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
那天早上,由于我剛好坐在車門口第一排的位置,所以,當(dāng)中途停車,把等候在路邊的一位女子接上巴士來的時候,我自然向窗邊挪過去,她就坐到我的旁邊來。
先是匆匆頷首向我打個招呼,然后就直視前方,不再言語了。
我卻不太習(xí)慣。好歹都是同車旅游。禮貌上試著交談一下,應(yīng)該比較自然些吧。
想不到,我剛側(cè)過身去,還沒來得及開口,她就轉(zhuǎn)過頭來對我說:
“我不是你們一團(tuán)的,只是剛好有位波蘭詩人邀我來參加今天的活動而已?!?/p>
面部沒什么表情,講話的速度很快,說完就又把頭轉(zhuǎn)回去,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覺。
我?guī)缀跏潜灰×?。只好也轉(zhuǎn)過頭來面對右邊的車窗,笑臉一時還收不回去,心中卻有了怒意,莫名其妙,誰怕誰???你這西方人不想寒暄,我這東方人也不見得非要理你不可。
是的,我們之間最初的分野,就在于此。從外表來分,只是西方與東方的差異而已。
那是1999年的夏天,我應(yīng)邀參加以色列的國際詩歌節(jié),這天是會后旅游,一車子的詩人從特拉維夫出發(fā),直奔死海而去。
越走景色越顯荒涼,都是寸草不生的山丘,后座有些人在高聲談笑,我與她依舊互不干擾,保持沉默。
走著走著,窗外是不斷下降的路面,路旁灰白的巖石層層堆疊,隊伍里有位導(dǎo)游,忽然出聲提醒我們,說前面就快要經(jīng)過那處發(fā)現(xiàn)了“死海經(jīng)卷”的洞穴了。
大家都安靜了下來,屏息等待,再順著他的手勢往車子右邊的山上望去,果真遙遙看到,在山坡高處的巖石之下,似乎是有處略顯低矮的洞口。
珍貴的經(jīng)卷就藏身于如此荒涼的山野之間嗎?
我聽到鄰座的女子就在我身側(cè)輕聲吁嘆,想她也正和我一樣,還伸長著脖子往那已經(jīng)逐漸遠(yuǎn)去的山坡上方眺望著吧。
其實(shí),這時候的我已經(jīng)不生她的氣了。近幾年,在旅途中遇到不少類型的怪人,有的人真的是不喜歡說話,像她這樣開門見山地先宣示了,也沒什么不好。
我靜靜地繼續(xù)觀看窗外景色。不過,這些色彩灰白干澀的石頭山丘,實(shí)在不能稱之為“風(fēng)景”。不禁在心中自問,這就是離散了千年又千年的猶太人念念不忘的故土嗎?
“我母親生前最后一次的旅行就是到以色列來的?!?/p>
有聲音從我左側(cè)傳來,用的是英語,是在對著我說話嗎?
轉(zhuǎn)過頭來,果然,是我的鄰座,她淺褐色的雙眸正對著我。
還繼續(xù)說下去:
“我母親在那次旅行所拍的最后一張相片,就是在死海附近拍的?!?/p>
我心已經(jīng)變得非常柔軟,開始仔細(xì)地端詳起她來,是個30多歲、裝扮樸素的女子,微胖的臉頰,一頭蓬松的棕色短發(fā),她還在繼續(xù)對我說話:
“那張相片上的她是微笑著的,很愉快的樣子。所以,母親過世之后,我一直也想來看一看以色列,重走一次我母親走過的路?!?/p>
見我對她微笑,她略顯羞澀。但是,我相信自己凝視著她的目光一定鼓勵了她,所以,就再繼續(xù)說下去:
“其實(shí),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我們家雖然是波蘭的猶太人,但是,我生在瑞士,長在瑞士,對父母談話中的波蘭雖然也不是不感興趣,卻從來沒有想回波蘭去看一看的念頭。我念的是化工,現(xiàn)在也在學(xué)校教書,我在瑞士過得很好。我覺得父母的前半生好像只是一頁應(yīng)該早已經(jīng)翻過去的歷史一樣……”
說到這里,她停頓了一下,好像要想一想再如何解釋。然后,低垂了雙目,她說:
“在我父親逝世之后,日子好像還可以像從前一樣過下去。但是,等到母親也過世之后,我就沒辦法了。有個什么東西一直在我心里搗亂,逼得我非采取行動不可。所以,我終于去了一次波蘭,去好好看了一次我父母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不一定是他們的家鄉(xiāng),而是那整個地方的感覺。好像非要這樣走一趟,才能重新回到瑞士,重新生活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你明白這種感覺嗎?”
語氣如此急切,想是心中貯存已久的思緒都在此刻爭先恐后地要找人傾訴吧?所以不得不抓住眼前這個東方女子作為對象,可是又怕她不能了解自己的苦楚。畢竟,東方與西方,相隔那樣遙遠(yuǎn),除了地理上的、文化上的,應(yīng)該還有心理上很難跨越的距離吧?
在當(dāng)時,我們兩個人誰也沒體會到,關(guān)于“遠(yuǎn)離鄉(xiāng)關(guān)”以及“追尋母土”這兩個主題,是生命里最基本的主題,并無東方與西方之分。所以,我只是很自然地回答她:
“我想,我應(yīng)該是可以明白的。”
然后,我就用很簡短的幾句話,向她說明了自己的身世:與她相同之處,是我也是個生長在他方,遠(yuǎn)離了族群的蒙古人,并且一直到中年之后,才見到了父母的故鄉(xiāng)。
而與她不同之處,則是母親雖然早已過世,但在我還鄉(xiāng)之時,父親卻仍然健在,并且很高興有一個孩子終于可以與他分享關(guān)于蒙古高原的一切。今與昔,明與暗,所有的滄桑變幻,在整整九年的時光里,我們父女之間幾乎是無話不談,可是……
可是,我告訴她:
“去年冬天,父親走了之后,我才忽然發(fā)現(xiàn),有許多非常重要,甚至非?;镜膯栴},我都忘了問他。我怎么這么大意呢?如今的我,心中充滿了懊惱與悔恨,父親已經(jīng)離開這個世界了,我竟然沒有問過他一次,這么多年的遠(yuǎn)離鄉(xiāng)關(guān),他是靠著什么樣的力量和勇氣才能熬過來的?”
就在這個時候,心中累積的疼痛使我不得不留下淚來,坐在我身側(cè)的她,用著更急切的語氣向我說:
“是?。∈前。∥乙彩呛蠡诘煤?,怎么沒有想到去問一問我的母親,問一問她心里的感受?原本朝夕相處的親人,隨時都可以提問,可以得到回答,卻被我輕易地錯過了。現(xiàn)在的我,只能帶著她最后一次旅程的最后一張相片來到以色列,來到死海,猜想著母親在這里留下來的微笑,是不是她留給我的最后的一絲線索?”
她的語音輕顫,她的臉頰微紅,淺褐色透明的雙眸已貯滿淚水,凝視著我,而我只能輕輕點(diǎn)頭向她表示同意。
兩個心中充滿悔恨的女兒,在這一刻里只能互相對望,默默無語。
后座的導(dǎo)游忽然朗聲宣布,我們的右前方已經(jīng)可以觀看到死海了!
于是,舉著小擴(kuò)音器,這位導(dǎo)游盡責(zé)地向我們提供有關(guān)死海的種種信息和數(shù)字,車?yán)锏挠慰蛡円泊似鸨寺涞靥釂枴\囃V?,與我在這幾天會期里彼此談得來的兩位詩人過來邀我同行,紛亂中,我和這位女子只能互通姓名,再微笑著握了一下手就分開了。
而在回程的車上,她的波蘭朋友又把她包圍起來,歡歡喜喜地又唱又笑,車抵終點(diǎn),在人群中,我們也只能遙遙揮手,就算是道別了。
本來也只是萍水相逢,這樣的道別也沒什么不可,當(dāng)時,我在心里是這樣想的。
沒料到在第二天上午,在旅館門口,各國的詩人們正互道珍重,提著行李準(zhǔn)備動身之時,她竟匆匆地趕來了。
依然是一頭蓬松的棕色短發(fā),依然是微紅的臉頰,她,安妮,這位我剛剛才認(rèn)識的朋友有些靦腆地對我說:
“我一定要再見你一面,要向你好好道別,更要向你道謝。昨天晚上,我想了很久,一直覺得我們之間的相遇對我有很深的意義。我想,你從幾千英里之外飛過來,難道就是為了在昨天的旅途中和我說那幾句話嗎?可是,也分明就是那幾句話讓我看清楚了自己現(xiàn)在的處境,好像那困惑著自己多年的迷霧已經(jīng)散開了,你說,這不就是我要找的答案嗎?”
我也被觸動了,不禁向前去擁抱她,向她道謝。她在我耳旁說:
“是的,我對自己說,今天早上一定要找到你,好好地?fù)肀?,感謝你與我的相遇?!?/p>
那是1999年的夏天。在擁抱的當(dāng)時,我們都認(rèn)為這樣的友情會持續(xù)下去,所以還互相交換了地址??墒牵谂_灣的九二一大地震之后,她曾來過一信殷殷詢問,我當(dāng)時沒馬上回答,隔了幾個月才寫信過去,卻始終沒有回音,我也就沒再試著寫第二封。
現(xiàn)在,十幾年都過去了,她的地址始終都還在我收藏以色列之行的資料袋里,當(dāng)時怕自己以后或許會忘記,所以我在她手寫的地址下面,用中文加注了幾個字 :“死海之濱的同車。”
有時在翻尋其他資料時偶爾瞥見,也想著哪天說不定再給她寫封信試試看。
不過,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有點(diǎn)明白,互通音訊其實(shí)并不那么重要了。我相信,這友情還在持續(xù),只是并不是以平常的方式。
我相信,在我們兩個人的記憶里,誰也不曾把誰忘記,只因?yàn)槲覀冊?jīng)一起面對過自己的命運(yùn),在那輛車上,在死海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