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證人》是江蘇女作家韓青辰的長篇小說,是一部關(guān)于童年心靈成長的作品。文章通過三個方面來評述《小證人》:從作品主線基調(diào)“痛”來描寫主人公在痛苦中的歷練與成長;從貫穿全文的“愛”提煉心靈成長的美;從正義和正直的角度解讀作家如何升華全篇小說的主旨。
【關(guān)鍵詞】《小證人》;抱誠守真;愛;包容;正直
【作者單位】萬芳,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小證人》是江蘇女作家韓青辰的長篇小說,是一部關(guān)于童年心靈成長的作品。這一部作品帶著“反田園”的色彩,帶著童年心靈跋涉的痛苦與寬容,也是作家童年的傳記。認真讀過《小證人》的讀者就能體會這一段記憶,無疑是痛苦的,但作家選擇了直面童年之痛,用童年的“痛”來呼喚抱誠守真的心,同時又將童年的“愛”灑滿貫穿了整部小說。這也正是作家創(chuàng)作小說的本意之一,也是小說最重要的精神價值——呼喚抱誠守真的心,用一顆包容的心去愛人,用一顆正直的心去生活。
《小證人》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小米村。和作家其他作品所描繪的小山村一樣,小米村匯集了種種駁雜的鄉(xiāng)土氣息。這里有大片大片的莊稼,有蘆葦叢生的河流,但這里卻因為貧窮、災(zāi)禍、病患而讓人深感沉重。主人公冬青的奶奶抱怨兒媳沒給她生孫子,冬青爸爸因為貧窮而進城打工多年未回家,視子如命的藍補丁和王鐵匠卻不得不承受喪子的痛苦,秋林的媽媽不堪守活寡而當(dāng)起了瘋大仙……這里的人們不像美好的田園小說里一樣,完全的淳樸,但他們依然心存善良?!缎∽C人》的故事就是在這樣一片土地上發(fā)生的,這一片土地充滿著生活的氣息,熱鬧卻又平和,小說講述的故事正是在這樣有質(zhì)感有溫度的土地上才有了生長的土壤。
一、在“痛”中歷練與成長
小說寫的是作家童年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痛”的,但主人公卻在“痛”中得到歷練與成長。名叫冬青的小女孩是小說的主人公。小說核心的故事情節(jié)是一個重大的命案:剛剛大學(xué)畢業(yè)就來小米村小學(xué)支教的文老師,在自由活動課上批評一直搗亂的學(xué)生王篩子,王篩子的癲癇病突然發(fā)作,倒地的時候腦部受到嚴(yán)重的撞擊,最后不治身亡。冬青雖然不是唯一的目擊者,但卻是唯一一個敢于站出來作證的人。在第一次接受公安機關(guān)調(diào)查時,冬青將自己目擊的一切如實陳述,提到了非常關(guān)鍵的證詞:文老師在教育王篩子時,雖然伸出了手,但并沒有碰到王篩子。公安機關(guān)的調(diào)查人員卻認為,文老師伸手的舉動可能引起王篩子誤以為文老師要打他,從而造成王篩子故意躲閃而倒地受到重創(chuàng)。這樣調(diào)查結(jié)果可能會構(gòu)成文老師過失犯罪,這樣一來,因為冬青的證詞,文老師的案子似乎遲遲未能定決。這讓喜歡文老師的冬青感到非常焦慮,而且因為她的證詞,同學(xué)們對她產(chǎn)生了誤解、辱罵,受到了大家的孤立和懲罰,甚至連往日的好朋友也疏遠了她。冬青陷入困境,為了救出文老師,她接受了校長的建議,在第二次接受公安機關(guān)調(diào)查時,不惜推翻之前的證詞。這一行為非但沒有如愿救出文老師,更是讓只有十歲的冬青備受謊言的折磨。小說用了較多的篇幅來描述冬青備受煎熬的心,深刻充分地呈現(xiàn)了一顆受苦受難的小心靈。值得慶幸的是,這顆心靈雖然飽受痛苦,卻自始至終抱誠守真,保持著正直與善良。從中國兒童小說人物塑造的角度來說,冬青是一個極富靈魂深度和熱度的孩子形象。
二、有了愛便有了一切
在整篇小說中,雖然主線故事看起來是痛苦的、煎熬的,但實際上作家從頭到尾都在用愛來寫小說,用愛來感染讀者。大學(xué)畢業(yè)的文老師熱情滿懷地來到小米村支教,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他滿滿的愛,更教會了孩子們?nèi)绾稳ジ惺苊?,如何去體會愛,甚至教會孩子們?nèi)绾稳邸!敖?jīng)過文老師的啟發(fā),他們發(fā)現(xiàn)桃紅的臉像紅蘋果;冬青羞怯的樣子叫靦腆;月巧的酒窩就是畫龍點睛;白光那雙聰慧的大眼睛像兩只黑螺螄;長水是梁山好漢;王篩子永遠長不大;秋林長臂長腿長脖子天生就是運動員的料——哈哈,過去大家都笑他是吊死鬼呢?!蔽睦蠋煹牡絹?,教會了孩子們發(fā)現(xiàn)同伴的美,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四年級每個人原來都像一棵樹的枝與葉、葉與花、花與瓣一樣精美、不可或缺”。這其實正是文老師在用愛來教育孩子,感知自然,感知自我。主人公冬青更是因為文老師的到來,心靈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世界越來越好的樣子”,這是文老師來小米村之后,冬青發(fā)覺的。文老師給孩子們無私的愛,讓四年級的孩子們都幸福著,這些愛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孩子們:“冬青每天把自己梳洗得干干凈凈,衣服拉得平平整整,書包斜跨在身上,保證不弄出一絲褶皺?!薄耙郧八齻兌嘁鞍?,勾著膀子跑著跳著上學(xué)放學(xué)……現(xiàn)在她們好像約好了似的,一起懂得了害羞、溫雅,說笑打鬧都有所保留。”冬青變得開朗大膽熱愛學(xué)習(xí),最重要的是開始喜歡自己了;桃紅不再那么爭強好勝而是學(xué)會了謙虛;就連王篩子這個從小因為有癲癇病別人都不敢招惹的頑皮學(xué)生,都開始計劃認真學(xué)習(xí),想要變得更優(yōu)秀。在文老師支教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孩子們的自我意識、自我認知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他們好像才剛剛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一個人獨特個性的形成,正是從這樣潤物細無聲的愛里慢慢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作家用了較多篇幅描寫文老師給小米村孩子們帶來的幸福感,而這些幸福感或者說文老師的愛給小米村孩子們生出了一種更強大的力量——包容,尤其對于冬青而言,更是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文老師帶來的幸福感里,冬青覺得一切都變得更美好了,世界仿佛就是新的,“好像至此,她的生活才翻開了新的一頁,以前的一切都不過是漫長、灰暗的序曲。一切都新得不能再新,好得不能再好。”冬青的生活也許沒有因此而改變,但冬青心靈的成長卻有了一個全新的改變?!拔睦蠋煄Ыo她的幸福感足以讓她與一切和解”,小伙伴們喜歡取笑冬青奶奶駝背,但冬青懶得與他們生氣,她有更美好的事情要去體驗,而不是把心思花費在與小伙伴們爭執(zhí)和無謂的反抗,“她在心里原諒了他們,和解了”。而這時的冬青,體會到了一股從心底里生長出來的力量,這一股強大的力量其實正在促使冬青茁壯成長。
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文老師因為王篩子的事件被拘留調(diào)查,冬青作為關(guān)鍵的證人,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锇閭兊恼`解與疏離等情況,對于冬青而言,是一個歷練的過程。如果沒有文老師給冬青帶來的這些改變,也許在文老師接受調(diào)查期間,冬青會難以承受壓力,也許會變得更自卑。慶幸的是,文老師的愛使冬青已經(jīng)開始蘇醒,開始變得懂事、自尊、要強。是愛讓冬青經(jīng)受了心靈的折磨與歷練,但冬青依靠的不僅僅是來自文老師帶來的愛,這些愛還來自她進城打工兩年未見的爸爸,以及她那勤勞善良的媽媽,甚至還有來自那個一直想要個孫子而好像不太喜歡孫女的奶奶。其實這些愛一直默默地存在著,只是冬青沒有好好體驗過,但文老師教會了她去感受去體會這些溫暖安靜無聲的愛。借冬青這一人物形象向讀者傳遞“愛”,“有了愛便有了一切”,這是作家寫作的目的。
三、正義與正直的力量
作家用童年的“痛”作為主線,用“愛”貫穿了全文,最終用正義與正直升華了主題。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正直的人,與其童年所受教育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社會給了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長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以及權(quán)威的模仿榜樣,將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小米村雖然貧窮,但他們不至于丟失了最基本的正直與正義。當(dāng)王篩子的父母以及姐姐們因為王篩子的死而悲痛,被悲痛和怨恨蒙蔽了雙眼,一味認定王篩子的死是文老師直接引起,強硬甚至無賴地向?qū)W校和文老師要求索賠時, 王篩子的二姐卻清醒地站了出來,拿出了文老師為王篩子批改的作業(yè),講述了文老師如何用心教育王篩子,向公安機關(guān)調(diào)查人員證明文老師對待王篩子的真誠與實意。冬青是個全身洋溢著“真”的孩子,目睹了命案過程的人除了冬青還有白光,但冬青勇敢地站了出來,為文老師作證。雖然在第二次接受調(diào)查時,冬青一心為了救出文老師而撒了謊,但這個謊言讓她備受心靈的折磨,這遠比伙伴同學(xué)的疏遠誤解來得痛苦,這正是“真”的品性在冬青的心靈里作祟。冬青正義、正直的品性形成是有原因的:冬青有一個正直的爸爸,即便冬青只是偷了一小把韭菜但卻沒有疏忽對冬青的引導(dǎo)與教育;冬青有一個一直用愛與正義保護孩子的媽媽,當(dāng)冬青遭受欺負時,媽媽告訴她,“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就算錯了也不可怕,是人都會犯錯誤。有錯就改,敢認錯的人,誰都笑話不了”;冬青還有一個雖然窮苦,但卻保持善良的奶奶,當(dāng)整個小米村要毒打一個進村行竊的小偷時,奶奶卻把這個小偷帶回了家,遞上熱湯熱飯。這些看似日常的生活小事,正一點一點滲透著冬青的成長,把冬青也培養(yǎng)成了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冬青在最后一次接受公安機關(guān)的調(diào)查時,這種正義感充滿了她整個胸懷,使她深刻地體會到正義與純潔的力量,使她全身散發(fā)著無畏的光芒。當(dāng)她勇敢地給文老師作證后,冬青“心里全是希望與熱忱,至于同學(xué)們的誤解、欺侮、辱罵,她都可以忽略不計”,這就是正義和純真的力量。
小說的核心情節(jié)講述的是“痛”,但貫穿全篇小說的卻是“愛”“包容”與“正直”。作家用她童年的痛告訴我們:愛是需要學(xué)習(xí)的,需要磨煉的,是需要我們細細體味的,同時愛能教會我們包容、正直、正義?!罢妗笔且环N美好的品德,需要我們用愛去守護,用愛去循循誘導(dǎo)?!缎∽C人》這部長篇小說,從孩子成長的普遍層面以及生命良知的根本部位,呼喚抱誠守真,呼喚愛的真諦,其藝術(shù)效應(yīng)、認識價值以及教育意義是不言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