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chuàng)設情境,讓物理課堂活起來
◇江蘇郭明飛
1高中物理需要在情境中學
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來完成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合作,利用必要的學習信息,將信息加以提取加工,形成新知識,并納入自己已有知識結構的意義建構的過程.可見,情境是整個學習中的重要而有意義的組成部分,并且情境不同,所產生的學習也不同.具有情境性的知識,最能喚起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和信心,并提升他們主動探求的欲望和能力,激活他們的主體精神.在學生普遍反應較難學的高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制造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
2在課堂教學中的嘗試
這里就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第5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為例,談談本人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物理教學的一些嘗試.
2.1創(chuàng)設矛盾情境,形成認知沖突,活躍課堂氣氛
通過這樣調換一下演示實驗的順序,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形成強烈的認知矛盾,不僅把學生迅速吸引到課堂中來,同時從現象對比中可以很清楚地得出結論:沒有空氣阻力情況下,不同物體下落快慢一樣!
2.2創(chuàng)設開放情境,促進交流協(xié)作,激活學生思維
一般情況下,學生所要解決的都是條件和目標清楚,解決途徑較為單一的問題,這種問題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較?。_放式的問題對學生思維的束縛較少,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開放性情境,可引導不同程度的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問題討論,展現他們不同的思維,并在與他人交流中相互學習,不斷產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靈感,同時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預見性、發(fā)散性、嚴密性.筆者在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處設置了一個開放性的情境,讓學生積極思考,相互討論,提出可以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方法.
可見,這樣一個課堂開放性的討論,雖然需要花上一些時間,也許學生的回答不夠全面、嚴密,但能及時反映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感悟.
2.3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知識學以致用,活化知識內容
體驗意味著主體的覺悟、心靈的喚醒.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體驗使知識進入生命領域,使客觀知識活化,使其成為個人經驗的有機部分.在掌握了新的知識與技能后,每個人都會有一種小試身手的沖動,迫不及待地想應用知識體驗成功.如果此時能夠給學生一個體驗性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體驗、體悟,不僅能夠活躍氣氛,更能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的質量.
在本節(jié)最后,教師與學生互動完成一個游戲:用一支粉筆測一下學生的反應速度.結果顯而易見,沒有一個同學能抓?。n堂氣氛空前高漲,同學們都躍躍欲試.此時再順水推舟地讓同學們用直尺合作完成“做一做”,把結果與粉筆的長度比較,并通過計算得到人的一般反應時間.當然,通過這樣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時給學生們運用新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體驗成功!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長涇高級中學)
我國學者鐘啟泉教授曾說:違背學習者常識的實驗結果,將造成學習者意識中的認知失衡,擺脫這種認知矛盾狀態(tài)求得解放的需求就成了學習動機.學生對符合日常經驗的現象容易習以為常,在課堂伊始,如果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與日常經驗相反的實驗現象,必然會使學生心生疑惑,產生強烈的思維沖突,從而對要學的知識充滿好奇,形成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對常見落體運動的特點及影響下落快慢的因素已有一定了解,本節(jié)課的開始筆者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
首先,故意強化學生原有生活經驗: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列舉描述蘋果與樹葉的下落、橡皮與紙張的下落等現象.然后,拿出一事先抽成幾乎真空的牛頓管,只介紹里面裝有一片羽毛和一小塊鐵片,并用電磁鐵將鐵片與羽毛吸在頂部,然后同時釋放,請學生注意觀察現象.學生沒有看到鐵片先落下感到很驚訝.教室里沉寂了片刻,才有個別人小聲說:是不是管子里沒有空氣啊!最后,筆者再回過來介紹原委.將閥門打開,學生可以清晰地聽到進氣的聲音,并能觀察到羽毛被氣體吹起來,之后再來演示一次,就和日常經驗吻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