錯》與《孫子吳起列傳》《商君列傳》并觀。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這種關懷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物質層面關注人的現(xiàn)實存在,精神層面關注人的終極價值,后者才是人文精神的精髓所在。中學生正處在塑造自我、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時期,他們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肯定,贏得更多、更好的發(fā)展機會。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向《史記》人物學習,景仰孔子、司馬遷等人,堅持理想,歷經(jīng)艱辛,百折不回;傾情項羽、韓信等人,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

      堅持理想,不懈追求。理想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沒有理想,前進就沒有方向,古人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鬃?、司馬遷為了理想,執(zhí)著前行,歷經(jīng)艱辛,百折不回。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周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爭霸。面對這種局面,為了解決統(tǒng)治階級之間的內(nèi)部矛盾,孔子提出了大一統(tǒng)的主張,即天子統(tǒng)治天下,諸侯服從天子;諸侯治理封國,大夫服從諸侯。如何著手呢?“為政以德”“齊之以禮”??鬃邮紫仍隰攪菩兴恼沃鲝?。夾谷之會,挫敗了齊國劫持魯定公的陰謀,收復了從前被齊侵奪的魯國鄆、汶陽、龜陰的土地。孔子參與國政三月后,“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涂;涂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1]1917雖然孔子的政治主張在魯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卻遭到了齊人的猜忌。齊人送女樂于季桓子,季桓子欣然接受,連國家的政事也懶得去管理了??鬃訛榱藢崿F(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離開魯國周游列國。到衛(wèi)國,居十個月,不被重用。在匡地被匡人圍困五天。到宋國,與弟子在大樹下演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殺死孔子,就把樹砍倒了。陳國、宋國的遭遇并沒有嚇倒孔子,他還是不改初衷,“知其不可而為之”。在鄭國,孔子與弟子走散,垂頭喪氣地站在城郭東門口,被人稱之為喪家狗,但孔子并不氣餒,反而自嘲自樂,以喪家狗自居。喪家狗是孔子不和現(xiàn)實妥協(xié)、追求人格獨立的體現(xiàn)。楚國派人聘請孔子,陳、蔡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所帶糧食吃完,跟從的弟子餓病了,站都站不起來,孔子卻還在不停地給大家講學,朗誦詩歌,彈琴。子貢勸老師降低要求,孔子反駁道:“良農(nóng)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tǒng)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盵1]1931身處逆境,不失所守,這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顆不懈追求的高貴的心,而這正是當今這樣一個喧囂與騷動的社會中眾生所缺乏的。通過與圣人的對話,不再被富貴名利所困擾,學會堅持不懈,學會“知其不可而為之”。

      對司馬遷來說,理想就是繼承祖業(yè),弘揚史家傳統(tǒng)。司馬遷出身于史官世家,先祖重黎氏曾執(zhí)掌天官和地官,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司馬遷對祖輩充滿了敬仰之情,他從祖先,特別是父親身上繼承了修史的傳統(tǒng)。為了修史,司馬遷二十歲,南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網(wǎng)羅天下舊聞;北渡汶水、泗水,在齊、魯兩地研討學問,考察孔子的遺風。早年的學習、漫游為他成為一個合格的史官打下了基礎。漢武帝元封元年,司馬談病危,臨終前他拉著司馬遷的手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絕于予乎?汝復為太史,則續(xù)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tǒng),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1]3295司馬談囑托司馬遷完成自己未竟之事業(yè),寫出一部可以與《春秋》媲美的史書。司馬遷鄭重承諾:“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比旰?,司馬遷為太史令。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他師從董仲舒學習《公羊春秋》,跟隨孔安國學習《古文尚書》,又參與修訂歷法。一系列準備之后,他“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yè),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務壹心營職,以求親媚于主上”[2]4327,這一切都是司馬遷繼承父業(yè)、修身立名的行為。遭遇李陵之禍后,司馬遷成為“刑余之人”,辱沒了祖先,愧對父母、妻子。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司馬遷選擇堅強地活下來?!斑@是一種悲壯之舉,是對史家職責的恪守,對自己神圣人格的捍衛(wèi),對立名理想的不懈追求?!盵3]5司馬遷忍辱偷生,以頑強的毅力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實現(xiàn)了立身揚名的夢想。除了孔子、司馬遷,在《史記》中還記錄了其他胸懷壯志、歷盡艱辛而百折不撓的典型,例如越王勾踐、伍子胥、季布等人,這些典型為中學生提供了在困境中求生存、求發(fā)展的樣板,促進他們樹立高尚的人生理想,繼承《史記》人物所具有的與命運抗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每個人都有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要,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就是立足社會,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從《史記》入選中學教材篇目看,司馬遷非常關注個體的存在價值,只有實現(xiàn)生命的最大價值,才能達到人生的不朽,項羽、韓信等人都是自我價值的求索者,并且實現(xiàn)了人生的超越與升華。項羽是一個悲劇式的英雄人物。他從小就胸懷大志,不學識字、劍術,要學敵萬人的本領。年輕時,力能舉鼎,才氣過人,欲取代秦始皇為帝。在自我價值感的驅使下,項羽追隨項梁在吳中起義,殺會稽守,一府懾服,莫敢起,由此拉開了建功立業(yè)的序幕。在城陽以東與劉邦大敗秦軍,接著,又西至雍丘把秦軍打得落花流水,并殺死了三川郡守李由,然后乘勝回師東北,攻打外黃。他的成名之戰(zhàn)是巨鹿之戰(zhàn)。巨鹿之戰(zhàn),楚兵以一當十,呼聲動天,諸侯無不人人惴恐,從此項羽名震天下,成為諸侯上將軍。李晚芳贊曰:“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筆寫神勇之人,亦千古無二。迄今正襟讀之,猶覺喑啞叱咤之雄,橫縱馳騁于數(shù)頁之間,驅數(shù)百萬甲兵,如大風卷籜,奇觀也?!盵4]349之后,項羽一路凱歌,挺進咸陽,成為西楚霸王。項羽雖然稱霸時間很短,但他的勇猛善戰(zhàn)、他的敢作敢為、他的叱咤風云,真可謂驚詫千古,嘆服萬代,就連南宋女詞人李清照也不禁為之感嘆:“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今天,項羽的故事還在傳唱,《霸王別姬》《西楚霸王》《王的盛宴》等對中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對霸王除了崇拜,還有惋惜,憧憬像霸王那樣建功立業(yè),惋惜其有勇無謀,身死國亡。

      韓信是一個自我存在感非常強的人,希望得到社會的關注,得到人們的認可。韓信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盵1]2629-2630。胸懷大志的韓信吃漂母之食,忍胯下之辱,等待著大展宏圖的機會。陳涉、吳廣起義后,韓信投奔項梁,留在項梁手下,默默無聞。項梁死后,追隨項羽。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皆不采納。于是,韓信主動尋找能施展個人抱負的另一陣營,投奔劉邦。在蕭何的推薦下,劉邦封韓信為將軍,對他言聽計從。韓信從此大展手腳,表現(xiàn)出卓越的軍事才能。韓信的首建之功是暗度陳倉,還定三秦;奇功之二是力挽狂瀾,奇兵破魏;背水列陣、鏖戰(zhàn)井陘更是韓信的經(jīng)典之作;濰水之戰(zhàn)是韓信繼井陘鏖戰(zhàn)后的又一次力作。韓信一路征戰(zhàn),戰(zhàn)必勝,攻必取,為劉邦一統(tǒng)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司馬光說:“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韓信“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手握兵權,位高權重,招致劉邦猜疑,再加上他不學道謙讓,伐功矜能,結果被殺。從韓信身上,學生既看到了其性格中魅力的一面,例如志向遠大、胸懷寬廣、忍辱負重、才略過人,也看到了其缺陷的一面,如清高自傲、優(yōu)柔寡斷、不知進退。前者,以之為師,有助于成就一番事業(yè);后者,以之為鑒,有助于學會審時度勢,明察利害關系。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史記》篇目并不是簡單的文化學習材料,更是培養(yǎng)中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教科書。引導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不懈追求,奉獻社會,建功立業(yè)。

      悲憫情懷是一種普遍的對人性的觀照,是對人類生存狀況反思的人道主義情懷?!妒酚洝肪哂袧庥舻谋鞈懭饲閼?,它是對生命的珍視,是對弱小的憐惜,是對悲劇人物的認同與同情。通過《史記》篇目的學習,可以引領學生養(yǎng)成悲天憫人的審美情懷,播下善與愛的種子,引領學生成為一個富有人文情懷的人。

      司馬遷悲憫情懷的形成與他自身的經(jīng)歷不無關系。漢武帝天漢二年,李陵率兵抗擊匈奴,出師不利降敵。司馬遷仗義執(zhí)言,結果以“欲沮貳師,為陵游說”被定為誣上罪名,誣上罪名只有兩種結果:或者死,或者就腐刑。如果選擇死,雖然可以轟轟烈烈,保全名節(jié),然而書未成,名未立,這樣一死如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之死沒什么區(qū)別,而且會被世人看作是智盡無能、罪大惡極。如果選擇活著,就意味著接受腐刑,忍受奇恥大辱。“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發(fā)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2]4329在這種情況下,活著比死了更需要勇氣。為了光大生命的價值,司馬遷毅然選擇隱忍茍活。司馬遷特殊的經(jīng)歷使他對社會、對人生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認識,其文呈現(xiàn)出“悲世之意多,憤世之意少”[5]12的特點。所謂悲世就是“充滿普世之愛的悲憫”。

      人是歷史的主體,寫人需要悲憫情懷,因而具有悲憫情懷的史書,往往價值較高。《史記》因司馬遷以一顆悲憫的心洞悉人生疾苦而提高了其藝術價值?!妒酚洝繁瘧懙膶ο蠹扔型鹾顚⑾?,也有官吏、游俠、富商,還有處在社會下層的士人、刺客、倡優(yōu)等。傳統(tǒng)史書經(jīng)常以王侯將相、官吏、游俠、富商為書寫主體,而《史記》難能可貴的是為士人、刺客、倡優(yōu)等社會下層人物樹碑立傳,肯定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對他們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惋惜?!段汗恿袀鳌分?,司馬遷傾心歌頌了侯嬴、毛公、薛公等一系列下層人物。侯嬴是大梁夷門小吏,胸懷韜略,卻不外露。當秦兵圍攻邯鄲時,侯嬴為信陵君獻計:求如姬盜來兵符,并推薦朱亥協(xié)助信陵君取代晉鄙,奪取軍權。一切安排妥當后,侯嬴卻以自殺送公子,體現(xiàn)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時代風尚。毛公、薛公是趙國有才能的布衣之士,二人隱居博徒與賣漿家。信陵君居趙期間,與二人交好。秦兵伐魏,魏王派人請信陵君,信陵君不歸,二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義力勸信陵君回國。信陵君歸趙,“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1]2384魏國稱雄于秦,這其中就有毛公、薛公之功。

      刺客也是司馬遷悲憫的對象,在他們身上,都有一種反抗強權、重視名譽、感恩圖報、不畏生死的剛烈精神。齊魯會盟,曹沫劫持齊桓公體現(xiàn)出反抗強權、重視名譽的氣節(jié)。豫讓刺殺襄子、專諸刺殺吳王僚、聶政刺殺俠累,弘揚了士為知己者死的重義情懷。豫讓是智伯的手下,智伯厚遇豫讓。智伯被殺后,豫讓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盵1]2519于是改名換姓為刑人,入宮行刺趙襄子,結果被襄子識破。襄子認為他是賢人,放了他。不久,豫讓“漆身為厲,吞炭為啞”,埋伏在橋下欲行刺襄子,又被襄子抓住。面對襄子的大義,豫讓不改初衷,執(zhí)著地要為智伯報仇。于是,襄子解衣使刺,成全了豫讓的死名之義。專諸是公子光的門客,公子光“善客待之”,專諸為報公子光之恩,刺殺了吳王僚,自己也身首異處。聶政與嚴仲子并沒有依附關系,沒有義務為嚴仲子賣命,但他卻不能不回報嚴仲子的知遇之恩。于是,在母親去世后,為嚴仲子去刺殺韓相俠累。聶政抱定必死的決心,以白虹貫日之勢殺死韓相。為了不連累姐姐,自毀面目,剖腹自殺。曹沫、專諸、豫讓、聶政等人“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1]2538

      滑稽人物是處在社會底層的藝人,《滑稽列傳》塑造了三位滑稽人物:淳于髡、優(yōu)孟、優(yōu)旃。他們“不流世俗,不爭勢利”的品質贏得史公贊賞,他們“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的才能獲得史公肯定,故而成為史公關注的對象。能言善辯、機智靈活是滑稽人物立身的資本,作為宮廷倡優(yōu),他們善于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根據(jù)國王的特點以其喜聞樂見的形式納言諷諫。齊威王喜好說隱語,又好徹夜宴飲,逸樂無度,不理朝政。淳于髡就用隱語諷諫齊威王。他以大鳥為喻規(guī)勸齊威王要治理朝政,齊威王果然一鳴驚人;他以農(nóng)人祭田“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的笑話建議齊威王重禮與趙,求得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楚國聞風,不戰(zhàn)而退;他以飲酒亂性說理,齊威王從此罷長夜之飲。楚莊王不喜聽直言,優(yōu)孟就以談笑諷諫。莊王愛馬死了,要以大夫之禮安葬它,群臣直言勸諫,莊王欲以死論處。優(yōu)孟見莊王,仰天大哭,表面贊成莊王意見,甚至提出以人君之禮安葬馬,接著指出其荒謬之處及危害后果:諸侯皆知“大王輕人而貴馬”。莊王一聽馬上醒悟,同意以牲畜之禮葬之。楚相孫叔敖死后,兒子賣薪為生。優(yōu)孟知道后,裝扮成孫叔敖的樣子,模仿他的言語、行為,曉諭莊王楚相不可為、清官不值做。莊王當即召見孫叔敖的兒子,把寢丘這個四百戶之邑封給他,以供祭祀孫叔敖之用。優(yōu)旃擅長說笑話,而且合乎道理。秦始皇時,他憐惜冒雨站崗的衛(wèi)士,于是在秦始皇面前感慨衛(wèi)兵的不幸,靠近欄桿大喊一聲“衛(wèi)士”,從此,秦始皇準許衛(wèi)士減半,輪流值班。秦二世時,想用漆涂飾城墻,優(yōu)旃先是稱贊,接著指出涂飾城墻必須用大房子把城墻裝起來以陰干,聽到這里,連二世也覺得荒唐可笑,于是取消了計劃。

      正直善良、憂國憂民是滑稽人物的人格魅力。淳于髡、優(yōu)孟、優(yōu)旃是皇帝身邊的人,有條件為自己謀取私利,可是他們正道直行,為他人著想,為社稷著想。淳于髡為社稷考慮,三次緣理設喻,威王奮起,齊國稱雄。優(yōu)孟為“故吏”著想,“搖頭而歌”;為楚國著想,勸諫楚莊王重人輕馬。優(yōu)旃憐憫衛(wèi)士,“臨檻疾呼”;為秦國打算,借秦始皇擴展苑囿和二世漆城之事托諷,“有效地遏止了昏君無限膨脹的侈心,減輕了暴政給人民帶來的危害”[6]38。由此看來,滑稽人物的行為起到了與“六藝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司馬遷稱其為偉丈夫,這是對滑稽人物高貴品質的最高禮贊。

      總之,司馬遷在《史記》中融入了自己的悲憫情懷,學生通過學習,開啟善良的本性,以善良之心去觀察社會,思考生活,以悲憫之心去關心他人,關心國家。

      [1] [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 張大可,丁德科.史記通解[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3] 丁德科,馬雅琴,梁建邦.論司馬遷精神[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1):5-18

      [4] 楊燕起.名家評史記[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5] [清]劉熙載.藝概·文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 陳桐生.《史記·滑稽列傳》四論[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1996,(4):37-42.

      【責任編輯 朱正平】

      The Value o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ty Spiri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Historical Records

      WANG Mai-qiao

      (School of Humaniti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714099 Weinan, China)

      Historical Records has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ideals, which is classic on the cul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Learning Historical Records can help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herit our outstanding cultural heritage, carry forward and cultivate national spirit and shape the character of loving and dedicating to our motherland, help them develop right values and hold?the?positive?attitude towards?life, and help them strengthen humanistic care to cultivate their minds and love themselves and others.

      Historical Rec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 humanity spirit; self-worth

      K207

      A

      1009-5128(2016)21-0017-05

      2016-08-27

      渭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研究課題:中學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研究(2015JYKX007)

      王麥巧(1965—),女,陜西大荔人,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文學碩士,主要從事渭南方言民俗研究。

      猜你喜歡
      司馬遷史記孔子
      假如司馬遷沒有《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專家學者為“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三十周年題詞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人故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孔子在哪兒
      陕西省| 大新县| 天柱县| 任丘市| 兖州市| 舟山市| 清苑县| 阿坝| 阿合奇县| 荆州市| 桦甸市| 阿克陶县| 博湖县| 阜南县| 南溪县| 高阳县| 峨山| 永泰县| 新郑市| 云龙县| 平顺县| 邹城市| 齐河县| 玉屏| 贺州市| 秦安县| 呼图壁县| 纳雍县| 华池县| 连南| 拉孜县| 观塘区| 洛扎县| 定边县| 三亚市| 绥德县| 洞口县| 利辛县| 思南县| 四会市|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