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總目錄
中國思想肖像
2.4 大國學術(shù)風范的探尋與追求(本刊編輯部)
2.5 從放牛娃到大學者——楊義的人生舞步(郝慶軍)
2.20 楊義的學術(shù)道路(李昕)
2.23 智慧之妙與性情之真:楊義先生的學術(shù)人生(常彬)
2.30 楊義先生:一個以學術(shù)為日常生活的人(荒林)
2.35 邊緣的活力:楊義先生的文化人生與生命體悟(王巨川)
2.43 學者的本色與擔當(冷川)
2.47 作為“學術(shù)存在”的楊義先生(李思清)
3.4 永遠的紅梅精神(本刊編輯部)
3.5 閻肅:軍中“紅筆桿”的“風花雪月”(余瑋)
3.33 閻肅:一位受歡迎的藝術(shù)家(余秋雨)
3.36 爸爸的一顆平常心(閻宇)
3.39 一篇岳陽樓記——我和閻老的故事(仇非/口述 李慶文/整理)
3.44 閻肅: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于溟躍)
3.51 抒寫追夢筑夢的最美樂章(王樹增)
3.54 遠山近水沐春風(朱迅)
4.4 生命不息,治學不止(本刊編輯部)
4.5 西廂桃花說大師——蔣星煜先生的坎坷人生與杰出成就(周錫山)
4.14 我記憶里的導師蔣星煜先生(郭梅)
4.22 爸爸遠行( 蔣金戈)
4.25 尺素存真——從蔣星煜先生的幾封來信談起(徐宏圖)
4.31 最是達觀書生情——心香一瓣送別蔣星煜教授(尹永華)
4.37 蔣公散記(楊柏偉)
5.4 赤子之心 民族精神——20世紀中國建筑奠基人(本刊編輯部)
5.5 融匯中西 繼往開來——中國近代建筑師群像(劉托)
5.12 梁思成:宗匠一意(劉托 王顥霖 謝宛鹿)
5.21 朱啟鈐:篳路藍縷的拓荒者(孫江寧)
5.30 建筑史學家劉敦楨的學術(shù)人生(崔勇)
5.37 建筑大師呂彥直(趙迪)
5.52 謙謙君子 一代宗師——建筑教育家、設(shè)計大師楊廷寶(楊莽華)
6.4 鑄造編輯之魂 守護文學凈土(本刊編輯部)
6.5 一生為人做嫁——章仲鍔的編輯人生(李雷)
6.18 章大編和磨稿齋——憶著名編輯家章仲鍔(崔道怡)
6.22 懷念和章仲鍔在一起的日子(張守仁)
6.26 憶恩師章仲鍔(何建明)
6.31 仲鍔,我的好兄長!(俞天白)
6.35 章仲鍔先生的德與行(趙瑜)
6.40 我們共同的巢——緬懷章仲鍔先生(方文)
6.44 春天的思念(高樺)
11.4 大時代的書寫——革命家、文學家馬識途(本刊編輯部)
11.5 馬識途:百年跋涉,百歲智者(張杰)
11.14 我的革命文學之路(馬識途/口述 計蕾/整理)
11.21 我與馬老的忘年之緣(慕津鋒)
11.26 “中國作風 中國氣派”——馬識途小說簡論(潘穎)
11.31 馬識途文藝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風格(張旻昉 劉曉遠)
12.4 胸懷天下,思想有光(本刊編輯部)
12.5 “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跡”——記經(jīng)濟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金玉良)
12.24 周有光和他的夫人張允和(屠岸)
12.27 播灑“德”“賽”之火的明亮火種——記111歲的文化老人周有光(龐旸)
12.39 周有光: 智慧之光,啟蒙之光(解璽璋)
12.43 周有光:心系天下的世紀老人(慕津鋒)
12.49 周有光:中國現(xiàn)代語言文字學的領(lǐng)路人(鄭鵬凱)
12.54 周有光與中國語文的現(xiàn)代化(李敏 潘穎 李清蟬)
特 稿
1.57 科幻世界里的清醒做夢者——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馮蒙蒙)
1.63 劉宇昆:在溫柔與犀利間(邱苑婷)
12.84 希拉里:拋光機下的美式政治家(高焱)
專 題
1.4 枯榮不爭,寵辱不驚——智圓行方的國醫(yī)風范(本刊編輯部)
1.5 中華傳統(tǒng)醫(yī)學的復興者——鄧鐵濤(黃莉)
1.13 一段久病成醫(yī)的傳奇人生——中醫(yī)大師朱良春(皇甫佳英)
1.21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方和謙(唐依瀾)
1.28 唐由之:為開國主席主刀手術(shù)的日子(新偉)
1.42 田從豁:曾轟動日內(nèi)瓦醫(yī)壇的“針灸通”(余果)
1.51 黃璐琦:給中藥資源“號脈”(瀛瀛)
7.4 回歸歷史與走向未來(本刊編輯部)
7.5 賀敬之:延安精神鑄就中流砥柱(李云雷)
7.12 回顧歌劇《白毛女》的創(chuàng)作、演出、改編和研究情況(陸華 整理)
7.23 意象的革命——兼談歌劇《白毛女》的意象與主題(魯太光)
7.31 王昆:首席“喜兒”見證經(jīng)典的誕生(余瑋)
7.39 丁香一樣的芬芳——記電影《白毛女》的日本女剪輯師岸富美子(山田晃三)
7.45 雷佳:第五代“喜兒”的藝術(shù)人生(崔自默)
8.4 在荒蕪中堅守,致青春的榮光(本刊編輯部)
8.5 “向荒地進軍”:1950年代青年志愿墾荒運動始末(定宜莊)
8.15 陳家樓:一個城市崛起的背后(伉伉)
8.20 杜俊起:拓荒先驅(qū)永不消褪的人生底色(余瑋)
8.30 陳國祥 周以琴:鄱陽湖畔的青春之歌(瀛瀛)
8.36 馬淑清:生長精神的黑土地(新偉)
9.4 回歸歷史與走向未來(本刊編輯部)
9.5 珍重與汲取——《林默涵文論》出版有感(王蒙)
9.10 《在〈林默涵文論〉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連輯)
9.12 往事悠悠(林默涵/口述 陸華/整理)
9.28 林默涵協(xié)助周恩來糾“左”(鐘兆云)
9.37 林默涵與傳記文學(黃華英)
9.45 記憶中的父親林默涵(林又檳)
9.47 我記憶中的父親(林京京)
9.51 林默涵:堅守在思想戰(zhàn)線上的人民批評家(李靜)
9.57 “工作者”還是“藝術(shù)家”——重讀林默涵早期雜文(李浴洋)
10.4 用生命鑄成的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本刊編輯部)
10.5 遵義會議:朱德的定鼎之力(張家康)
10.14 紅色風云中的粟裕(雷澤 陳晰)
10.20 崔維峻和關(guān)系紅軍命運的密電碼(田潤民)
10.28 康克清:與紅司令攜手穿越風雨(伉伉)
10.39 陳琮英:“布衣夫人”的紅色之戀(瀛瀛)
10.47 李貞:從童養(yǎng)媳到開國將軍(潘山)
10.54 王新蘭:簫聲杳杳心若蘭(新偉)
流年述往
1.69 魯迅在教育部的飯局(陳潔)
2.53 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浮沉記(林阿綿)
3.57 開國詩人與《人民日報》文藝部的創(chuàng)建(錢江)
3.62 歷經(jīng)冷暖冰火情更濃——陳忠實與徐劍銘的兄弟情(李滿星)
4.85 起名記:“我叫新鳳霞”(非雪)
7.66 俞平伯:挨批猶不廢紅學(周文毅)
8.78 羅家倫與顧頡剛的治學與交往(丁乙)
8.92 蔡元培對魯迅的沒世不渝的友誼(張家康)
10.67 毛澤東的兩則學術(shù)批文(陳醉)
11.53 惺惺相惜 此情未了——記張駿祥與萬小石(張殷)
11.61 “新紅學”派形成始末記(周文毅)
12.60 李友邦和臺灣義勇隊(鐘兆云)
如是我聞
2.57 周海嬰:生活在魯迅的影子之外(伉伉)
2.69 陳訓慈:抗戰(zhàn)時組織文瀾閣《四庫全書》西遷的功臣(徐忠友)
3.83 火箭專家梁思禮的青蔥歲月(郭梅)
4.56 錢穆執(zhí)教燕園紀事(酈千明)
4.64 “赤軍領(lǐng)袖”蔣介石的短暫紅史(張家康)
5.77 張炳玉和甘肅文化的不解之緣(上)(常金生)
6.82 張炳玉和甘肅文化的不解之緣(下)(常金生)
6.90 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從玉華)
7.74 百歲兄弟馬士弘與馬識途(張建安)
10.65 在延安,初見《白毛女》(黎辛)
12.73 吳宓的奇特人生(張建安)
懷人憶舊
4.40 紅豆頌故,花滿畫樓——記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先生(舒靚芫)
5.68 白紙上作戲,世故里寫真——記連環(huán)畫家賀友直(舒靚芫)
6.49 懷念恩師陳忠實(馮積岐)
6.52 枕上白鹿初夏行——記陳忠實先生(舒靚芫)
8.44 吳建民:“綿里藏針”的“外交麻辣燙”(吳志菲)
8.61 跨越半個世紀的發(fā)聲與爭議——記外交大使吳建民先生(舒靚芫)
9.66 陸谷孫: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林金壹)
10.70 梨園常青一武生,曲中燭搖買醉人——記武生泰斗王金璐(郝雙雙 查爾琳)
10.79 演員于是之(解璽璋)
11.69 癡思長繩系日——齊白石的惜時如金(段春娟)
史跡鉤沉
11.41 旬邑游擊隊隊長呂振邦的歷史功勛(田潤民)
批評前鋒
1.76 時代的“啟蒙者”與獨立的“思想者”——劉再復學術(shù)評傳(上)(古大勇)
2.82 時代的“啟蒙者”與獨立的“思想者”——劉再復學術(shù)評傳(下)(古大勇)
4.70 傲雪凌霜質(zhì),不改四時春——劉錫誠傳(上)(李修建)
5.87 傲雪凌霜質(zhì),不改四時春——劉錫誠傳(下)(李修建)
8.70 貫通新舊雅俗的學界常青樹——范伯群評傳(上)(黃誠)
9.85 貫通新舊雅俗的學界常青樹——范伯群評傳(下)(黃誠)
大家風范
6.64 梅蘭芳與繪畫(王桂勇)
6.69 梨花落去未成泥——京劇藝術(shù)大師梅葆玖(孫紅俠)
7.50 完美的人生(周明)
7.52 悲慧的金邊:楊絳先生的理想(秦燕春)
7.61 追憶楊絳先生(慕津鋒)
9.74 溫潤如水,博雅達觀——戲曲理論家沈達人的人生四折(褚秋艷)
10.83 時間的捕手(程玥)
傳記課堂
10.106 傳記時代的來臨及其當代啟示(梁慶標)
11.102 傳記家的報復(〔美〕約翰·豪爾普林 譯 楊正潤)
長篇連載
1.91 苦魂三部曲:魯迅傳(選章一)(張夢陽)
1.101 “孤島”兒女(一)(楊世運)
2.94 苦魂三部曲:魯迅傳(選章二)(張夢陽)
2.104 “孤島”兒女(二)(楊世運)
3.97 苦魂三部曲:魯迅傳(選章三)(張夢陽)
3.105 “孤島”兒女(三)(楊世運)
4.97 苦魂三部曲 魯迅傳 (選章四)(張夢陽)
4.105 “孤島”兒女(四)(楊世運)
5.100 苦魂三部曲:魯迅傳(選章五)(張夢陽)
5.106 “孤島”兒女(五)(楊世運)
6.97 苦魂三部曲:魯迅傳(選章六)(張夢陽)
6.108 “孤島”兒女(六)(楊世運)
7.98 張恨水傳(選章一)(解璽璋)
7.107 “孤島”兒女(七)(楊世運)
8.98 張恨水傳 (選章二)(解璽璋)
8.106 “孤島”兒女 (八)(楊世運)
9.95 張恨水傳 (選章三)(解璽璋)
9.104 “孤島”兒女 (九)(楊世運)
10.88 張恨水傳 (選章四)(解璽璋)
10.96 “孤島”兒女 (十)(楊世運)
11.83 張恨水傳 (選章五) (解璽璋)
11.93 “孤島”兒女 (十一)(楊世運)
12.93 張恨水傳(選章六)(解璽璋)
12.106 “孤島”兒女(十二)(楊世運)
臧否天下
1.117 機會在煩惱處 慈悲在苦痛時(劉晉飛)
2.117 希望刺破凜冬 踐行創(chuàng)造未來(劉晉飛 高焱)
3.117 前路漫漫風霜苦 歌聲嘹亮任我行(劉晉飛)
4.117 快刀難敵鐵案板 英雄奈何冷時勢(劉晉飛)
5.117 昔日神童再牽公眾視線 今朝腐官偵結(jié)移送起訴(王巨川)
6.117 巴西《紙牌屋》第二季待終局中國“人性之惡”引時代拷問(王巨川)
7.117 科技哥打造全球最廉價飛機“哈兒冰”意強志堅重返工作崗位(王巨川)
8.117 江山代有新人出 各領(lǐng)風騷數(shù)十年(李雷)
9.11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眾得國,失眾失國(李雷)
10.117 看客狂歡季 良知孤獨時(劉晉飛)
11.117 江湖依舊廣闊 勸君行得婉轉(zhuǎn)(劉勁飛)
12.114 應骨剛氣柔 莫隨波逐流(劉晉飛)
影 評
9.114 激進孤僻的光色使者——電影《透納先生》簡評(張斌寧)
10.113 《丘吉爾的秘密》:民族“英雄”的打造與退場(儲雙月)
11.112 反思歷史之影——評《好萊塢的黑名單》(黃隆秀)
書 評
1.115 “形而上”的香火錢——評尤鳳偉短篇小說《金山寺》(毛夫國)
2.115 官場的表率——評周大新長篇小說《曲終人在》(疏延祥)
3.115 追尋異域之夢——讀格非《博爾赫斯的面孔》(李松睿)
4.114 請堅守詩歌翻譯的底線(彭俐)
5.114 歷史意識、人文情懷與現(xiàn)實擔當——黃喬生和他的《八道灣十一號》(卓光平)
藝苑百家
1.110 酸甜同共燕銜泥——記陳玉圃、楊桂珍伉儷(二)(董安霞)
2.78 酸甜同共燕銜泥——記陳玉圃、楊桂珍伉儷(三)(董安霞)
4.91 劉峻驤 :“大成養(yǎng)圣智慧學”之求索(王曉茹)
學人風范
3.77 清史泰斗戴逸:故紙堆里“淘金”(吳志菲)
5.60 曹文軒:建造優(yōu)美的“草房子”(崔慶蕾)
時代風貌
4.50 康輝:新聞頻道里的鄰家暖男(馬思聰)
11.73 在索馬里戰(zhàn)斗的167日——記武警戰(zhàn)士張楠(郭曉曄)
非常人生
3.70 趙丹的人生遭遇(方朔)
談藝錄
3.91 說禪·談畫(陳玉圃)
7.83 依柏學書雜憶(李一)
個人記憶
6.74 父親是我心中的一個結(jié)——回憶父親柏楊(崔渝生)
國家柱石
7.90 陳行甲:一位縣委書記的治縣秘訣
談藝說軼
12.69 論書絕句·評齊白石(1864-1957)(李一)
12.70 滿幅蔬筍氣,自化成新體(王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