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文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人事處,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 微時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勢
王會文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人事處,貴州畢節(jié)551700)
“:微時代”,微博、微信成為大學生主要的社交媒體,給在普通高等院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為了切實保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實效,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認真分析“微時代”背景下的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面臨的新態(tài)勢,積極、客觀、認真地探索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介在“微時代”背景下正確且高效地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與途徑。
“:微時代”;思想教育;影響;應對策略
以微博的出現(xiàn)作為標志,我們快步走入了一個“微時代”,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等等短小、精煉、迅速而便捷的信息,借助iPad、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迅速攻城略地,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感知世界和社會交往的方式。當代大學生群體更是以開放的態(tài)度熱情擁抱這個迅速來臨的時代,成為微博、微信、QQ等社交軟件的使用中堅。他們利用微博、微信、QQ等網(wǎng)絡通訊工具關注熱點事件,傳播和分享圖文信息,了解國內外新聞動態(tài),探討各類社會問題,并開展人際關系的交往。“微社交”時代的到來,使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產(chǎn)生了深刻的改變,也使得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復雜性不斷加大。為了確保思政工作取得實際效果,普通高等院校的思政工作者必定要做到與時俱進,認真而深刻地分析身處微時代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同時該如何正確、準確利用微博、微信、QQ等網(wǎng)絡通訊工具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達社會正能量信息,切實有效地引導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這是“微時代”的又一重要任務。
當代大學生身處于“微時代”,受其影響是必然的,如何客觀地來看待這個問題,首先就要了解微博、微信的主要特性,其一是應用范圍廣,其二是信息量相對傳統(tǒng)媒體較大,其三是傳播的速度較快,其四是具有大眾化、個性化、隨意性和交互性等諸多方面的特有優(yōu)勢。這些特性對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開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1.使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生活化
思想源于生活,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就要走進大學生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正確引導和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在網(wǎng)絡成為當代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部分的現(xiàn)實條件下,大學生與外界交往的媒介首選的就是微博、微信等等網(wǎng)絡通訊工具,并把它們當作自我展示、自我實現(xiàn)的公眾平臺。普通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完全可以利用微博、微信這些平臺走進大學生的生活,更好地實時了解和洞察大學生們真實的思想動態(tài)。通過微信“朋友圈”的動態(tài)發(fā)布,或者通過關注學生個人微博等方式,了解到每個學生的個性特質和思想波動,而辦公室個別談話等令大學生非常反感的形式將不再適合用來了解當代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也不會再有師生面談時所產(chǎn)生的尷尬場面。改善教育過程中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途徑,通過微博或微信了解到學生思想動態(tài)這將成為最為準確、及時的方法之一,這樣能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具體地安排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例如,在微信“朋友圈”的動態(tài)更新功能或微博的博文更新中發(fā)布一些有正確導向的圖文信息以及視聽資料,這樣做對受教者產(chǎn)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取得在生活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提高教育的實用性和高效性。[1]
2.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局限
傳統(tǒng)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保持著中小學的管理體制,如以班級為單位、以院系為單位的這種教育體系,這樣的管理受限于地點、時間以及開展教育活動內容的同一性,差異教育沒有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針對性不強,教育效率不高。隨著微博和微信在當今社會大眾群體中的普及和應用,大學生這一群體作為時代的先行者,自然受到了“微時代”的深刻影響,這樣就打破了這種教育上的時空格局的局限,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隨時隨地開展。輔導員如果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微博或微信發(fā)布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信息,學生作為傳播的受眾者就可以通過關注輔導員微信或微博的動態(tài),了解到輔導員對于當下熱點話題和社會事件所持的觀點和態(tài)度,再通過微信或微博的互動交流,向輔導員提出自己的觀點或疑惑并得到輔導員的解答;也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中開展專項大討論,實現(xiàn)“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2]
3.彰顯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主要是以集體開會學習、個別談話談心、固定宣傳欄等作為主要的方式,教育的內容和信息收集完全由學校相關部門或輔導員掌控,有時為控制和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和政治傾向,而采取有意識傳遞特定信息或封鎖消息的方式方法,使得受教育的學生完全被動接受來自學校層面或輔導員單方面的教育內容和信息。這種教育方式,不可否認,有它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一些大學生會抗拒,因此會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差強人意。微博、微信是一種遠程、即時、交互式信息交流平臺,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輔導員講授傳導為主、學生被動聽取受教”這一簡單且效率相對較低的灌輸式教育模式。這樣,輔導員的中心地位逐漸淡化,從而得以體現(xiàn)出“師生”之間的平等和民主,從思想意識、信息傳播的角度出發(fā)實現(xiàn)了傳播者和受眾者的平等和自由,同時也尊重了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的意愿和思想表達,主體由輔導員轉向學生,學生的積極性便可得到空前的調動。
以“兩微”為主的微社交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在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由于其進入要求低、隨意自由性強等特點,帶來了消極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zhàn)。
1.大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受到?jīng)_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取得了快速而長足的發(fā)展,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也日益提升,這極大地增強了大學生對于國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了大學生的社會主義信念與理想。大學生們紛紛立志為祖國和民族的復興大業(yè)努力學習,奉獻青春;同時,也強烈關注國內外諸如對釣魚島主權維護以及國內反腐敗等熱點事件。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自媒體出現(xiàn)以后,就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當作了謀求新世紀戰(zhàn)略優(yōu)勢的政治工具,微博、微信平臺成為那些企圖顛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境內外敵對勢力用來攻擊社會主義政治文化、推進不可告人目的的“和平演變”的最新武器。他們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傳播信息“門檻低”、政府無法及時有效地監(jiān)控信息內容的特點,不失時機地散布詆毀社會主義的言論,并且利用個別社會熱點事件或突發(fā)事件,輪番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造謠污蔑,極力煽動反社會主義情緒。大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期,其中一些不能深刻認識到社會的復雜性,很難識別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偽裝,對他們宣揚的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發(fā)展的言論和意識形態(tài)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容易受到西方社會所倡導的所謂“民主”、“自由”和“平等”觀念的誘導,使一部分大學生動搖了自身的社會主義信念和愛國思想,形成一種新的自由主義思潮,并在微博、微信上胡亂傳播不健康甚至是反動信息。
2.校園信息監(jiān)管面臨更高的考驗
微信、微博這類信息交流平臺具有很高的傳播效率,也具有定向傳播的特點,受眾可以及時、準確地得到反饋。任何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都會形成幾何式的發(fā)展增長過程。當信息生成并發(fā)布后,在迅速擴散的同時還會得到具有針對性的回應,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輿論環(huán)境。從眾心理是人們的弱點,當個體的觀點或見解得不到群體中大部分人的認可或接受時,通常會選擇盲目迎合多數(shù)人的意見,更有甚者,會動搖或懷疑自己最初的判斷,這將導致校園的信息監(jiān)管所具有的本身特性及其功能(滲透融合、反饋調適、傳導教育、動力激發(fā)和預測與決策)受到制約和考驗。另一方面,在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有時會為了增加“點擊量”、“點擊率”而采用一些特殊的與眾不同的途徑,這也反映出他們改變了其原來所固有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兩微時代”在豐富了當代大學生交流互動的立體空間的同時,也導致校園內在的信息監(jiān)管難度迅速升高。[3]
此外,在“兩微時代”的背景下,每個社會個體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即傳播者,大學校園里不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是信息源,無數(shù)分散的受眾也成為信息源,想要使這些無處不在的分散個體得到有效的管理,就更需要強化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校園媒體“把關人”的角色。
3.當代大學生對信息認知的過程面臨挑戰(zhàn)
信息認知的過程是指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主要包括公眾利用媒介資源的動機、使用媒介資源的方式方法與態(tài)度、利用媒介資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對傳媒的批判能力等。人們都是有著一定的好奇心里,更何況是處在網(wǎng)絡信息極度膨脹的21世紀當下的大學生。因此,“兩微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這一群體必將成為這一平臺的推廣和使用者。同時,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因年齡的關系,對于手機媒介這一新興事物的接受和認知還是相對較為淡薄的,對于大學生廣泛使用微博、微信的行為漠不關心,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梢姡胀ǜ叩仍盒K枷胝谓逃ぷ髡吲c當代大學生的信息認知過程都是亟待提高的。然而當代大學生由于其對社會事務的認知不全面,很容易被導向錯誤的言論所影響,無法準確辨別信息的真?zhèn)闻c對錯,特別是在“微時代”的背景下,信息量之大、信息內容之龐雜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它們的即時性就更需要當代大學生提高理性的分析能力,使自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被扭曲或誤導。[4]
1.利用微博、微信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堅定大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在“微時代”背景下,微博、微信這類即時網(wǎng)絡通訊平臺,因為其“信息發(fā)布便捷、互動性強,即時溝通、成本極其低廉”的特性,已經(jīng)逐漸成為當代大學生關注的動態(tài)媒體之首選,特別是微信,很多大學生全天候在線,其“朋友圈”功能備受青睞。大學生們將自己的情緒反應以及所關注的社會熱點,通過“朋友圈”及時表達和傳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開通自己的微信賬號,或者建立自己的微博,融入到他們的“朋友圈”當中,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并且通過主動的交流互動,及時給需要得到幫助的學生解惑答疑,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真誠與關心,從而獲得學生的信任。這樣,才能更好地、更精準地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堅定大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分享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進思想以及各種“正能量”信息,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建立,讓微博和微信真正發(fā)揮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之間的思想紐帶作用。[5]
2.通過網(wǎng)絡新媒體的有效互動,使思想教育工作具有新的生命力
大學生的微博或微信通常是反映校園網(wǎng)絡輿情的重要渠道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單個學生為觀察對象,以寢室為單位,進行數(shù)據(jù)的綜合分析,從而得出學生個體的喜好、心理狀態(tài)以及思想動態(tài)。以寢室為單位的好處及必要性有以下幾點:首先,每個寢室都是一個微型的朋友圈,很多學生只有在寢室這一相對私密的封閉的空間才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僅僅是談話等形式的思想溝通,往往很難觸及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能夠準確地把握其心理變化和思想波動,不利于思政工作的有效開展。但是通過網(wǎng)絡新媒體觀察每個學生所發(fā)布的動態(tài)、分享的文章以及圖文信息,再綜合一個寢室的幾個學生更新的信息,就可以準確得出想要的結論,從而更精準地進行疏導和幫助。其次,剛剛入學時的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都是不同的,但在寢室這個微環(huán)境下,由于長時間的相互影響,就會使每個學生個體發(fā)生改變。通過關注他們在微博或微信中的信息變化,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個體的思想發(fā)展方向,或是否在用自身的積極因素影響室友。加入學生微博“朋友圈”,還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寢室內部的矛盾,在第一時間給予調解和引導,把重大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最后,學校是由各個院系組成,院系是由班級組成,班級則是由寢室組成。寢室作為學校最為基礎的組織,就像每個家庭一樣,了解每個最基層的組織才能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開展這一工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網(wǎng)絡新媒體的互動。[6]
3.主動出擊,占領思政教育的“微陣地”
微博和微信的傳播形式是一種“許可傳播”,即要經(jīng)過受眾者同意才能實現(xiàn)的傳播形式,這樣,在受眾者的心理上一般不會引起反感,進而產(chǎn)生抵觸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時代精神,只有緊跟時代步伐,提高自身能力,把握傳播規(guī)律,真正做到和學生交朋友,在亦師亦友的情況下通過微博、微信這一類公眾平臺讓學生及時了解學校各方面的發(fā)展動態(tài),使每個受眾者都有存在感和參與感;同時在推送信息的選擇層面弘揚民族文化、傳遞正能量,遠離不健康的思想內容。只要認真收集個體數(shù)據(jù),進行理性分析,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興趣點打造特色傳播內容并根據(jù)本校的作息安排及時把握推送時機,就可以搶占微媒體傳播的陣地,讓不良信息無機可乘。
總之,“微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并且要與時俱進,積極開拓教育途徑和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才能對新時代的挑戰(zhàn)應對自如,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時效性。
[1]湛秀枝.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5(2):18-21.
[2]郭蓉.微信公眾平臺:校園文化傳播的新媒介[J].今傳媒,2014(6):37-40.
[3]李華瓊.微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5):24-27.
[4]詹永珍.微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對策略[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1):11-13.
[5]王國棟.微時代背景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J].知識經(jīng)濟,2014(12):22-25.
[6]劉迪.探究“微文化”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工作創(chuàng)新策略[J].新校園(上旬),2015(2):33-36.
The New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in Micro-age
WANG Hui-wen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Bijie,Guizhou551700,China)
Micro-age,micro-blog,wechat are becoming the major social media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which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ordinar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In order to ensu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gram to obtain actual effect,the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analyze carefully the a new situation which 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micro age"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grams,explore positively,objectively and seriously correct and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for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gram by the use of emerging me?dia such as micro-blog,wec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age.
Micro Age;Ideological Education;Influence;Countermeasures
G641
A
2096-0239(2016)02-0085-04
(責編:譚本龍責校:明茂修)
2016-03-11
王會文(1982-),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人事處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