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42 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全軍戰(zhàn)創(chuàng)傷中心,創(chuàng)傷、燒傷與復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
葉 茂,張 敏,劉 果,彭 婷
?
·病例報告·
1例多發(fā)傷伴足背肌腱外露伴感染的傷口護理
Nursing care of multiple trauma with dorsal tendons exposure
400042 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全軍戰(zhàn)創(chuàng)傷中心,創(chuàng)傷、燒傷與復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
葉茂,張敏,劉果,彭婷
【摘要】創(chuàng)傷后新型敷料的使用不僅能覆蓋創(chuàng)面,更能促進傷口愈合,并可為傷口愈合建立最優(yōu)的微環(huán)境。本文探討1例多發(fā)傷伴足背肌腱外露伴大腸埃希氏菌感染傷口的護理,通過選擇多種新型敷料,達到減少傷口感染、減少換藥頻次、減輕患者疼痛和提高傷口愈合率的效果。同時聯(lián)合全身評估、營養(yǎng)支持、戒煙及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促進創(chuàng)傷后感染傷口及慢性傷口的愈合。
【關鍵詞】多發(fā)傷; 肌腱外露; 感染; 傷口護理
【DOI】 10.3969/j.issn.1009-4237.2016.03.022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患者男性, 58歲,因車禍致頭部、胸部、雙下肢創(chuàng)傷,當即昏迷,雙下肢出血。在當?shù)蒯t(yī)院行雙下肢清創(chuàng)、左小腿骨折支架外固定術,并行補液及抗感染等治療?;颊咭騻檩^重,為求進一步治療轉入筆者醫(yī)院。入院診斷為多發(fā)傷[創(chuàng)傷嚴重度評分(ISS)19分]:中型閉合性顱腦損傷[雙側顳葉挫裂傷(簡明損傷評分,AIS)3]、蛛網膜下腔出血(AIS 2)、右側顳頂骨骨折(AIS 1)、顱底骨折(AIS 3)、雙側額部硬膜下積液,胸部鈍性損傷:雙肺挫傷(AIS 3)、右側7~9肋骨骨折(AIS 2),四肢損傷:左脛腓骨開放性粉碎性骨折(AIS 3),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AIS 1)。入院后予吸氧、監(jiān)測生命體征、抗感染及對癥支持治療,并完善相關檢查,積極術前準備,入院第2天在全麻下行左下肢傷口清創(chuàng)負壓封閉引流術,入院第5天在全麻下行硬膜下積液鉆孔引流術,第8天在全麻下行左下肢傷口清創(chuàng)負壓封閉引流、右大腿取皮左下肢植皮術。術后予抗感染、止血、抑酸、營養(yǎng)神經、維持水電平衡、補液對癥支持治療。第9天發(fā)現(xiàn)右足背傷口感染,肌腱外露,愈合差。與患者家屬溝通后由傷口治療師處理。
2評估
2.1全身評估患者神智模糊、煩躁,依從性差,身高170cm,體重65kg,體重指數(shù)(BMI)=22.49。既往無糖尿病病史,吸煙40余年。右下肢血液循環(huán)、感覺、運動正常。 實驗室檢查:紅細胞(RBC)3.04×1012/L,白細胞(WBC)6.76 ×109/L,血紅蛋白(HGB)89.0g/L,C反應蛋白(CRP)28.0mg/L;白蛋白25.8g/L;總蛋白47.1g/L;空腹血糖6.33mmol/L。
2.2傷口評估
2.2.1傷口顏色評估法[1]紅色創(chuàng)面涵蓋了傷口愈合過程的所有階段,如炎癥、增生和塑型。黃色創(chuàng)面包括的顏色從黃色到白色以及灰色,主要是黃色的脂肪、白色或灰色的肌腱。黑色創(chuàng)面主要是全層皮膚壞死形成厚而干的焦痂,顏色范圍包括黑、棕及棕褐色。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為由黑向黃再到紅色。
2.2.2傷口局部評估右足背有一約3.5cm×5.0cm傷口,紅色肉芽組織約10%,黃色腐肉約90%,可見筋膜外露,有少量膿性分泌物,無明顯異味,屬于黃色創(chuàng)面。分泌物培養(yǎng)提示:大腸埃希氏菌+++,傷口邊緣有輕微皮內卷,傷口周圍皮膚較干燥(圖1)。
3護理
3.1傷口護理
3.1.1清創(chuàng)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去除分泌物、明顯的壞死組織及約0.1cm直徑黑色煤渣,清創(chuàng)時注意動作輕柔,保護好肌腱,局部涂上水凝膠敷料+油紗銀敷料放中層+自粘性泡沫敷料覆蓋在外層,根據(jù)傷口滲液情況,間隔1~2d更換敷料,共換藥4次。水凝膠主要由單一或混合的水聚合物組成,包含了自身重量20%的水分[2],可促進自溶性清創(chuàng),但不會溶解正常組織。
3.1.2根據(jù)傷口情況更換敷料術后第7天清創(chuàng)完畢后復查分泌物培養(yǎng),結果提示:無細菌生長。傷口面積為3.0cm×4.5cm,可見筋膜上大量肉芽組織生長,肉芽組織高低不平,壞死組織明顯減少,有少量滲液,無異味(圖2)。
在傷口內側肉芽組織生長緩慢處松散填塞藻酸鹽敷料,防止無效腔形成,促進肉芽生長。外層使用自粘性泡沫敷料覆蓋傷口,隔日換藥一次,共換藥5次。 術后第17天傷口面積為2.5cm×3.0cm,傷口床及外露筋膜全部被肉芽組織覆蓋,肉芽組織明顯高于皮膚,滲液量少(圖3)。
修剪過高的肉芽使用自粘性泡沫敷料加壓包扎,每周換藥1次,共換藥3次,直至術后第35天出院。
3.2戒煙吸煙使血液循環(huán)中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而降低氧的釋放。尼古丁可使周圍血管收縮,長期吸煙還可能導致周圍血管病,從而減少損傷組織的血供而影響傷口愈合[2],勸其家屬配合。
3.3控制感染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血象及傷口局部情況,根據(jù)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全身應用抗生素奧硝唑100mL靜脈輸入2次/d,莫西沙星20mL靜脈輸入1次/d,傷口局部使用油紗銀敷料。
3.4全身營養(yǎng)支持患者系車禍致多發(fā)傷,傷情重,失血多,經反復多次手術致血漿蛋白和營養(yǎng)物質大量丟失,日常需要量可增加至35kcal/kg體重。其體重為65kg,則每日需要量為2 275kcal,每日供給熱能依靠胃腸內營養(yǎng)和胃腸外營養(yǎng)。胃腸內營養(yǎng)主要依靠營養(yǎng)科配置營養(yǎng)液,每日1 000mL,熱量為1 000kcal;胃腸外營養(yǎng)為靜脈輸入卡文1 440mL,熱量為1 000kcal和5%葡萄糖注射液提供。此營養(yǎng)方案共實施10d。
3.5出院指導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康復鍛煉,定期復查,注意觀察右足背傷口情況,保持足部清潔、干凈,患者足背皮膚較干可涂抹潤膚霜以保持局部濕潤,定期換藥直至傷口愈合。
4結果
術后第35天,右足背傷口已縮小至1.5cm×1.4cm,紅色肉芽組織已全部覆蓋傷口,可見部分上皮化(圖4)。
分泌物培養(yǎng),結果提示:無細菌生長?;颊吖沧≡?3d,右足背傷口換藥35d,共換藥12次?;颊呱裰且鸦謴?,復查WBC 6.18×109/L;RBC 4.02×1012/L;HGB 109.0g/L;白蛋白35.9g/L;總蛋白63.4g/L;空腹血糖7.42mmol/L。出院后2周電話回訪患者傷口已愈合,未復發(fā)。
討論
1對于感染傷口的處理
創(chuàng)傷后影響傷口愈合的主要原因是感染[3],本例傷口局部換藥使用油紗銀敷料,全身根據(jù)藥敏使用抗生素治療,很好地控制了感染。感染傷口換藥時,一定要注意無菌操作原則,佩戴無菌手套,換藥結束后將感染性廢物及時扔入感染性敷料桶內,切不可隨意傾倒或丟棄[4]。
2對于肌腱外露傷口的處理
肌腱外露傷口如不及時處理,容易導致肌腱壞死、功能障礙[5]。如果外露肌腱發(fā)生壞死,應將其徹底清除;如果外露肌腱健康,盡量保留和保護好肌腱,避免損壞其功能[6]。本例傷口使用水凝膠敷料很好地保護健康肌腱,促使肉芽順利在肌腱上生長。
3對于肉芽生長的控制
傷口肉芽生長不良或生長過度都不利于傷口愈合,傷口肉芽生長不良可使用藻酸鹽敷料等促進肉芽生長。肉芽生長過度是指肉芽像鵝卵石一樣出血、發(fā)亮,高于皮膚表面,主要原因是傷口過度濕潤、感染或嚴重感染和傷口過度摩擦等,可使用刀片或剪刀直接修剪,也可用硝酸銀棒燒灼或使用泡沫敷料加壓使肉芽變平,促進傷口愈合。
4傷口護理敷料的優(yōu)勢
人們已逐漸認識到使用敷料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覆蓋創(chuàng)面,還要幫助傷口愈合,提供促進傷口愈合的最佳環(huán)境[7]。本例根據(jù)傷口情況選擇多種新型敷料。 新型敷料能減少換藥頻次,保持傷口濕潤,去除時不粘傷口,減輕患者疼痛,提高傷口愈合率,特別適合感染傷口、慢性傷口等難愈性傷口的治療和護理[7-9]。
參考文獻:
[1] Nakamura Y,Hasegawa M,Hayakawa K,et al.Induction of p532 dependent apoptosis in vivo by nedaplatin and ionizing radiation[J].Oncol Rep,2000,7(2):261-265.
[2] Dumville JC,Soares MO,O’Meara S,et al.Systematic review and mixed treatment comparision:dressing to heal diabetic foot ulcers[J].Diabetologia,2012,55(7):1902-1910.
[3] 劉俊紅.創(chuàng)傷傷口愈合及護理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1993,12(5):194-196.
[4] 陳妙華,林幼玲,黃旭華.外科手術傷口感染易感因素的預防及護理管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7):2304-2305.
[5] 陳瀾,陳莉莉,李冬,等.凝膠泡棉敷料結合親水性纖維含銀敷料在肌腱外露傷口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31):3919-3921.
[6] 劉連第.1例糖尿病足肌腱外露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10):190-191.
[7] 劉勤,曹志軍.傷口換藥的研究進展[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7,9(2):183-184.
[8] 姜連英,馬利平,李秋菊.傷口敷料對感染傷口的療效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9):2135-2136.
[9] 廖盛濤,張開元.不同傷口敷料在糖尿病足潰瘍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4,(13):94-97.
(本文編輯: 郭衛(wèi))
文章編號:1009-4237(2016)03-0188-02
通訊作者:張敏,E-mail:13228687508@163.com
【中圖分類號】R 641; R 473.6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04-21; 修回日期: 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