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偉
【摘要】 目的 探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護理干預方法及臨床效果。方法 48例分娩且出現(xiàn)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產婦,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4例。對照組產婦按照產科常規(guī)護理干預進行護理, 觀察組產婦給以綜合性護理干預進行護理, 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的臨床療效、出血量、止血時間情況。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5.83%)顯著高于對照組(75.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產后30 min、產后2 h出血量方面均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成功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應用綜合性護理干預, 可顯著提高止血效果, 并減少患者出血量及出血時間,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宮縮乏力;產后出血;護理干預;預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50
產后出血是一類高發(fā)的產后并發(fā)癥, 具有產婦死亡率高等特點, 導致產后出血的原因較多, 但宮縮乏力是主要原因之一, 發(fā)生率高達75.00%以上[1]。宮縮乏力性出血發(fā)生后, 必須給予及時的治療和護理干預, 對出血情況進行控制, 才能保證產婦生命安全。為此, 本次研究選擇2013年6月~ 2015年8月在本院分娩且出現(xiàn)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48例產婦作為受試對象, 對其護理干預方法進行總結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2015 年 8月在本院分娩且出現(xiàn)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48例產婦作為受試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4例。兩組產婦均為陰道分娩, 簽署知情同意書, 本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年齡22~36歲, 平均年齡(29.25±7.44)歲, 孕周39~40周, 平均孕周(39.52±0.25)周。對照組年齡22~37歲, 平均年齡(29.63±7.85)歲, 孕周39~40周, 平均孕周(39.61±0.32)周。兩組產婦孕周、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產婦按照產科常規(guī)護理干預, 包括基礎護理、子宮按壓等。觀察組產婦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 2. 1 出血量監(jiān)測 胎兒娩出后, 護理人員要立即開始用彎盤收集出血, 統(tǒng)計出血量。根據(jù)胎盤、胎膜、軟產道等檢查, 確認產婦是否由于宮縮乏力導致出血。
1. 2. 2 強化宮縮護理 護理人員采用按壓宮底方式促進宮縮:一手置于陰道前穹窿前壁頂部, 另一只手置于宮底, 適當力度按壓子宮, 保持規(guī)律性按壓, 查看子宮自主收縮情況。產后24 h內, 30 min按壓1次, 并查看宮底高度, 詢問產婦感受, 若出血控制良好, 則可在24 h后停止按壓。宮底按壓無效者, 按遵醫(yī)囑推注 10 U催產素, 用藥后觀察宮縮情況, 查看出血量是否減少。
1. 2. 3 心理干預 產后出血治療期間, 護理人員要避免慌張引起產婦恐懼、焦慮, 要鎮(zhèn)靜果斷處理, 并告知產婦病情發(fā)展。同時, 護理人員可將話題轉向新生兒, 告知產婦新生兒的健康狀況。
1. 2. 4 新生兒早期吸允和排空膀胱 產后30 min內要將新生兒抱至母親胸前, 協(xié)助產婦進行母乳喂養(yǎng), 促進泌乳素分泌, 強化子宮收縮力度。產后24 h內告知產婦要定時排空膀胱, 必要時誘導排尿。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臨床療效及產后30 min、產后2 h時間點出血量, 并記錄成功止血時間。
1. 4 療效評定標準[2] 產后出血療效評價標準:顯效:干預后, 陰道出血量減少≥80.0%, 出血速度≤20 ml/h, 或完全止血者, 生命體征正常;有效:干預后, 陰道出血量減少50.0%以上(<80.0%), 20 ml/h<出血速度≤50 ml/h, 生命體征正常;無效:干預后陰道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均未改善、生命體征波動, 尿量<30 ml, 或上述指標惡化者??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5.83%)顯著高于對照組(75.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出血量和止血時間比較 觀察組在產后30 min、產后2 h出血量方面均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成功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宮縮乏力導致產后出血相關因素較多, 如子宮過度膨脹、子宮肌纖維發(fā)育不良等都是常見因素。宮縮乏力性出血速度較快, 應及時給予治療和干預。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總有效率(95.83%)顯著高于對照組(75.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產后30 min、產后2 h出血量方面均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成功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知綜合性干預有助于控制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
綜合性護理干預應強化整個護理過程控制。產后24 h要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波動及出血量變化, 定時查看子宮復舊情況, 若發(fā)現(xiàn)產婦存在血壓下降、心慌、意識模糊等休克癥狀, 提示出血量較大, 應立即搶救。治療和護理時, 應向產婦解釋各類治療措施重要性, 不要讓產婦過分擔憂[3]。
綜上所述,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應用綜合性護理干預, 可顯著提高止血效果, 并減少患者出血量及出血時間, 有利于改善產婦預后, 應推廣該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吳玉娥. 護理干預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50例的影響.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5, 24(4):136.
[2] 林佳.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護理中干預措施的效果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8(13):736-737.
[3] 胡玲.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6):33-34.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