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虛概念”問題的兩種解決方法利弊分析

      2016-03-18 11:18:45張雨
      關(guān)鍵詞:外延定義內(nèi)涵

      張雨

      (貴州大學人文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對“虛概念”問題的兩種解決方法利弊分析

      張雨

      (貴州大學人文學院,貴州 貴陽550025)

      概念是邏輯學的基礎知識和重要內(nèi)容,然而到現(xiàn)在為止,在概念的內(nèi)部還存在著明顯的邏輯矛盾,那就是既認為概念必有內(nèi)涵和外延,又認為虛概念是沒有外延的。從虛概念的起源看待虛概念問題,將虛概念分類進行研究,不失為解決虛概念問題的一種新思路。

      虛概念;內(nèi)涵;外延

      一、引言

      “虛概念”這一說法在傳統(tǒng)邏輯里本是沒有的,但虛概念的引入的確給人類的發(fā)展帶來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隨著邏輯學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虛概念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產(chǎn)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虛概念所包含的諸如鬼、神、上帝、純金山、純銀山等概念在內(nèi)涵與外延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爭論,尤其是在外延方面。

      概念的內(nèi)涵與概念的外延是概念的兩個基本特征和概念的兩個重要內(nèi)容,任何概念都應該具有內(nèi)涵與外延。根據(jù)概念外延的定義,概念的外延應該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在虛概念出現(xiàn)之前,這是沒有異議的。普通的概念,如花、草、蘋果、香蕉等的外延是可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的,是在客觀世界中真實存在的,而從這一角度出發(fā),虛概念的外延并不存在于真實世界之中,是無法在客觀世界中找到的。這就在概念領域形成了一個互相矛盾的地方。

      二、修改原定義中部分詞語的方法及其分析

      概念的定義,以金岳霖版的《形式邏輯》為例,書中對概念的定義為“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zhì)屬性的思維形式”[1]。這個定義基本上揭示了概念的實質(zhì),也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基本思想,但定義中關(guān)于反映“客觀事物”的提法還是有待商榷。

      概念作為思維,在其存在形式上是主觀的東西,第二性的東西。它要有第一性的,被反映的東西作為它的反映對象。這被反映的第一性的東西從定義上看是“客觀事物”。“客觀事物”一詞通常被理解為人們意識之外的,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體,也就是說,只有客觀存在的獨立客體,才能成為反映的對象。正因如此,概念的外延也就理所應當?shù)谋焕斫鉃榭陀^存在的事物,并由此產(chǎn)生了虛概念問題。但這里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眾所周知,人們的思維活動,不僅反映這類客體,而且也反映前人、他人甚至人類在思維活動中所形成的以凝縮形式出現(xiàn)的精神成果,如神、鬼以及它的神威神力,等等,這些“想像”的事物,這些事物雖然也間接來源于客觀世界,卻并不直接存在真實的鬼神事物。所以,將概念修改為概念是反映“思維對象”的本質(zhì)屬性的思維形式這樣一個定義就顯得適宜得多了。

      通過這樣的修改,概念成為了反映思維對象的思維形式?!八季S對象”一詞顯然要比“客觀事物”一詞包含的范圍更廣,它不僅包含了客觀事物,也包含了以客觀世界為基礎的在思維中形成的可思維的東西。再從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方面看,概念來源于物質(zhì)世界,通過思維的轉(zhuǎn)化成為了主觀的東西,而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是概念的兩個基本邏輯特征,因此就其形式來說當然也是主觀的、第二性的東西。將“客觀事物”改為“思維對象”后,就不能把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同客觀事物直接等同起來,不能離開概念而到客觀自然中去直接尋找內(nèi)涵和外延。內(nèi)涵只不過是思維對象的屬性,外延也只不過是具有這些屬性的對象的一個總和,這個對象可以直接存在于客觀自然界,也可以是以客觀自然界為原型而存在于思維領域的,只要有概念所賴以形成的根據(jù)或根源就行。所以,通過這樣的修改,不僅使虛概念的內(nèi)涵有了確切的含義,在用語言交流思想時,可以使第二者接受,而且也使虛概念有了外延,只是它不同于客觀事物自身。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很容易的就把虛概念與概念的矛盾給解決了,但實際上并沒有那么簡單。因為類似的修改方法體現(xiàn)了大家的一個共識,那就是都堅持從反映什么這個角度去定義概念。但我認為,爭論所以曠日持久卻收效甚微,正是由于這個定義本身的角度出現(xiàn)了偏差。說概念是反映思維對象本質(zhì)屬性的思維形式,當然首先就預設了一切的概念都有其被反映者,即客觀的對象;或者反過來說這定義只承認在客觀世界中有對應物的思想單位才是概念,否則就不予承認。

      修改定義中的詞語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虛概念問題。這定義中的關(guān)鍵詞是“反映”,反映意味著被反映者的存在,修改來修改去,修改的只是被反映者是什么而已。所謂反映只是指對事物的直接的反映,它是把概念規(guī)定為客觀事物的直接的思維條件。將“客觀事物”修改為“思維對象”雖然擴大了定義的范圍,但“反映”一詞本身就把沒有直接的客觀對應物的思想單位,即虛概念或空概念,如神、永動機、活了五百歲的人,等等,都排除在概念之外了。但這是不正確的,犯了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所謂的修改,也只是在一個錯誤的形式上的修改。也就是說,從反映什么去規(guī)定概念,不應是普通邏輯概念定義的角度,不變換這個定義的角度,上述定義也許無論怎樣的修補,它的缺點都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克服。

      三、將概念定義為符號的方法及其分析

      我們知道,各門學科都是有各自的概念體系的,這是因為各門學科研究的方法、角度、對象和特點都是有所不同的。由于側(cè)重點和角度的不同,即使是對于同一個對象的概念,所給出的定義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概念不僅是形式邏輯的研究對象,也是其它多門學科研究的對象,所以關(guān)于概念的定義也應該是有所不同的,要體現(xiàn)各門學科的特點和側(cè)重點。形式邏輯的概念定義應該體現(xiàn)出它是把概念作為組成推理和判斷的基礎,作為研究邏輯規(guī)律和邏輯關(guān)系的基本單位這一特點。但是現(xiàn)行的邏輯教材和論著中關(guān)于概念的定義,盡管語言表述有所不同,但是都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反而在概念之中形成了各種混亂,其結(jié)果不僅使概念本身產(chǎn)生了諸多矛盾,同時也給形式邏輯的研究帶來了不少困惑,引發(fā)了無謂的爭論。于是許多邏輯學者試圖給概念重新下定義,認為“概念就是以符號表達出來的觀念”[2],是一種符號,拋開概念矛盾,強調(diào)邏輯學的研究重點應是邏輯規(guī)律與邏輯關(guān)系,概念只不過是為邏輯判斷與推理服務的基本單位。

      以何小前的修改為例,概念的原有定義被其修改為“概念是為了防止人們在思維中引起混亂或歧義,而人為規(guī)定的用來指稱某思維對象的語詞符號”。[3]既然是一種符號,概念本身也就不再具有太多的現(xiàn)實意義了。概念要具有現(xiàn)實意義,就必須將這些概念與用來指稱的具體思維對象相結(jié)起來。打個比方說,一個小說的作者在給自己的書中的人物起名字時,這個名字就是用來指稱這個小說中人物的語詞符號,也就是概念。這個語詞符號是人為規(guī)定的,作用只是將各個人物進行區(qū)分,以免與小說中的其他的人物相混淆,這就是概念的作用。

      這種將概念定義為符號的方法的優(yōu)點,是它跳出了傳統(tǒng)概念定義的圈子,而將概念定義為人為規(guī)定的符號,從而避免了概念的對錯和真假之爭。因為概念本身只是人為規(guī)定的用來指稱思維對象的符號,至于對事物的特有屬性或本質(zhì)屬性之類的反映或認識,這些都是具體科學該做的事,并不是邏輯學所要研究的內(nèi)容。作為符號只有當人們賦予它指稱思維對象時才成為概念,所以它不存在指稱的對錯的問題。概念就其自身說到底也就是符號,也就不存在把概念分類為虛假概念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虛概念的問題。

      如果說前一種修改定義中幾個詞語的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修正方法,沒有脫離“反映……”的基本框架,沒有擺脫哲學認識論的角度,這是它的缺點的話,那么,上面的這種修正方法,就完全是在回避虛概念問題,甚至整個概念問題。不可否認,這種把概念定義為符號的修正方式可以使我們能夠真正在純邏輯的領域研究概念。但同時,這也是它的問題所在,這樣的概念修正并沒有真正的解決概念與虛概念之間的矛盾,只是單純的從語言學的角度巧妙地避開了這一問題。而且,這里也沒有真正理解概念與命名之間的區(qū)別,混淆了語詞與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要知道,語詞并不等于概念,語詞只是概念所依賴的物質(zhì)外殼,概念也不等同于語詞,概念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不論是否應用于具體事物之中,都是有其自身的含義的,并不是單純的符號。所以,這種修改方式也不能說是很好地解決了虛概念問題。

      四、對虛概念問題的一些看法

      1.肯定概念的內(nèi)涵與概念的外延作為概念的兩個基本特征是缺一不可的,任何概念都有內(nèi)涵與外延

      對于什么是概念的內(nèi)涵,什么是概念的外延,在此就不多做敘述。不同的邏輯教材雖然對概念的內(nèi)涵和概念的外延的揭示各有不同,但卻不約而同地明確了一點:內(nèi)涵是對概念的質(zhì)的方面的反映和規(guī)定,而外延是對概念的量的方面的反映和規(guī)定。內(nèi)涵是概念的含義,外延則是概念的適用對象。概念是其質(zhì)和量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了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的密切聯(lián)系。

      概念的外延和內(nèi)涵是一種客觀存在的關(guān)系。有外延必然有內(nèi)涵,有內(nèi)涵就必有外延,這是可以通過證明加以驗證的。世界上的外延都是存在于特定的概念之中的,只要有外延就一定有概念;世界上的概念也都是有內(nèi)涵的,只要有概念就必然有內(nèi)涵的存在。根據(jù)這兩個確定的前提,我們就可以得出,有外延必然也會有相應的內(nèi)涵存在。

      同樣,從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的反變關(guān)系出發(fā)也可證明,只要有內(nèi)涵就一定有外延。內(nèi)涵與外延的反變關(guān)系并非人為規(guī)則,而是一種客觀存在。雖然內(nèi)涵與外延的反變規(guī)律,并不是一條嚴格的數(shù)學規(guī)律,只是表達內(nèi)涵與外延在數(shù)量方面相應變化的方向,但這種數(shù)量方面變化的趨勢是客觀的,所以這里只要明確反變關(guān)系的兩個特殊情況,即內(nèi)涵與外延反變關(guān)系的兩個極端情況。

      內(nèi)涵與外延的反變關(guān)系的兩個極端情況分別是外延最大的概念和外延最小的概念(或者說內(nèi)涵最淺的概念和內(nèi)涵最深的概念),外延最大的概念是物質(zhì)、存在等概念,這些概念的內(nèi)涵最淺但內(nèi)涵也存在,而外延最小的概念是單獨概念,單獨概念的內(nèi)涵最深,外延最小,只有一個。明確了外延的兩個端點,其它的外延數(shù)量只是在這兩端之間變化而已,外延永遠也不會等于零。由此可見,只要有內(nèi)涵也一定有外延。

      所以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作為概念的兩個基本特征是缺一不可的,任何概念都有內(nèi)涵與外延,不可能有沒有外延的概念存在。

      2.斷定概念的外延并不等于客觀事物本身

      關(guān)于概念的外延,以金岳霖版的《形式邏輯》和中國人民大學邏輯研究室編寫的《邏輯學》為例。金岳霖主編的《形式邏輯》的定義是: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的事物。中國人民大學邏輯研究室編寫的《邏輯學》的定義是:概念的外延是概念反映的那一事物或那一類事物的總和。和前文所指出的問題一樣,概念的外延究竟是主觀的范疇還是客觀的范疇?是事物或?qū)ο蟊旧磉€是對事物或?qū)ο蟮牧康年P(guān)系的反映?這是我們必須首先搞清楚的問題。

      按照這些書給概念的外延所下的定義,概念的外延應該是一個客觀的范疇,等于事物或?qū)ο蟊旧?。這里我們需要弄明白的是,概念反映的事物或?qū)ο?,其中心詞是“事物或?qū)ο蟆?,它們是被反映的東西,即客觀的東西。例如,我們指著一個具體的人說,這是“人”這一概念反映的事物或?qū)ο?,即“人”這一概念的外延,顯然,這個具體的人是客觀存在著的實體。而對事物或?qū)ο蟮姆从?,中心詞是“反映”,它是移植于人腦中的并經(jīng)過改造了的東西,存在于人們的思想意識之中。通過這樣的分析可知:概念反映的事物或?qū)ο笸瑢κ挛锘驅(qū)ο蟮姆从常咧g是有明顯區(qū)別的,這種區(qū)別是反映和被反映、主觀和客觀的區(qū)別。

      認識了這一點,我們來看金岳霖主編的《形式邏輯》、人民大學編寫的《邏輯學》給概念外延下的定義。這些定義都認為,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或?qū)ο螅@就將外延理解為了客觀存在的實體,從而在外延和客觀事物或?qū)ο蟊旧碇g劃上了等號。這樣,就把概念的外延作為了客觀的范疇。

      認為概念的外延是客觀的范疇,等于對象或事物本身,不知這是定義者的疏忽,還是定義者的基本主張。正是由于這些定義者都認為概念的外延是客觀的范疇,是事物或?qū)ο蟊旧?,因此,這些教科書中都肯定,虛概念是沒有外延的,其理由是客觀現(xiàn)實中不存在與虛概念相適應的事物原型。例如,在金岳霖主編的《形式邏輯》中指出“虛概念,由于客觀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相應的事物,是沒有外延的”。也正是受到這些定義的影響,人們才會認為確定一個概念的外延,不是從概念的自身中,而是應該在概念之外的物質(zhì)領域中去研究。

      筆者認為,概念的外延是一個主觀的范疇,是屬于觀念形態(tài)上的東西,它不等于概念所反映的那些事物或?qū)ο蟊旧?。概念的外延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本身仍是一些概念,所以只能從概念自身中去確定概念的外延。

      我們知道,現(xiàn)實世界中的個體事物之間既存在著差異性,也存在著同一性。差異性使各事物之間相互區(qū)別,同一性使相同屬性的事物組成一類。人們的思維反映這類事物,抽象出這類事物的質(zhì)的規(guī)定性,就形成了反映這一類事物的概念。由于這些客觀認識對象之間存在著這種類屬關(guān)系,因此對這些事物的類屬關(guān)系的反映,就形成了概念間的屬種關(guān)系。具有屬種關(guān)系的概念,它們的屬概念反映了一類事物,而它們的種概念則反映了這一類事物中的某一個體或某一小類事物。于是,從外延方面看,屬概念的外延包含了種概念的外延,是諸種概念外延之和。

      首次提出概念的“外延”這一術(shù)語的是亞諾德和尼柯,他們在合著的《波爾羅亞爾邏輯》中是這樣說的:“一個觀念所適用的那些對象,我稱之為一個觀念的外延,他們也叫做一個普遍項的較低的類,而這一普遍項對于它們來說,則稱作較高的類”。這里所說的普遍項指的就是屬概念,所說的普遍項的較低的類指的就是種概念。可見,在亞諾德和尼柯看來,一個屬概念下的諸種概念就是該屬概念的外延。蘇聯(lián)楚巴欣、布洛德斯基主編的《形式邏輯》在指出概念的外延時寫道:“一個概念的外延是所有這樣一些其它概念,即該概念是它們的屬性和主要部分的那些概念”[4]。他們并用圖式進行表示:

      “A

      Aa,Ab,Ac,Ad,Ae……”

      “概念A(‘樹’)是上位概念,或者說屬,而概念Aa、Ab、Ac等等(松樹、柳樹、桃樹,等等)是下位概念”。十分清楚,本書認為一個概念的那些下位概念是該概念的外延,也就是說,概念作為主觀范疇其外延也應是主觀的,其外延本身也是一種主觀的概念。

      肯定概念的外延也是概念,那么,要討論概念的外延是否等于客觀事物,只要討論概念是否等于事物或?qū)ο蟊旧砭涂梢粤?。而概念自然是不等于事物或?qū)ο蟊旧?。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概念的產(chǎn)生依賴于社會實踐。任何一個概念的形成都要有客觀來源。人們的頭腦,不能憑空制造出任何概念,自然也包括虛概念。恩格斯在批判杜林關(guān)于數(shù)和形的概念是自由的創(chuàng)造物和想象物的荒謬觀點時指出:“數(shù)和形的概念不是從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從現(xiàn)實世界中得來的?!仨毾却嬖诰哂幸欢ㄐ螤畹奈矬w,把這個形狀加以比較,然后才能形成形的概念”。如果認為一個概念的產(chǎn)生與客觀現(xiàn)實毫不相干,是自由創(chuàng)造的想象物或者先天就有的,這當然是唯心主義的觀點。但我們承認任何一個概念的形成都有客觀來源,并不等于說概念就是事物或?qū)ο蟊旧?。概念作為對事物或?qū)ο蟮姆从?,是人們主觀認識上的東西,依附于認識的主體。列寧說:“概念是人腦(物質(zhì)的最高產(chǎn)物)的最高產(chǎn)物”??梢?,概念和概念所反映的那些事物或?qū)ο?,二者密不可分,但畢竟是兩回事,不是一回事。因此概念是不等于事物或?qū)ο蟊旧怼?/p>

      概念作為對事物或?qū)ο蟮囊环N反映形式,它的特征是由事物或?qū)ο蟊旧硭哂械奶卣鳑Q定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質(zhì)和量兩個方面,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有質(zhì)的規(guī)定性,另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數(shù)量范圍。一個概念反映事物或?qū)ο?,總是從質(zhì)和量兩個方面來反映的。概念反映事物的質(zhì),構(gòu)成概念的內(nèi)涵;概念反映事物的量,構(gòu)成事物的外延。顯然,對事物或?qū)ο蟮牧康年P(guān)系的反映,是不同于事物或?qū)ο蟊旧砭哂械牧康年P(guān)系的。前者是人們思想認識上的內(nèi)容,是一種反映形式;后者是客觀的存在,是被反映的東西。

      有的人承認概念的主觀范疇,屬于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卻不承認概念的外延是主觀范疇,屬于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這樣,很難回答如下問題:第一,為什么概念是主觀的,而作為概念的基本邏輯特征會是客觀的;第二,形式邏輯這門科學是從外延上來研究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如果概念的外延不是觀念形態(tài)上的東西,而是事物或?qū)ο蟊旧恚敲?,形式邏輯從外延上研究概念和概念的關(guān)系,是不是就是研究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如果研究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又應該如何解釋形式邏輯這門科學的研究對象??傊绻怀姓J概念的外延是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將難以回答一系列問題,也就沒有形式邏輯這門科學存在的地位了。

      3.從虛概念的起源角度重新看待虛概念問題

      由虛概念所引起的概念間的問題本身是非常復雜的,也是許多的邏輯專業(yè)學者不愿研究的問題,因為他們認為邏輯學本身是研究推理的,邏輯學的定義理論也并不是要給某具體概念下定義,而只是研究下定義的方法,而由于虛概念所引發(fā)的邏輯學界長期以來有關(guān)反映“事物”還是反映“對象”、反映“本質(zhì)屬性”還是“特有屬性”的爭論,實際上對于形式邏輯來說是沒有意義的。然而在筆者看來,這種說法并非完全正確。

      目前除了有些論文外,沒有一本邏輯教材明確直接地宣稱虛概念不是概念,而是承認它是一類特殊的概念,可見,人們并不排斥虛概念也是概念,只是它的外延與其它概念的外延相比不太一樣,于是更多的在它有無外延的問題上做文章,但筆者認為他們走的路子是錯誤的,問題的本質(zhì)并不在于概念的定義上,將矛頭指向概念的定義是錯誤的。所謂“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求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筆者認為要解決虛概念的問題,應從虛概念的起源談起,將虛概念進行分類,才能對虛概念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

      傳統(tǒng)的邏輯學在最初形成時是沒有“虛概念”這一說法的,由于現(xiàn)代邏輯的興起,才孕育了虛概念的誕生。一些邏輯學家在對傳統(tǒng)邏輯進行研究的時候就引入了“虛概念”這一說法,并把它定義為外延為空類的概念。所謂的外延為空類,就是說虛概念所指稱的對象,在現(xiàn)實世界中是找不到對應物的。這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找不到對應物并不意味著不存在,也不意味著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歪曲的反映。根據(jù)摩爾的說法,“存在是屬于每個可以設想的事物的性質(zhì),是屬于每個可能的思想對象的性質(zhì)——總之是屬于每一個有可能出現(xiàn)于任何命題中的東西的性質(zhì),并且是屬于所有這樣命題本身的性質(zhì)”[5]。

      概念可以分為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單獨概念與普遍概念、正概念與負概念等許多的分類。既然概念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進行分類,為什么虛概念不可呢?從虛概念的起源可以看出,最初引入“虛概念”一詞,是由于數(shù)學等基礎科學內(nèi)容的不斷豐富,為了給這些必要的新概念以歸類為引入的,那就說明虛概念最初并不像現(xiàn)在人們所提到的虛概念一樣包括神、鬼、上帝等非科學的概念,而只包括一些科學領域的概念。而這些科學領域的虛概念之所以稱之為虛概念,只是因為這些概念與其他的概念不同,這種不同在于虛實的不同,這里的“虛”是與“實”相對應的,“虛”的意思應該是指一種抽象,而并沒有虛假、虛幻的意思。就像我們說虛數(shù)i,因為它與1、2、3等實數(shù)不同,所以稱之為虛數(shù),而不是虛假的數(shù)。所以虛概念本無真假之分的,只是后來,人們將神、鬼、上帝等概念統(tǒng)統(tǒng)歸入了虛概念之中,才引起了虛概念的混亂,使原本真實的虛概念變成了虛假概念、虛幻概念?!疤摷俑拍睢薄ⅰ疤摶酶拍睢?、“空概念”、“虛概念”之間是有不同的,不應該因為意思差不多,就將他們混為一談。

      所以,將虛概念進行分類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將虛概念區(qū)分為自然科學領域的虛概念與非自然科學領域的虛概念。數(shù)學領域的虛概念是包括自然數(shù)0、空集、空類等在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中被提出來并沿用至今的虛概念,還有物理學領域的虛概念,如燃素、永動機等在科學發(fā)展中被提出來后經(jīng)驗證并不存在而成為的虛概念,這些都是自然科學的虛概念,是有研究意義有積極作用的;非自然科學領域的虛概念則應包括詩歌、小說、戲劇、宗教、神話,等等,人文領域的虛概念,宗教領域的虛概念,如上帝、神、鬼、精靈;小說中的虛概念,如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等,還有其他的人文領域的虛概念等,這些虛概念在各自的領域中是十分有意義的,但同時也是存在爭議最多的,比如有的人有宗教信仰,就認為“上帝”是存在的,有的人是無神論者,就認為這些東西是虛假的,這些虛概念在無神論者眼中就成為了虛假概念。將非自然科學領域的虛概念應用在自然科學研究的領域中,意義并不大,甚至還會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五、結(jié)語

      誠然,“劃界”問題,始終是一個科學哲學中困擾人的舉世難題,筆者在此并不想贅述,關(guān)于虛概念分類的標準和依據(jù)也并沒有給予充分具體的說明,但僅從虛概念的角度,筆者認為從虛概念的起源看待虛概念問題,將虛概念分類進行研究,不失為解決虛概念問題的一種新思路。

      [1]金岳霖.形式邏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8.

      [2]倪蔭林.關(guān)于概念的新定義及其邏輯學意義[J].社會科學輯刊,1998(6):9-10.

      [3]何小前,竇棟有.概念定義的修正[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1-3.

      [4]楚巴欣,布洛德斯基.形式邏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1.

      [5]摩爾.哲學的一些主要問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3:32-33.

      Analysis to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Methods of Solving False Concept

      ZHANG Yu
      (Humanities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Concept is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important content of logic,yet so far,there are obvious logical contradiction in the concept,that is concept not only must hav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but also the false concept has no extension.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problem of false concept is from the origin of the false concept,make a classification of false concept,maybe is a new idea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alse concept.

      False Concept;Connotation;Extension

      B81

      A

      2096-0239(2016)02-0067-06

      (責編:彭麟淋責校:明茂修)

      2015-12-22

      張 雨(1990-),男,山東青島人,貴州大學人文學院邏輯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邏輯與認知比較。

      猜你喜歡
      外延定義內(nèi)涵
      活出精致內(nèi)涵
      理解本質(zhì),豐富內(nèi)涵
      挖掘習題的內(nèi)涵
      關(guān)于工資內(nèi)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認識
      入坑
      意林(2016年13期)2016-08-18 22:38:36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nèi)涵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愛情的內(nèi)涵和外延(短篇小說)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49
      成功的定義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5
      修辭學的重大定義
      當代修辭學(2014年3期)2014-01-21 02:30:44
      山的定義
      公務員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37
      怀安县| 务川| 岐山县| 双桥区| 读书| 刚察县| 北京市| 尉氏县| 南丹县| 丹江口市| 泗水县| 曲松县| 襄垣县| 汝州市| 高密市| 普兰店市| 房产| 赤水市| 保德县| 内黄县| 东港市| 涡阳县| 丁青县| 麟游县| 天全县| 砀山县| 成武县| 磐石市| 万全县| 会宁县| 贵南县| 琼海市| 海口市| 藁城市| 青川县| 德阳市| 漯河市| 当雄县| 陈巴尔虎旗| 周宁县| 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