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道德經(jīng)》“觀復論”與身心涵養(yǎng)

      2016-03-28 10:28:20楊燕李冀
      中州學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道德經(jīng)周易

      楊燕 李冀

      摘要:“觀復”既是老子《道德經(jīng)》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命題。作為圣者,老子以其豐富閱歷和知識為人類提供了一種生命完善的文化滋養(yǎng),他的“觀復論”既貫穿著道德關懷意識,也蘊含著性命修持旨趣。長期以來,人們對老子的“觀復論”做出了種種解釋,但在理解上卻存在不少分歧。如何領悟“觀復論”的精神旨趣?唯有將之與《周易》聯(lián)系起來。在老子《道德經(jīng)》“觀復論”與《周易·復》卦的象數(shù)義理之間有一條彼此貫通的思想連接線,而這條連接線正是揭開老子“觀復論”奧秘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道德經(jīng)》;觀復;身心涵養(yǎng);《周易》

      中圖分類號:B2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6)02-0107-05

      “觀復”是老子《道德經(jīng)》中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凇坝^復”的精神,《道德經(jīng)》建構了修身養(yǎng)性的系統(tǒng)理論。對此,前人早已相當關注?!墩y(tǒng)道藏》有50多種《道德經(jīng)》注疏本,都在這個問題上花費了不少筆墨。從古至今,《道德經(jīng)》的“觀復論”一直是人們探討和交流的重要議題。在這個領域,陸續(xù)取得的成果為我們理解《道德經(jīng)》思想體系拓寬了視野,奠定了基礎。

      當然,必須看到的是,由于老子《道德經(jīng)》產(chǎn)生時代很早,人們對老子“觀復”思想的理解至今依然存在許多歧義。如何準確把握老子《道德經(jīng)》的“觀復論”?筆者以為,回歸歷史是基本的詮釋路向。鑒于老子《道德經(jīng)》多涉及人格生命,本文擬在前人成果基礎上,結合“身心修養(yǎng)”話題,談談管見,盼能于老學之發(fā)展有所補益。

      一、《道德經(jīng)》“觀復論”的語義疏解

      老子“觀復”之論見于《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①

      這是該章的開頭四句。這四句以“虛靜”為話題,繼而提出“觀復”概念。所謂“虛”是“真空無象”的意思,而“靜”就是“寂然不動”的意思。在《道德經(jīng)》看來,“虛”是天道造物的起點,“靜”是地德載物的狀態(tài)。一虛一靜,所以天地能夠開物成務。于是萬物生生不息,這就稱為“萬物并作”。在這里,“并”字尤其值得注意。該字古體寫作“竝”,許慎《說文解字》曰“竝,從二立”,也就是兩人并肩而立。引而伸之,“并”便有“聯(lián)合”“一起”的意涵。由此看來,《道德經(jīng)》講“萬物并作”實際上既表征了宇宙現(xiàn)象的紛繁復雜,也描述了“觀復”主體的生存環(huán)境。“吾”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觀復”的。

      所謂“觀”,甲骨文寫作“”,字形像一只大鳥睜著兩只大眼睛警覺地察看著前方,其言外之意就是聚精會神,也暗含有“無所不見”之洞察力的意思?!兜赖陆?jīng)》用了一個“觀”字,既展現(xiàn)了修道主體的狀態(tài),也揭示了修道主體與修道客體的密切關聯(lián)。

      “觀復論”的落腳點是“復”。因此,弄清楚“復”的意涵,是領悟《道德經(jīng)》“觀復論”的關鍵,甚至可以說是理解《道德經(jīng)》精神實質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前人有很多解釋。漢

      代“老學”經(jīng)典著作《道德真經(jīng)河上公章句》謂:“言吾以觀見萬物無不皆歸其本,人當念重其本也。”②顯然,這是把“復”解釋為“本”?!氨尽钡囊馑?/p>

      為樹木的根部,引申為“事物的本源”“主體”等。

      魏晉時期,玄學大師王弼作《老子道德經(jīng)注》,他在該書第十六章這樣解釋:“以虛靜觀其反復。凡有起于虛,動起于靜,故萬物雖并動作,卒復歸于虛靜,是物之極篤也。”③照王弼的意思,老子講的“觀復”之“復”,應該理解為“反復”,也就是事物發(fā)生、發(fā)展、消亡,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在反復過程中,雖然有動有靜,但最終要歸到“虛靜”,因此“虛靜”是“復”的本初狀態(tài),也是“觀”的最高境界。

      《道德真經(jīng)河上公章句》以及王弼《老子道德經(jīng)注》是道家文化史上兩部影響深遠的著作,這兩部著作對“觀”“復”的解讀是很有代表性的,故而成為后世詮釋“觀復論”的先導,自魏晉至清代,解釋《道德經(jīng)》“觀復論”的詞句雖不斷翻新,但大體上遵循著河上公章句本與王弼注本的路向。由此,我們可以作一個初步的小結:“歸本于虛靜”就是《道德經(jīng)》“觀復論”的直觀語義內(nèi)涵。

      二、《道德經(jīng)》“觀復論”的易學底蘊

      從語義上進行詮釋,這是理解《道德經(jīng)》“觀復論”的前提。但是,如果停留于這個層面,依然不能真正把握《道德經(jīng)》“觀復論”的主旨。唯有進一步稽考其文化淵源,才能深入領悟其精神實質。

      《道德經(jīng)》“觀復論”的文化淵源是什么呢?作為道家學派的理論代表,老子建構《道德經(jīng)》思想體系,當然不是僅僅汲取某種單一的文化資源,而是兼收并蓄的。然而,如果從根本上看,筆者以為最為重要的文化資源應該是上古之《易》。

      唐代著名道家學者陸希聲《道德真經(jīng)傳》在解釋什么是“復”的時候說:

      其用無方,故萬物并作。其體湛然,以觀其復。雷在地中者,天地之復也。④

      在這段引文里,“雷在地中”出自《周易·復》卦之彖辭。在陸希聲心目中,老子《道德經(jīng)》的“觀復論”與《周易》的《復卦》精神是合拍的。根據(jù)這個引證,我們可以說,《周易》的《復》卦就是老子《道德經(jīng)》“觀復論”的基本文化資源。那么,《道德經(jīng)》的“觀復論”與《周易》的《復》卦存在什么關聯(lián)呢?

      上引陸希聲《道德真經(jīng)傳》的言辭實際上已道破天機?!袄自诘刂小敝v的就是《復》卦之象?!吨芤住返姆栂到y(tǒng),分為三爻(即三畫)的“經(jīng)卦”和六爻(即六畫)的“別卦”。三爻經(jīng)卦共有八個:乾、震、坎、艮、坤、巽、離、兌,代表八物:天、雷、水、山、地、風、火、澤。由八經(jīng)卦兩兩相重,就形成了六十四別卦,《復》卦即屬于六十四別卦之一。古人說《易》,常將“八卦”與“八物”互相轉換,例如以水表坎,以火表離。“雷在地中”遵循的就是這種“以物示卦”的思路。其中,“雷”暗示的就是“震卦”,而“地”暗示的就是“坤卦”。

      從卦象來看,代表“地”的坤卦在上方,而代表“雷”的震卦則在下方,因此有“雷在地中”的說法?!袄自诘刂小奔仁恰稄汀坟缘臓顟B(tài)描述,也是老子《道德經(jīng)》“觀復”之所“觀”的宇宙法象。endprint

      陸希聲在以“雷在地中”描述《復》卦之象后,為什么緊接著講“天地之復”?從句子結構來看,“雷在地中”與“天地之復”實際上構成了一個判斷句?!袄自诘刂小彼枋龅募礊橐环N存在狀態(tài),而“天地之復”則是對這種狀態(tài)進行定性。這樣定性,實際上是要揭示《道德經(jīng)》“觀復”之“復”的精神旨趣。

      表面上看,“天地之復”似乎顯得很抽象,但如果回歸到《周易·復》卦的“象數(shù)”基點上來,就會發(fā)現(xiàn)其深刻的具體內(nèi)涵。《周易》的《復》卦,除了有“雷在地中”這樣的“象”元素外,還有許多地方直接或間接地出現(xiàn)了“數(shù)”,其中最重要的一處就是“七日來復”。這個短語見于《復》卦之卦辭,其置前的“七日”就是表征“復”的“數(shù)”。對于這個神妙的“數(shù)”,黃壽祺與張善文合著的《周易譯注》是這樣解釋的:“七日,借取日序周期‘七象征轉機迅速,猶言過不了七日。”⑤這里講的“日序周期”指的是什么呢?《周易譯注》引證出土文物資料說,在青銅器銘文中,保留著一種現(xiàn)存文獻失載的周初紀日法,即按月亮盈虧規(guī)律,分每月為四期,每期七日(或因大小月有八日者),從月初至月末依序取名為“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根據(jù)這個資料,《周易譯注》分析指出:“七日”正為日序周期轉化之數(shù);“七日來復”,當取此象征“轉機迅速”之義,猶今語“一星期之間”。⑥這個引證分析是有理有據(jù)的,不但說明了“七日”的由來,而且彰顯了“來復”的玄機所在,對于理解老子《道德經(jīng)》“觀復”的思想底蘊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七日來復”與“天地之復”是什么關系呢?筆者以為,“天地之復”的實際內(nèi)涵就是“七日來復”。

      在《周易》中,《彖》對“七日來復”卦辭有獨到的闡發(fā):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袄胸?,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這段話提供了“七日來復”的特別語境。其中,標識引號的是《復》卦卦辭本有的句子?!跺琛忿o以洗練語言對《復》卦卦辭做了解釋。文中的“天”在古代常常作為自然界的指代,天與地相對應,舉天而含地,故“天行”可以看作天地之行。接下來的“剛長”是對“天行”的具體闡述?!皠偂迸c“柔”相對應,陰為柔,陽為剛,“剛長”就是陽長。落實到卦爻上,“剛長”就是對《復》卦初爻為陽爻這一現(xiàn)象的陳述。

      就發(fā)展態(tài)勢看,《復》卦初爻一陽的出現(xiàn)具有標志性意義,它意味著《周易》六十四卦陰陽消長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關于這一點,唐代易學家李鼎祚《周易集解》做了很好的說明:

      易軌一歲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震、離、兌,四方正卦,卦別六爻,爻主一氣。其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爻主一日,當周天之數(shù)。余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閏余者也。剝卦陽氣盡于九月之終,至十月末純坤用事,坤卦將盡,則陽復來,隔坤之一卦,六爻為六日,復來成震,一陽爻生為七日,故言“反復其道,七日來復”,是其義也。⑦

      這段話首先陳述了六十四卦與周天之數(shù)的關系,揭示了“來復”之所以為“七日”的天文歷法根據(jù),接著闡發(fā)了從《剝》卦至《復》卦的陰陽轉換與所歷“時位”。我們結合《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見圖1)來分析,就能夠直觀地看出其陰陽轉換。圖1六十四卦方圓圖

      在《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的圓圖中,居于《乾》卦后的《姤》卦,一陰初起,標志著陰長陽消;到《剝》卦,一陽在上而五陰居下,陽氣幾盡;至《坤》卦,變成了純陰,陰陽主導地位完全顛覆了,此謂之“反復其道”。由《坤》卦過渡到《復》卦,陰極生陽,故《復》卦之下一陽生,此謂之“一陽來復”。這個“一陽來復”是“反復其道”的顯明標志,而所“反復”者,即乾坤陰陽主導地位的顛倒,或者說是翻天覆地的關節(jié)點,這個關節(jié)點就是天地之“心”的顯露。

      正因如此,陸希聲在解釋《道德經(jīng)》“觀復”時也引用了《周易》之《彖》辭:“其見天地之心乎?”⑧這種反問句的使用,實際上是強有力的肯定,即肯定“天地之復”就是陰陽轉換的關節(jié)點,也肯定了其關節(jié)點是以“七日來復”為標志的。因為“反復其道,七日來復”既是乾坤造化法則的表征,也是自然智慧的外化,所以稱作“天地之心”。此“心”者,因其“無”而化其“有”,故謂之“見”。見者,現(xiàn)也。天地運化,圣人靜觀。老子作為圣人,得《易》之體而能靜觀玄覽,他既感受了“其中有象”⑨,又體悟了“孔德之容”⑩。所謂“孔德之容”者即大道,而“其中有象”者即“七日來復”。由于“七日來復”是一種復歸,所以《道德經(jīng)》有“反者道之動”B11的精辟言說。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老子《道德經(jīng)》的“觀復論”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悠久文化淵源的。正如陸希聲所看到的,老子《道德經(jīng)》的“觀復論”確實蘊含著《周易·復》卦的諸多信息。將《復》卦的象數(shù)義理與老子《道德經(jīng)》“觀復論”相互對照,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條彼此貫通的思想連接線。沿著這條連接線進行前后的疏通,《道德經(jīng)》的秘鎖由之而開啟,其深層次的玄妙意義由之而豁然開朗。

      三、《道德經(jīng)》“觀復論”與性命修持

      筆者指出《道德經(jīng)》“觀復論”與《周易》之《復》卦存在著密切關系,這并不意味著老子的“觀復論”僅僅是為了“述易”。從其體系的宏闊可以看出,老子以《易》為基礎,但又超越了古《易》。作為圣者,老子以其豐富閱歷和知識為人類提供了一種生命完善的文化滋養(yǎng),他的“觀復論”既貫穿著道德關懷意識,也蘊含著性命修持旨趣。

      在道家文化里,“性命”有特指意義。道家所謂“性”指的是天賦氣質、真心、元神,它是無形的;而“命”指的是由元氣化育的身軀體魄,它是有形的。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有了元神與體魄,并且保持著二者的和合,老子《道德經(jīng)》稱此為“營魄抱一”B12。在老子看來,“抱一”是“性命”存在的一種本真狀態(tài)。維持這種狀態(tài),就可以“長生久視”B13。但是,人在降生之后,由于各種外在因素的誘惑,欲望無限制地膨脹起來。在欲望無法滿足的時候,人的情緒就會亢奮無主,甚至失控,這不但會對社會與自然環(huán)境產(chǎn)生破壞,而且對個人的生命健康也很有危害。要避免自我傷害,防止個體行為對社會與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沖擊,就應該注重性命修養(yǎng)。就人格完善的角度來看,老子《道德經(jīng)》的“觀復論”可以說就是圍繞著“性命”問題展開的。endprint

      《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在提出了“萬物并作,吾以觀復”的命題之后,緊接著說:

      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B14

      這段話實際上是“觀復論”的具體展開,其著眼點就是“復歸”二字。“夫物蕓蕓”一句承接“萬物并作”而來。老子在“萬物并作”的環(huán)境下靜觀“天地之復”,他首先看到的是蕓蕓眾生,紛紛擾擾,以各種姿態(tài)來表現(xiàn)自己的存在,以各種方式來汲取滋養(yǎng),維持自己的存在。不過,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都是有規(guī)律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有生必有死,有死方有生。所以,動極反靜。唯有復歸于靜,才能新生,這就是萬物的反復。

      老子為什么在提出“觀復”命題之后緊接著討論蕓蕓之“物”呢?顯然,說“物”是為了警示世人:唯有回歸天性本真,才能修復自我缺陷,進入“與道和合”的狀態(tài),實現(xiàn)“沒身不殆”的人生終極目標。

      回歸天性本真,用老子《道德經(jīng)》的話來講就是“歸根”“復命”。就人格完善的層面來看,歸根復命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心性維護,二是體魄調(diào)理。這兩個方面既相對獨立,又密切相關,所以宋元以來的道門養(yǎng)身有所謂“性命雙修”,實際上是《道德經(jīng)》“觀復論”的具體化。

      關于心性維護,《道德經(jīng)》“觀復論”主要講了兩點:一是“知?!保恰巴鲀础?。所謂“知常”,就是認知大道的自然法則;所謂“妄作兇”,是從反面告誡世人:如果違背大道,必然受到懲罰。既然如此,就應該崇尚大道,順道而行?!按蟮馈钡钠犯袷恰吧啤?,由道生化天地,所以天道、地道的品格也是“善”,人法天則地,就必須行善。老子《道德經(jīng)》第四十九章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盉15意思是講,遇到善良的人及其良善的舉動,必定報以仁慈善良的態(tài)度;看到不善的人及其不善的舉動,也一樣以仁慈善良的態(tài)度去感召他,這樣就發(fā)揚了善德。很顯然,老子是非常倡導善德的?!吧啤钡姆秶軓V,其最緊要的事務就是遵守那些符合大道法則的公共道德規(guī)范與法律,自覺維護社會賴以正常運轉的秩序。與此同時,還要不斷提升道德境界,以濟世救人為樂,多為社會做奉獻。按照《道德經(jīng)》的“觀復”思維,善舉有助于恢復那些因不良干擾而逐漸失去的元神,從而喚醒先天知性。

      根據(jù)歸根復命的“觀復論”,心性維護與體魄調(diào)理,這兩個方面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在進行心性維護的過程中,還要采取必要的體魄調(diào)理措施,掌握一定的調(diào)理技術。在這個方面,《道德經(jīng)》雖然沒有直截了當?shù)赜枰哉孤?,但字里行間卻透射出豐富的信息,例如“專氣致柔”“谷神不死”“天門開合”等等都具有體魄調(diào)理意義,蘊藏著神妙的操作法度。

      沿著老子《道德經(jīng)》的精神路向,后世道門學者曾經(jīng)從生命完善角度對“觀復論”作了許多發(fā)揮,建構起體魄調(diào)理的技術系統(tǒng)。其中最值得論及的是北宋邵雍的“依圖觀復”法。所謂“圖”就是“伏羲先天圖”(見圖2),所謂“觀”就是觀自身的天根與月窟,即靜觀內(nèi)氣陰陽進退區(qū)間的兩個關節(jié)點。對此,宋末元初學者俞琰專門寫了《易外別傳》,予以總結發(fā)揮。其序言稱:“《易外別傳》者,先天圖環(huán)中之秘?!庇终f:“圖之妙,在乎終《坤》始《復》,循環(huán)無窮。其至妙,則又在乎《坤》《復》之交、一動一靜之間。愚嘗學此矣,遍閱《云笈》,略曉其一二。忽遇隱者授以讀《易》之法,乃盡得環(huán)中之秘,反而求之吾身,則康節(jié)邵子所謂太極,所謂天根月窟,所謂三十六宮,靡不備焉?!盉16照俞琰這番講述,他所寫的《易外別傳》就是明晰邵雍講“先天圖”環(huán)中蘊藏的秘訣之書。先天圖的奧妙就在于《坤》卦終了而《復》卦繼起,而極妙之所在,即為《坤》《復》之交。俞琰這篇短短的序言,兩次論及《坤》《復》,認為邵雍所講的先天圖環(huán)中奧秘的關鍵處就在于《坤》《復》之交,在主旨精神上與《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完全一致。

      那么,邵雍所說的“依圖觀復”法,到底是一種什么技術?俞琰《易外別傳》的正文提供了詳細內(nèi)容,從中不但可以看到其由來,而且可以發(fā)現(xiàn)其操作法度。該書的特點是以圖配文,作者一開始先畫了個圓圈,謂之太極圖,繼而展示了先天圖。為了暗示先天圖在煉氣中的指導意義,俞琰征引了邵雍的兩首七言詩。其一云:“自從會得環(huán)中意,閑氣胸中一點無?!逼涠疲骸扒鲑銜r觀月窟,地逢雷處看天根。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盉17對先天圖的示范意義和操作法度而言,這兩首詩可謂絕妙的表征。一方面,詩歌表達領悟先天圖妙用的感受:領會到“環(huán)中”的妙意,則自然胸中磊落舒展,無有一絲不妥帖之氣;另一方面,詩歌也暗示了煉氣的操作要領。這個要領,作者以“閑來往”三字高度概括,真可謂畫龍點睛之筆。所謂“閑”,在此處是不緊不慢、不動聲色、不由自主的意思?!伴e來往”即任氣自然,讓內(nèi)氣于不經(jīng)意之間,過天根、跨月窟,循環(huán)往復于“先天一環(huán)”,使己心與天心合一。用老子《道德經(jīng)》的話來說,這就是“自然無為”。之所以能夠自然無為,是因為邵雍通過長時間的嘗試,已經(jīng)體悟到先天圖的奧妙,這種奧妙在第二首詩里作了形象的描繪。其中所謂“乾遇巽”是說《乾》卦陽極,由陽反陰,至《姤》卦一陰生,到了《巽》卦,如初三之月象,看上去好像出現(xiàn)一個窟窿,故謂之“月窟”;所謂“地逢雷”是說《坤》卦陰極,由陰反陽,至《復》卦,一陽生,如太陽之有神烏,象征男根之起,男者天也,故謂之“天根”。在先天圖中,月窟在上,天根在下,這就是天地翻覆,陰陽轉換,也是萬物生生不息的關鍵。因此不難看出,先天圖所表征的“依圖觀復”技術,實際上是沿著老子《道德經(jīng)》“觀復論”的思路而引發(fā)出來的一種歸根復命法門,盡管這種法門并非是老子所創(chuàng)造,但卻體現(xiàn)了老子思想的深刻影響。

      根據(jù)上面的論述,我們有理由認為:老子《道德經(jīng)》的“觀復論”不僅是體察天道的一種獨特表述,而且是性命修持的一種境界記錄。漢代以來,無論是道家還是儒家,都積極探索其中的奧妙。當今之世,有造詣的養(yǎng)生家也都十分關注它,充分顯示了其生命力和現(xiàn)代價值。

      注釋endprint

      ①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中華書局,2008年,第35頁。

      ②王卡點校:《道德真經(jīng)河上公章句》,中華書局,1993年,第62頁。

      ③⑨⑩B12B13B14B15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中華書局,2008年,第35、52、52、22、156、第35—37、129頁。

      ④⑧陸希聲:《道德真經(jīng)傳》卷一,《道藏》第12冊,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8年,第120頁。以下凡引《道藏》版本相同。

      ⑤⑥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43頁。

      ⑦李鼎祚:《周易集解》上冊,九州出版社,2003年,第234頁。

      B11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中華書局,2008年,第120頁。按,樓先生的標點為“反者,道之動”。

      B16B17俞琰:《易外別傳》,《道藏》第20冊,第312頁。

      責任編輯:涵含

      Abstract:"Guanfu" is not only one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Tao Te Ching, but also a very important proposition. As a saint, Lao Zi provided cultural nourishment of life perfection with his rich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for human being, his view of "Guanfu" is permeated with consciousness of moral concern, also contains dual cultivation of human body and mind. For a long time, people have made all sorts of explanations to the concept of "Guanfu", bu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understanding. Only by connecting it with the Book of Changes could we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Guanfu". There is a connecting line through the idea of the concept of "Guanfu" in Tao Te Ching and the image-number and argumentation in hexagram Fu, and the connecting line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mystery of Lao Zi′s concept of "Guanfu".

      Key words:Tao Te Ching; "Guanfu"; physical and mental conservation; Book of Changesendprint

      猜你喜歡
      道德經(jīng)周易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康瑞功作品選
      《周易》古經(jīng)“幽人”詁正
      《道德經(jīng)》的“中和”思想探究
      從周易中學習治家智慧
      公民與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3:56
      新化山歌
      甜甜的“蝴蝶繭”
      《周易》與《孫子兵法》
      孫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49
      《道德經(jīng)》中的領導智慧
      學習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30
      試論《周易》卦體的性質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12
      花莲县| 望谟县| 潍坊市| 郸城县| 平潭县| 临泽县| 东港市| 名山县| 根河市| 宜宾县| 呼伦贝尔市| 大荔县| 天台县| 武冈市| 合水县| 疏附县| 东山县| 怀化市| 康定县| 龙井市| 远安县| 富平县| 贺州市| 离岛区| 阜平县| 九龙城区| 玛沁县| 安溪县| 芦溪县| 长乐市| 易门县| 且末县| 甘谷县| 杭锦旗| 迁安市| 垣曲县| 梅州市| 满洲里市| 顺义区| 开江县|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