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嘉馨
將“數學的預測能力”運用在癌癥研究和治療中,她希望推動醫(yī)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在大多數人眼中,數學和醫(yī)學似乎并沒有明確的界限,但事實并非如此?!叭绻阆矚g科學而不喜歡數學,那就去學醫(yī)學吧?!痹诮邮懿稍L時,弗蘭齊斯卡·麥克爾(Franziska Michor)小姐開玩笑道。
今年32歲的弗蘭齊斯卡是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和哈佛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教授,在將演化動力學與高通量數據結合起來對腫瘤過程進行數學建模的研究領域里,她無疑是風頭最勁的。2015年,維爾切克獎(Vilcek)將創(chuàng)意生物醫(yī)學獎頒發(fā)給麥克爾,表彰她在癌癥治療研究上作出的杰出貢獻。
早在2007年,年僅25歲的弗蘭齊斯卡便因把數學手段帶進醫(yī)學研究而嶄露頭角,被媒體稱為“生物醫(yī)學界的牛頓”。她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致力于癌癥研究的理論進化生物學家”,事實上,她可能也是唯一一個。
雖然自20世紀以來,醫(yī)學研究和實踐已經取得了飛躍式的發(fā)展,但它仍然是一門描述性的學科,如同牛頓發(fā)明微積分之前的物理,“只能描述行星昨天的位置,而不能預測它明天會在哪里”。在21世紀,這成為醫(yī)學進一步發(fā)展的桎梏。以癌癥為例,人類與癌癥英勇對抗數十年,但如弗蘭齊斯卡所說,“盡管投入了如此多的時間和金錢,它都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對不對?”
將“數學的預測能力”運用在癌癥研究和治療中,她希望推動醫(yī)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在腫瘤醫(yī)生面對這個被現(xiàn)代醫(yī)學冠以“不治之癥”的疾病束手無策時,數學模型將成為改善現(xiàn)存療法有效性的一條可行途徑。
弗蘭齊斯卡的研究地位尷尬,受到來自數學家和醫(yī)生的雙面夾擊。在數學領域,弗蘭齊斯卡的研究被攻擊為“太簡單”和“微不足道”,“不算是真正的數學”。而在醫(yī)學領域,即便是與弗蘭齊斯卡有密切合作的醫(yī)生,也并不能完全理解數學在癌癥研究中的突破性地位。不過,弗蘭齊斯卡從未放棄,在維爾切克獎的頒獎詞中如此描述:“勇于突破常規(guī)的勇氣促使弗蘭齊斯卡不斷前進?!?/p>
她無疑是“漂亮得不像實力派”的絕佳代言人。這位出生在維也納的身材苗條、五官精致的“金發(fā)尤物”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在維也納大學的本科學習,在數學和分子生物學相結合的特殊科研道路受限后選擇到美國繼續(xù)深造,22歲時便獲得了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系的博士學位。
弗蘭齊斯卡的成就與她的家庭不無關系。她的父親是一位數學家,世界最前沿的微分幾何研究學者之一,母親則是一名護士。在弗蘭齊斯卡和姐姐還小的時候,父親便開玩笑地說:“你們要不學習數學,要不嫁給一個數學家?!薄拔覀冋f,喔,不,絕不!所以我們開始學習數學。”她笑著回憶。特殊的家庭教育使她和現(xiàn)為理論物理學家的姐姐不僅都超前取得博士學位,還深諳交際舞、騎馬和廚藝,并能熟練駕駛卡車、拖拉機和推土機。
對于自己的成就,弗蘭齊斯卡有著清晰的認知:“也許我的成功一直是自我選擇的結果,之所以我擅長于正在做的事情,是因為我只做我知道我會擅長的事情?!?/p>
摘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