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云
摘 要:《俄狄浦斯王》(以下簡稱《俄》)是古希臘著名悲劇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從生態(tài)女性主義角度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其進行解讀:父權社會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女性與自然的密切聯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分析發(fā)現,《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作者的生態(tài)女性觀。
關鍵詞:《俄狄浦斯王》;生態(tài)女性主義;父權社會;自然
現代西方世界觀反映了價值二元論,即世界被分為了價值不平等的兩部分,它們是相互對抗和排斥的。在人類社會與自然間的沖突中,人類被賦予更高的價值;在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沖突中,男性有更高的地位。這種價值二元論是男性統(tǒng)治自然和女性的基礎(李銀河,2005)。
在索??死账沟臅r代,父權制發(fā)揮主導作用,提倡民主精神,強調與命運抗爭。本文基于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理論框架解讀《俄》。“生態(tài)女性主義”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批評方法,1974年,法國女性主義者弗朗西絲娃·德·奧波妮最先提出了這一術語。生態(tài)女性主義結合了生態(tài)和女性主義,強調父權社會下女性和自然之間的聯系,倡導社會公正,批判人類中心論和男性中心論;它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和諧社會。
一、男性與女性社會地位的不平等
(一)父權制的反映
父權社會的核心是父親這一角色(高偉光,2007)。父親身份是文化的產物,父親地位的構建伴隨著權力的構建,因此父親是權力、權威和尊嚴的象征,充當兒子的保護者和壓迫者。《俄》是講述“弒父娶母”的故事,體現了父親的原型,使人類反思父親這一角色。在《俄》中,父親的形象是模糊的,但他極大地體現了人們對父親原型的理解與思考,表現了其文化內涵。父權制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父親從一出現就有巨大的力量,他可以決定兒子的生死。作為父親和國王,拉伊俄斯為了使自己的權利和權威不受到威脅,他甚至想殺掉自己的兒子。第二,當俄狄浦斯得到他將弒父娶母的神諭時,他很惶恐,為了避免與父親的沖突,他決定回到科林斯,可見父親是不可侵犯的。第三,當俄狄浦斯娶了伊俄卡斯特后,他的角色也由兒子轉變?yōu)楦赣H和國王,在自己兒子面前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第四,當真相大白之時,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雙眼,從此被放逐。他的身體和靈魂都受到了懲罰,他將悔恨終生,因此父權是無形的,它可以永遠在道德上約束兒子,不可挑戰(zhàn)。
由此可見,父親和兒子間的沖突終究不可避免。神諭實際上暗示兒子敬畏父親,但內心卻想要反抗。父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對抗,但殺害了父親就意味著父權制的終結嗎?當然不是,因為俄狄浦斯受到了嚴酷的懲罰,另一個“父親”將占據統(tǒng)治地位。因此,父權制在那個時代是根深蒂固的。
(二)女性“他者”的角色
根據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觀點,男性對女性的壓迫與男性對自然的剝削有著必然的聯系。在索福克勒斯的時代,自然被嚴重破壞,社會制度導致了女性地位低下,作為“他者”而存在。她們沒有自由和權力,無權繼承財產,永遠無法去享受,婚前受制于父親,婚后從屬于丈夫,只有依靠男人才可以生存(顧明生,2008)。
《俄》中女性的“他者”角色體現在伊俄卡斯特和斯芬克斯兩個人物上,她們被忽視、被排斥、被邊緣化、甚至被妖化,然而,她們的死亡可以被看作一種女性的解放,也呼吁人類清醒過來,開始思考倫理原則及自己的存在,盡管她們是社會悲劇的受害者,但她們的死值得高度重視。
二、女性與自然的密切關系
這部劇中有很多自然意象。第一,“樹枝”和“羊毛”都是象征著人類,“樹枝”堅硬、強壯、充滿力量,象征男性,然而“羊毛”輕柔、軟弱,象征女性,女性地位低下,總是被男性壓迫。這里的自然意象“羊毛”與女性緊密相連。第二,文中還多次出現了“農夫”、“船長”、“土地”、“海港”等自然意象,前兩者象征以俄狄浦斯和拉伊俄斯為代表的男性,而后兩者則象征以伊俄卡斯特為代表的所有女性。正如土壤被農夫耕作一樣,伊俄卡斯特被男性占有、破壞,在父權社會,女性和自然都被嚴重壓迫,因此,女性與自然之間緊密相連,自然的狀態(tài)正反映了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自然被征服,女性被壓迫。
三、人與自然的關系
如上所述,“土地”象征伊俄卡斯特,而她又代表了所有女性。實際上,她是自然的代言人,另外,俄狄浦斯代表全人類。因此,俄狄浦斯對伊俄卡斯特的統(tǒng)治正象征著人類對自然的征服。
最后當真相大白,俄狄浦斯雖刺瞎了雙眼,內心卻獲得了光明,他有了自己的洞察力和智慧,認識了自己,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他被放逐,回到了大自然中,在上帝和自然面前,他承認了自己的卑微和弱小,謙遜地活著,尊重自然。由此可見,人類一旦試圖去征服自然,必然會受到懲罰,只有回歸自然,融入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才會獲得精神的提升;反之,人類只有獲得精神的升華,才會與自然和諧共存。
四、結語
本文從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解讀了《俄狄浦斯王》,作品中閃爍著女性意識和生態(tài)意識的光輝。通過討論父權社會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女性與自然間的密切聯系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本文得出以下結論:應實現男女地位平等;父權社會下女性與自然間有種神秘的契合;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為建立一個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必須打破價值二元論和人類中心論,所有物種在自然界應和平、和諧地共存。
參考文獻:
[1]高偉光.《俄狄浦斯王》與父權制倫理原型[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7 (4).
[2]顧明生.被逐的“伊俄卡斯忒” —試論《俄狄浦斯王》中女性話語的消亡[J].外語研究, 2008 (1).
[3]李銀河.女性主義[M].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5.
[4]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66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