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向陽
(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廣西南寧 530299)
論項鴻祚《憶云詞》中的“月”意象
薛向陽
(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廣西南寧 530299)
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在寫詩作詞時都喜歡運用各種意象來寄托自己的情感,其中,“月”意象是詩人詞人都非常鐘愛的一種,被古今文人賦予了深刻的內涵。清代詞人項鴻祚以寫愁言恨著稱,他的詞集《憶云詞》里運用了大量的“月”意象,這些“月”意象無不有著豐富而又深刻的意蘊。
項鴻祚;憶云詞;“月”意象
項鴻祚(1798—1835年),清代著名詞人。原名繼章,后改名廷紀,字蓮生,自號憶云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手訂其詞為《憶云詞甲乙丙丁稿》4卷,補遺1卷,今有許增榆園叢刻本。其詞風格“蕩氣回腸,一波三折”,“幽艷哀斷”[1]142。他尤喜用“月”來寄托情感,《憶云詞》中運用了大量的“月”意象。
《憶云詞》甲稿編于道光三年(1823年),收詞48首,多寫相思閑愁之情,其中運用了“月”意象的有19首;乙稿編于道光八年(1828年),收詞51首,多是遠游懷古之作,其中運用了“月”意象的有18首;丙稿編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收詞47首,多是悼念親人故友之作,其中運用了“月”意象的有21首;丁稿編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收詞44首,多是模擬仿古之作,其中運用了“月”意象的有12首[2]。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項鴻祚的詞作當中,有將近一半的詞作都運用了“月”意象,可見其對“月”意象是情有獨鐘的。詞人選擇“月”意象來寄托情感不是無的放矢,這是與“月”意象本身的意蘊以及詞人的人生境遇與個人旨趣分不開的。
項鴻祚在《憶云詞》當中運用了大量的“月”意象,這些“月”在詞中無不蘊含著各種意蘊,寄托了作者豐富的情感,下面是幾種有代表性的“月”意象的意蘊。
(一)以“月”渲染凄清幽遠的氣氛,烘托男女相思愁苦之情
項鴻祚作詞初以“花間派”為宗[3],《憶云詞》的甲稿多寫相思閑愁,并且常在詞中用“月”來描寫男女相思愁苦之情。如他的《減字木蘭花·春夜聞隔墻歌吹聲》:“闌珊心緒,醉依綠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殘夜花香月滿樓。繁笙脆管,吹得錦屏春夢遠。只有垂楊,不放秋千影過墻。”詞人夜半無眠,聽到隔壁傳來的管弦樂舞之聲,不由得激起對心中人的思念之情,卻由于現(xiàn)實的無奈,只能伴著笙管之音,將內心的思念化作春夢,送向遠方。在這樣孤單的環(huán)境里,陪伴詞人的只有淡淡的花香以及灑滿小樓的月光。“月滿樓”僅僅三個字,就將氣氛烘托得凄清幽遠,讀來令人深深地感受到詞人滿腔相思卻無處訴說的苦悶之情。又如《點絳唇·秋意》:“夢怯秋清,小屏題遍相思句。露濃如雨,不響梧桐樹。采藥欄空,是舊吹笙處。愁凝佇,暗蛩無語,涼月隨人去?!边@首詞以“怯”字起筆,描寫了詞人思念情人卻無從見面的孤寂凄清。在詞作中,詞人面對題滿了相思句的畫屏,寂靜的梧桐樹,空空的花圃,心中越發(fā)地凄涼,只能把滿腹的相思之情向著天上的明月訴說。
“月”意象的這種用法在《憶云詞》中還有很多。如《浪淘沙·元夜有懷》中的“剩有眉樓弓樣月,還憶吹簫”。此處“眉樓”指美人所居之樓,詞人將月亮比喻成彎弓,與“眉樓”的“眉”字形成呼應,表達了閨中女子思念情人時的愁苦之情。在《卜算子·贈蕅卿》中的“明月隨人出畫廊,曲曲闌干影”一句,描寫了曲終人散之后,陪伴詞人的只有天上的明月以及月光照出的闌干的影子,寥寥數(shù)語,渲染出了一種蕭瑟凄清的氣氛,將詞人心中的相思之愁烘托得更加幽遠。而在《太常引》中,一句“夢也不曾圓,只檐月、看人自眠”,詞人直截了當?shù)匕炎约盒闹械南嗨贾榧耐性谖蓍芡獾脑铝林?,令人不甚唏噓。
(二)望月懷遠,以“月”抒發(fā)天涯游子思鄉(xiāng)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在完成《憶云詞》甲稿之后,項鴻祚進行了為期數(shù)年的游歷,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多,他的詞的創(chuàng)作范圍較之甲稿的男女閑愁有了進一步的拓展,新增了羈旅、思鄉(xiāng)等題材的詞作[4]。此時《憶云詞》中的“月”意象又有了新的內涵。如《點絳唇》:“雨后鳴蟬,晚天云破柴窯碧。道人留客,一笑綸巾側。缺月飛來,掛在疏林隙。秋無跡,倚欄橫笛,酒醒微涼入?!痹~人本在與道人歡飲,卻見一輪缺月飛來,掛在林梢,月光透過樹枝的空隙照下,將身在異地的詞人喚醒。詞人酒醒之后,想起了家人,不由得感到絲絲涼意透體而入。
又如《一萼紅·瑞洪雨夜有懷》:“旅魂驚。正黿鼉催浪,彭蠡暗潮生。隔浦疏林,沿江敗葦,蕭颯齊作秋聲。壓篷背、頹云似墨,灑一天、涼雨雁縱橫。戍角初吹,村砧漸遠,漁火還明。何事流連吳楚,嘆銷磨多少,風月凄清。倦枕支愁,寒衾貯夢,客路到處傷情。想今夜、孤舟漂泊,更有人、樓上數(shù)殘更。應是玉釵敲斷,難問歸程?!痹~作開頭三字“旅魂驚”直接寫出詞人當時的心情——“驚”。詞人為何而驚?因為聽到了浪潮聲、秋風聲、雨聲和戍邊將士的號角聲,引起了詞人漂泊異鄉(xiāng)的苦悶之情?!昂问铝鬟B吳楚,嘆銷磨多少,風月凄清”一句,面對凄涼的風月,對自己漂泊在外發(fā)出感慨。最后“想今夜、孤舟漂泊,更有人、樓上數(shù)殘更。應是玉釵敲斷,難問歸程”幾句,詞人因不知自己何時能回到家鄉(xiāng),只能在孤舟中聽遠處傳來的打更聲,對未來的迷茫更增添了胸中的思鄉(xiāng)之情。
描寫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還有《三犯渡江云》:“斷潮流月去,柁樓碎語,侵曉掛帆初。一行沙上雁,又被西風,吹影落江湖。紅墻漸遠,拂征衣、自嘆清臞。最凄涼、疏萍剩梗,飄泊意何如?愁余。黃花舊徑,修竹吾廬,是離魂來處。料此后、詩邊酒冷,夢里燈孤。停船莫近投書浦,況路長、容易無書。歸便早,今年總負鱸魚。”以哀愁的筆觸描寫了詞人的飄泊之感和難遣的思鄉(xiāng)之情,正如本詞小序中所說的“彌覺旅懷之凄黯矣”。詞中掛在帆上的流月,形單影只的沙上雁等意象,“疏萍剩?!钡谋扔?,“投書浦”、“鱸魚”等典故的運用,無不抒發(fā)天涯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三)以“月”吊古傷今,抒發(fā)物是人非的感慨
從《憶云詞》可以看出,項鴻祚在游歷期間創(chuàng)作的詞當中不僅有羈旅思鄉(xiāng)題材,還有不少吊古傷今,感慨物是人非的詞作,這些詞里面也有不少運用了“月”意象。如《滿江紅·渡揚子江》:“鐵甕城開,何處是、紫髯天下。流不盡、英雄遺恨,寒濤激射。雙槳吳船輕似燕,千尋濁浪高于馬??次4?、徑轉妙高臺,山如畫。驟雨歇,長虹掛;風漸緊,云成赭。喚江斐起舞,魚龍悲吒。瓜步洲邊新月上,茱萸灣口孤帆卸。聽寺樓、鐘鼓落蓬窗,無眠夜?!辫F甕城,乃京口北固山前一座古山城,為三國時孫權所筑,“紫髯天下”中的“紫髯”指的正是孫權。本詞是項鴻祚渡揚子江時所作,描寫了江水仍在奔流,而英雄如孫權卻早已不在,只有妙高臺仍然聳立在山巔。而“瓜步洲邊新月上,茱萸灣口孤帆卸”一句,一個“新月”,一個“孤帆”,將詞人對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傷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再如《浣溪沙·紅橋步衍波詞韻》:“水近雷塘緩緩流,綠楊風軟不知秋。教人無賴是揚州。畫舫載來歌舞夢,玉簫吹破古今愁。舊時明月照迷樓?!痹~中的“雷塘”在今江蘇揚州城北,隋唐時為風景勝地,隋煬帝葬于此。“迷樓”,在今揚州市西北郊,隋煬帝所建。詞人在游覽揚州時,面對揚州勝景,聽著畫舫上傳來的歌舞聲,不禁想起了當年的隋煬帝,于是發(fā)出了“玉簫吹破古今愁”、“舊時明月照迷樓”這樣物是人非的感慨。
又如《滿庭芳·過皋園有感》:“巷角疏花,城灣剩水,壞墻深鎖愁煙。獸環(huán)自掩,饑雀啄苔錢。風掃回廊敗葉,斜陽外、喬木依然。虛堂冷,欄干翠濕,詩壁篆蝸涎。平泉行樂地,紅羅買笑,碧玉供筵。算鏡檻,夫容猶似人妍。休問樓中燕子,有黃金、難鑄飛仙。還知否,秋墳夜月,空到綠窗前?!北驹~是詞人游覽皋園時所作,詞的上闕通過疏花、剩水、壞墻、饑雀、敗葉、斜陽等一系列蕭條的意象,描寫了此時皋園的荒涼凄清。下闕首先回想皋園繁華時的景象,樂地、紅羅、碧玉等富貴的意象與上闕形成鮮明的對比。詞作最后幾句感嘆繁華易逝、物是人非,只有“秋墳夜月”對著空窗,使得氣氛更加凄涼。
(四)以“月”寄托對親人故友的悼念,感嘆光陰易逝
項鴻祚的《憶云詞丙稿》編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據(jù)《憶云詞丙稿自序》所說,在過去的六年當中,項鴻祚“疊遭家難”,遭受了重重打擊,親人故友相繼去世,因此丙稿中多為悼念親人故友之作。在這些悼亡詞中,“月”意象也頻頻出現(xiàn)。
如《征召》,其序曰:“年來江湖詞客子律、西齋、頻伽相繼下世。余以多難閉門,騷屑特甚,倚聲及此,蓋不獨牙琴之悲、黃壚之痛也?!睆男蚩梢钥闯?,這是一首悼念故友的詞,子律、西齋、頻伽都是項鴻祚的好友,他們相繼去世,作者不禁為失去知音而感嘆?!墩髡佟吩~曰:“冷鵑啼落西湖月,詞人可憐俱老。玉笥總埋云,勝秋風殘照。薄游歡意少,忍重展、烏絲遺稿。竹屋薲洲,酒邊花外,黯然懷抱。愁草掩閑門,知音絕、誰聽怨琴凄凋?暗葦泣孤蛩,耿窗燈寒峭。角巾歸去好,定還共、夜臺歌嘯。醉魂還,剪紙難招,悔相逢不早?!痹~的上闕用凄清的秋景來襯托自己心中的“黯然懷抱”;下闕寫失去知音的愁苦,并后悔“相逢不早”。全詞以凄涼哀怨的筆觸訴說了自己失去知音的痛苦心情。
又如《霓裳中序第一·檢故篋,見亡姬遺扇》:“湘筠展翠疊、冷落金泥雙睡蝶。曾伴冰肌素靨。是水榭嫩涼,桐陰微月。清歌易闕。悵麝紈、同鎖吟篋。如今剩、枕奩鏡屜,一樣暗塵黦。凄絕。自開還摺,怕沁染、啼鵑淚血。經(jīng)年蕉萃恨結。酒膩紅銷,粉蠹香滅。玉京人怨別,聽夜夜、桃笙夢咽。傷心認、飛瓊小字,忍對謝娘說?!痹~人在箱子里偶然翻出了亡妾遺留的扇子,想起這把扇子“曾伴冰肌素靨”,回想起與愛妾生活的場景,如今只有“水榭嫩涼,桐陰微月”,“枕奩鏡屜,一樣暗塵黦”,心中不由得“凄絕”,只能把滿腔的思念訴諸筆端。從詞的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詞人對亡妾深深的思念之情,讀之令人感嘆。
除了悼念親友外,《憶云詞》中還常用“月”來感嘆光陰易逝。如《燭影搖紅·庚寅秋感》:“風葉堆廊,露苔凝砌秋涼早。不關情處猛相思,曾印雙鴛小。彈指歡悰似掃,翠簾空、房櫳靜窈。秋千影里,一徑蘼蕪,蟪蛄啼老。休展金奩,淚痕猶沁新詩稿。曲屏低枕臥湘煙,紅破燈花笑。錦瑟年華過了,醉還醒、愁多夢少。斷魂尋去,只有銀蟾,夜深偷照。”庚寅年即1830年,項鴻祚此時三十三歲。作者深感年華易逝,青春不在,發(fā)出“錦瑟年華過了”的慨嘆,心中憂愁萬分,孤寂無眠,只有天空的明月陪伴。
總之,項鴻祚《憶云詞》中的“月”意象,不是描寫青年男女相思之苦,就是描繪游子思鄉(xiāng)之情,既有吊古傷今、韶光易逝的感嘆,也有悼念親友、自傷身世的苦悶??梢赃@樣說,項鴻祚《憶云詞》中的“月”意象給他的作品增添了一層憂愁感傷之情。
項鴻祚《憶云詞》當中為什么那么喜歡運用“月”意象呢?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月”意象的使用是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傳統(tǒng)
“月”意象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詩經(jīng)·國風·陳風》中有一篇《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边@大概是用“月”來抒發(fā)情感的最早記錄了。此后,“月”意象逐漸受到文人們的青睞,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含義。有的人用“月”來抒發(fā)思鄉(xiāng)懷遠之情,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庇械娜擞谩霸隆眮砑耐信c親人團圓的愿望,如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庇械娜擞谩霸隆眮硎惆l(fā)人生短暫的憂傷,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边€有的人用“月”來抒發(fā)心中壯闊的情懷,如杜甫的《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隨著歷代文人的努力,“月”意象的內涵不斷豐富。在這樣的文化大環(huán)境下,項鴻祚《憶云詞》當中大量出現(xiàn)“月”意象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現(xiàn)象了。
(二)與項鴻祚的個性和人生經(jīng)歷有關
項鴻祚喜用“月”意象首先與他的個性有關。近代陳乃乾所編撰的《清名家詞》中寫道:“項廷紀……為人沉默寡言語,喜填詞?!保?]交代了項鴻祚的性格“沉默寡言語”,這一性格與常被用來渲染孤寂清冷的“月”意象有相通之處,為他的詞作中出現(xiàn)大量的“月”意象埋下了伏筆。此外,項鴻祚在《憶云詞甲稿自序》當中也曾表達自己對“月”意象的情有獨鐘:“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艷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連峰巉巉,中夜猨嘯,復如清湘戛瑟,魚沉雁起,孤月微明?!币虼耍楕欖竦脑~作當中出現(xiàn)大量的“月”意象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項鴻祚的人生經(jīng)歷也促使他對“月”意象情有獨鐘。據(jù)譚獻所作的《項君小傳》載:“項君鴻祚字蓮生,錢塘人。道光十二年舉于鄉(xiāng),家世業(yè)鹽筴,至君漸落?!表楕欖窦沂来?jīng)營鹽筴,頗為富有,到項鴻祚出生后雖已經(jīng)逐漸衰落,但家境仍屬優(yōu)越[5]。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項鴻祚初期詩歌以“花間”為宗,多寫青年男女的相思閑愁,代表愛情的“月”也常常出現(xiàn)在詞作當中,并且項鴻祚還經(jīng)常用“月”營造凄清的氣氛來烘托男女相思的愁苦。此后項鴻祚外出游歷,見識漸長,詞作新增了吊古和羈旅等題材,“月”意象的運用也越發(fā)得心應手。道光十二年中舉,此后兩次應進士不第,人生際遇越發(fā)不順。“先是家被火室毀,奉母應文恪之招于京邸,途次遇水,母與從子皆歿。君蒼黃歸,幽憂疾病不自振。既再上春官被放,憾軻久,遂卒,時道光十五年?!保?]422在這樣艱難的人生遭遇下,項鴻祚的詞作風格越發(fā)“幽艷哀斷”,于是經(jīng)常用“月”意象來悼念親友,感慨身世不幸,歲月易逝。
(一)對項鴻祚“苦艷郁深”詞風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月有陰晴圓缺,與人的悲歡離合相應,因此“月”意象常與思鄉(xiāng)、團圓聯(lián)系在一起。而文人們在思念家鄉(xiāng)、渴望與親人團圓時,心情總是憂愁苦悶的,因此,“月”意象出現(xiàn)往往說明作者心中充滿了苦悶之情。《憶云詞甲乙丙丁稿》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艷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表楕欖竦脑~風正如他自己所說,那就是“苦、艷、郁、深”[7]?!稇浽圃~》中運用了大量的“月”意象,這些“月”意象多與離愁別緒有關,對他“苦艷郁深”的詞風的形成有一定的貢獻。如“暗蛩無語,涼月隨人去”、“玲瓏簾月,照見我,又瘦削”、“何事流連吳楚,嘆消磨多少,風月凄清”、“還知否,秋墳夜月,空到綠窗前”、“愁無限,近黃昏也,新月籠煙”、“煙月不知人事故,夜深來照花枝”這些句子中的“月”,無不流露出一股孤寂凄清之感,使得項鴻祚的詞風更加地“苦艷郁深”。
(二)“月”意象對項鴻祚《憶云詞》地位的提高有突出的貢獻
項鴻祚在《憶云詞甲稿自序》中自稱“幼有愁癖”,從他的寫作實踐看,他寫的的確都是愁苦之詞。這是項鴻祚寫作的特點,也是他的缺點所在,那就是題材狹窄。但是譚獻在《篋中詞》中卻說:“文字無大小,必有正變,必有家數(shù)?!端茦窃~》固清商變徵之聲,而流別甚正,家數(shù)頗大。與成容若、項蓮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保?]185-186將項鴻祚與納蘭性德、蔣春霖并稱為“清詞三鼎足”。這一說法雖有不少人質疑,認為項鴻祚的詞囿于言愁說恨,風格不夠多樣,無法與納蘭性德相提并論,但對《憶云詞》也未過分貶低,可見《憶云詞》還是有值得稱道的地方的[8]。項鴻祚生于富貴之家,作詞初以“花間”為宗,卻能自成一家,寫出“幽怨哀斷”的作品,這與“月”意象的巧妙運用是脫不了關系的。如《臨江仙·擬南唐后主》,雖是模擬之作,但其中“煙月不知人事故,夜深來照花枝”一句,卻令人回味無窮。
總的來說,“月”意象的大量運用,增強了《憶云詞》“苦艷郁深”的風格,使之變得更有韻味,對項鴻祚能與納蘭容若、蔣春霖并稱“清詞三鼎足”也有著突出的貢獻。
[1](清)譚獻,編選;羅仲鼎,等,注.篋中詞[M].杭州:西泠印社,2007.
[2]項鴻柞.憶云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陳乃乾.清名家詞·項鴻祚小傳[M].上海:上海書店,1982.
[4]李躍忠.憶云“愁癖”淺論[J].江南大學學報,2003(1).
[5]張佳平.清詞人項廷紀家世、生平、著述考[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1):80-83.
[6]嚴迪昌.近代詞鈔(壹)[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
[7]蘇利海.“傷心人之傷心語”——評項鴻祚之詞[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9(4).
[8]陳鴻祥.人間詞話人間詞注評[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On the Image of“Moon”in Xiang Hongzuo’s Yi-yun Ci
XUE Xiangyang
(College of Literature,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299 China)
Throughout history,men of letters mostly have a kind of love knot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in writing lyrics by sorts of imag?es.The image of“moon”is poets’favorite one which is endowed with profound connotation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A Qing Dy?nasty poet,Xiang Hongzuo was famous for his hate and sensitive words in the writings.His poetic collection Yi-yun Ci used a large num?ber of“moon”images with abundant and profound meanings.
Xiang Hongzuo;Yi-yun Ci;the image of“moon”
I207.23
: A
: 2096-2126(2016)06-0062-04
(責任編輯:雷凱)
2016-10-03
薛向陽(1991—),男,江蘇淮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