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艾,王建國
(張家口學院 外語系,河北 張家口 075000)
?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控策略實證研究
——以張家口學院為個案
趙艾,王建國
(張家口學院 外語系,河北 張家口075000)
摘要: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以張家口學院非英語專業(yè)的六個專業(yè)200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英語學習動機調控策略進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各項動機調控策略使用頻率呈中上等水平,且內部動機調控策略高于外部動機調控策略的使用;部分調控策略在不同背景學生間存在顯著差異。基于分析結果提出針對新升本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不同類型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策略,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控策略;張家口學院
一引言
1.動機及動機類型。
學習動機是理論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心理學以及二語習得的重要研究內容,也是語言學習者產生個體學習差異的最具能動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外語學習的效果。一般意義上講,動機指內部驅動力、需求或目的。Brown(1994)認為動機是對于追求目標在多大程度上做出選擇,并為之付出努力的決心。[1]Gardner和Lambert(1972)將學習動機分為兩大類:工具型,即用語言做工具達到某個實際目的;融合型,即了解和融入目的語文化。動機取向與智力因素一起影響學習的效果。Atkinson, McClelland, Clark& Lowell (1953)則將學習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前者是為了從語言學習活動本身獲得愉快與滿足,而后者則將語言作為達到某一目標的途徑。[2]Biggs,J.B.(1979)則將動機類型分為表層動機和深層動機。[3]高一虹等(2003)得出七種動機類型:內在興趣動機、成績動機、出國動機、學習情境動機、社會責任動機、個人發(fā)展動機和信息媒介動機。[4]
2.動機調控策略。
動機調控策略主要指學習者用來監(jiān)督和控制動機、情感、行為和學習環(huán)境,以提升學習動機的策略。外語學習是一種“持續(xù)性深度學習”,而動機缺乏或動機降低是外語學習中一個明顯的、 經常性的現(xiàn)象。因此動機調控也是外語學習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Wolters(2003)認為動機調控是指個體有意識的發(fā)起、維持或者補充意愿,以完成特定目標的一系列行為,[5]并對動機調控策略做了相關分類。其他學者對動機策略也做了大量研究,如 Oxford( 1990 )所提出的情感策略( affective strategies ),[6]以及文秋芳( 2004 ) 所 劃 分 的 管 理 策 略 (management strategies)。[7]本文采用李昆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的動機調控策略分類進行實證研究,擬回答以下幾個研究問題:(1)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動機調控策略整體運用情況;(2)受試者個體與動機調控策略使用情況。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以張家口學院非英語專業(yè)200名本科生為調查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發(fā)出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共188份,有效率94%。這188份問卷的數(shù)據(jù)資料被用于數(shù)據(jù)分析。問卷調查中受試對象基本情況如下表:
項目性別專業(yè)年級文理科生源地男女漢語言文學學前教育護理財務管理小學教育體育教育大一大二文科理科農村城市人數(shù)49139273928323032871011157312662百分比26%74%14%21%15%17%16%17%46%54%61%39%67%33%
2.研究工具。
(1)問卷和訪談的設計。
根據(jù)研究問題,問卷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被試者基本情況(見上表)。第二部分是問卷的主體,在李昆設計的動機調控策略問卷基礎上進行了修改[8],具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問卷題目數(shù)量為40道題,分為外部動機調控策略,包括表現(xiàn)目標喚起(PST)、自我獎勵(SR)和后果設想(NBI);內部動機包括興趣提升(IE)、掌握目標喚起(MST)、任務價值提升(TVE)、自我效能提升(SEE);以及意志控制(VC)等八個調控策略。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形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從1到5五個數(shù)字做出相應選擇。訪談題目共有八個,內容涉及英語學習興趣、目的、投入和學習效率等。
(2)軟件:使用spss19.0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和EXCEL軟件。
3.研究方法。
定量方法:將收回的188名學生的數(shù)據(jù)輸入電腦并使用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包 SPSS19.0 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對張家口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動機調控策略類型和使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定性方法:設置八個訪談題目,內容涉及面對英語學習任務的態(tài)度、行為、措施和自我調節(jié)程度等,是對定量研究的有效補充。此后,從受試者當中隨機分層抽取30名學生進行訪談并記錄,根據(jù)答案的普遍性和重復率進行概括描述,得出結論。
三研究結果討論
1.動機調控策略整體情況分析。
IEPSTMSTSRNBITVEVCSEE學習動機均分均值3.213.263.453.123.623.623.633.813.41標準差0.720.740.680.820.721.450,721.160,55
從以上分析結果表可以看出:動機調控策略的使用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自我效能提升、意志控制、任務價值提升、后果設想、掌握目標喚起、表現(xiàn)目標喚起、興趣提升、自我獎勵。學習動機調控策略的平均值為3.41,各項動機調控策略使用平均值從3.12到3.81,表明學生使用動機調控策略頻率呈中上等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提升、意志控制、任務價值提升、后果設想幾項策略平均值高于3.5,使用頻率達到較高水平,其他調控策略達到中等水平,興趣提升策略和自我獎勵策略相對較差。內部動機均值為3.52,大于外部動機均值3.33,說明學生內部動機調控策略略高于外部動機調控策略。
2.受試者個體與動機調控策略使用分析。
為了進一步確定不同個人信息的學生在每種動機調控策略上是否存在顯著差異,我們按照性別、年級、文理科、生源地和專業(yè)分別對八種動機調控策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結果見下表:
性別均值Sig.文理科均值Sig.生源地均值Sig.年級均值SigIE男3.41.031文科3.19.192農村3.24.035大一3.28.764女3.14理科3.24城鎮(zhèn)3.16大二3.15PST男3.52.896文科3.25.232農村3.27.389大一3.36.673女3.17理科3.27城鎮(zhèn)3.23大二3.18MST男3.45.383文科3.45.010農村3.50.436大一3.47.013女3.45理科3.46城鎮(zhèn)3.35大二3.44SR男3.39.838文科3.07.838農村3.13.590大一3.22.997女3.03理科3.19城鎮(zhèn)3.10大二3.03NBI男3.66.693文科3.63.002農村3.66.956大一3.74.558女3.60理科3.60城鎮(zhèn)3.52大二3.51TVE男3.44.871文科3.52.232農村3.68.814大一3.54.356女3.69理科3.79城鎮(zhèn)3.51大二3.69VC男3.58.112文科3.55.590農村3.62.859大一3.56.136女3.64理科3.74城鎮(zhèn)3.65大二3.68SEE男3.73.320文科3.82.506農村3.82.387大一3.86.449女3.83理科3.79城鎮(zhèn)3.78大二3.77學習動機均分男3.49.274文科3.39.025農村3.43.548大一3.45.160女3.38理科3.44城鎮(zhèn)3.37大二3.38
如上表顯示,在八個動機調控策略方面,男女生在興趣提升策略上顯著性概率Sig.小于0.05,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在該方面的策略高于女生,這與曲和王[9]的研究結果認為女生動機調控策略的頻率高于男生不太相符。先前研究結果表明,在興趣動機上女生強于男生,但在興趣提升策略的調控方面,男生要優(yōu)于女生,這為我們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信息。此外,在興趣提升、表現(xiàn)目標喚起、自我獎勵方面,男生均值要高于女生,說明男生在學習成績、學習任務方面比較看重,并能及時對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行控制。文理科學生在掌握目標喚起、后果設想兩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理科學生整體動機調控高于文科學生,表明理科學生在學習動機調控上更具有理性認識。農村生源學生和城鎮(zhèn)生源學生沒有顯著差別,農村學生動機調控略高于城鎮(zhèn)學生。大一學生和大二學生在掌握目標喚起策略上存在顯著差別,大一學生高于大二學生,表明大一學生剛進入大學,受應試教育、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掌握英語的意愿較大二學生更強烈;而大二學生由于英語長期學習產生的心理疲憊以及本專業(yè)專業(yè)課增加對公共課程重視程度下降等因素的影響,英語學習的意愿呈下降趨勢。用最小顯著差異法(LSD)對各專業(yè)在八個動機調控策略進行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體育專業(yè)在興趣提升、表現(xiàn)目標喚起、自我獎勵等方面與其他專業(yè)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他專業(yè)間無顯著差異,這說明藝體類專業(yè)學生受入學英語成績影響,入學后難以對英語保持足夠的學習興趣,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因而學習動機調控明顯較弱。這和我們的預期基本一致。
3.訪談調查結果。
隨機對30名同學進行英語學習動機訪談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普遍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并試圖學好英語,學習動機多為外部動機,如找工作、出國等,但普遍對英語學習存在畏難情緒,時間和經費投入較少,希望增加英語學習和使用的機會和場所、希望得到教師學習方法和實踐指導,在動機調控策略上,往往很少分析產生困難的原因、很少主動采取措施進行調控、自我調節(jié)的自信心不足。
四結論
文中八種動機調控策略可以用來預測所有的英語學習調控策略。通過以上調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相比大一學生,大二學生學習目標較差,容易產生學習倦怠情緒。這與二年級學生專業(yè)課逐漸增加,對外語課重視程度不夠有關。這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研究高年級學生英語學情,幫助他們確立階段性英語學習目標,如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考研英語等,使他們不斷達到階段性目標以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增強學習動機。
2.本文研究結果和高一虹等[4]的研究不太一致。本研究發(fā)現(xiàn)張家口學院農村生源占60%,并且在英語學習動機調控策略使用上高于城鎮(zhèn)學生,表明學習動機調控和社會環(huán)境以及家庭背景有關,這給教學和管理帶來新的啟發(fā),即重視學生的家庭背景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因勢利導,發(fā)揮農村生源學生的幫扶帶動作用。
3.藝體類學生在整體學習動機調控策略上明顯低于其他專業(yè)。由于藝體類專業(yè)的高考英語成績普遍較低,在興趣提升、表現(xiàn)目標和自我獎勵等調控方面普遍較差。建議在教材選擇、教師情感投入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應符合該類專業(yè)的認知水平,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增加英語學習的內部動力。
4.由于專業(yè)分布特點,男生數(shù)量雖然少于女生,但是男生在英語學習的興趣提升調控策略上使用頻率較高,說明男生學習英語的決心與他們的日常學習表現(xiàn)不太相符。這要求我們改變男生英語學習動機不如女生的陳舊觀念,注重培養(yǎng)男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以及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
5.文科學生數(shù)量多于理科學生,但從整體上看文科生表現(xiàn)出的動機策略使用不如理科生頻繁、有效。建議增設全校公選課,增加跨學科課程,以英語活動為契機,促進文理院系學習交流,帶動英語學習動機的提升。
研究結果表明,該校學生動機調控策略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本文主要針對個性提出相關動機調控措施。張家口學院是市屬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綜合性新升本科院校,作為個案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學習動機調控策略的運用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能,需要從社會因素、教學因素和學習者自身因素進行綜合研究。但是由于受試者樣本數(shù)量限制,以及不同學習動機策略在受試個體上的偶然性等因素,研究結果也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今后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J.1994:34.
[2]Atkinson, J., D. McClelland, C.R.A. lark & E. L. Lowell.The Achievement Motive [M]. New York: Appleton.1953.
[3]Biggs,J.B.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udy processes and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outcomes[J].Higher education.1979:8:381-94.
[4]高一虹,趙媛,程英,周燕.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現(xiàn)代外語,2003(01):29-37,28-68..
[5]Wolters,C.Regulation of motivation:Evaluating an underemphasized aspect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3:38(4),189-205.
[6]Oxford , R. 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Boston ,MA.: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90.
[7]文秋芳.學習者可控因素與英語成績的關系[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8]李昆.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控策略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9,(3):305-313.
[9]曲苒,王洪飛.動機監(jiān)控策略量表的修訂與信度效度考察[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04):19-22.
Class No.:H319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of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Zhao Ai, Wang Jian’gu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Zhangjiakou University,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China)
Abstract:Taking 200 non-English majors college students in Zhangjiakou colle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study conducts the research on their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he frequency of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is on the middle level, and the internal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are used more often than the external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use of some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e students’ backgrounds vary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puts forward for some strategies aiming at stimulating and cultivating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ir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ies for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motiva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Zhangjiakou University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6758(2016)03-0086-4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市屬本科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及特征研究——以張家口學院為例”,編號:2014yyjg273。
作者簡介:趙艾,碩士,副教授,張家口學院外語系。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