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越
(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4)
?
【文化藝術視野】
《麥田里的守望者》與《根鳥》中的少年成長模式
曹越
(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山西臨汾041004)
成長,是人類個體生命的重要體驗,也是人生的必然階段,成長小說在文學史上自然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國當代小說家塞林格的代表作《麥田里的守望者》和我國北大教授曹文軒的《根鳥》都被譽為“成長小說的現(xiàn)代經(jīng)典”。本文從成長模式入手,找出兩部作品在不同文化下的相同之處,展示青少年成長中的各種問題,為個人的成長探尋出路。
《麥田里的守望者》;《根鳥》;成長模式
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以下簡稱《守望者》)和《根鳥》描寫的都是青少年步入成人世界,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痛苦和磨難之后,體會到了這個社會的虛偽和庸俗,進而頓悟成長,對人生和自我有了清晰的認識。雖然《守望者》和《根鳥》有著獨特的生成原因,但這兩部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都嚴格遵循成長小說的基本模式,筆者把這一模式歸納為“天真誘惑—出走流浪—困惑迷?!D悟成長”。
青少年的成長都是從無知狀態(tài)進入知之狀態(tài),對于處于無知狀態(tài)的他們而言,未知的世界充滿了誘惑,這種誘惑可以是自然界,也可以是社會中的人或事,甚至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
在《守望者》中,誘惑已幻化成一種逃避,逃避現(xiàn)實。霍爾頓的逃避來自對身邊社會的失望,他身邊的成人社會充滿了虛偽,無論是功利的學校教育還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去做一些卑鄙之事的校長和家人,都讓霍爾頓難以忍受。特別是當他來到最信任的老師家,卻在半夜被老師猥褻時,他徹底待不下去了,所以他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外面的未知對他充滿了誘惑,促使他踏上流浪之旅。
《根鳥》的流浪起源于一個美麗的、虛幻的夢,夢中有美麗的峽谷,有等著他挽救的姑娘,這些奇異而美麗的夢境震撼著他的靈魂。在夢中景象的誘惑下,根鳥離家出走,踏上了成長之路。夢是潛意識的再現(xiàn),作者把夢作為人物成長的誘因,象征著人物心靈深處對成長的渴望。
產(chǎn)生流浪意識的原因歸結起來有兩大點:一是危機感,一是夢想感。霍爾頓屬于前者,根鳥屬于后者?;魻栴D在紐約流浪了三天,雖然短暫,卻見多識廣:火車上與同學母親邂逅撒謊,旅店看到成人調(diào)情畫面,公園與女友薩麗約會不歡而散……這些見識促使他對理想更加迷茫,這個涉世未深的少年,他在這個骯臟的世界里木然張望,慌張?zhí)与x,立志要做個“麥田里的守望者”。根鳥雖然踏上尋夢的征程,但這路并非坦途,等待他的是肉體的磨難和心靈的困惑。在“青塔”經(jīng)歷著荒涼之苦,在“鬼谷”體驗了生命的艱難與殘酷;在“米溪”,甜蜜的溫情使他幾度徘徊;在“鶯店”,人性的欲望將他墜入深淵。
霍爾頓沒有因為一再見識到了生活的丑陋而對世界絕望,根鳥也在曲折的流浪中歷經(jīng)險阻。無論是霍爾頓還是根鳥,都在流浪的歷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和成長的艱難,也讓他們經(jīng)受了考驗,獲得了成長的力量和勇氣。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絕望、憂郁、困惑、迷茫等心理狀態(tài)是個性反思發(fā)展的重要標志。青少年一旦有了沉思的自我,就會意識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個體存在,這是他們成長的標志。
成長小說中的主人公都會在成長路上經(jīng)歷各種考驗和未知,未知的外界會使他們困惑不解,驚慌失措。在所有主人公遭受的困惑中,最重要的要屬這兩種困惑:一種是戀愛與性的困惑,另一種是對社會的困惑?!妒赝摺分械幕魻栴D在流浪過程中,接觸到很多關于性的場景,他不停地思考著關于性與愛的問題?!陡B》中的根鳥同樣有這種困惑。他暗戀著夢中女孩紫煙,為了救她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在“米溪”及在“鶯店”的生活,“愛與性”這一問題讓他陷入沉思。社會往往是以成年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基準的。在霍爾頓眼中,成人的社會充滿了虛情假意,他不愿長大,但他必定要長大,必定會成為社會中的一員,所以他困惑迷茫,而根鳥在青塔,在鬼谷以及紅果都讓他認識到了這個邪惡的社會,他迷茫,一把火燒掉了紅果,準備拯救人類的靈魂,曹文軒讓我們見證了根鳥的勇敢與智慧。
自發(fā)產(chǎn)生的頓悟和震撼性的頓悟,是成長小說中常見的兩種頓悟模式。
自發(fā)產(chǎn)生的頓悟一般是由日常熟悉的小事引發(fā)的?;魻栴D因擔心妹妹的安危想過去扶住她時頓悟要讓孩子們自由發(fā)展,讓他們自己去適應成長,不再癡迷于當“麥田里的守望者”。根鳥在鶯店時,躺在草地上,看著天空風景變幻而突然感覺空蕩蕩的,認識到人世間愛的存在,意識到珍惜的重要性。
震撼性的頓悟通常由主人公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事件而引發(fā)。霍爾頓在安多里尼教師家里的經(jīng)歷使他意識到成人世界到處都充滿著虛偽和骯臟。根鳥在鬼谷死里逃生后飛奔回家,卻發(fā)現(xiàn)父親已在寂寞的等待中離他而去。他頓悟到父親為他做的犧牲,一把火燒掉了房屋,連同燒掉的還有以前的輕信和懦弱。
兩位作家不約而同地選擇把青少年放入大千世界,通過流浪的方式讓他們獲得頓悟成長,讓他們親身體會成長的艱難和困惑,并且共同描寫了主人公在成長過程中對精神家園的尋求。書中對少年成長問題的關注和成長道路的探索為我們思考成長這一難題提供了新視角,這也是兩部小說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責任編輯:王 崇】
I712.074
A
1673-7725(2016)08-0069-02
2016-06-05
曹越(1991-),女,山西臨汾人,主要從事古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