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曉利, 唐冬蘭, 韓金龍, 唐 泉,孫永平 (江蘇丘陵地區(qū)南京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46)
?
突尼斯軟籽石榴在南京地區(qū)適應性研究
童曉利, 唐冬蘭, 韓金龍, 唐 泉,孫永平(江蘇丘陵地區(qū)南京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46)
摘要對引自河南省滎陽市高溝村石榴合作社的突尼斯軟籽石榴進行了植物學性狀、果實經(jīng)濟性狀、物候期、生長結果習性的觀察研究,綜合評價了突尼斯軟籽石榴在南京地區(qū)的適應性表現(xiàn),總結了南京地區(qū)發(fā)展軟籽石榴關鍵栽培技術,以期擴大突尼斯軟籽石榴的栽培面積,實現(xiàn)農(nóng)業(yè)增效、農(nóng)民增收。
關鍵詞南京地區(qū);突尼斯軟籽石榴;引種;栽培技術
Adaptability Research of Tunisia Soft Seeds Pomegranate in Nanjing City
TONG Xiao-li, TANG Dong-lan, HAN Jin-long et al
(Nanj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Jiangsu Hilly Region,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Observation research of Tunisia soft seeds pomegranate was carried out in pomegranate cooperatives of Gaogou Village, Xing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in the aspects of botanical character, fruit economic character, phenological period, growth and fruiting characteristics.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soft-seed pomegranate was summarized in Nanjing area for expanding the planting area of Tunisia soft seeds pomegranate,enhancing agriculture benefit,increasing peasant income.
Key wordsNanjing area; Tunisia soft seeds pomegranate;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technology
我國于1986年從突尼斯引入突尼斯軟籽石榴,2002年在河南省河陰石榴基地試種成功,之后國內(nèi)許多地方如安徽、江蘇、四川、湖南、貴州等省都積極引進種植該品種,其果皮光潔、明亮、紅艷,果個較大,果皮薄,果汁多、味甜,果仁特軟、可食率高,成熟期為每年10月1日左右。突尼斯軟籽石榴豐產(chǎn)性、抗性和適應性均優(yōu),綜合性狀明顯優(yōu)于其他品種,是我國石榴更新?lián)Q代的首選品種。2013~2014年,江蘇丘陵地區(qū)南京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從河南省滎陽市高溝村石榴合作社引進了突尼斯軟籽石榴,在南京金陵綠谷基地示范種植2.00 hm2,同時在南京周邊地區(qū)示范推廣種植3.33 hm2,經(jīng)過試種觀察,引進的3年生植株,定植后2 a就可形成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單株產(chǎn)量可達10~15 kg,單位面積產(chǎn)量達15 000 kg/hm2,產(chǎn)值在15萬元/hm2以上。突尼斯軟籽石榴的引種成功提升了南京地區(qū)果品檔次,石榴成為適宜人們休閑采摘的新果品。筆者現(xiàn)把突尼斯軟籽石榴在南京地區(qū)的試種表現(xiàn)和栽培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1試種基本情況
試驗地點在南京市江寧區(qū)銅山鎮(zhèn)祿口街道金陵綠谷基地。試驗地土質為馬肝土,土層厚度60 cm,pH為7.2,有機質含量1.1%,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5.7 ℃,降水量1 000 mm以上,日照時數(shù)2 484 h,無霜期237 d,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適宜軟籽石榴生長。南京地區(qū)每年初夏受鋒面雨帶影響,進入梅雨季節(jié),雨季約20 d,梅雨過后,天氣晴燥,常會形成伏旱,對軟籽石榴開花坐果及果實生長有一定的影響。
試種突尼斯軟籽石榴多為3年生植株,株高2.25~2.50 m,根頸部向上10 cm處主干直徑3.85~5.00 cm,主干高50 cm左右,主干分枝數(shù)3~6個。2013年9月引種建園,園地為崗坡構造,坡向東坡,坡度16°,土層厚度50~80 cm,栽培面積2.0 hm2,栽植密度675株/hm2,株行距為3 m×5 m,南北行向,行間于每年秋季種植黑麥草、紫花苜蓿、鴨茅和白三葉草等,同時在株間覆蓋稻草7~8 cm厚,以改善土壤條件,提高軟籽石榴產(chǎn)量和品質。
2性狀表現(xiàn)
2.1植物學性狀石榴屬落葉灌木,半開張,成枝力和萌芽率較好;嫩枝四棱型呈紅色,老枝褐色,側枝細長,枝梢多彎曲,枝刺??;葉對生或簇生,幼葉紫紅色,成齡葉濃綠,狹長,橢圓形;花集生于枝頂,單生或多生,花瓣5~7片,紅色,花量較大;單果重500 g以上的萼片閉合,500 g以下的萼片多開張。突尼斯軟籽石榴以短果枝為主,易成花,自花結實,豐產(chǎn)性能好,栽后第3年結果,第5年進入豐產(chǎn)期。
2.2果實經(jīng)濟性狀突尼斯軟籽石榴果實近圓形、上有棱肋,平均單果重368 g,大果重450 g以上,成熟后外圍向陽處全紅,間有濃紅斷續(xù)條紋,果皮光潔明亮且薄,可食率為68%左右,籽粒紅色,百粒重47 g左右,肉汁率88%,含糖量15%左右,品質佳,完全成熟時籽粒像紅瑪瑙,籽粒較軟可直接食用,其經(jīng)濟價值極高。
2.3物候期突尼斯軟籽石榴在南京地區(qū)3月中旬萌芽,4月下旬初花,2014年共開了3批花:第1批現(xiàn)蕾開花期為4月30日~5月25日;第2批在5月15日~6月15日;第3批在5月25日~6月25日。第3批開花時間正值南京梅雨季,易受低溫,雨水、光照不足等不利氣候條件影響,坐果率較低。果實生長期為120~130 d,成熟期視南京秋末溫差大小而定,溫差大,成熟期較早,反之,則遲熟。第1次寒潮來臨前后,枝葉逐漸停止生長,一般在11月下旬開始落葉。
2.4生長結果習性樹勢中庸,枝條較密,3年生樹高平均為2.2 m,平均冠幅為1.7 m,成枝力較強。以中長果枝結果為主,自然坐果率為70%以上,始果期早。2013年定植的苗木,大部分植株在2014年就開始結果。在南京地區(qū)突尼斯軟籽石榴樹勢較強、結果早、豐產(chǎn)性好,通常在第1年對嫁接苗修剪樹形,第2年部分植株開始結果,第3年單株產(chǎn)量達5 kg左右,第4年平均株產(chǎn)達10~15 kg。
3栽培關鍵技術
3.1建園軟籽石榴園區(qū)應選擇土層較深厚,土質較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pH在6.5~7.5的土壤為好。限制突尼斯軟籽石榴生長的主要因素是溫度,一般在絕對最低溫度大于-10 ℃的地區(qū)都可栽植,應盡量選擇避風向陽或者有防護帶的崗坡地種植,但坡度不要大于20°[1-2]。
3.2定植由于南京地區(qū)春季雨水較多,因此突尼斯軟籽石榴以高畦栽培為好,通常畦高60 cm,寬150 cm。一般在冬前或者3月上旬栽植,栽植時根據(jù)根球大小,挖長、寬、深各60~80 cm的栽植坑,將表土混入肥料,取1/2填入坑內(nèi),培成丘狀,將石榴苗放入坑內(nèi),使根系均勻分布在土丘上。將剩余摻肥表土培于根系附近,輕提苗后,踩實;上部用新土拌入肥料繼續(xù)填入,并再次踩實,填土接近地表時,使根頸高于其5 cm左右,在苗木四周培土埂做成水盤,栽好后立即充分灌水,苗木自然隨土下沉,覆土保濕。要求苗木根頸與地面相齊或略低于地表,埋土過深或過淺均不利于石榴苗的成活與生長。
一般生產(chǎn)栽培密度為3.0 m×4.0 m或3.0 m×5.0 m;集約管理情況下,栽植密度為2.5 m×3.0 m或2.0 m×3.0 m。
3.3肥水管理在每個栽植坑中施入有機肥(豬、羊或雞糞)30 kg,每年應保證施肥3次:第1次在秋季采果后,在樹體兩側各挖1條長100 cm、寬50 cm、深50 cm的溝,每株施有機肥30 kg;第2次在花前施入,應以氮肥為主,適當配以磷肥,在樹冠投影內(nèi)挖深40 cm的穴5~7個,施尿素或磷酸二銨0.2 kg/株;第3次在果實膨大前,追施氮、磷速效肥,也可適當加些鉀肥,穴施磷酸二銨0.2 kg/株和硫酸鉀0.1 kg/株,以促進果實膨大和花芽分化。
在石榴生長季節(jié)應根據(jù)天氣情況適時灌溉,可結合施肥進行。同時也要建立果園排水設施,尤其在春天雨水過多或者梅雨季要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在初夏或者立秋前后注意防旱,特別注意要澆1次坐果水,以提高枝條的木質化程度,促使幼樹由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
3.4整形與修剪從石榴栽植第2年開始,需要每年對其進行整形修剪,改造石榴的叢生性,培養(yǎng)單干式樹形。具體做法:每棵石榴樹上只留1個主干,主干上培養(yǎng)3~4個主枝,分別向不同的方向發(fā)展,隨后在每個主枝所萌生的枝條中保留幾個粗壯枝條,使整個樹冠的枝條形成一個內(nèi)疏外密、通風透光的結構。應盡快抹(疏)除在主枝以下樹干、根際處所萌生的新芽,防止消耗過多的營養(yǎng)。盡量保留主枝以上分生的枝條,對冠內(nèi)個別強旺枝,盡量用花期拉枝的方法改造和利用,不可輕易疏除,這種以拉代剪的方法可延用至生長結果期。為促使早結果、早豐產(chǎn),可在6月下旬和8月下旬分別噴施多效唑,促使枝條加粗生長和頂芽、側芽的形成[2]。
3.5防止落花落果軟籽石榴落花現(xiàn)象嚴重,雌性退化花脫落是正常的,但兩性正常花脫落和落果現(xiàn)象也很嚴重,其落花落果原因以生理性居多[3-4]。
3.5.1花蕾期環(huán)剝。在花蕾初顯時,對結果骨干枝從基部環(huán)剝,環(huán)剝寬度為樹枝粗的1/10,剝后即用塑料薄膜包扎傷口。在幼旺樹、旺枝上環(huán)割2~3道,間距4 cm以上,可促進花芽分化。
3.5.2疏花疏果。現(xiàn)蕾后,在可分辨筒狀花時,將大部分鐘狀花疏除,減少營養(yǎng)消耗;剪除病蟲果、晚花果、雙果、中小果,可使果實成熟期一致,果個大、品質好。
3.5.3授粉。花期利用剛開放的鐘花,對筒狀花進行人工授粉或招引蜜蜂傳粉,可提高坐果率10%左右。
3.5.4噴硼。初花期至盛花期噴0.3%的硼砂液或稀土微肥混合液,可提高坐果率5%~15%。
3.5.5促進花芽分化。石榴退化花的形成與秋季樹體貯藏營養(yǎng)直接相關。秋施基肥并加施速效氮可以有效提高完全花的比例,同時加強秋季保葉工作。遇有旺長樹推遲開花結果時,可控氮增磷,進行局部開溝斷根或噴0.l%多效唑溶液,以達到有效抑制新梢生長、促進花芽形成的目的。
3.6病蟲害與裂果防治軟籽石榴常見病蟲害有干腐病、桃蛀螟、石榴莖窗蛾、蚜蟲等,通常采用“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禁止施用有機磷類農(nóng)藥[5-6]。
3.6.1干腐病。干腐病為害新梢,并危及花果,引起大量爛果,因此要加強樹體健壯管理,避免其受凍受傷,防止病菌侵染。一般在坐果后套袋和及時防治桃蛀螟,可減輕該病害發(fā)生。休眠期噴400~600倍40%福美砷或3~5波美度石硫合劑,生長季節(jié)噴600~800倍40%多菌靈或50%托布津等高效廣譜殺菌劑可防治該病害。
3.6.2桃蛀螟。利用桃蛀螟喜歡在石榴萼筒內(nèi)及兩果相接處產(chǎn)卵和蛀果為害的特點,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用50%殺螟松或90%敵百蟲藥劑1 000倍液做成藥棉球堵塞萼筒,或用20%滅掃利乳油2 000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2 000~2 500倍液,重點噴布這些部位l~2次,同時結合人工摘除蟲果。
3.6.3石榴莖窗蛾。及時剪除蟲梢燒毀,在卵孵化盛期可每隔7 d噴1次農(nóng)藥,藥劑可用2.5%敵殺死3 000倍液。對被害枝內(nèi)的幼蟲,可用注射器注入80%敵敵畏乳油500~800倍液,或用2.5%敵殺死1 500倍液進行消滅。
3.6.4蚜蟲。石榴上的蚜蟲分為苗蚜和穗蚜兩個階段,應采取“挑治苗蚜、主治穗蚜”的策略。蚜蟲藏在花中刺吸汁液,污染果面。一般采用穩(wěn)特2 000倍液+安泰生600倍液+沃生1 000倍液可有效防治蚜蟲。
3.6.5裂果。裂果是石榴生理性的病害,主要是由于水分供應不均勻或天氣干濕變化較大導致果實裂開,其與品種、果皮結構、果實發(fā)育、土、肥、采收期也有關[7]。裂果一般在成熟期前30 d開始,發(fā)生在近成熟果實上,果實側面縱裂,主要在日灼、干腐、煤污等果實上發(fā)生,以采收前10~15 d最嚴重。在果實膨大期用沃生30 L/hm2灌根,葉面噴施沃生1 000倍液+安泰生600倍液+穩(wěn)特(畝旺特,防粉虱)防止裂果。此外,噴施鈣也能提高果實韌性和抗裂能力。
參考文獻
[1] 薛華柏,曹尚銀,郭俊英.突尼斯軟籽石榴氣候區(qū)劃北限及次適宜區(qū)的防寒栽培[J].中國果樹,2010(2):63-64.
[2] 王斌.石榴栽培技術[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2,18(9):96-97.
[3] 翟先果,王玉芬,王秀梅.石榴落花落果原因及防治對策[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5(15):149.
[4] 王偉洲,夏會杰.石榴落花落果原因及提高坐果率措施[J].中國園藝文摘,2010(5):155.
[5] 賈風榮.大紅甜石榴無公害栽培技術[J].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2005(10):111-112.
[6] 閆玲魯,黃秀花.無公害軟子石榴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中國農(nóng)業(yè)信息,2014(2):40-41.
[7] 胡園春,張宗磊.2014年氣象條件對棗莊石榴異常裂果的影響分析及防御措施[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5(31):60,62.
中圖分類號S 6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6-050-02
收稿日期2016-02-14
作者簡介童曉利(1964- ),男,江蘇六合人,副研究員,從事果樹栽培與種質資源等研究。
基金項目江蘇省林業(yè)三新工程項目(LYSX【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