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jit kanta Mainail,向進見,胡小苗,肖寶來, 蔣雪峰,田夫
長江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 湖北 荊州 434000
?
成人腸套疊19例臨床診治分析
Sujit kanta Mainail,向進見,胡小苗,肖寶來, 蔣雪峰,田夫
長江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 湖北 荊州 434000
目的:探討成人腸套疊19例臨床診治情況。方法:對 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19例成人腸套疊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結果:術前確診14例,占73.7%。其中超聲診斷準確率 66.7%,CT診斷準確率 100%。19例均行手術治療,恢復良好。結論:成人腸套疊多有明確的病理因素,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檢查應首選腹部CT,必要時可結合腹部彩超等檢查,治療則首選手術治療。
腸套疊; 診斷; 治療
腸套疊是小兒特別是2歲以下兒童腸梗阻常見的病因,通常為急性腸套疊,典型表現(xiàn)為腹痛、血便和腹部包塊。成人腸套疊臨床上并不多見,臨床表現(xiàn)多為慢性復發(fā)性不完全性梗阻,在未行相關影像學檢查前容易漏診與誤診。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19例成人腸套疊,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19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齡27~77歲,平均(54.5±16.8)歲。19例患者均有腹痛(100%),腹脹15例(78.9%)、惡心嘔吐13例(68.4%)、血便6例(31.6%)、腹部腫塊11例(57.9%)。其中表現(xiàn)為急性完全性腸梗阻者3例(15.8%),消化道大出血者2例(10.5%)。
1.2 影像學檢查
19例患者均行腹部平片檢查,10例患者行腹部CT檢查,15例患者行腹部超聲檢查。所有患者腹部平片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腸管擴張和氣液平面征象,均未提示腸套疊(診斷準確率 0%)。10例患者行CT檢查均提示腸套疊(診斷準確率 100%)。15例患者行腹部超聲檢查,其中10例提示腸套疊(診斷準確率 66.7%)。術前診斷腸套疊者14例(診斷準確率73.7%),其余5例診斷為腹痛待查或腸梗阻或腹部包塊。
1.3 治療方式和結果
本組均行手術治療,其中小腸套疊6例、回盲部套疊9例、結腸套疊4例。小腸套疊中發(fā)現(xiàn)小腸憩室2例(1例手法復位后行憩室切除、1例行小腸部分切除)、淋巴瘤1例(行小腸部分切除)、腺癌2例(行小腸部分切除)、間質瘤1例(行小腸部分切除);回盲部套疊中發(fā)現(xiàn)回盲部淋巴瘤2例(行回盲部切除)、盲腸腺癌2例(行回盲部切除)、回盲部炎性改變1例(手法復位)、回腸息肉2例(手法復位后行回腸部分切除)、回腸脂肪瘤2例(行回腸部分切除);結腸套疊中腺癌3例(行結腸部分切除)、息肉1例(行結腸部分切除)。所有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出院,無嚴重并發(fā)癥。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鄰近的腸管內[1],絕大部分伴有慢性不完全性的腸梗阻表現(xiàn),如腹痛腹脹,癥狀沒有特異性,容易漏診與誤診。少數(shù)病人可出現(xiàn)血便,甚至表現(xiàn)為消化道大出血。本組2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例為小腸的多發(fā)低分化腺癌,1例為小腸憩室。成人腸套疊多為繼發(fā)性,常由腸道腫瘤、息肉、憩室等引起,少數(shù)無明顯病因者亦可能與腸管蠕動異常、腸系膜過長有關[2]。本組1例回盲部套疊手法復位后未見明顯病變,但見回腸末端系膜長、活動度亦明顯增大。
成人腸套疊按套入的類型可分為小腸-小腸型(小腸套疊)、回腸-盲腸型(回盲部套疊)、結腸-結腸型(結腸套疊)。本組小腸-小腸型6例,回腸-盲腸型9例,結腸-結腸型4例。按套入的方向可分為順行(近端腸管套入遠端腸管)和逆行套入(遠端腸管套入近端腸管),本組資料中部分手術記錄中未明確說明套入的方向,依據(jù)參考文獻大多成人腸套疊為順行腸套疊。
成人腸套疊術前存在漏診與誤診,本組術前經過相關影像學檢查診斷腸套疊者14例,診斷準確率為73.7%。腸套疊在CT上表現(xiàn)為同心圓狀、靶征、腎形、香蕉形、彈簧狀腫塊、慧星尾征、套管征等[3]。本組腹部CT診斷準確率 100%,和部分參考文獻類似[4]。這說明考慮存在腸套疊時,應優(yōu)先考慮腹部CT檢查。本組腹部超聲診斷腸套疊準確率為66.7%,雖然操作人員的水平對超聲檢查的結果有一定影響,但對于不具備CT設備的基層醫(yī)院,腹部超聲檢查不失為腸套疊診斷的一個有效方法。
成人腸套疊幾乎都是繼發(fā)性的,所以單純的鋇劑灌腸、充氣或是結腸鏡下充氣可以考慮用于回盲部套疊、結腸套疊復位。但不能解決病因如腫瘤、息肉等,還可能導致腸梗阻加重或是腸道穿孔,故對于成人腸套疊應采用手術治療。本組19例患者均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主要是試行手法復位及腸切除。
[1]彭秋,陳濤. 成人腸套疊 30 例診治分析[J]. 醫(yī)學信息, 2013, 26(5) :274~275.
[2]周永興,張建文,楊文斌, 等. 成年人腸套疊診治體會[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3 , 29(21): 3230~3231.
[3]闕長榕,許東波, 盧清平,等. 成人腸套疊146例臨床分析[J]. 腹部外科雜志, 2014,27(4):292~294.
[4]鄭毅鋒, 顧覺煒, 魏德強. 成人腸套疊外科診治總結[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10(10):46~47.
[編輯] 何勇
2016-09-29
Sujit kanta Mainail(1982-),男,碩士生,研究方向為外科學;通信作者:向進見,xiangjjxiangcy@sina.com。
R574.3
A
1673-1409(2016)36-0024-02
[引著格式]Sujit kanta Mainail,向進見,胡小苗,等.成人腸套疊19例臨床診治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6,13(3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