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 虹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 圖書館,江蘇 無錫 214121)
?
“教習閱”一體化新閱讀方式
——以“藝術學習共享空間”為例
蓋虹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 圖書館,江蘇無錫214121)
摘要:本文闡述了倡導全民閱讀和提高大學生閱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以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開設的“藝術學習共享空間”為例,詳細介紹了該空間建設思路和意義、運行狀況、作用延伸,及對今后高校圖書館開展讀者閱讀工作及共享空間建設的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共享空間; 教習閱一體化; 藝術學習共享空間; 實踐教學
中國是文明古國,是全世界閱讀傳統(tǒng)最悠久的國家,先賢仁人都十分重視通過閱讀國學經典,汲取營養(yǎng),獲取智慧,修身立德,達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目的。為弘揚和傳承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與文明素養(yǎng),李克強總理分別在2014年、2015年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在2015年的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書香社會”??梢姵珜А叭耖喿x”活動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的高度。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資源、環(huán)境、技術優(yōu)勢,應積極參與到“全民閱讀”活動之中。
高校圖書館是師生閱讀的重要場所,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在高等院校喜歡線下閱讀的學生卻越來越少,最突出的表現是學生到館率逐年下降。為吸引學生閱讀,各高校普遍采取舉辦讀書會、閱讀比賽、征文比賽等活動予以解決。但此類活動對于偏理科的高職院校,由于受到學生學識、興趣、專業(yè)等因素的影響,參與學生人數有限,且為參加活動而閱讀,學生閱讀興趣并不長久,所以效果并不好。如何改變上述現象,是當前各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圖書館面臨的難題。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與本院藝術與設計學院等多部門合作,于2012年在館內建立了集“教習閱”一體的“藝術學習共享空間”,該空間用藝術把閱覽與實踐教學融合一體,作為引領學生閱讀的一種創(chuàng)新思路。通過藝術素養(yǎng)與情趣培養(yǎng),吸引非專業(yè)學生興趣閱讀;通過理論與實踐教學,吸引專業(yè)學生深度閱讀,達到提升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圖書閱讀量的目的,對防止讀者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將以此案例為例,與大家共同研究與探討建設“教習閱”一體化的“共享空間”來吸引學生閱讀的一種新閱讀方式。
1“共享空間”概念
“學習共享空間”最早是由20世紀90年代歐美大學圖書館興起的一種新型服務模式,現在的各種“共享空間”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在我國的圖書館界,不同專家對“學習共享空間”概念有不同的解釋,任樹懷老師的解釋是:“學習共享空間”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營造開放獲取、引人入勝、充滿活力,舒適與溫馨的個性化、協(xié)作式的學習環(huán)境?!盵1]因此,“學習共享空間”是一個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教學和活動相融合的環(huán)境而創(chuàng)造的一個合作式的學習共享空間,其對幫助學生提高信息素養(yǎng)、交流思想、分享經驗,促進學習與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對高校圖書館空間合理利用、服務不斷升級、提升文化氛圍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2]。
筆者認為“共享空間”就是圖書館充分發(fā)揮其資源、空間、人員、技術等方面的優(yōu)勢,與學校的院、系各部門共同合作,而建立的集理論教學、實踐練習、特色閱覽于一體的“教習閱”一體化“特色空間”。其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圖書館融入學校教育活動和人才培養(yǎng),開辟圖書館教育教學功能新的領域,保持圖書館可持續(xù)發(fā)展。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建立的“藝術學習共享空間”運作3年來的實踐經驗證明,此空間對吸引讀者,提高學生到館率的效果非常顯著,對開展和引導學生閱讀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們要認真研究和總結經驗,對幫助各高校圖書館開展讀者閱讀工作具有借鑒與啟示作用。
2“藝術學習共享空間”建設思路與意義
把公共藝術這門課程引入圖書館,建設“藝術學習共享空間”,是本館經過認真研究和考證的結果。公共藝術課程是按照國家關于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目前在高職院校中普遍開設的一門課程,它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在藝術方面的鑒賞、審美、實踐的能力,這與圖書館豐富的館藏、雅致的環(huán)境,蘊含較多天然的契合點;特別是這門課程的風格與圖書館環(huán)境具有較大的可融合性,而且較其他專業(yè)課程,這門課更容易使讀者產生興趣,覆蓋面又廣,因此在館內建立了“藝術學習共享空間”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本館的“藝術學習共享空間”是集“特色資源閱覽、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作品展示”于一體的多功能共享場所,它可同時容納100人學習、閱覽,收藏有藝術類圖書近8000多冊??臻g內分有特色閱覽區(qū)、教學區(qū)、作品展示墻,配備有先進齊全的教學設備,以及大型閱覽桌,既方便閱讀又方便教學、現場書畫練習、設計等,并配有多幅師生作品在此展示與裝飾,是學生閱讀、學習、實踐、創(chuàng)作的最佳空間。該室既承擔全院的公共藝術教育教學培訓和藝術設計系廣告專業(yè)的十余門專業(yè)課的教學活動,又是全校師生傳授與實踐、閱讀與交流、制作與共享藝術作品之地。
本館的“藝術學習共享空間”運作3年的實踐證明,該空間的建設對圖書館的未來工作,特別是促進讀者閱讀,提高到館率具有重要意義:
一為推廣專業(yè)書籍閱讀走出了一條新路。高校圖書館的專業(yè)圖書向來少人問津,增加專業(yè)書籍的閱讀率,一向是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短板和難點。而建設“教習閱”一體化閱覽空間,把專業(yè)課程、專業(yè)書籍、現場制作、產品展示融為一體,打造特色閱覽空間,既留住了專業(yè)學生學習閱覽,也吸引了大量非專業(yè)學生的興趣閱覽。
二為防止讀者流失找到了一條新途徑。當今高校圖書館讀者流失問題比較普遍,圖書館以共建一體化閱覽空間的形式融入學校教學環(huán)節(jié),將來上課的學生發(fā)展為讀者,又對非專業(yè)潛在的讀者群體進行開發(fā)和培養(yǎng),使其變成本專業(yè)愛好者,由此讀者流失問題得以緩解,為防止讀者流失找到了一條新途徑。
三為融入實踐教學做了一個大膽的新嘗試。高職院校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踐技能,以提升其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圖書館的創(chuàng)新服務就要積極配合“教學做一體化”,為師生提供理論教學與動手實踐的空間,滿足新教學模式的實踐需要。而圖書館具有為“一體化教學”實踐教學提供理論素材和動手實踐的資源和空間優(yōu)勢,館系合作共建特色閱覽空間,就是圖書館融入實踐教學一個大膽的新嘗試。
四為圖書館共享空間建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該空間的建立使圖書館通過專業(yè)資源服務與學校教學深度融合,為“理論教學、特色閱覽、動手實踐”一體化教學提供了實踐需要;通過以點帶面帶動圖書館的服務融入教學工作,為嵌入式教學模式提供了一種新的嘗試, 為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提供一條新途徑,在同行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3“藝術學習共享空間”運行與作用延伸
本館的“藝術學習共享空間”運作以來,吸引了大量非專業(yè)學生前來閱讀、賞畫、繪畫、練書法。來自伊朗、印尼等7國的30余名留學生也經常在此進行書法、繪畫的學習。該空間是全館人氣最旺的閱覽室,每周固定讀者有120人次,年累計吸引讀者5 000多人次。該空間對陶冶學生的藝術品位,提高藝術素養(yǎng),特別是提高讀者的興趣閱讀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此空間也吸引了美術沙龍、書畫協(xié)會等組織經常在此開展閱讀交流等活動,共同切磋技藝,使圖書館讀者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我校的蠡溪書畫協(xié)會每周定期在此活動,并多次主辦在錫高校書畫社團聯誼交流筆會,因此吸引了一批校外書法愛好者來此空間學習和閱讀。該空間自建立兩年多以來,經常在此閱讀、學習的師生讀者、特別是非專業(yè)的師生讀者的美術作品,在國家級、省級展覽和比賽中多次獲獎。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肯定了空間建設帶來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也為引領讀者特別是非專業(yè)讀者的特色閱覽,推廣專業(yè)圖書閱覽指明了一條新路。
自空間建立第二年起,我校連續(xù)兩年承辦了“全國機械行業(yè)職業(yè)院校文化素質教育師資建設高級研修班”,并多次接待國內外高校的參觀訪問。作為高職院校首個“公共藝術課程”教學評估試點單位,在2012年省級評估中獲得優(yōu)秀等級。專家認為,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以“藝術浸潤技術,技能與素質并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在公共藝術教學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同類高校中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
在該空間的啟發(fā)下,本館還建了TRIZ創(chuàng)新實訓室和文化素質教育室,兩空間的建設是“藝術學習共享空間”建設作用的繼續(xù)與延伸。
4“藝術學習共享空間”借鑒與啟示
“共享空間”是目前高校圖書館普遍關注的熱點,它是未來高校圖書館發(fā)展的方向。我館“藝術學習共享空間”的成功案例,不僅將圖書館資源服務與校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更解決了讀者流失,提高到館率,增加閱讀量的問題,對我們今后的工作思路有著借鑒作用和深刻的啟示:
一是以“教習閱”一體化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覽習慣和閱讀情趣,引導專業(yè)學生深度閱讀,非專業(yè)學生興趣閱讀,以此推廣專業(yè)書籍閱讀,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一種創(chuàng)新思路;二是在圖書館共享空間進行一體化教學,吸引了一批固定的讀者到館,使入館人數保持穩(wěn)定;三是隨著生活品位的提高,讀者到館更希望享受優(yōu)雅、藝術、美觀的閱讀環(huán)境,圖書館提升空間閱讀品質勢在必行。四是在線下閱讀人數逐年下滑的今天,圖書館利用藝術空間主動對非專業(yè)的潛在讀者群體進行開發(fā)和培養(yǎng),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圖書館,因而喜歡上閱讀,增加了圖書館的人氣;五是本館積極與院系合作,將教學引入圖書館,是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積極主動的求新求變,它不僅解決了吸引讀者到館的問題,也為圖書館資源服務融入教學進行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提升了圖書館在院系的影響力。
5結語
目前,高校圖書館讀者到館數量不斷下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高校圖書館在做好傳統(tǒng)服務的同時,更有責任和義務發(fā)揮和挖掘其空間環(huán)境、人力資源及服務資源優(yōu)勢,為讀者創(chuàng)造更多閱讀、學習、交流等環(huán)境,組織和引導、推廣各種閱讀的方式和方法,吸引更多潛在讀者。我館所建的“藝術學習共享空間”,以“教習閱”一體化的方式培養(yǎng)讀者興趣閱讀、深度閱覽,是圖書館服務工作一種創(chuàng)新思路;以藝術氛圍濃郁的閱覽空間吸引讀者,也為緩解讀者流失,探出一條新路。此空間建設與運行的成功經驗,為高校圖書館拓展自身發(fā)展的空間進行了一個新的嘗試,對今后高校圖書館共享空間建設和服務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偉.淺談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J].文化論壇,2012(2):221.
[2]任樹懷.信息共享空間的規(guī)劃與建設 [J].圖書情報工作,2006(5):122-124.
[3]任樹懷,盛學軍.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4):20-26.
責任編輯俞林
The new reading mod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reading——Taking "sharing space in art learning" as a case
GEHong
(Library,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21412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advocating nationwide reading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Taking the "sharing space in art learning"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 cas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 and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is sharing space, from which experiences and inspiration can be drawn in carrying out the readers's reading work and sharing space construction.
Keywords:sharing spac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reading; sharing space in art learning; practical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 2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7880(2016)01-0021-03
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1.007
作者簡介:蓋虹(1963—),女,遼寧撫順人,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信息管理與讀者服務。
收稿日期: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