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政務誠信缺失問題及其矯治

      2016-03-28 10:26:41陳洪連
      中州學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行政倫理價值意蘊

      陳洪連

      摘要:政務誠信作為實施國家治理必須遵循的政治倫理規(guī)則,反映了政府的內(nèi)在道德屬性,具有深厚的倫理意蘊。然而,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政務誠信缺失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由政策失信、權力失信、規(guī)則失信、政績失信等引發(fā)的病癥有所顯現(xiàn)。因此,有必要從依法限權、政務公開、監(jiān)督整合、信用評估、行政問責、行政倫理培訓等方面入手,探索加強政務誠信的理想路徑。

      關鍵詞:政務誠信;價值意蘊;行政倫理

      中圖分類號:B8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6)02-0096-06

      政務誠信具有深厚的倫理意蘊,它對善治模式、公正價值、人本理念、責任倫理的孜孜追求,對于促進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現(xiàn)代政治價值觀念的形成,優(yōu)化政治制度設計和政治體制運行,推動政府政治行為合法化、有序化和規(guī)范化等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原因,我國政務誠信缺失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呈現(xiàn)出諸多倫理病癥。因此,當務之急是積極探索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理想路徑,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夯實執(zhí)政合法性的基礎。

      一、政務誠信的內(nèi)涵及其倫理意蘊

      1.政務誠信、政府誠信、誠信政府等概念辨析

      誠信是人類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領域有序運行的重要倫理基礎。何為誠信?“誠”即誠實,是人的內(nèi)在德性;“信”即守信,是誠的外在表征。①誠信的基本內(nèi)涵是誠實不欺、恪守信用,內(nèi)誠于心而外信于人。對于政府來講,誠信同樣是政府的美德,是政府的倫理底線。

      在公共管理時代,政務誠信已引起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并成為政府和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議題。政務誠信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和實施公共管理職能過程中形成的言行一致、履約踐諾、忠于國家和人民的一種行為模式和精神狀態(tài)。政務誠信包含“一體兩面”:既包括作為主體的政府對客體公眾的一種誠實不欺、信守承諾的行為,又包括客體公眾對政務主體的一種行為評價。政府誠信、誠信政府等作為與政務誠信相關的概念,還需要做出學理反思與辨析。

      第一,政府誠信是民眾對政府守約踐諾的意愿、能力和行為的信任,反映了民眾和政府基于委托——代理行為所產(chǎn)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政府誠信既蘊含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契約關系,又折射政府對契約的兌現(xiàn)程度。政府誠信是政府政治道德品質的集中體現(xiàn),是政府履約能力和水平的完美呈現(xiàn),反映了“政府作為一種信用主體在履行或兌現(xiàn)對民眾的承諾上能否做到及時、完全和公正,以其履約能力和履約水平獲得民眾的信任”②。

      第二,“誠信政府”是相對于“政府誠信”而言的,它既是政府誠信的目標追求,也是政務誠信的客觀效果。誠信政府要求政府做到權責一致、政令統(tǒng)一、言行一致、有諾必踐。

      政務誠信、政府誠信、誠信政府三者各有側重,內(nèi)涵多有交叉和相近之處。它們都以政府作為承載主體,都與信用、公信力有關,都牽涉到政府行為能否取信于民。概言之,政務誠信是政府誠信、誠信政府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政府誠信有賴于具體化的政務誠信,并通過瑣碎細致的政務活動培育政府誠信的倫理品格。政府誠信、政務誠信的共同目標是打造誠信政府的形象,不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2.政務誠信的倫理意蘊

      政務誠信作為誠信倫理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政府權威,推動市場經(jīng)濟健康發(fā)展,改善國家形象,增強國家或地區(qū)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第一,推進政務誠信,契合善治的精神義理。善治作為一種多中心治理模式,旨在實現(xiàn)政府與公眾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吧浦螌嶋H上是國家權力向社會的回歸,是一個取信于民,還政于民的過程,它表明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公民良好的合作關系?!雹垭m然善治與政務誠信內(nèi)涵不同,但二者都追求政務活動的公開性、透明性、責任性、法治型、有效性和回應性,都把信息公開、獲得公眾信任作為歸宿。其中,信息公開是取信于民的舉措,是政務誠信的基礎,也是實現(xiàn)善治的根本?!靶湃慰梢栽谝粋€行為規(guī)范、誠實而合作的群體中產(chǎn)生,它依賴于人們共同遵守的規(guī)則和群體成員的素質?!雹苷照\信要求政府言必行,行必果,對百姓恪守和履行承諾,實現(xiàn)政府與百姓的密切合作,因此與善治的精神義理高度契合。

      第二,落實政務誠信,彰顯公平正義的價值光輝?!罢x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雹菥S護和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是政務誠信的價值目標,也是衡量政務誠信客觀效果的重要尺度。在現(xiàn)代社會,公正意味著經(jīng)濟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能夠在全體公民之間公平合理地分配。人民群眾期盼政府努力實現(xiàn)改革承諾,繼續(xù)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通過深化體制改革等舉措來促進公平與正義;期盼政府積極踐行利益協(xié)調(diào)承諾,通過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促進社會財富的公平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利益和諧;期盼政府認真落實利益保障承諾,努力構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和保障機制,實現(xiàn)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分配公平。一言以蔽之,一個講究誠信的政府,是一個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政府,是一個將公平正義奉為價值圭臬的政府。

      第三,追求政務誠信,滲透親民愛民的民本精神。政務誠信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理念的貫徹和落實,目標在于取得人民群眾的信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更好地為人民群眾謀福利;政務誠信要求政府把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作為政務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為政務活動的基本依據(jù);要求政府向人民群眾兌現(xiàn)承諾,提供更多數(shù)量、更高質量的公共產(chǎn)品和公共服務,著力減少貧富兩極分化,更好地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要求政府“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忠于人民的重托,突出人民利益的優(yōu)先性、首要性,做到開誠布公、貼近群眾、響應民意,把民生問題作為工作重點,這滲透著濃濃的人文關懷精神。

      第四,加強政務誠信,符合責任倫理的要求。政務誠信與責任倫理具有一定的邏輯關聯(lián)。只有誠信的政府才能善始善終、大有作為,才能有所擔當、恪盡職守。反之,如果政務誠信缺失,則會背離黨的執(zhí)政理念,損害群眾利益,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政府誠信所表達的是一種對特定的組織或個人以未來給付與踐行服務承諾為基礎的信用行為,其實際就是表現(xiàn)為向對象保證的‘言出必行的履約能力。簡單地說,政府說話要算話,而且失信要承擔責任。”⑥政府在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過程中,必須合理公正地行使公共權力,盡職盡責地履行公共職能,最大限度地謀求公共利益,如果違背上述要求,政府必須承擔相應的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其中,“道德責任歸因的全部內(nèi)容——我們認為個人應為此而負道德責任的東西,至少包括行為,沒有采取行為(或疏漏),以及這些行為和疏漏的后果”⑦。endprint

      二、政務誠信缺失的病癥

      在實際操作的層面,由于受政治體制改革不到位、政府權力運作不規(guī)范、政府職能轉變緩慢、“政府超載”無法兌現(xiàn)承諾、服務和責任意識淡漠等因素的影響,政務誠信缺失問題時有發(fā)生,呈現(xiàn)出諸多病癥。

      1.政策失信問題

      時至今日,由于社會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日益復雜,政策失信會給政務誠信帶來嚴重沖擊和挑戰(zhàn)。有的政府部門不從實際出發(fā),不深入調(diào)查研究,僅憑經(jīng)驗和習慣隨意決策,“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三拍決策”屢見不鮮;有的領導認為決策是政府的事情,與公民無關,排斥公民的知情權,決策不公開、不透明,暗箱操作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公共政策執(zhí)行常出現(xiàn)“一屆政府一套政策”的現(xiàn)象,政策打架、政令不一、政出多門現(xiàn)象影響了公共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不僅如此,替換性、象征性、附加性、選擇性、機械性的政策執(zhí)行方式,直接沖擊了公共政策的信用,使政府面臨陷入“塔西佗陷阱”的風險?!八髻⑾葳濉笔枪帕_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提出的,指的是政府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fā)表什么言論,無論出臺什么樣的政策,都會面臨社會公眾的負面評價。

      2.權力失信問題

      在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政府無所不管、無所不包,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政府不僅擁有制訂、修改、行使、廢除政策、法律、法規(guī)的權力,還擁有直接干涉企業(yè)經(jīng)營、決策的權力。隨著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過去那種大包大攬的全能政府模式已不合時宜。但在開展政務活動時,有的地方政府仍習慣于“全能型政府”的做法,對微觀經(jīng)濟事務干涉過多,總企圖用行政手段解決市場問題。政府職能和權力過分膨脹、政府職能“缺位”和“越位”現(xiàn)象并存,會造成市場經(jīng)濟秩序紊亂,政府權威和信用流失。公共權力運行中存在的權力商品化、權力官僚化、權力特權化現(xiàn)象,會影響人民群眾對公共權力的質疑,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與威信。

      3.規(guī)則失信問題

      規(guī)則失信往往和執(zhí)法犯法、多頭執(zhí)法、野蠻執(zhí)法等有著密切聯(lián)系,也和濫罰款、濫許可、濫收費、濫檢查、濫強制等權力濫用有著不解之緣,其結局是政失人心、權悖民意、信用流失。例如,烏魯木齊市新市區(qū)二工街道辦事處曾經(jīng)發(fā)文規(guī)定:新啤集團為其轄區(qū)內(nèi)鐵路局夜市啤酒的唯一經(jīng)銷商,所有攤主只許銷售新疆啤酒這一種產(chǎn)品。再比如,重慶市某區(qū)一家重點紡織骨干企業(yè),為了追求暴利,大量生產(chǎn)假冒摩托車,違法所得近30萬元。當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此案進行查處時,當?shù)赜嘘P領導便打招呼,要求大事化小,從輕處罰,使本應移交司法部門追究法人犯罪責任的案件最后只能行政處罰,象征性地“表示”一下。⑧個別地方的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損害了公平正義,導致政府信用流失?!皾撘?guī)則”大行其道,是規(guī)則失信的典型表現(xiàn)?!皾撘?guī)則”是指看不見的、沒有明文規(guī)定的、約定俗成的但又獲得廣泛認同、實際起作用的一種規(guī)則。如果政治“潛規(guī)則”盛行,就會導致個別政府為謀取部門利益、集團利益或個人利益將明文規(guī)定的政策法律束之高閣,而以內(nèi)部通行的另類規(guī)矩辦事。這種做法是一種私下的規(guī)則替換,它遮蔽了公平正義的光輝,侵犯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或正式制度所維護的利益。“潛規(guī)則”與黨章制度規(guī)定的價值理念大相徑庭,如果任由其發(fā)展,會使黨員干部的思想、言行發(fā)生扭曲和混亂。

      4.政績失信問題

      有的地方政府領導好大喜功,沽名釣譽,脫離實際,熱衷于“明星工程”“形象工程”,只求名,不求實;或者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罔顧群眾利益和需要,將民生工程拋諸一旁,利用手中權力大搞勞民傷財、浮華無效卻有利于標榜政績的工程;或者深諳“官出數(shù)字”“數(shù)字出官”的為官之道,亂許諾、亂承諾,說假話、辦假事、造假賬,隱瞞事實、掩蓋失誤、欺上瞞下,編造假政績。雷聲大、雨點小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歷來為黨和政府明令禁止,歷來為人民群眾深惡痛絕,不僅會浪費大量的社會財富,而且會使作風漂浮、敷衍塞責、虛報浮夸成為官場痼疾,降低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地位。

      三、政務誠信缺失的矯治方略

      政務誠信缺失具有較強的擴散性和破壞性,會導致商務誠信、社會信用和司法公信的滑坡,加快公眾底線道德的崩潰;還會打破民眾對政府質樸的信任感,使政府合法性根基發(fā)生動搖。因此,必須正視我國政務誠信缺失的嚴峻形勢,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

      1.規(guī)范行政權力,提高權力信用

      政府權力具有兩重性,應然邏輯是為公共利益服務,“權為民所用”;而實然邏輯是易受人性自私、權力膨脹的影響,具有權力濫用的可能性。事實證明,政府失信現(xiàn)象與政府權力過大、超出其實際責任能力范圍有著密切關系。Knack和Keefer對29個國家的實證分析表明,對政府行政權力的限制和司法的獨立程度與國民之間的信任度成正比;對政府權力的限制每上升1個點(最高為7個點),信任度上升1.5個百分點;司法獨立每上升1個點(最高為4個點),信任度上升8個百分點。⑨因此,為增強權力的公信力,必須重視對政府權力的制約。

      第一,要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以黨內(nèi)民主引領和完善人民民主,逐步形成對公共權力的激勵與約束的有效平衡、權位高低與約束力度相稱的體制機制,為公共權力的誠信行使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第二,依法行政,規(guī)范權力運行。政府權力運行越合乎法律規(guī)定,就越容易獲得人民的信任。要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失信懲戒、國家賠償?shù)确矫娴姆梢?guī)范,明確法律授權范圍,嚴格規(guī)定權力運行程序和方式,依法嚴懲政府部門和公務員的失信行為。要引導公務員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堅決摒棄以言代法、以情代法、以權代法的習慣,認真糾正有法不依,憑經(jīng)驗、人情和關系辦事的錯誤做法。

      第三,嚴格規(guī)范政府決策權力,確立政府決策規(guī)則和程序。要通過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提高政府公信力,對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實施嚴格的行政問責。要保障公民參與決策的權力,維護公民的知情權,對政府決策權力形成制約,確保決策權公正行使,提高決策權力的公信力。要通過組織專家論證、技術咨詢和專家評估等方式,討論涉及國計民生和公共利益的重大項目的決策方案。endprint

      2.推行信息公開,提高政務公信力

      當今政務活動,依然受到黑箱政治、暗箱操作的影響,有些政務活動披著神秘的面紗,“從政府的機構設置、人員安排、職責權限,到權力的運行規(guī)則和方式,乃至工作程序都很難為‘外人所知”⑩。有的地方政府采取凡是對局部利益和個人利益有利的信息則予以公開,凡是于己不利的信息則進行掩蓋和封鎖,這種選擇性信息公開的做法加劇了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是建設誠信政府的基礎性工作,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依法規(guī)范信息公開活動。要制定《政務公開法》《行政程序法》等法律,詳細規(guī)定信息公開職責、權限和流程,堅持和推廣聽證會制度、專家咨詢制度和人民群眾意見征集制度。要明確客觀、全面、真實、及時的信息公開原則,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拓寬民眾了解政務信息的平臺和渠道。

      第二,擴大信息公開范圍。政務信息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之外,都應向社會公開。要做到法律政策公開、情報資料公開、行政決定公開、程序公開和公務員相關情況公開,讓民眾有權知曉政府的職權范圍、辦事程序、辦事規(guī)范、辦事指南、收費標準、救濟措施、辦事結果等具體事項。

      第三,確立信息公開重點。要瞄準涉及民生的關鍵事項和容易滋生腐敗的重點領域。

      3.整合監(jiān)督力量,遏制政務失信行為

      加強政務誠信,監(jiān)督資源和力量的整合必不可少。除了要重視黨內(nèi)監(jiān)督、政協(xié)監(jiān)督之外,還要整合人大監(jiān)督、司法機關監(jiān)督、新聞媒體監(jiān)督的力量,并不斷創(chuàng)新網(wǎng)絡監(jiān)督形式。

      第一,要強化人民代表大會和司法機關對政府的監(jiān)督作用。實踐證明,完備的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監(jiān)督,是保證政府依法行政、恪守誠信的關鍵。因此,要選舉高素質的人大代表,增加人大代表監(jiān)督權能,保證人大代表提出的監(jiān)督意見和建議第一時間傳達給政府,督促政府及時改正;要公開人大代表的辦公電話或電子郵箱,對群眾反映的政務誠信缺失問題及時匯總和處理,并將處理情況在媒體上發(fā)布。同時,要重視對政務誠信缺失案件的司法救濟,通過加快司法體制改革,完善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程序,提高審判或復議效率,對政府失信行為進行法律追究,保障和維護公民的信賴利益。

      第二,利用新聞媒體監(jiān)督政府失信行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與新聞媒體的配合,及時解決新聞媒體反映的政務誠信缺失問題,確保新聞媒體監(jiān)督取得成效;要健全新聞媒體監(jiān)督權保障機制,糾正蓄意阻撓、破壞新聞媒體監(jiān)督的做法,及時查處陷害、打擊、報復新聞工作者的行徑;要在新聞媒體上大力弘揚和表彰誠實守信的政府部門和公務員,嚴厲抨擊和鞭撻政務誠信缺失行為,為政務誠信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

      第三,發(fā)揮網(wǎng)絡平臺和熱線電話的監(jiān)督效能。政府應加快網(wǎng)絡立法進程,將網(wǎng)絡監(jiān)督納入法制軌道,制定法規(guī)明確界定知情權與隱私權、政務公開與黨政機密、社會監(jiān)督與造謠誹謗、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對擾亂正常監(jiān)督秩序、惡意攻擊、造謠誹謗的行為進行懲處。各級政府要設立投訴電子郵箱和投訴網(wǎng)站,拓展群眾和社會各界監(jiān)督政務誠信缺失的渠道。要在紀檢監(jiān)察部門和公務員主管部門設立熱線電話,疏通與社會公眾的聯(lián)系渠道,認真受理和解決社會公眾對政務失信的舉報投訴。

      4.實施信用評估,提高政務失信違規(guī)成本

      加強信用評估,創(chuàng)設獎優(yōu)罰劣機制,將信用評估作為公務員工資晉級、職務升遷的依據(jù),可為政務誠信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一,明確政務誠信評價主體??梢钥紤]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導政務誠信評價工作,充分發(fā)揮人民代表大會的質詢權,一旦發(fā)現(xiàn)政務誠信缺失行為,立即責令相關政府部門改正。同時,引入第三方評價模式,對政務信用狀況做出獨立、客觀、公正的評判,并公示評判結果,接受社會監(jiān)督。

      第二,制定政務誠信評價指數(shù),并展開評比競賽。圍繞政府部門履職情況、依法行政狀況、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情況、政策穩(wěn)定程度、政府信息公開透明程度、公務員廉潔程度、行政效率、公眾滿意度等事項,分門別類地制定評價指數(shù),綜合判定政務誠信情況。同一級別的政府、一級政府各個職能部門都要量化誠信指數(shù),開展爭先創(chuàng)優(yōu)活動。要運用行政、經(jīng)濟、道德等手段,對排名前10%的政府職能部門予以表彰嘉獎,對排名后10%的政府職能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增強獎優(yōu)罰劣的效應。

      第三,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支撐,推動政務誠信評價信息數(shù)據(jù)庫建設。要加大硬件和軟件投入,建立信息采集分工與協(xié)作制度,明確信息資源共享的內(nèi)容、方式和責任。在做好政府信用信息收集與審查、政府信用等級認定、公務員誠信登記與評級等工作的基礎上,按照統(tǒng)一的信息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建立政務誠信評價信息數(shù)據(jù)庫,搭建統(tǒng)一的對外發(fā)布查詢平臺,實現(xiàn)政務誠信評價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第四,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制度和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對公務員的誠信狀況要記錄在案,完善公務員信用評價、信用監(jiān)管、信用懲罰等信譽機制,將公務員個人信用狀況與其表彰獎勵、職務晉升、工資晉級等切身利益直接掛鉤。將失信公務員列入“黑名單”,該在新聞媒體上曝光的要曝光,該受黨紀政紀處分的要處分,該追究法律責任的要追究,絕不姑息遷就,讓失信者利益受損、名譽掃地,承擔高額的成本和代價。

      5.強化行政問責,構建誠信壓力機制

      要健全行政問責制度,提高違背誠信的代價和成本,規(guī)范行政行為,提高政府公信力,增進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和滿意度。

      第一,要建立行政首長責任機制,讓其對所轄部門和人員的失信行為承擔連帶責任,這是健全政務誠信責任機制的必然要求。要制定行政首長問責辦法,明確政府各部門的行政首長以及參照執(zhí)行的部門副職、派出和直屬機構的一把手的責任,如果出現(xiàn)效能低下、決策失誤、執(zhí)行不力、違法行政、濫用職權、瞞報或虛報重大突發(fā)事件等情況,行政首長應當承擔誡勉、批評、反省、勸其辭職等多種責任。應予說明的是,行政問責不能作為選擇性懲罰措施用以替代和推脫行政首長應負的法律責任。endprint

      第二,要不遺余力地做好政務誠信責任細化和政府信用審議工作。在政府內(nèi)部,要明確公務員的崗位責任,并根據(jù)完成崗位責任和任務的情況做出誠信考核。同時將總體行政責任分解到部門和個人,在一定期限過后考核任務完成情況,完不成任務的視為政務誠信缺失,進而實施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同時,要將政務誠信審議制度嵌入政府領導和公務員述職報告中,把政務誠信狀況作為述職評議的重要內(nèi)容。對不良信用記錄的政府領導和公務員,要根據(jù)失信程度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的處分,對于情節(jié)惡劣、后果嚴重的,直至給予撤職或開除的處分。

      6.開展行政倫理培訓,促進誠信倫理養(yǎng)成教育

      現(xiàn)代社會正處于從人倫信用向契約信用、從特殊主義信用向普遍主義信用過渡的時期,需要一種與之相適應的恪守承諾、自覺踐約的誠信倫理。加強誠信倫理養(yǎng)成教育尤為必要?!罢\信的培育和涵養(yǎng)是人類道德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提高自我道德修養(yǎng)、熔鑄理想道德人格、培養(yǎng)優(yōu)秀道德個性的必由之路;而在這一過程中累積磨煉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更是巨大的精神財富和深厚的力量蘊藏?!盉11因此,要從知、情、信、意、行等方面開展誠信倫理養(yǎng)成教育,塑造誠信人格,營造良好的政務誠信氛圍。

      對公務員加強誠信教育,重在引導公務員對傳統(tǒng)誠信倫理有正確的認知,并結合時代要求對其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皞鹘y(tǒng)的‘仁義禮智信,是一種依附在‘身份關系前提下的道德約束,是一種以義務而非以權利來劃界的約束。”B12傳統(tǒng)的誠信倫理建立在身份關系和等級關系基礎之上,排斥獨立、平等、自由主體的契約關系,存在大量不適應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需要的內(nèi)容。當前,必須努力促進傳統(tǒng)誠信倫理的現(xiàn)代性轉型,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規(guī)則誠信倫理。該倫理認為,“誠信不僅是一種公民和法人的理性精神,而且是體現(xiàn)契約精神的道德規(guī)范;不僅是一種社會制度,而且是重要的法律原則”B13。規(guī)則誠信倫理適應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適應政務活動開展的需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公務員必須認真學習和遵守。

      創(chuàng)新行政倫理培訓手段和方式是促進公務員誠信倫理養(yǎng)成教育的利器。可以通過培訓班、專題講座、研討會、交流會、知識競賽等形式,教育公務員對黨忠誠、對民守信,重視黨性修養(yǎng),磨煉誠信意志,做到廉潔、勤政、務實、高效,以踏踏實實的作風、實實在在的政績?nèi)⌒庞诿?。要引導公務員從情感上認同和熱愛誠信美德,用服務意識取代特權意識,用實事求是取代弄虛作假,做到言行一致、有信無欺。要結合真實的政務誠信案例,模擬政務誠信缺失場景,鍛煉公務員的應對能力。要將誠信內(nèi)化為公務員的道德潛質,使守信成為公務員的自然需求,時刻以誠實守信和履約踐諾嚴格要求自己。要將誠信教育與評先創(chuàng)優(yōu)、年度考核、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等相結合,進一步鞏固政務誠信教育的成果,促進政務誠信教育走向深入。

      注釋

      ①俞慈珍:《誠信政府建設探微》,《福州黨校學報》2008年第5期。

      ②段江波、朱貽庭:《政務誠信與行政公正》,《倫理學研究》2013年第5期。

      ③⑥羅成翼:《誠實守信是治國理政的政治倫理準則》,《求索》2007年第6期。

      ④[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會美德與創(chuàng)造經(jīng)濟繁榮》,彭志華譯,海南出版社,2001年,第30頁。

      ⑤[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何保鋼、廖申白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第3頁。

      ⑦[美]約翰·馬丁·費舍、馬克·拉維扎:《責任與控制》,楊紹剛譯,華夏出版社,2002年,第27頁。

      ⑧譚小英、于空軍、張?zhí)骸兜胤奖Wo主義的成因、危害及對策》,《中國經(jīng)貿(mào)導刊》2005年第3期。

      ⑨張維迎:《產(chǎn)權、政府與信譽》,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01年,第20頁。

      ⑩湛中樂:《公務員行政許可法讀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25頁。

      B11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論當代中國的誠信建設》,《光明日報》2012年2月6日。

      B12馮登燕、鄒斌:《從文化視角探析信用缺失》,《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3期。

      B13李羽:《試論傳統(tǒng)誠信文化與現(xiàn)代誠信文化》,《嶺南學刊》2008年第5期。

      責任編輯:思齊

      Abstract:As the political ethics rule which must be follow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the government integrity reflects the intrinsic moral nature of the government and has a profound ethical implic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impact of many factors, the lack of government integrity has occurred frequently, the ethical disease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policy discredit, the power discredit, the rule discredit and the political achievement discredit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ideal way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integrity from the aspect of the power limitation by law, the government affairs publicity, the integration of supervision, the integrity evaluation,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the administrative ethics training and so on.

      Key words:government integrity; value implication; administrative ethicsendprint

      猜你喜歡
      行政倫理價值意蘊
      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價值意蘊
      文教資料(2016年33期)2017-04-19 16:01:03
      社交媒體時代大學生先進典型培育的價值意蘊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價值意蘊與模式建構
      當前我國民歌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模式的價值意蘊析論
      理論導刊(2017年2期)2017-02-25 18:45:55
      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關于反腐敗的思考
      簡析公共政策制定過程
      東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0:45:13
      論庫伯走出責任沖突的行政倫理困境
      資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25:46
      我國基層政府行政倫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09:24:31
      融通古今中外智慧,推動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
      人民論壇(2016年25期)2016-09-28 10:40:23
      行政倫理建設的路徑探索
      人民論壇(2016年17期)2016-07-15 10:31:28
      芮城县| 康乐县| 芜湖市| 利津县| 翁牛特旗| 名山县| 普安县| 洪泽县| 堆龙德庆县| 宾阳县| 志丹县| 苍山县| 奎屯市| 奉新县| 湟源县| 明光市| 攀枝花市| 长治县| 罗山县| 前郭尔| 上犹县| 阿合奇县| 南陵县| 志丹县| 湖口县| 化州市| 罗平县| 乃东县| 五台县| 东方市| 阿合奇县| 油尖旺区| 东光县| 盘山县| 河南省| 卫辉市| 南漳县| 平南县| 扶绥县| 周口市| 什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