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蓉
(福建省人民檢察院,福建 福州 350013)
?
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口供依賴的破解
李明蓉
(福建省人民檢察院,福建福州350013)
摘要:口供是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重要證據(jù)。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特性決定了其訴訟證明容易依賴口供,進而威脅口供自愿性,導致冤假錯案的發(fā)生。要破解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對口供的依賴,應當從制度上增加證據(jù)的來源渠道,設立特殊的證明制度和規(guī)則降低證明難度,并提供其他必需的條件支持,提高口供自愿性,實現(xiàn)嚴懲貪污賄賂犯罪的目的。
關鍵詞:口供口供依賴貪污賄賂犯罪口供自愿性證明規(guī)則
相對于其他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的訴訟證明對口供的依賴性更強??诠┮蕾嚰葧绊懣诠┑淖栽感?,也給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訴訟證明帶來了許多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應當承認對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人權保障,與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的人權保障有不同的理解。針對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展開的刑事訴訟程序,應當區(qū)別貪污賄賂犯罪案件與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口供的取得和使用,采取合適的制度設置降低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對口供的依賴。
一、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口供依賴
貪污賄賂犯罪的特殊性使得口供的證據(jù)價值在訴訟過程中尤其明顯,案件辦理在客觀上較為依賴口供。
(一)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中口供的重要作用
第一,口供是重要的定罪證據(jù)。賄賂犯罪的特點決定了其證據(jù)結構中不能沒有口供,如果受賄人始終不認罪,也沒有行賄人的口供或證言,就不可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筆者組織了一個課題小組訪談了將近150位法官、檢察官、律師,95.7%的受訪者都認為口供在賄賂案件中很重要。其中62.6%的受訪者認為口供在賄賂犯罪案件中非常重要,只有1位檢察官和5位律師認為口供在賄賂犯罪案件中的作用一般,無人認為口供在賄賂犯罪案件中不重要。對于賄賂犯罪的認定來說,口供往往具有決定性意義。相對于賄賂犯罪,口供在貪污犯罪中的作用較小,因為貪污犯罪案件的書證較多,但該種案件在主觀罪過、贓款去向、贓款用途、往來賬目走向等問題上也需要口供加以證明。具體而言,貪污犯罪共同犯罪和群體性、關聯(lián)性犯罪多,證明共同犯罪故意、內(nèi)部分工等對口供的需求較大。隨著職責分工不斷細化及內(nèi)部制約的加強,一些行業(yè)個體作案難度加大,出現(xiàn)了上下串通、內(nèi)外勾結并形成利益共同體的情況,犯罪嫌疑人傾向于利用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網(wǎng)、保護網(wǎng)進行貪污賄賂犯罪。犯罪人既有一把手、經(jīng)辦人,又有中間人,比如共同貪污、套取醫(yī)保、新農(nóng)合補償款等類案件,就是多人合作、細化分工的共同犯罪。而認定貪污罪時,在證明資金不正當流向的證據(jù)中,書證占主要部分,但要證明犯罪嫌疑人具有占有財物的主觀意圖,口供則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實踐情況來看,口供在證明貪污罪的主觀要件方面,有著其他間接證據(jù)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即其他證據(jù),不管是證人證言,還是物證,都很難直接證明犯罪嫌疑人轉移公款時的心理狀態(tài)。只有犯罪嫌疑人自己最清楚,當時為何有如此行為,又是在怎樣的主觀意圖下有如此行為。而行為當時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很可能直接導致罪與非罪的界分。因此,盡管貪污犯罪對口供的依賴程度從總體上而言不及賄賂犯罪對口供的依賴程度高,但口供在貪污犯罪的證明結構中,仍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整個證明犯罪的證據(jù)結構中,貪污賄賂犯罪對口供的依賴度很高。
第二,口供是重要的量刑證據(jù)。刑罰個別化原則要求根據(jù)被告人的悔罪程度進行量刑,而口供是判斷被告人認罪態(tài)度好壞的標準之一,因此,口供所反映出的被告人認罪與否以及在刑事訴訟哪個階段認罪與量刑輕重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臺灣學者認為,“被告于犯罪后的態(tài)度足于顯示其可責性與危險性,被告在犯罪行為后的態(tài)度與行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刑事裁量事實?!?劉邦繡:《認罪與刑罰》,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第49頁。在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中,口供是判斷被告人悔罪表現(xiàn)、對自己犯罪行為的認識以及行為人人身危險性大小的重要根據(jù)。根據(jù)刑罰個別化原則的要求,被告人通過口供表達出的是否認罪的意愿對于量刑有著明顯的影響。自首可以從輕、減輕處罰,即是口供影響量刑的典型體現(xiàn)。從實務來看,被告人認罪與否對于量刑輕重存在重要影響。*筆者曾訪談了29位刑事法官,絕大多數(shù)刑事法官認為有無認罪供述對于量刑是有影響的。
(二)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口供依賴性的成因
貪污賄賂犯罪的隱秘性、職權性、反偵查性強等特征,使得口供對于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訴訟證明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上貪污賄賂犯罪的某些犯罪構成要件的證明需要,共同形成了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對口供存在高度依賴性的狀況。
第一,受賄罪中為他人謀取利益的主觀要件的證明。為他人謀取利益是構成受賄罪的要件之一,但有些行政審批事項沒有行賄受賄也會正常得到審批,為他人謀取利益與正常履行職務所帶來的利益客觀上可能是相同的,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與利用職務的行為之間是否具有因果對應關系也難以證明。*詹復亮:《反貪偵查熱點與戰(zhàn)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0-91頁。根據(jù)受賄罪的構成要件,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他人財物三者之間應該具有因果關系。實務中的做法是,只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口供中承認是收取賄賂后為對方謀取利益的,不管行賄方的利益是否原本就是應得的,都視為受賄方為他人謀取利益。
第二,貪污賄賂案件贓款贓物去向的證明。首先,贓款贓物的去向難以查明。貪污賄賂犯罪智能性高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在犯罪之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常就設計好了如何不被發(fā)現(xiàn)、如何規(guī)避偵查逃脫懲處的對策。其中,贓款的轉移、隱匿,犯罪行為被發(fā)現(xiàn)后躲避、逃逸是最慣常的辦法。貪污賄賂犯罪可能是一家人都參與的,關系的緊密容易形成攻守同盟,阻礙案件偵查,加大犯罪證明難度。有時贓款贓物被轉移到國外,或者被轉移至家人、親朋的名下,除非相關人員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愿意說明,否則證明難度很大。其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jīng)常以貪污受賄的款項用于公務,沒有非法占有作為其行為不構成犯罪的抗辯理由。在我國,人情關系也是公務活動擺脫不開的影響,即使在公務中,為地方、單位爭取項目、資金甚至爭取榮譽也要請客送禮。因此,這種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現(xiàn)象有時就成為貪污賄賂犯罪所得贓款贓物去向的掩護,如果檢察官無法證明這種情況的真假,律師以此作為辯護的理由,法官認為事實真?zhèn)坞y辨時,有可能對被告人從輕發(fā)落,甚至駁回公訴人的指控。因此,對于貪污賄賂犯罪案件,檢察機關經(jīng)常要花費九牛二虎之力調(diào)查贓款贓物確實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非法占有,口供自然就是首選證據(jù)。再次,挪用公款罪中歸個人使用要件的證明困難。違反規(guī)定挪用公款是“歸個人使用”還是歸單位使用與是否構成挪用罪密切相關,而歸個人使用很難由口供之外的證據(jù)體現(xiàn)出來,證明難度自然很大。
第三,貪污賄賂犯罪的數(shù)額。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貪污賄賂犯罪都以一定的數(shù)額為構成條件,貪污賄賂達到一定數(shù)額才是刑法打擊的對象。這就形成了在最低數(shù)額線下的貪污賄賂行為不是犯罪的不利結果,“立法上為腐敗分子預定了一個不小的行為空間,司法實踐中的剛性掌握會使人們產(chǎn)生一種錯覺,即一定數(shù)額的賄賂貪污是我國法律所允許的?!?盧建平:《刑事政策與刑法》,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12頁。犯罪數(shù)額是貪污賄賂案件必須明確而常常又是最難以明確的問題。具體來說,時間久遠的貪污受賄數(shù)額的證明以及多筆貪污賄賂數(shù)額的證明是貪污賄賂犯罪的證明難點。尤其在受賄案件中,“一對一”的證明困境體現(xiàn)在數(shù)額時更為典型,確定賄賂數(shù)額過于依賴口供的問題難以解決。這些證明難點往往依賴口供加以證明,再以口供提供的線索查找相應的細節(jié)證據(jù)印證。只有這樣,調(diào)查證明的難題才有可能會迎刃而解。
第四,人情往來與非法收入的區(qū)別。據(jù)統(tǒng)計,有60%的賄賂犯罪案件是以年節(jié)紅包、感謝費、過節(jié)費等名目出現(xiàn)的。在中國這個深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國家,在重要節(jié)日或者事件上送錢物,在公眾看來合乎情理,這就給對行為人行為的定性增加了難度。同時,行賄與受賄雙方的犯罪手段也由原來的直接送收財物向事后受賄、海外受賄、以借為名、以租為名、委托理財?shù)雀鼮殡[蔽的受賄形式轉變。*李辰:《受賄犯罪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6頁。一般情況下,對于是人情往來還是非法收入的界定可以根據(jù)雙方是否有權力交集、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等作為判斷依據(jù),但在一些灰色地帶,有認罪口供作為證據(jù)仍然是辦案人員增強內(nèi)心確信的重要方式,檢察人員也才能夠有信心說服法官對被告人定罪。可見,在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訴訟證明中,口供具有重要的證據(jù)價值,口供的重要性是客觀存在的。
二、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口供依賴性的負面效應
在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刑事訴訟中,口供在證明構成貪污賄賂犯罪的證據(jù)結構中占有明顯的比重。若沒有措施降低口供在貪污賄賂犯罪案件證據(jù)體系中的構成份量,必然導致高度的口供依賴。一旦對口供形成一種制度依賴,口供中心主義便會產(chǎn)生,違法獲取口供、刑訊逼供等問題自然難以避免。
(一)口供依賴性高與口供自愿性低成正向相關性
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口供依賴的結果,是偵查機關千方百計要獲取被告人的有罪供述,進而可能威脅口供自愿性??诠┮蕾囆愿?,意味著偵查人員缺乏有效的措施獲取刑事訴訟證明所需要的證據(jù),于是,在訊問場所的封閉空間里,利用公權力的強勢地位強取口供導致口供喪失自愿性就是必然。口供依賴性越高,非法獲取口供的概率越高,口供自愿性就越低。為避免對口供的過度依賴,檢察機關對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偵查要努力走精細化初查基礎上的有效偵查的道路。但實踐中,受制于各種條件,絕大部分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偵查的重要內(nèi)容,仍是獲取被調(diào)查對象的口供,再通過口供提供的信息去調(diào)查更多的貪污賄賂犯罪事實,尤其是了解辦案機關還沒有掌握的其他賄賂事實或其他人的賄賂事實。與紀檢監(jiān)察部門聯(lián)合辦案的目的也同樣是能夠更有把握地獲取被調(diào)查對象的認罪口供以查辦更多的賄賂犯罪案件,尤其是多人向一人行賄或一人向多人行賄的窩串案。若規(guī)范不足、制約失效,偵查人員獲取口供的強烈意愿很容易轉化為強迫獲取認罪口供的行動,口供自愿性自然難以得到保證,人權保障、程序正義的立法目的都會失去賴以存在的基礎。
(二)口供的結構性依賴:賄賂犯罪案件口供中心主義的溫床
一般而言,賄賂犯罪行為通常都單獨進行,沒有第三人在場,口供對于復原犯罪過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賄賂犯罪“在證據(jù)方面形成了能夠證明犯罪的直接證據(jù)少、間接證據(jù)隱秘、主觀罪過的判定依賴口供的特點?!薄霸谫V賂案件中,僅憑贓款贓物等間接證據(jù)來定案存在困難。而口供的重組功能,恰好能夠滿足偵查中對賄賂案件認定的需要,突破因時間和技術帶來的偵破瓶頸,加速案件的偵破進程。”*孫陸軍、李建麗:《賄賂案件對口供的依賴性分析》,《群文天地》2012年第12期(下)。所謂的口供重組功能是指口供因其反映案件事實全面性、直接性的特點,具有將間接證據(jù)的碎片重組而還原案件事實的功能,能夠描繪出犯罪行為的全部內(nèi)容。據(jù)此,賄賂犯罪形成了對口供的結構性依賴。所謂結構性口供依賴是指某些特定類型的犯罪構成內(nèi)含的直接證據(jù)只有口供,*這里將非法行為人的言詞證據(jù)都定性為口供,如盡管行賄人、買賣毒品人員的行為有可能不構成犯罪,但他們的言詞證據(jù)與其他沒有涉案的純粹證人的證詞是不一樣的,把它視同口供更能反映它的特性??陀^上形成案件的訴訟證明和判決依據(jù)高度依賴口供的一種刑事訴訟狀態(tài)。特定類型的犯罪指對合性、隱秘性強的犯罪,如賄賂犯罪、毒品犯罪。若某類犯罪案件確實存在結構性口供依賴,則各辦案部門必然高度重視口供,甚至容易形成口供中心主義。其表現(xiàn)就是:過度重視口供,忽視其他證據(jù),進而違背程序規(guī)制,違法取供;以有罪推定思想看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使其在刑事訴訟中處于客體地位,忽視人權保障。
結構性口供依賴是特定類型犯罪內(nèi)含的,僅依靠刑事訴訟法的嚴格要求、辦案人員的認識到位、能力水平提高等外部因素,無法解決這類案件可能存在的口供中心主義問題。只有依靠刑事訴訟制度設計提供足夠的條件支持,增加這類案件的證據(jù)來源,同時降低證明難度才有可能解決結構性口供依賴的問題。
(三)口供依賴導致實務中的不規(guī)范應對:隱性認罪交易
口供對于證明案件事實有著直接、完整、全面的證明價值。至今為止,口供仍然是刑事訴訟中非常重要的證據(jù),其作用難以替代?!坝袝r候只有透過訊問,才能偵破刑案,無論有沒有什么科學辦案的輔助,或者警員、私家偵探技巧如何高超。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如果沒辦法訊問嫌犯,偵查結果就大打折扣。”*[美]佛瑞德·英鮑等:《刑事偵訊與自白》,高忠義譯,商業(yè)周刊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134頁。在各國的刑事訴訟中,口供都是重要證據(jù),訊問作為一種偵查方法,其在偵查中獲取口供的作用無法被取代,而要想取得訊問的成功,說服被告人自白無疑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
為了獲取自愿性高的認罪口供,辦案人員經(jīng)常采取答應可以改變強制措施或可以從寬處理的方法,使犯罪嫌疑人作出有罪供述,從而順利推進刑事偵查,并有可能因此發(fā)現(xiàn)其他相關案件。但客觀而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認罪和辦案人員承諾,并不具備平等協(xié)商的性質(zhì)。辦案人員承諾某些優(yōu)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做出認罪口供,這具備交易的特征。但這種交易是實務部門在沒有法律規(guī)定情況下的自發(fā)行為,不具有規(guī)范性,且大多數(shù)又在偵查階段使用,不為外界所知,其后續(xù)可操作性都存在很大問題。基于其隱匿性以及缺乏應有的規(guī)則支持,本文稱之為隱性認罪交易。在現(xiàn)實條件下,辦案機關既要打擊貪污賄賂犯罪,回應國家、社會對反腐敗問題的關切,同時又面臨著技術偵查和公共信息來源缺乏、貪污賄賂犯罪證據(jù)稀缺、口供依賴嚴重的困境。辦案部門從履行自身職責必要性的角度出發(fā),選擇進行隱性認罪交易,是實務部門解決問題的務實應對措施。但由于缺乏法律依據(jù),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隱性認罪交易存在著秘密性、不規(guī)范、交易結果可能無法實現(xiàn)等問題。
三、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口供依賴的破解路徑
破除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對口供的制度性依賴,是刑事司法制度要不斷努力的一個重大方向。在當前條件下,應當考慮從完善偵查機制入手,加大對偵查權的約束,擴展證據(jù)來源,同時適度調(diào)整證明規(guī)則,鼓勵犯罪嫌疑人自愿做出自白,降低證明難度。
(一)約束偵查權與增加證據(jù)來源
設置嚴謹細致的程序,真正落實非法證據(jù)排除和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對偵查權形成有效約束,是保障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口供自愿性的基礎。同時,增加證據(jù)來源,減輕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口供依賴,進而降低偵查人員強求口供的意愿,確??诠┳栽感浴?/p>
1.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有效落實
新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非法證據(jù)排除制度,但還應設置程序性規(guī)則,因為嚴謹、細化程序可以真正執(zhí)行非法口供排除規(guī)則,有效地將不具有自愿性的口供排除于定罪體系之外。
第一,在庭前會議中明確設置排除非法口供的程序。首先,明確排除非法口供的要求是啟動庭前程序的法定理由。控辯雙方只要提出排除非法口供的要求,法官即應安排庭前會議。其次,明確參加人員。除了公訴人、辯護人外,被告人也應該參加庭前會議,提出理由,提供證據(jù),參與討論。再次,明確庭前會議決定對排除非法口供的效力。庭前會議應有書面記錄,各方簽字,法院應該以形成的結論作出書面決定,達成共識的予以明確,不再進入庭審。認為口供自愿性存在問題的,應在庭前會議時播放有疑義時間段的錄音錄像,以期達成共識。錄音錄像能夠明確證明口供自愿性或明確證明沒有自愿性的,法官都有權作出是否排除口供的決定。已播放錄音錄像的,庭審時不再播放,控辯雙方對于法官的庭前決定不服的,在庭審時仍可以進一步闡明理由。
第二,設立專門的非法證據(jù)排除庭審程序。非法證據(jù)排除是刑事訴訟程序中凸顯約束公權、保障私權價值的重要載體,新《刑事訴訟法》第54條、第56條、第57條、第58條對非法證據(jù)排除作了規(guī)定,但都規(guī)定在證據(jù)一章,在庭審中卻沒有細化的可操作的程序。雖然法律規(guī)定在偵查、起訴、審判中都可以排除非法證據(jù),但正式、規(guī)范、公開的庭審程序仍是落實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最主要的實質(zhì)性載體,庭審程序應該為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運行設計專門的程序。第一,啟動。庭審正式開始后,法官應該專門詢問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是否請求啟動非法證據(jù)排除程序,被告方提出請求并且闡明理由和初步證據(jù)的,法官應該決定啟動非法證據(jù)排除程序;法官也可以依職權決定進入非法證據(jù)排除程序。第二,審查及證據(jù)展示。庭審調(diào)查是否存在非法證據(jù)、是否存在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的情況,公訴人有責任說明并提供證據(jù)證明口供合法性。庭前沒有播放訊問錄音錄像的,庭審時應該播放,但可以播放被告人認為偵查人員有非法取供行為的時間段的錄音錄像。第三,偵查人員出庭。只要啟動非法證據(jù)排除程序,偵查人員都應當出庭作證說明情況。非法證據(jù)排除程序的本質(zhì)就是調(diào)查、審查偵查行為合法性,在偵查行為遭到質(zhì)疑時,偵查人員有責任說明自己行為的合法性。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偵查、審查批捕、審查起訴權都掌握在檢察機關手中,缺乏外部力量的介入制約是職務犯罪案件刑事訴訟制度倍受外界質(zhì)疑的重要原因,因此,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偵查人員在口供合法性受質(zhì)疑時,更應該出庭說明偵查行為的合法性。最后,決定。非法證據(jù)排除庭審程序進行之后,法官應該當場作出決定。為了庭審的順暢進行,決定可以口頭作出,在判決書中再正式體現(xiàn)。為避免庭審過于冗長,非法證據(jù)排除的決定可以復議,但不允許上訴。
2.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貫徹
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沒有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權和訊問時律師在場權,在訊問時高度封閉的空間內(nèi),相對弱勢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權情況總令人擔憂。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初衷就是防止刑訊逼供以保障人權,因為它以聲音、圖像的方式記錄偵查人員訊問犯罪嫌疑人的過程,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全程記錄訊問過程,可以證明取證行為的合法性,也直接、完整地記載了被取證對象所陳述的內(nèi)容。因此,完整、真實的同步錄音錄像可以彌補沉默權和訊問時律師在場權的缺位,在確保取證行為具備合法性時,也保證口供自愿性。
首先,同步錄音錄像是一種技術性外部制約監(jiān)督力量,得到了各方的認可和支持,如果能夠真正落實貪污賄賂犯罪案件訊問時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口供的自愿性和訊問的合法性就能得到有效保證。其次,可以通過實時的內(nèi)部監(jiān)督和事后的第三方監(jiān)督完善錄音錄像制度。職務犯罪偵查訊問時,檢察技術部門的人員負責錄音錄像,審錄分離,確保錄音錄像的完整、真實、清晰。加上紀檢監(jiān)察部門的經(jīng)常性檢查、監(jiān)督及事后復查,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有效執(zhí)行。再次,可以設立事后第三方監(jiān)督機制,以彌補缺乏第三方同步監(jiān)督的不足,解決同步錄音錄像因內(nèi)部操作被質(zhì)疑的問題??梢钥紤]成立一個由第三方人員參加(如律師、人民監(jiān)督員、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等)的組織,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抽查檢察機關所偵查的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的錄音錄像,既驗證口供的自愿性以取得社會公信力,提高司法威信,又可以督促檢察機關嚴格依法規(guī)范地開展職務犯罪偵查工作。
技術性外部監(jiān)督、內(nèi)部制約、事后第三方監(jiān)督等機制可以形成較為完整的對于訊問行為的全程、同步、動態(tài)監(jiān)控,基本上能滿足保證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口供自愿性的要求。
3.檢察機關信息查詢機制的建立
長期以來,檢察機關的信息查詢能力嚴重不足,因為立法沒有賦予檢察機關無障礙查詢的權力,檢察機關在查詢涉及貪污腐敗犯罪的信息資料時,經(jīng)常遭遇部門保護、地方保護或不負責任的互相推諉等難題,尤其是基層檢察院遭遇的查詢難題更多。發(fā)現(xiàn)和查處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對信息的大量需求和信息來源不足的矛盾,嚴重制約了檢察機關查處貪污賄賂犯罪案件。針對此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應建立財產(chǎn)實名和公開制度以切斷官員以職權謀私利的“發(fā)財路”。官員申報的財產(chǎn)信息是懲治貪污賄賂犯罪的重要證據(jù)來源,官員財產(chǎn)申報公示制度的真正確立和落實,將使官員的財產(chǎn)收入公開化、固定化,所申報的財產(chǎn)可以成為官員所擁有合法財產(chǎn)的證據(jù)。貪污賄賂所得的財產(chǎn)見不得陽光,就喪失了成為合法財產(chǎn)的借口和途徑。其次,立法明確授予檢察機關順暢查詢公共信息和涉案公職人員財產(chǎn)、資金等信息的權力。公共信息查詢關注的是涉及職務犯罪的基礎性信息,即單位基本信息、人事信息、資產(chǎn)信息、出行信息、通訊信息等。再次,檢察機關還應建立職務犯罪案件辦案信息系統(tǒng),即“收集、整合、運用與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有關的,能引發(fā)啟動偵查、有助于偵查破案工作開展和認定犯罪案件信息,以啟動、支撐和輔助破案、定案的辦案系統(tǒng)?!?陳波:《職務犯罪信息化偵查實戰(zhàn)操作》,中國檢察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頁。除了舉報類信息的收集和研判外,檢察機關在辦理的各類案件中,都可能涉及職務犯罪的人員信息、案件信息,建立職務犯罪信息情報系統(tǒng)和管理使用制度,統(tǒng)一收集、管理、運用在辦案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可能涉及職務犯罪或其他案件的信息,為職務犯罪偵查提供案件線索以及在逃人員、行賄人員等偵查信息,由此可以解決各辦案部門分散辦案,相關信息因與本案無關而棄之不管的信息浪費現(xiàn)象。
4.技術偵查措施的有效運用
新刑訴法規(guī)定依法使用技術偵查措施獲取的證據(jù)可以作為刑事訴訟證據(jù)使用,但規(guī)定內(nèi)容粗獷不細致,且缺乏操作程序,實務中難以運用。事實上,新法實施之后,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幾乎沒有使用技術偵查措施取證的,與立法初衷相差較遠。*筆者訪談了檢察機關從事自偵工作的40多人,并做問卷調(diào)查,得到的結果是技術偵查措施只用于獲取犯罪嫌疑人行蹤,用于取證的幾乎沒有。因此,改變技術偵查制度以秘密規(guī)定來規(guī)范的現(xiàn)狀和習慣性做法,以法律規(guī)范取代政策規(guī)制是必然的發(fā)展方向。既要做到有效地使用技術偵查措施取證,增加職務犯罪案件證據(jù)來源,減少口供依賴;又要規(guī)范合理地運用技術偵查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其負面影響,從制度上杜絕濫用技術偵查措施的可能,防止侵犯個人隱私及對社會和個人的其他傷害。應該將初查納入刑事訴訟程序,明確初查時就可以使用技術偵查措施,有效地增加證據(jù)來源。同時,將技術偵查法治化,解決技術偵查缺乏操作程序的問題,讓技術偵查在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偵查中真正發(fā)揮作用,既增加證據(jù)來源,也對腐敗官員形成有效威懾。
(二)證明機制及鼓勵自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證明機制對于口供的定位,關系到口供在訴訟中的定位和價值,關系到口供與各方當事人的訴訟利益。在現(xiàn)行刑事訴訟制度下,認罪口供與控方有著正向的訴訟利益關系,與被告方則有著反向的訴訟利益關系,而且對雙方訴訟利益影響都很大。因此,控方急于獲取認罪口供,被告人則千方百計否認犯罪。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的天然弱勢地位,偵查人員極易使用違法手段強迫獲取認罪口供??梢?,完善證明機制,就要改變目前認罪口供在貪污賄賂犯罪案件證據(jù)構成體系中分量過重的問題。除了增加證據(jù)來源之外,降低證明難度,才能真正達到降低口供依賴、確??诠┳栽感耘c懲罰貪污賄賂犯罪并重的目的。
1.設立習慣排除規(guī)則
習慣排除規(guī)則是指不得以任何商業(yè)、行業(yè)、職業(yè)的慣例作為自己收受財物行為的辯護理由,也就是說公務人員履行職務時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受相關人員的財物。香港地區(qū)1971年《防止賄賂條例》第19條規(guī)定:“在有關本條例所載罪項之任何訴訟中,被告人不能以本條例所述任何利益之授受乃依照專業(yè)、行業(yè)、職業(yè)或業(yè)務之慣例,而作為辯護理由?!毙录悠?985年《防止貪污法》第22條規(guī)定:“在依據(jù)本法進行的任何民事訴訟或刑事訴訟中,不得接受表明本法提及的任何報酬是任何職業(yè)、貿(mào)易、使命或傳喚方面慣例的證據(jù)?!瘪R來西亞、文萊、澳大利亞、巴哈馬等國的反貪單行法規(guī)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鞏富文:《外國和中國香港反貪污賄賂的特殊證據(jù)規(guī)則》,《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我國是一個講究人情往來的國家,貪污腐敗犯罪分子經(jīng)常以此為借口,為自己收受賄賂的犯罪行為辯解。而司法實務中,也確實存在將認定為人情往來的財物從賄賂總額中扣除的做法,給貪污賄賂犯罪留下了狡辯的借口,也給司法認定增加了不必要的困難,更給民眾帶來了不必要的困惑。刑事訴訟法應明確規(guī)定習慣排除規(guī)則,明確公務人員可為和不可為的界線所在,去除不必要的模糊空間,既讓人知曉守法的內(nèi)容,也為執(zhí)法明確依據(jù)。
2.明確賄賂推定規(guī)則
所謂推定,“是指基于事物之間的普遍共生關系,或者說是常態(tài)的因果聯(lián)系,由基礎事實推出待證事實(又稱推定事實)的一種證明規(guī)則?!?樊崇義、馮舉:《推定若干問題研究》,龍宗智主編:《刑事證明責任與推定》,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版,第4頁?!八^賄賂推定,是指在被控涉嫌賄賂犯罪的訴訟中,如果控方能夠證明被告人收取、接受或者支付、給予了對方財物,除非被告人提供反證,否則就推定該被收受的財物為賄賂財物的一項證據(jù)制度。賄賂推定,是適用于賄賂案件的特有的一項證據(jù)制度?!?阮傳勝:《論賄賂推定及其適用》,《河北法學》2004年第11期。對于賄賂這種對合性犯罪來說,賄賂推定機制可以有效降低賄賂犯罪事實的證明難度,尤其是關于賄賂犯罪的主觀故意、目的的證明,若無推定制度,就幾乎只能根據(jù)口供才能證明。賄賂推定可以有效破解貪污賄賂犯罪證據(jù)收集的困境,有利于提高訴訟效率,并且契合當前嚴厲懲治腐敗犯罪刑事政策的需要。*彭新林:《腐敗犯罪案件程序問題要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92-94頁。推定規(guī)則通常包括以下內(nèi)容:第一,推定的證明標準肯定低于一般的證明,通常情況下,證明基礎事實的存在,依經(jīng)驗法則就證明了推定事實的存在,但在特殊情況下會出現(xiàn)相反情況,因此允許提出反駁的證明。第二,因為推定是為了解決證明困難、提高證明效率而由立法者做出的價值選擇,因此基于對公務人員廉潔性的要求,其應說明財產(chǎn)來源。因此,作為無罪推定原則的例外,推定應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不能由司法實踐來創(chuàng)制。第三,可以反駁。推定是法律規(guī)定的,控方只需證明存在基礎事實,即可推定證明難度較高的推定事實的存在,但并不等于推定事實一定存在,因此是可以反駁的。
需要注意的是,推定制度只是減輕了控方的證明責任,控方仍然要承擔基礎事實的證明責任。在賄賂犯罪案件中,控方仍需證明被指控者有收受或者給予他人財物的基本事實。“賄賂推定的適用,只能解決行為性質(zhì)之爭,而無法解決有否收受、給予財物這類事實認定之爭。亦即推定的結果具有特定性?!?同前注[14]。當事人如果不能提供反駁證據(jù),那么,就推定給予財物的行為是賄賂的犯罪行為。
3.獎勵自白
獎勵自白,既是承認口供具有重要證據(jù)作用,充分發(fā)揮口供證據(jù)價值,提高口供使用效益的務實態(tài)度,也是提高口供自愿性的有效措施。
第一,規(guī)范的獎勵自白制度是司法信用的保證。新《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2款規(guī)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的法律規(guī)定?!钡珜τ谔拱缀笕绾螐膶拝s沒有進一步規(guī)定,法律也沒有兌現(xiàn)從寬的具體規(guī)定,導致坦白者面臨司法懲罰,不坦白者反而因為取證困難而逃脫法律懲罰的困境,司法因此喪失信用。只有建立鼓勵自白制度才能解決這個難題。更重要的是,實務中的隱性認罪交易,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偵查人員的承諾最終無法得到兌現(xiàn)的情況,這對犯罪嫌疑人來說,不得不說是一次“危險”的“賭博”。這一則加劇了民眾對司法機關的不信任感,二則對偵破案件不利,三則從總體上加大了社會成本,更降低了司法威信。因此,有必要在偵查階段就建立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認罪協(xié)商程序鼓勵犯罪嫌疑人作出自白。
第二,鼓勵認罪,提高自愿性自白的司法效用。貪污賄賂案件一般歷時較久且沒有案發(fā)現(xiàn)場可以勘驗,證據(jù)發(fā)現(xiàn)難及不穩(wěn)定的特征更為明顯。同時,貪污賄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一般素質(zhì)都比較高,具有相對較高的反偵查能力,做事不留痕跡或少留痕跡,要以證據(jù)還原事實真相確實很難。通過鼓勵犯罪嫌疑人認罪的方式,對一些情節(jié)較輕、認罪態(tài)度較好、積極退賠退贓的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人減輕或免除處罰,對于解決貪污賄賂犯罪的偵查和證明難題,作用很大。
4.認罪協(xié)商制度:建立中國式的獎勵自白制度
司法案件的過度負荷導致各國刑事訴訟走向了協(xié)商之路。*林鈺雄:《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jù)》,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45頁。因此,許多國家都有刑事訴訟認罪協(xié)商制度,雖名稱各異,內(nèi)容也有差異,但實質(zhì)都是公權力一方與被告方關于認罪或量刑的協(xié)商,都要以獲得自白作為協(xié)商的條件。雖然協(xié)商性司法被認為動搖了刑事訴訟的無罪推定原則、疑罪從無原則、不強迫自證己罪原則和嚴格證明原則,*同前注[17],第149-156頁。但是因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定紛止爭的實用主義效用和社會接納的現(xiàn)實,各國仍然樂此不疲地加以實踐。臺灣學者也認為:“各國法院審判情形指出自白認罪率高,應當與實行自白認罪即寬大處理的刑事政策具有直接關聯(lián)性,如自白認罪得不到獎賞只有傻瓜才會認罪,無論是從真實主義的角度,還是從效率的訴訟經(jīng)濟價值層面,被告任意性之自白且符合真實性情況下,該自白認罪之被告減輕其刑或免除其刑,應屬合理與必要且優(yōu)先之刑事政策?!?劉邦繡:《認罪與量刑》,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第148頁。
在我國,建立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認罪協(xié)商程序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即防止不透明協(xié)商對法治的破壞和產(chǎn)生新的腐敗。具體而言,我國刑事訴訟制度可以建立中國式的獎勵自白制度——認罪協(xié)商機制,具體包括:污點證人制度和行賄人坦白免責、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共同犯罪自白減免其刑、有罪答辯量刑減讓。
第一,污點證人制度和行賄人坦白免責制度。所謂污點證人制度是指為了降低取證難度,指控較嚴重犯罪,有未經(jīng)法律處理的與該犯罪相關的犯罪行為污點的人,愿意與國家司法機關合作,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享受一定法律豁免的制度。在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中建立污點證人制度,可以解決貪污賄賂犯罪案件證明難度高,不利于打擊腐敗的問題?!坝行┓缸?,由于作案手段隱秘,作案方法智能,檢控方往往很難或者無法取得有利的證據(jù),如果就此放縱了犯罪分子,則不利于社會治安的維護。利用污點證人,可以有效地打擊此類犯罪,最終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安全。”*樊崇義、王建明:《〈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與我國職務犯罪偵查研究 》,中國方正出版社2011年版,第297-300頁。
賄賂犯罪是對合性犯罪,從內(nèi)部打破堡壘是最有效可行的證明犯罪的方法?!疤拱讖膶挕毙淌抡叩姆珊蠊:?,難以促使行賄人自愿說出賄賂的全部事實。要獲得賄賂犯罪的證據(jù),“在行賄與受賄這兩種具有相對性的犯罪中,選擇后者,即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 作為打擊重點”,“有了坦白免責法律制度的保障,賄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尤其是行賄人就會消除擔心因作證而殃及自身的顧慮,增大信心和勇氣及時地供述全部案情,偵查機關也得以清除種種偵查障礙,保證賄賂犯罪案件順利偵破。*郭建:《賄賂罪的特殊證據(jù)規(guī)則探析》,《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第二,貪污賄賂共同犯罪人自白減免其刑。很多貪污賄賂案件都以犯罪嫌疑人認罪作為偵破的開始,在司法實踐中,偵查人員運用大量偵查謀略換取犯罪嫌疑人的信任和認可,以獲取犯罪嫌疑人在自愿狀態(tài)下的認罪口供。在實踐中,有大量犯罪嫌疑人認罪,特別是貪污賄賂共同犯罪的從犯認罪,為證明主犯的罪行提供證據(jù),換取較輕程度的人身強制和減輕處罰提供可能,偵查機關也都會酌情考慮向法庭建議減輕處罰。臺灣地區(qū)《貪污治罪條例》第8條規(guī)定:“犯第4條至第6 條之罪,于犯罪后自首,如有所得并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或免除其刑;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免除其刑?!迸c此相配套,臺灣地區(qū)還制定有《證人保護法》,規(guī)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在偵查中供述與案件有關的重要待證事項,使檢察官得以追究其他正犯、共犯的犯罪的,可以就其供述所涉及的犯罪,減輕或者免除其刑。美國也有類似規(guī)定。為了獲取證人的作證支持,美國檢察官有權豁免有罪證人,可以向有罪的證人簽發(fā)豁免書,“保證他們不會因為作證所涉及的問題而被起訴——偽證罪和妨礙審判罪的起訴除外。對于那些知情人來說,這種豁免書很有誘惑力,因為他們只要與檢察官合作,就可以免除自己的某些罪過……對檢察官來說,這都是獲取重要證據(jù)的有效途徑?!?何家弘:《美國檢察機關承擔公訴和自偵職能》,《檢察日報》,2014-11-25?;谪澪圪V賂犯罪案件發(fā)現(xiàn)和證明的難度以及打擊的必要性,確有必要在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中,建立坦白免責制度,以寬恕一個較小的犯罪為代價,打擊嚴重的貪污腐敗犯罪行為。
第三,檢察官量刑建議權:有罪答辯的量刑減讓。建立認罪協(xié)商制度與檢察官量刑建議權密切相關。在整個訴訟中,有罪判決應當被看成是對被告人利益的最大損害,故作為一種對其程序性和實體性權益減損的補償而給予適當?shù)牧啃虦p讓則是完全合理的。如果被告人未能通過量刑減讓對其權益的放棄獲得補償,不僅在程序上是非正義的,而且有罪答辯作為一項鼓勵性的制度也難以推行?!?牟軍:《有罪答辯與量刑減讓》,《寧夏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完善量刑建議制度,確立被告人認罪能夠得到量刑優(yōu)惠并明確量刑優(yōu)惠的幅度,盡可能細化被告人認罪所能得到的從輕、減輕處罰的量刑幅度,是通過有罪答辨的量刑減讓讓被告人自愿供述的重要方式。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貪污賄賂犯罪案件認罪協(xié)商的量刑減讓要有明確的規(guī)范,既要給予認罪人較為明顯的量刑優(yōu)惠,以達到鼓勵認罪的目的,同時又不宜給予控方太大的權力,否則民眾會對認罪協(xié)商的合法性產(chǎn)生強烈質(zhì)疑,最終可能導致該制度無法執(zhí)行。在認罪協(xié)商程序中,確認被告人確實是明智、自愿的認罪之后,審判程序可以直接進入量刑審理部分。
結語
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口供依賴的主要原因是證據(jù)來源稀缺、取證手段不足、犯罪特性導致的證明難度高。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口供依賴的問題,還需要從制度層面尋找突破,破解貪污賄賂犯罪口供獲取和運用的實務難題??诠┳栽感允强诠┲贫鹊暮诵膯栴},但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的口供制度不能僅僅解決口供自愿性問題,還要適應打擊腐敗犯罪的需要,因此要以系統(tǒng)性思維看待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口供依賴問題,從增加證據(jù)來源、設立特殊證明制度和規(guī)則降低證明難度以及提供其他必需的條件支持等方面,去除口供依賴,提高口供自愿性,同時不影響嚴懲貪污賄賂犯罪。
同時,需要申明的是,口供對證明案件事實的重要性是客觀存在的,對待口供的正確態(tài)度應該是重視口供但不惟口供;重視口供,但不走向口供中心主義。要辯證地認識口供中心主義與口供重要性二者的差異,掌握好二者的平衡,關鍵就在于文明、合法、有效地獲取和運用口供。文明合法地獲取口供就要確保獲取口供手段的合法性,就要建立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的有效制度,就要堅持程序正義的原則。一是建立確保合法取得口供的制度,規(guī)范偵查人員的行為,建立監(jiān)督和制約機制,如同步錄音錄像制度。二是確??诠┳栽感浴=⑴袛嗫诠┳栽感缘臋C制和規(guī)則,建立鼓勵自白制度。三是增加證據(jù)來源。增加證據(jù)來源就要為貪污賄賂案件偵查部門提供必要的可行的取證手段,增強技術和信息支持,有效運用技術偵查手段取證。四是降低口供依賴,就是要有合理的刑事訴訟制度支持,消滅刑事訴訟制度中的口供中心主義因素,完善各項機制。五是要建立特殊的證明制度,針對貪污賄賂犯罪案件證明難的問題建立推定制度等。
(責任編輯:付磊)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High Dependency on Oral Confession in Corruption and Bribery Cases
LIMingrong
Confession is an important evidence in corruption and bribery cases.The litigation proof is easy to depend on confession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rruption and bribery cases,which leads to involuntary confession and wrong cases.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source of evidence should be increased by institutional reforms,special proof system and regulations to lower stands of proof should be established,other necessary supports should be provided,and the voluntariness of confession should be enhanced in order to punish the corruption and bribery severely.
Key Words:Oral Confession;Oral Confession Dependency;Corruption and Bribery Crimes;the Voluntariness of Oral Confession;Proving Rules
Li Mingrong,Deputy Chief Procurator of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Fujian Province.
中圖分類號:D91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28(2016)02-0129-12
作者簡介:李明蓉,福建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