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靜
科學教學的生活化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相符合,要求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讓科學教學變得生活化。但目前的小學科學教學課堂僅僅將學生局限于狹小的課堂中,教學內容過于死板,學生科學課程的學習沒有任何的活力和生機。因此當前小學課堂教學首先要提高教學的生活化程度,通過生活知識和素材來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一、在課堂教學中構建生活化情境
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應當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中心,注重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以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經歷的科學現象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茖W課程的教師要在課堂的教學當中結合所學習的科學知識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自身的體驗中進行科學問題的探究,注重引導學生從自身的生活體驗出發(fā),學會根據生活中的現象去理解科學知識,讓科學教學課堂變得更加靈活和生動。
例如在教學《食物鏈》一課的時候,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自然界中生物的視頻,視頻中主要講述的是在樹林的旁邊有一塊稻田,樹林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鳥類,還有蛇、貓頭鷹等動物,水田中蹦著幾只青蛙和蝗蟲。讓學生觀看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動物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動物覓食的現象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會想到各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在課堂中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來理解科學知識,那么再難的科學知識也會被學生所理解。
二、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材料
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科學現象,學習科學知識,因此科學的探究材料是探究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生活中的科學材料和學生所熟知的材料進行探究。如果探究中使用實驗室的器材學生會感到陌生而不知所措。探究材料如果來源于學生的生活,被學生所熟知,那么學生很容易地就進入到課堂的教學探究當中,同時也更有利于探究的順利展開,增強學生對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能量的轉換》一課時,給學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工具,如打火機、電吹風機等,讓學生在這些生活化的物品中學會觀察科學現象,進行思考。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物品的觀察就能夠明白,這些物品有的是將電能轉化為熱能,有的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從而掌握本節(jié)課的科學知識。利用生活化的物品進行探究可以加深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印象,具有良好的探究效果。
三、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活動
課堂教學雖然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卻不是唯一的形式,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科學現象不能僅僅被禁錮在狹小的課堂中,展開合理的課外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在課外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拓展,視野得到開闊,科學探究活動也更加廣泛,更有利于學生積累科學知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因此小學科學教學當中教師要學會將課堂外的廣闊天地與課堂教學兩者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生存環(huán)境》一課時,可以通過課外活動的形式,讓學生相互配合制作一個動物生態(tài)瓶和一個植物生態(tài)瓶,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所觀察到和看到的動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模擬一個動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滿足動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條件和環(huán)境。學生之間可以通過課外生活的觀察記錄動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交流和溝通,并通過動手制作模擬動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加深對科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參與科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生活化的課外活動能夠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與課堂科學知識相互聯系,又能夠對課堂學習的科學知識加以拓展和延伸,開拓思維,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可以將學習到的科學知識應用到課外活動中,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在課外布置生活化作業(yè)
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課堂科學知識的傳授,更需要給學生布置可探究性的課外作業(yè),讓小學生通過課外作業(yè)的形式探究科學知識,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課外的作業(yè)是對課堂知識學習的鞏固和補充,是提高學生應用和實踐能力的最好證明。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完成后,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給學生布置課外的實踐作業(yè),拓展學生課堂學習的范圍,增強對科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尋訪小動物》一課中,課堂教學完成后可以給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課下探尋蝸牛的生活,對蝸牛的生活習性和生活環(huán)境進行記錄,并把自己的觀察結果以小作文的形式展示出來,在課堂中分享給同學。這一生活化的作業(yè)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意識和探究的激情,紛紛參與到對蝸牛習性的探究當中,既提高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探究的能力。
小學科學課程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際生活探究科學規(guī)律,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精神,積累科學素養(yǎng)。小學科學的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材料,結合學生自身的經驗和生活實際展開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學,在生活中學習科學,養(yǎng)成科學精神,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青田縣溫溪鎮(zhèn)第四小學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