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勇
(安徽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
徽州建筑特征及其文化底蘊
楊會勇
(安徽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摘 要:徽州建筑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高度和諧統(tǒng)一的典范,集中體現(xiàn)著特定時期、特定地域的文化精神與價值理念?;罩萁ㄖ莫毺匦?,與新安理學的精神文化指向、徽州人耕讀傳世的生活價值取向、徽商繁榮背景下的集體炫富表演,以及徽州人祈求發(fā)達與興盛的風水觀念之間,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關鍵詞:徽州建筑;特征;文化底蘊
在我國古代建筑中,徽州建筑始終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經過數(shù)千年文化沉積的徽州建筑,具有厚實的文化底蘊。其融古雅、簡潔、富麗于一體的獨特的建筑理念,不僅與封建社會背景下的政治、經濟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1];同時,也與新安理學的文化精神、徽州人的生活價值取向、徽商的審美傾向以及徽州人的風水理念息息相關。以此為切入點,討論徽州建筑的特征及其文化底蘊,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徽州建筑的獨特與美妙。
一般意義上的徽州,指的是古徽州府行政管轄范圍內的一府六縣。一府即徽州府,六縣乃祁門縣、休寧縣、績溪縣、婺源縣、歙縣、黟縣。現(xiàn)如今,這些地域大部分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朱永春先生認為,徽州建筑指的是在明清兩代徽州府轄區(qū)范圍內,逐漸萌芽并發(fā)展而來的,承載儒家倫理道德傳統(tǒng)的,有著十分鮮明的區(qū)域特征的建筑群體。[2]徽州建筑以磚、石、木為基本原料,梁架用料碩大,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漢族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無論在建筑外部規(guī)劃還是內部空間的處理上,以及建筑藝術的綜合運用上,均體現(xiàn)出鮮明的地方特色。
徽州建筑的獨特性,多通過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古書院與古戲臺等建筑體現(xiàn)出來。
徽州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而建,住宅多面臨街巷,粉墻黛瓦,鱗次櫛比,散落在山麓或叢林之間,濃綠與黑白相映,大量的文化建筑如書院、樓閣、祠堂、牌坊、古塔和園林等雜陳其間,極富文化氣息與園林情趣。祠堂大多居于建筑群最為核心的區(qū)域,是建筑群落中規(guī)模最大的建筑體,而其余的建筑如民居與商鋪等,在規(guī)格制式上均低于祠堂。由于徽州土地資源緊缺,故徽州民居多為H形內斂結構或凹形結構。民居外部,層層跌落的馬頭墻高出屋脊,有的中間高兩頭低,微見屋脊坡頂,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作人字形斜下,兩端跌落數(shù)階,檐角青瓦起墊飛翹。在蔚藍的天際間,馬頭墻勾勒出民居墻頭與天空之間的輪廓線,既增進了空間的層次和韻律美,更體現(xiàn)出了天人之間的和諧?;罩菖品蛔钪匾淖饔檬切麄鞣饨ǘY教?;罩菖品坏牡耧椗c檐角在細節(jié)處理上十分用心,用料、雕刻與做工均十分講究,處處體現(xiàn)出厚重與精細的和諧統(tǒng)一?;罩輹撼袚囵B(yǎng)人才的任務,是地區(qū)民風教化場所,為徽州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罩輹褐饕譃槿N:其一,面向宗族子弟者;其二,面向生員士紳者;其三,面向有望考入仕途之子弟者。[3]徽州書院多構建于山水之間,布局精巧,淡雅樸實,既有書院所特有的寧靜與深遠,又巧妙地規(guī)避了迂腐與呆板,與周圍環(huán)境自然地融為一體?;罩輵蚺_從屬于宗族祠堂,與古祠堂彼此呼應,代表著徽州人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戲臺呈封閉式設計,多布置在祠堂內部或祠堂周圍,周遭磚墻環(huán)繞,觀戲樓與戲臺周圍大多雕花,靈動中透出雅致。
徽州建筑內部裝飾力求精美,梁、棟、檁、板無不描金繪彩,精雕細縷。無窗不雕花是徽州古民居的真實寫照,而最能體現(xiàn)徽州建筑高超技藝水平的,是由石雕、木雕與磚雕組合而成的著名的徽州三雕。在徽州建筑內部,造型逼真的三雕藝術隨處可見。[4]石雕主要用于祠堂、寺廟、牌坊、塔、橋及民居庭院、門額、欄桿、水池、花臺、漏窗、照壁、柱礎、抱鼓石、石獅等上面,內容多為象征吉祥的動物形象、山水風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質樸高雅,渾厚瀟灑。磚雕大多鑲嵌于門罩、窗楣、照壁上,內容多為生動逼真的人物、蟲魚、花鳥及八寶、博古與幾何圖案,極富裝飾效果。木雕多用于月梁頭上的線刻紋樣,平盤斗上的蓮花墩,屏門隔扇、窗扇和窗下掛板、樓層拱桿欄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上,內容廣泛,題材眾多,手法多樣,表現(xiàn)內容和手法因建筑部位的不同而各異。
徽州建筑所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層面:新安理學的精神文化指向,耕讀傳世的生活價值取向,徽商繁榮背景下的炫富表演,祈求發(fā)達興盛的風水觀念。在上述四個層面中,以新安理學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無疑是徽州建筑所蘊含的文化底蘊的核心,耕讀傳世的生活價值取向、徽州人的經商理念、祈求發(fā)達興盛的風水觀念,均與其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
新安理學是曾在中國思想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學派,因其奠基人程顥、程頤及朱熹祖籍均在新安江畔的徽州,而徽州的前稱為新安郡,且其在新安的傳播與影響尤深,故世稱新安理學。其理學思想,對徽州文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理學家重視對理欲、心物、義利、道德、天人及其關系的邏輯論證,這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維,培養(yǎng)了徽州人深厚的理性主義傳統(tǒng)。加之朱熹曾三度回徽省親,每次均逗留數(shù)月,徽州從其學者甚眾,故新安理學得以成為徽州正統(tǒng)的學術思想;而徽州宗族大姓人家又多是從中原內遷而來的,本就十分重視宗法倫理,門第森嚴,故徽州學者對新安理學信奉不移。[5]徽州古村落的行為準則與生活方式,均受制于新安理學?!熬圩宄纱宓教幫鸨坝行蛞姶撅L。千年古墓勤修葺,合祭先期必會通”,便是當時徽州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古徽州建筑中的祠堂與牌坊所弘揚的根本價值觀念,均立足于新安理學?;罩蒽籼米裱白吩此荼?,莫重于祠”、“無祠則無宗,無宗則無祖”等理念,重視宗法與血緣?;罩菖品粍t是封建等級倫理制度的直接產物,如著名的忠義坊、慈孝坊與恩榮坊等,均為宣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倫理而建。[6]古徽州發(fā)達的教育,儒風的盛行,為徽州祠堂、牌坊等富有政治教化色彩的建筑的發(fā)展,提供了原動力。
新安理學的思想觀念,不僅在徽州建筑中得到了具體體現(xiàn),同時也成為指導徽州人從事社會實踐的重要思想,并滲透到了徽州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與處世方式之中,如徽州人耕讀傳世的價值取向,即深受新安理學的影響。由于徽州地區(qū)發(fā)展農業(yè)存在著嚴重的制約因素(自古以來,徽州轄區(qū)范圍內的可耕種土地面積便十分少,所謂“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且以農為本是徽州人歷來的思想,故徽州人極為重視農耕。[7]在徽州人看來,耕讀既肯定了宗族、家庭與個人奮斗的重要性,也是達至宗族家業(yè)長久興盛的根本。在地域特征、歷史背景與文化思想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徽州人以半耕半讀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讀傳世、耕讀結合為價值取向,形成了濃郁的耕讀文化。在這種價值導向下,徽州人的讀書風氣十分濃厚?;罩萑耸挚粗厝胧耍瑢ψ訉O讀書給與了高度重視。古徽州書院或民居門楣匾額題字中所傳達出的,正是徽州人耕讀傳世的價值取向,如“詩書執(zhí)禮,孝弟力田”、“教子教孫須教義,種桑種茶勝種花”等。[8]
徽商是明清時期快速發(fā)展起來的徽州商幫。借助徽商巨大的財富,徽州建筑獲得了快速發(fā)展,進而在明清時期達到了巔峰。在光宗耀祖習俗與享樂風氣的影響下,發(fā)跡后的徽商往往會回到家鄉(xiāng),投入巨額金錢興建樓宇,以達到其炫富的目的?!鹅h志》云:“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園第,重樓宏麗?!保?]受儒風影響,一些徽商在建筑布置上極為重視風雅情趣,其園林與宅地設計,多融入自身的審美追求,其布局裝飾也多帶有個性特征。在徽商審美取向的影響下,徽州建筑所特有的富貴氣質逐漸凸顯出來;而徽商的炫富心理與儒家思想的不斷交織,則推動了徽州建筑外部形態(tài)與內部裝飾藝術的發(fā)展??梢赃@樣說,在某種程度上,以宗族倫理觀為重的徽商的審美取向,對徽州建筑獨特風格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徽州人十分重視風水之說,并將其視為決定宗族、家庭與個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受此影響,徽州建筑無論在選址、建筑型制設計與完善等方面,都深深地浸透著風水理念。在選址上,徽州建筑講求背山面水,其所背之山必須是“龍昂秀發(fā)”,而其所面之水則要求“環(huán)抱作環(huán)”。[10]徽州建筑中的明堂則要求寬大,以納福祉?;罩菝窬釉谶x址過程中,始終遵循著“無山無水不成居”的理念,選擇山水之地建造民居。這樣的選址方式,不僅是為了滿足居住環(huán)境的需求,更是為了滿足居民的審美需求。明永樂年間的汪氏家族便依照風水先生之說,為得水口,特地開鑿了半圓形池塘,此即今日的南湖。在風水學中,水口屬于水流的出入口。水主財源的風水觀念,在徽州地區(qū)深入人心。由于徽州所轄范圍內山地多而水源少,故徽州人在建筑布局上十分重視水口,往往以得水為榮,認為水口是保障宗族長久興旺的根本所在。受此觀念影響,徽州很多村落在水口位置,都建有文昌閣、魁星閣與文峰塔等,以此祈求興旺發(fā)達。由此可見,風水文化對徽州建筑的發(fā)展,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徽州地靈人杰,不僅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觀名播中外,更以燦爛輝煌的徽州文化著稱于世,而作為徽文化代表者的徽州建筑,無論其形成抑或發(fā)展,均體現(xiàn)出特定時期與特定區(qū)域的文化理念與價值取向。1976年11月26日,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大會第十九屆會議于內羅畢通過了《關于歷史地區(qū)的保護及其當代作用的建議》。該建議指出:“每一歷史地區(qū)及其周圍環(huán)境,應從整體上視為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其協(xié)調及特性,取決于它的各組成部分的聯(lián)合。這些組成部分,包括人類活動、建筑物、空間結構及周圍環(huán)境。因此,一切有效的組成部分,包括人類活動,無論多么微不足道,都對整體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钡拇_如此,徽州這一獨特地域的精氣神——黑白分明地橫亙于徽州的山川、河流、田地、道路中的靈氣,世代相傳的樸實厚重的新安理學精神,以及徽商獨特的審美情趣,共同成就了徽州建筑的獨特與美妙。
參考文獻:
[1]鄭曉丹.徽州建筑中文字元素的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15(2).
[2]夏勝松.明代徽州建筑彩畫裝飾藝術研究[J].蘭臺世界,2013 (30).
[3]金穎平.傳承徽州建筑文化的辯證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5).
[4]許麗,單秋月,劉冰,等.清代徽州建筑藝術特點與審美特征[J].蘭臺世界,2015(21).
[5]李奇辰,史啟新.圖形設計對徽派建筑天人合一的詮釋[J].巢湖學院學報,2013(4).
[6]程思.傳統(tǒng)本質新探——體味徽州建筑的風土精髓[J].安徽建筑,2013(3).
[7]李卓娟,陸峰.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藝術的研究與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
[8]金穎平.徽州古建筑的風水意識與布局結構特征[J].美術大觀,2015(4).
[9]李家新,姜彥紅.徽州建筑元素在現(xiàn)代建筑中的應用研究[J].建筑·建材·裝飾,2015(22).
[10]馬菲菲,陸峰.簡述徽州古村落民居建筑的雕刻藝術[J].普洱學院學報,2015(1).
責任編輯韓璽吾 E-mail:shekeban@163.com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Huizhou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Yang Huiyo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
Abstract:Architecture,as an important product of human activities,is the human landscape and natural landscape of a high degree of harmony and unity of the model,but also reflects the specific period of time,specific areas of social culture and values.Huizhou architecture,as China’s ancient architecture is the most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schools of humanistic spirit is not only a building culture,is a kind of spiritual culture,deep thinking contained in the Huizhou architecture culture can be learned,Huizhou architecture is unique,and new rationalism spirit cultural orientation,plowing the masterpieces of life value orientation,Huizhou merchant prospe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ir wealth performance and pra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Fengshui has a close contact!
Key words:Huizhou architectural;feature;cultural connotation
文獻標識碼:分類號:TU241.5A
文章編號:1673—1395(2016)03—0080—03
收稿日期:2016-01-11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項目(2011sk203)
作者簡介:楊會勇(1970—),男,安徽淮南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文化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