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斌
【摘要】 從股骨頸骨折的病因、特點及治療方法方面探討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治療體會。
【關鍵詞】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204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是指由骨量減少、全身骨質疏松和髖周圍肌群蛻變或遭受重創(chuàng)而引起的股骨頸斷裂, 是臨床常見骨折類型之一[1]。隨著我國正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 股骨頸骨折的發(fā)生率在逐年增加。臨床治療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頭缺血壞死, 如何避免股骨頸骨折的不愈合和降低股骨頭壞死率是目前國內外面臨難題[2]。
1 股骨頸骨折的發(fā)病因素
①由于中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 骨強度下降, 骨密度降低, 股骨頸承受力量減弱。女性患者由于生理代謝的原因使骨質疏松發(fā)生的較早。②中老年人髖部肌肉發(fā)生退變, 各項機能逐漸減退, 反應遲鈍, 不能有效應對各種突發(fā)的意外, 即使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轉, 甚至在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都可以發(fā)生股骨頸骨折[3]。
2 股骨頸骨折的特點
患者多為中老年人, 部分患者還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或腦血管疾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傷后常臥床不起, 較易發(fā)生墜積性肺炎、壓瘡、深靜脈血栓、尿路感染等并發(fā)癥, 骨折后導致原有的疾病加重, 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由于股骨頸是連接股骨頭和股骨干的桶狀機構, 常承受應力與剪力, 股骨頸骨折后影響骨折復位及復位后的穩(wěn)定性, 影響內固定治療的效果。另外, 股骨頸骨折后, 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大量減少, 殘存血供與代償能力差, 容易造成主要供血來源阻斷, 影響骨折的愈合, 有可能發(fā)生股骨頭缺血壞死。
3 治療方法的選擇
3. 1 牽引復位 適用于無明顯移位的股骨頸骨折, 對于年齡特別大、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治療或自身不愿意接受手術的患者。由于牽引時間長, 患者長期臥床, 容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另外, 牽引復位治療在早期仍有移位的可能, 需定期復查X線片, 如骨折有移位,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危險性隨之增加, 需改為手術治療。因此對此類骨折強調盡早手術, 特別是年輕患者和活動較多的老年人。
3. 2 手術治療
3. 2. 1 復位內固定 包括閉合復位, 經皮空心加壓螺紋釘內固定和切開復位空心螺紋釘內固定。適用于<65歲的股骨頸骨折患者, 全身情況穩(wěn)定, 無慢性病, 有較高功能要求, 骨質較好的患者。對不愿接受人工關節(jié)置換的高齡患者也可選擇此方法, 對骨折的穩(wěn)定性和早期活動有一定的幫助??招募訅郝菁y釘內固定術是目前國內外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主要方法, 手術操作相對簡單, 對股骨頭的損傷較輕, 出血較少, 容易被患者接受[4]。對于中老年患者的股骨頸骨折內固定治療, 以往有學者認為骨折不愈合及股骨頭壞死是較為疑難的問題, 遠期需行關節(jié)置換手術, 患者會承受二次手術的痛苦, 隨著內固定材料的改進及醫(yī)療技術的提高, 目前已有大量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內固定的報道[5], 內固定后骨折端有效的加壓作用使骨折端獲得較大的穩(wěn)定性, 手術后疼痛癥狀得到迅速緩解, 骨折愈合率高, 同時有利于早期肢體活動和功能恢復, 減少因長期臥床導致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晚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塌陷率較低。另外, 內固定的費用遠比人工關節(jié)置換低。
3. 2. 2 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 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包括人工股骨頭置換和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固定方式分為骨水泥型和生物型。適用于≥65歲的老年患者, 有慢性疾病、骨質條件不佳、股骨頭下型骨折、骨折不愈合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身體耐受性差的患者。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的目的是解除髖部疼痛, 同時保持關節(jié)穩(wěn)定, 以獲得較大的關節(jié)活動[6]。目前,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廣泛用于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 術后效果好, 能夠早期下床活動, 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易被患者接受。
3. 2. 3 內固定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比較 空心加壓螺紋釘固定術和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兩種手術方法各有所長, 空心釘固定法具有安全性高、創(chuàng)傷小等特點, 但髖關節(jié)功能明顯比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功能差[7],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受患者年齡等因素限制, 近年來國內有部分學者認為實施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年齡下限可以放寬至50~55歲。因目前對假體松動、假體磨損、異位骨化等遠期并發(fā)癥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7]。
綜上所述, 中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治療方法的選擇應根據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特點、患者的年齡、骨折分型、全身并發(fā)癥等綜合情況進行評估, 選擇對中老年人身體損傷小、患者能耐受的方法, 以最大限度為患者提高髖關節(jié)功能及生活質量, 盡可能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為前提, 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曉牧.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和骨折內固定術治療中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7):1976-1977.
[2] 王健, 孫長根, 胡勇, 等.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與骨折內固定術治療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 2011(4): 383-384.
[3] 胥少汀, 葛寶豐, 徐印坎.實用骨科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12:929.
[4] 郝強.老年股骨頸骨折22例治療體會.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3(7): 122.
[5] 張志忠, 旦明清, 陳建華, 等.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方法的選擇.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 2007, 22(5):408-409.
[6] 廖乙名. 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的進展研究.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09, 18(5):46-47.
[7] 朱三友, 唐雙喜, 李振飛. 新鮮老年股骨頸骨折的不同治療方法及效果探討.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24):46-47.
[收稿日期: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