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靜
故宮博物院書畫部館員
金秋九月以菊會友「明清菊花特展」繪畫作品擷英
陶 靜
故宮博物院書畫部館員
在我國種菊、賞菊、佩菊、簪菊、品菊、詠菊、畫菊歷史悠久,金秋九月故宮博物院迎來萬盆菊花,與院內(nèi)同時舉辦的「明清菊花特展」交相輝映,以菊會友蔚為壯觀。
此次「明清菊花特展」在延禧宮(古書畫研究中心)展廳主要以展示菊花主題的書畫及織繡作品為主,其中既有筆墨灑脫的寫意花卉,也有工筆寫實的菊花花譜,還有來自江南繡工的精工織繡。而展廳之外,于故宮各庭院中也同時將鋪陳來自河南開封的兩萬余盆各色菊花,觀看是展,將是一次穿梭在文物與實物、圖像與原物、古代與現(xiàn)代之間的審美之旅。
本文將著重介紹此次展出的繪畫作品,繪畫作品則集中于「寫生求真」(主要為清宮廷畫家繪制「紀實性」的菊花譜、冊、扇等),及「寫意傳神」(主要為「形簡意足、筆墨疏放」的菊花題材寫意立軸)、「工筆寫生」(主要為線條精細、設色濃麗帶有典型工筆風格的菊繪長卷、冊頁、軸等)這幾個單元中(另一單元為「詠菊抒懷」主要展示書法作品)。將展出二十五位畫家共計九十余幅繪畫作品。每幅作品均以「菊花」為創(chuàng)作對象,具有獨特的魅力。其中,明清文人畫家創(chuàng)作的菊花題材,主要以「比德」「自詡」「明志」「抒懷」為主旨;清帝后妃主要以「清玩」「自賞」「自娛」為主旨;清宗室、詞臣、宮廷畫家以「裝飾宮廷」「寫生」「紀實」為主旨。展覽通過「菊花」這一秋季的「物候」植物,及其「貞凈」「隱逸」「重陽」「長壽」等文化內(nèi)涵,展現(xiàn)明清文人畫家寫意風格的筆情墨趣;清帝后妃的欣賞品味;清宗室、詞臣、宮廷畫家們既精熟于「院體—工筆」傳統(tǒng)又「中西合璧」的繪畫技法。
明清文人畫家主要有明徐霖、陳道復、孫克弘,清惲壽平、華喦、高鳳翰、鄭燮、任熊、虛谷、吳昌碩;清帝后妃包括乾隆皇帝、慈禧皇太后、端康皇貴妃;清宗室、詞臣主要有宗室弘旿和詞臣錢維城、汪承霈、關槐;清宮廷畫家主要有禹之鼎、郎世寧(西洋畫家)、沈煥、許良標、張啟明、沈世杰等。
同樣以菊花為題,但畫作內(nèi)容卻各具特色—這也成為繪畫部分的展覽特色所在—分之有四:一、以「本土」菊花為主要描繪對象;二、以「洋菊」品種為主要描繪對象;三、以「藝菊」之事主要描繪對象;四、描繪「菊與石、竹、蘭;為瓶、籬」及「菊與兔、鳥、蝶、蜂、小蟲」等組合以闡發(fā)寓意?,F(xiàn)依此內(nèi)容特色結(jié)合繪畫實例稍述之。
「本土」菊花,是指中國境內(nèi)生長的傳統(tǒng)菊花。第一單元「寫生求真」中展出兩本清光緒朝佚名宮廷畫家繪制的《菊花譜》,所繪即是「本土」菊花,它們的形狀與「洋菊」不同—花瓣細長卷曲,至晚清,宮廷繪畫中「寫實」、「寫真」的紀實性畫作漸趨成熟,其嚴謹?shù)膶憣嵡笳婀P墨,為研究菊花的物種和清代宮廷的菊花文化,提供了難得的形象資料。
其中一冊十二開,各開圖旁貼有黃簽,分別為「黃毛菊」、「國色天香」、「壽星衣」、「黃羽扇」、「白羽扇」、「白玉樓」、「金螺傘」等。構圖新穎,通過「從遠拉近」的視角,抓取花叢中一二枝,從畫圖的四角伸入畫面,既「寫生」又「寫實」,使人能從大自然中對應到真實的物象,有「譜」的紀實作用,同時也記錄下當時繪畫技法發(fā)展的時代特點。
清帝后妃們閑暇之余展示他們藝術情趣和欣賞品味的畫菊之作,也多以 「本土」菊花為藍本。如乾隆皇帝所繪「墨菊」小品,筆法生拙,追求自然天真,師法造化。慈禧皇太后的「盆菊」大軸,兼施寫意、沒骨技法,率逸不失規(guī)矩,設色清麗,志在標其「清逸出塵」的風骨。該圖技法嫻熟應為代筆之作。端康皇貴妃之作與展出的清宮佚名畫家《菊花譜》冊頁極其相似,設色艷麗,技法精湛,雖端康喜好書畫,但此圖的藝術成就非其本人所能及,有由宮廷畫家代筆之嫌。即便如此,我們可從側(cè)面一窺端康在宮廷中追求皇家氣派、極盡華麗的藝術品味。
「洋菊」 品種為海外舶來品,原產(chǎn)于中國,后由日本傳入歐洲,明末清初大量傳入中國,在乾隆時期盛行,品種近百種。
清詞臣畫家鄒一桂著于乾隆丙子(一七五六年)的《小山畫譜》記錄「洋菊」三十六種。其序云:「鞠有黃花,月令載之。亦越晉室,淵明采之。五色茱萸,出自后代。統(tǒng)名曰菊,譜不勝載。近得洋菊,花事一變。鋸葉筒瓣,為圓為扁。爍如星懸,簇如針攢。如輪如蓋,如缽如盤。超挖如匙,排插如簪。如笠斯糾,如環(huán)無端。心管五出,色態(tài)多般?;蛟惠锉?,人力所接。冒以洋名,實出中國。余既繪圖,賦以長篇,乃為茲譜,以備考焉?!?乾隆皇帝「洋菊」御題詩中:「海西奇種晚秋叢,標節(jié)含芳迥鮮同。繪幀早添新物色,瓦盆不改舊家風。」將「洋菊」 譽為「海西奇種」。
此次展出錢維城《洋菊圖》卷(簡稱「錢菊」)、汪承霈《洋菊四十四種圖》卷(簡稱「汪菊」)、弘旿《洋菊圖》冊頁(簡稱「弘菊」)、關槐《洋菊十六種圖》冊頁、清佚名《弘歷洋菊四十四種詩意圖》冊頁(簡稱「佚名洋菊」)等所描繪的皆為「洋菊」。
其中除關槐《洋菊十六種》冊頁外,其他均以乾隆帝「御題詩洋菊四十四種」為主題。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圓明園長春園內(nèi)仿建蘇州「獅子林」落成,在兩側(cè)太湖石上陳設四十四種洋菊,乾隆皇帝在此登高賞菊,并寫下四十四首詠菊的五言絕句,命宮中詞臣及宮廷畫家繪出當時盛景。在「汪菊」卷、「弘菊」冊、「佚名洋菊」冊中,分別錄有御題洋菊詩「序言」及描述菊花形狀的內(nèi)容。這其中尤以錢、汪(以上皆為詞臣畫家)和弘旿(宗室畫家)的藝術特色為突出,繪畫技法全面而嫻熟(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中勾勒、沒骨;寫意中的「勾花點葉」,融匯西畫中「體積」、「空間」、「明暗」的表現(xiàn)手法等等均有運用,兼容并蓄,融會貫通)。具體而言「錢菊」最形肖,「汪菊」則是以勾勒為主的傳統(tǒng)寫生畫法,「弘菊」突出寫意風格,三圖韻致各有不同。
清人繪 菊譜冊絹本設色 每開縱三四·二厘米 橫二八·九厘米 共十二開故宮博物院藏此圖冊以勾勒敷色的傳統(tǒng)工筆技法為基礎,摻以撞水暈染的技法,水色任肆暈開以表現(xiàn)花瓣自然受光的部分,菊花立體效果立現(xiàn)
「錢菊」卷(可參見前文《丹青流芳—〈石渠寶笈〉著錄的錢維城〈洋菊圖〉卷》五八至六〇頁圖),卷身長六百九十五點五厘米,以折枝的構圖方式將菊花分為三兩一叢,旁附行書錄乾隆皇帝御制詩。每種菊花主要以正視的中景視角描繪,刻畫細至毫芒,色彩明麗,寫盡菊花綽約之姿、雋雅靜美之韻。
「汪菊」卷,卷身長三百六十二點五厘米,比之「錢菊」卷短了一半,在構圖上較為緊湊,將菊花簇成幾叢就完成了四十四朵菊花的安排搭配。不同菊花之間、菊花與葉、莖之間的掩映交錯關系經(jīng)營得錯落有致,菊花正背、葉的明暗表現(xiàn)、菊花的主次烘托設計得和諧自然。技法主要以勾勒為主,線條硬挺細勁,部分線條呈顯樸拙之態(tài),但畫圖韻致素潔清麗。
「弘菊」冊(十六開),每開構圖以三兩品種為一叢,以不同菊花之間的顏色搭配取景,著意寫意的瀟灑率逸,側(cè)重表現(xiàn)菊花或舞動或搖曳的凌風之姿及其旺盛的生命力,畫圖氣韻靈動。
在展覽「寫生求真」單元,以「花譜」形式出現(xiàn)的還有一本詞臣畫家關槐所繪《洋菊十六種圖》冊,共十六開。具乾隆時期繪畫風格,與同時期錢維城、汪承霈、弘旿等宗室、詞臣畫家繪制的「洋菊圖」風格技法近似。
「洋菊圖」的主題,是此次「菊花畫展」的亮點,描繪菊花具體形象。技法涵蓋了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中「工筆一路」的特點和惲氏的「沒骨花」法及乾隆時期「中西合璧」的時代畫風??滴跷迨哪辏ㄒ黄咭晃迥辏┮詺W洲耶穌會傳教士身份來到中國的意大利人郎世寧(一六八八年~一七六六年),歷任康、雍、乾三朝宮廷畫師,曾參與增修圓明園建筑事,任奉宸苑卿。擅長肖像、花鳥、走獸等,畫法寫實,曾嘗試將西法技能融入中國畫之中。
此次展出的郎世寧《花鳥圖》冊中的一開「菊花」頁,即是「洋菊」。觀眾可以通過郎世寧的作品風格特點,來比較前述三位畫家的作品,可見錢、汪、弘氏均有攝取西法入畫,但都沒有達到郎世寧寫實畫風的高度?!咐删铡梗ê喎Q)構圖有中國畫折枝的構圖形式,但層次疊加,透視關系復雜又錯落有致,空間縱深感很強。圖中菊先勾畫素稿,類中國畫的白描,物象造型準確,再施以色彩,運用色階的變化使之呈現(xiàn)立體的效果,有體積感。西畫重光影,重季節(jié)變化,畫面有秋季葉子呈枯黃色的描寫,這在上述三位畫家「洋菊圖」中,沒有表現(xiàn)。對光的描寫側(cè)重用正面光,鳥的毛色、菊瓣花心均有受光的部位。整個畫風寫實生動,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力,似瞬間的停止,鳥聲還回繞耳畔。
此次展出兩幅惲壽平同時期畫菊花的作品,一為設色,一為墨筆,展現(xiàn)了惲氏「沒骨花」法的精髓和高妙之處,即「高雅淡逸」的本色。其中設色一幅所繪菊花和「洋菊」品種很相似。明清洋菊回流,并于民間栽培、嫁接出新品種,在中國已成菊事盛行。圖中使用的技法,在錢維城、汪承霈、弘旿「洋菊」圖中均有運用,但是均沒有達到惲氏清麗的韻致。
清 汪承霈 洋菊四十四種圖卷紙本設色 縱三七厘米 橫三六二·五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此圖卷是作者獻給乾隆皇帝的精心之作。全卷以折枝菊花與乾隆御制詩相配的形式展開。筆墨精妙,造型嚴謹逼真,極盡勾染之能事汪承霈(?~一八〇五年),字受時,號時齋,別號蕉雪,安徽休寧人。汪由敦之子。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舉人,官至兵部尚書。善詩詞古文,能書,善畫山水、人物及花卉,兼長指畫。
清 關槐 洋菊十六種圖冊及封面題簽紙本設色 每開縱二八·四厘米橫三三·一厘米 共十六開此冊各繪“佛座蓮”、“金寶相”、“慶云紅”、“白鶴翎”等洋菊十六種。每幅皆取菊花數(shù)枝,以邊角構圖,或輕勾花之輪廓,或直接沒骨為之,敷色明艷,暈染工致,著意描繪現(xiàn)實中菊花形態(tài),唯稍乏靈動神韻
文人眼中的菊花,「早生晚開,枯而不落」,「不與春花爭艷,淡泊清雅」,被賦予了豐富的人格象征?!柑站铡埂ⅰ笘|籬菊」更成為文人們喜愛的高人隱士的意象。明清時期文人們把藝菊、賞菊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展覽中一幅禹之鼎《王原祁藝菊圖》,道盡個中意趣。禹氏將王原祁肖像精心設置于賞菊、藝菊的背景事件中,借菊言志,托物抒情,展現(xiàn)王氏「高雅輕逸」的志趣,「曠達疏放」的情懷和「清凈閑淡」的心境。圖繪王原祁持碗飲酒,表現(xiàn)時節(jié)應正值九九重陽,畫家暗自傳達借菊祝王氏長壽之美意。
任熊依據(jù)友人姚大梅,即姚燮(字梅伯,號復莊)的詩意繪制的《姚大梅詩意圖》冊,其中有一開「菊花」頁,也畫有藝菊一事。圖中不設人物,只繪各種菊花被培植在大大小小形制不同的博古瓶中,意蘊古澹雅逸,甚合文人志趣,頗得「花之性情」。
晚唐五代時期已有以菊入畫的記載,北宋以前菊花還沒有成為獨立的題材,而是與其他禽鳥花卉在一起出現(xiàn)。元以后,隨著文人花鳥畫的興起,文人們養(yǎng)菊、賞菊、詠菊風氣興起,畫菊也興盛起來,菊花開始大量進入繪畫領域。文人畫家的畫圖中,主要以筆墨情趣為主旨,他們筆下的物象多不求形似,而是著意于得其神韻,并多有描繪菊與風、石、竹、蘭、瓶、籬、兔、鳥、蝶、蜂、小蟲等組合來闡發(fā)寓意。
陳道復《墨菊圖》扇頁,筆底墨菊超然出塵。此圖是表現(xiàn)菊與無形的清風相伴的一幅成功之作。圖中叢菊凌風舒展,畫家以菊君子自詡,志在抒發(fā)平靜淡泊的情懷。繪畫技法運用寫意中以「濃墨勾寫花朵、葉筋,淡墨點葉」的畫法,筆力遒勁灑脫,以墨為色,留白為素,以示雅澹孤高的心境和「無人自芳馨」的風骨。是其六十歲大寫意之作。
清 郎世寧 花鳥冊之“菊花”絹本設色 本幅縱三二·六厘米 橫二八·六厘米 共十開故宮博物院藏
清 惲壽平 山水花卉圖冊之“菊花”頁紙本設色 本幅縱二三厘米 橫三四·九厘米 共十二開故宮博物院藏此圖以沒骨法繪綻放的粉紅、黃、紫菊花,筆法工細,敷色妍麗,展現(xiàn)了惲氏畫作中平淡超逸的審美意趣
高鳳翰《菊石圖》軸,以寫意畫法,淡設色,繪菊石依伴,意境清逸幽雅。畫家自題詩中有「從來我愛陶居士,畫出秋風五柳莊」詩句,以典故入畫,是文人畫家筆墨情趣常用的內(nèi)容。詩中引「東籬」、「黃花」、「重陽」、「陶居士」為典,以石之「堅韌剛毅」為象征意象,抒發(fā)自愛「清貞絕俗」的人格品質(zhì),畫圖充滿生機和活力,傳達畫家堅毅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鄭板橋《蘭竹菊圖》軸以書入畫,強調(diào)筆墨的書法韻味,也是文人畫家崇尚的筆墨情趣。此圖為大幅墨筆寫意畫,以篆書寫菊花,隸書寫竹,以楷書寫蘭花,墨色清亮,濃淡相間,筆致清雋秀逸,風格瀟灑脫俗。自題詩:「梅蘭竹菊四名家,但少春風第一花,寄與東君諸子弟,好將文事奪天葩。乾隆壬申中,板橋鄭燮。」書法墨色亦濃淡相間,與圖畫和諧相襯,展現(xiàn)書畫同源的文人格調(diào),是他六十歲之佳作。
清 禹之鼎 王原祁藝菊圖像卷絹本設色 縱三二·四厘米 橫一三六·四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此圖是禹之鼎為王原祁所繪肖像畫。圖中通過描繪王原祁靜心品茗賞菊的悠閑情景,意在表現(xiàn)其儒雅的文人生活和君子之風
虛谷《瓶菊圖》軸,圖繪瓶插黃菊,旁設一茶壺。宋代文人日常生活有「四藝」之說,即插花、掛畫、點茶、燃香,其中插花居首。至明清,文人生活儒雅精致,插花之事更為盛行。還會要求「菊取一色,不為二色;瓶口寬大,不取窄小」等,連瓶質(zhì)也被賦予人格性情—如「汝窯」與「土定瓶」華麗與素雅。圖中菊取黃色,其色為菊中正色,瓶子質(zhì)地粗糙簡樸,傳達出畫家「素淡持節(jié)」的人格氣質(zhì)。
徐霖《菊石野兔圖》軸,圖繪一只野兔在菊花、湖石下駐足回首。湖石形狀嶙峋峭拔。菊花用勾勒敷色,葉用沒骨,竹用雙勾。野兔毛根出肉,刻畫精細,與粗獷的湖石形成工寫對映,有明宮廷「粗細結(jié)合」、「墨重色艷」的院體畫風。此圖借用「月兔搗長生藥」的典故,蘊涵「求仙問道」、「養(yǎng)生長壽」的道家志趣,菊、湖石、兔寓意「長生不老」的吉祥祝福。
清 任熊 姚大梅詩意圖冊之“藝菊”頁紙本設色 本幅縱二七·三厘米 橫三二·八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此圖是任熊依據(jù)姚燮(字梅伯,號復莊)詩句所畫各色菊花。他在構圖上通過器皿的高矮、前后擺放位置的錯落,合理地形成了視覺上的節(jié)奏變化,從而令簡約的畫面富有空間層次感
清 鄭燮 蘭竹菊圖軸紙本墨筆 縱一二三·一厘米 橫五一·五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此圖以簡約的筆墨勾畫、點染出竹蘭菊清曠雅致的神韻,顯現(xiàn)出作者較強的寫實功底和對筆墨的把控能力
清 高鳳翰 菊石圖軸紙本墨筆 縱一一四·三厘米 橫五三·八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此圖是高鳳翰三十八歲客居安丘(今屬山東)時為朋友“巒世兄”所繪。全圖以筆酣墨飽的蒼健畫風,成功地表現(xiàn)出秋菊迎風綻放的勃勃生機
明 徐霖 菊石野兔圖軸絹本設色 縱一六〇厘米 橫五二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清 虛谷 瓶菊圖軸紙本淡設色 縱一二六·二厘米 橫五七·七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此圖是虛谷六十歲所作花卉畫精品。構圖匠心獨運,通過“S”形走勢的秋菊,將高低錯落的瓶和壺巧妙地聯(lián)結(jié)成一整體,不僅令畫面富有生氣,而且使得瓶與壺之間形成多層次的節(jié)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