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靜霞
摘 要
微課以微型視頻為載體,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而設計制作的,支持線上與線下多種學習方式的課程資源,具有學習時間短而負擔輕、學習內(nèi)容少而易理解、可反復學習等特點。教師可根據(jù)小學生的預習現(xiàn)狀,以微課為手段,從設計自主預習微課群、創(chuàng)建微課預習任務單、尋找課堂教學對接點等幾方面進行探究,從而逐步實現(xiàn)通過微課提高學生語文預習的自覺性,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關(guān)鍵詞]
微課;自主預習;以學定教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學會主動地探求知識。預習正是培養(yǎng)該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還為課堂教學做鋪墊,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的第一手材料。然而,目前的學生預習大多停留在形式上,預習監(jiān)控不到位,常處于“失控”狀態(tài)(特別是農(nóng)村學校)。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有: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千篇一律,沒有根據(jù)具體的篇目去設計;學生對預習的任務不明確;預習檢查反饋不及時,等等。這些都直接導致學生預習不自覺、不感興趣,非書面預習作業(yè)可做可不做,憑心情而定;書面預習作業(yè)草草了事,不講求質(zhì)量,甚至需要在家長監(jiān)督下才能完成。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與傳統(tǒng)的教學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以視頻學習為主,學習內(nèi)容更直觀形象,并且每個微課只圍繞某一知識點設計。憑著短小精悍、語言簡潔、富有針對性和趣味性等特點,“微課”已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那么,教師何不利用“微課”,以網(wǎng)絡或建立學習小組的形式來指導學生預習,檢查評價預習效果,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呢?因此,本著“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探索。
一、設計自主預習微課群
微課的設計要始終圍繞著教學目標,為目標服務,力圖在短時間內(nèi)傳遞教學活動的某個知識點。教師將制作好的預習微課發(fā)在校園網(wǎng)或家長QQ群共享里,家長可指導學生自由下載觀看學習。利用微課自主預習,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能有針對性地讓學生有效預先了解知識內(nèi)容,分清重難點,提高聽課的質(zhì)量。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課程內(nèi)容豐富,有識字類、理解類、朗讀類、拓展類等多個學習目標和知識點,可教的內(nèi)容有:①認識6個字,學會正確書寫7個字;②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③掌握“盼望”等8個詞語;④體會感嘆句表達的情感;⑤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⑥理解課文內(nèi)容;⑦了解童話中有反復和對話多等特點;⑧懂得燕子等動物是益鳥,蚜蟲是害蟲;⑨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⑩交給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如果課堂上這10個目標都得抓,兩課時的時間遠遠不夠,而且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效果可想而知。而利用微課指導學生預習,可依據(jù)課程目標將學習內(nèi)容分割成細小的知識點,從“點化”出發(fā)設計各類微課群,讓其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時的困難點上,以幫助學生學習?;谝陨系恼J識和分析,以《棉花姑娘》一課為例,可設計如下的預習微課群。
(1)識字類:文字視頻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朗讀“治”“啄”“盼”“斑”;鞏固字詞的游戲視頻;多音字“惡”“干”“只”學習視頻;ABAB式疊詞積累圖文視頻等。
(2)寫字類:圖文視頻“生字的音形”辨析;書寫“幫”“雪”“就”的要領講解視頻等。
(3)朗讀類:動漫圖片課文朗讀視頻、分角色朗讀視頻;課本劇視頻等。
(4)拓展類:圖文視頻“蚜蟲”“七星瓢蟲”等昆蟲的知識;“動物世界之昆蟲”視頻等。
當預習資源以“微課”群的方式呈現(xiàn),學生會按照自己的需要點擊閱讀,對于不理解或者弄不清的地方可能反復閱讀。這更要求教師在設計“微目標”時,最大限度地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性需要,盡可能多地想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特別需要的“點”,積極建構(gòu)“微課”群。
二、創(chuàng)建微課預習任務單
課前教師把制作好的微課視頻放到網(wǎng)絡上供學生觀看學習,主要是為課堂教學做好預習試學、知識鋪墊等工作。因此,有了預習微課群,教師還得站在課標的角度去創(chuàng)建學生的微課預習任務單,學生可通過任務單有目的地選擇微課學習;教師可通過任務單再去研究學生,了解學情,做到課堂教學的有的放矢。
(一)多層次創(chuàng)建微課預習任務單
創(chuàng)建任務單前,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并掌握學情,考慮到學生的年段特點和實際差異,準確把握學習的“邏輯起點”,并以此為標準,對達不到該標準的要通過微課學習去“補救”,對超出標準的要敢于在任務單中讓學生“超越”。因此,微課任務單的創(chuàng)建要體現(xiàn)層次性,重視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例如,第一學段閱讀要求學生“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一課前,學生利用微課群進行了觀看預習,基本能正確認讀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基于這一起點,筆者圍繞文中的關(guān)鍵詞“無邊無際”設計并制作了“理解和積累詞語”的分層任務單:①在朗讀課文并結(jié)合生活實際中說出“無邊無際”的意思;②學習用“無邊無際”說話;③討論“青蛙為什么不相信天空是‘無邊無際’的”?三項任務不能同時要求全班學生都能順利完成,要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此,對完成有困難的學生可點擊播放微課,以微課輔導學習。《理解和積累詞語》微課展示:現(xiàn)實生活中“無邊無際”的天空、草原、大海、沙漠等景色和青蛙坐在井里看見井口大的天空的畫面。學生在聯(lián)系生活、直觀形象的微課視頻中,不僅很容易地理解了“無邊無際”的意思,而且在情境中對這個詞進行了實踐運用,同時明白了青蛙弄錯天空大小的原因,體會到小故事中蘊含著的大道理。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追加一項任務:課文最后沒有明確說出青蛙是否改變了自己的觀點,只是小鳥提議讓青蛙“跳出井口來看一看”。教師可以此為出發(fā)點,提出“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類似的問題,讓學生續(xù)寫故事??傊P(guān)注學生的差異性,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二)多角度創(chuàng)建微課預習任務單
《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關(guān)鍵是要學好文本,要以文本為依據(jù)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使讀者與作者同喜同悲,才能體會到編者的意圖,達到閱讀的最高境界。因此,預習任務單要從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對話的角度去創(chuàng)建。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為例,學生在運用微課群進行預習時,同步完成如下任務。
(1)與文本對話的任務單:①將課文多讀幾遍,爭取做到正確、流利,盡可能讀出文中人物的心情。②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許多識字的方法,如加一加、換一換、減一減、編字謎、編口訣等。你能運用這些方法記住哪些生字?③課文中出現(xiàn)了許多新詞,你都知道它們的意思嗎?哪些還有疑問?④你知道作者主要抓住了桂林的哪些景物描寫?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2)與作者對話的任務單:①作者以精美的語言,活潑的基調(diào),相似的結(jié)構(gòu),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風景獨特的畫卷。細讀2、3自然段,你能試著仿寫幾句嗎?②反復讀這篇文章,體會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朗讀?試著讀一讀。
(3)與編者對話的任務單:①通過本課的微課學習,你覺得文中哪些句段最優(yōu)美?試著背一背。②《桂林山水》一文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描繪了“甲天下”的美景,你還能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一些關(guān)于桂林的圖文資料嗎?③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么多姿多彩,古今的文人墨客都在贊美她,你還知道哪些贊美祖國河山的古詩句?
(三)多形式創(chuàng)建微課任務單
調(diào)查表明:激發(fā)學生興趣和發(fā)展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讓孩子們處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學習。微課預習任務單為學生設置了開放性的語文作業(yè),實現(xiàn)了課本與網(wǎng)絡的有效整合,因此,它不應是單一、枯燥的純文本,而應是富有情趣和色彩的多元復合體,以此可激發(fā)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使他們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得知識,養(yǎng)成自主預習的習慣。如《丑小鴨》一課,布置積累詞語“( )地( )”的任務時,可通過微課演示“狠狠地啄”與“輕輕地啄”的不同動作,幫助學生體會鴨媽媽對丑小鴨的那份愛憐;《景陽岡》一課,讓學生找出武松打虎時的動作,從細節(jié)描寫處感受武松勇敢機智、武藝高強等特點,可觀看拓展延伸型的微課《古典小說中的細節(jié)描寫》;《活化石》一課,讓學生搜集古生物的資料,將搜集到的資料制成卡片,可運用拓展類微課《制作古生物名片》的學習來提高學生查找資料及動手能力;《釣魚的啟示》一課,可讓學生展開想象: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可能遇到了哪些誘人的“魚”?“我”會怎樣做出抉擇?預習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社會經(jīng)驗,利用留言板、博客、QQ聊天室等平臺在網(wǎng)絡上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促進閱讀,增強語言訓練的力度。這樣有趣味的預習作業(yè)不僅提高了學生語文知識運用的能力,調(diào)動了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豐富課外知識,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語文來自于生活。
三、尋找課堂教學對接點
預習是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一座橋梁。教師在要求學生完成預習的同時,要積極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可以是預習過程中尚不能解決的問題,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因此,了解學生預習中共同的關(guān)注點和聚焦的問題以及學生提出的一些個性化的觀點,能更好地實現(xiàn)微課預習與課堂教學的有效對接,使課堂教學真正為學生所需。
(一)以學定教,關(guān)注興趣點
著名教育學家奧蘇伯爾認為:“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可見,充分利用預習中有價值的資源,把握學生的現(xiàn)有基礎和共同興趣點,及時調(diào)整預設,才能在動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效益最大化。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兩只鳥蛋》一課,從預習任務單的反饋情況看,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生字的認讀和識記,“涼涼的”這個詞語的意思也都能理解,可為什么會“涼涼的”?為什么文中選用“兩只鳥蛋”而不是“兩個”?這些問題學生較為感興趣,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從而領會文章的主題思想,在學生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上,開展討論“兩個鳥蛋”和“兩只鳥蛋”有什么區(qū)別,適時品讀第二自然段“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再順勢呈現(xiàn)微課“小鳥出殼”的視頻,觀看后學生很快就明白“兩只”更能體現(xiàn)兩個可愛的小生命?!傍B蛋涼涼的”“涼涼的鳥蛋”是課后一道練習句式變換的習題,可學生顯然是在關(guān)注“涼涼的”一詞。的確,從生活常識出發(fā),鳥蛋應該是熱的,教學中我趁機追問:“鳥蛋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是熱熱的?”學生回答:鳥媽媽孵在身下的時候?!笆裁礃拥那闆r下是涼涼的?”立刻有學生說:鳥媽媽已經(jīng)離開很久了?!叭绻B媽媽要回來發(fā)現(xiàn)寶寶沒了會怎樣?”自然地將教學點落到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上。在學生想象討論后,我再次呈現(xiàn)視頻“小鳥飛翔”,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把原本不可見的思維結(jié)構(gòu)、思考路徑用圖片、視頻或文字的方式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變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逐漸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二)學練結(jié)合,夯實訓練點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使用微課,不囿于微課。面對已經(jīng)預習過而不再新鮮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媒體,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幫助他們掌握知識要領。如一年級《口耳目》一課,學生利用微課《“豎”的寫法》進行了預習后,基本掌握了書寫要求??晌倚`嚉g老師在第一次試教時發(fā)現(xiàn),課堂上學生直接看微課視頻后臨帖練習氣氛冷清,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并且對“懸針豎”的要領掌握不到位。于是在第二次上課時,鄧老師先出示了“針”,讓學生在筆畫和事物的對比中形象地認識了“懸針豎”,之后又進行了示范書寫,學生仔細觀察“豎”字起筆、運筆、收筆的要領,然后再播放微課,分層要求:已經(jīng)了解書寫要領的同學可以臨帖書寫,還沒有明白書寫要領的同學可以觀看微課視頻臨帖書寫。這樣調(diào)整后,學生興趣更濃,課堂氣氛輕松而愉悅,“豎”的書寫也更美觀了。
(三)靈動再現(xiàn),突破重難點
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要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就必須完成認知目(下轉(zhuǎn)第12頁)(上接第5頁)標,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guī)問題。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jié)合等,而當微課得到廣泛運用后,對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的突破已不再棘手。比如,識字教學中有很多字理的演變過程,如果單純地用書中插圖讓學生感受這些字的變化過程,形式單一,直觀感也不強,印象自然不會深刻。運用了微課形象直觀地演示這些字的演化過程后,部分學生對這些字有了初步印象。課堂教學中還可抓住學生有困難的字再現(xiàn)微課,以幫助突破難點。如“舞”筆畫特別多,學生在書寫時也特別容易寫錯。從甲骨文的“舞”字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要教師巧用學生感興趣的“微課”,持之以恒地培養(yǎng)他們語文預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預習必將為語文課堂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學生必將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 考 文 獻]
[1]朱家琥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案例式解讀(小學語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劉榮華.小學語文微課的價值、研制與使用[J].教學月刊,2015(4).
[3]張興文.尋找“教”與“學”的契合點[J].教學與管理,2014(7).
[4]張冰.陌生化詩學——俄國形式主義研究[J].教學參考,2006(4).
(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