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6)
?
淺析婦科普查應用在早期宮頸癌篩查診斷中的臨床有效性
王海英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6)
【摘要】目的 對婦科普查應用在早期宮頸癌篩查診斷中的臨床有效性進行客觀評定。方法 選取2013年06月~2015年06月我院婦產(chǎn)科收治的育齡婦女268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檢查結果出現(xiàn)異常婦女372例,均予以婦科普查,并進行宮頸刮片診斷、液基薄層細胞學診斷+人乳頭瘤病毒診斷,再深入分析研究對象普查結果。結果 對所有研究對象的普查結果進行系統(tǒng)性評估后,發(fā)現(xiàn)宮頸刮片診斷方案的檢出率為59.95%,液基薄層細胞學診斷+人乳頭瘤病毒診斷方案的為87.90%,兩種診斷方案的檢查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液基薄層細胞學+人乳頭瘤病毒診斷方案應用于早期宮頸癌篩查診斷中,可取得顯著的效果,能準確篩查出早期宮頸癌患者,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液基薄層細胞學;宮頸刮片;人乳頭瘤病毒;婦科普查;宮頸癌
對于宮頸癌患者,其篩查診斷方案具有多樣性特征,包括宮頸刮片診斷、液基薄層細胞學診斷以及人乳頭瘤病毒診斷等。盡管三種方案都可檢出患者病癥,但在早期診斷工作中的應用價值存在差異。為進一步提升早期宮頸癌篩查診斷精準性,選擇我院婦產(chǎn)科收治的婦女2685例進行分析,均予以宮頸刮片診斷、液基薄層細胞學診斷+人乳頭瘤病毒診斷,觀察所有入選患者診斷情況,重點探討提升早期宮頸癌篩查診斷精準性的檢查方法,期待能有效提升宮頸癌防治水平,從而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06月~2015年06月我院婦產(chǎn)科收治的育齡婦女268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檢查結果出現(xiàn)異常婦女372例。所有患者年齡21~57歲,平均年齡(35.2±5.66)歲。排除標準:精神病患者;腎功能不全患者;妊娠患者;子宮切除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以及陰道炎患者等,且均出現(xiàn)以下癥狀:尿頻尿急;陰道組織異常流血;陰道出現(xiàn)異位;陰道組織的分泌物出現(xiàn)異常;下肢水腫;部分患者輕度貧血等。
1.2方法
研究中,所有入選對象均接受宮頸刮片診斷、液基薄層細胞學診斷+人乳頭瘤病毒診斷。
1.2.1液基薄層細胞學診斷
(1)提取受檢者陰道口、宮頸口脫落的細胞組織,并制作薄層涂片,涂片直徑以1.5 cm為最佳。(2)用乙醇95%對涂片進行固定,采取巴氏染色方案進行染色,再于顯微鏡下對其進行觀察。
1.2.2人乳頭瘤病毒診斷
(1)取樣程序與液基薄層細胞學診斷方案相同。(2)將樣品組織放入細胞保存液內,并在溫室環(huán)境下保存。(3)選擇PCR-反向點雜交方法對人乳頭狀瘤分型進行測定。
1.2.3宮頸刮片診斷
(1)診斷前2天,囑咐受檢者避免性生活,并停止服用各種藥品。(2)用醫(yī)療棉簽對受檢者宮頸組織中的分泌物進行提取,并將其放置于酒精中。(3)對樣本組織進行染色后,再放置于顯微鏡下進行檢查。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所有入選婦女的普查結果進行系統(tǒng)性評估后,發(fā)現(xiàn)宮頸刮片檢查方案的檢出率為59.95%(223/372),包括CINI患者175例(47.04%)、CINⅡ患者36例(9.68%)、CINⅢ患者12例(3.25%);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人乳頭瘤病毒檢查方案的檢出率為87.90%(327/372),包括CINI患者239例(64.25%)、CINⅡ患者70例(18.82%)、CINⅢ患者18例(4.84%),兩種診斷方案的檢查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吳丹梅[1]等人經(jīng)調查研究后發(fā)現(xiàn),宮頸癌屬于婦科臨床十分常見的病癥之一,其本質上是一種惡性腫瘤,且發(fā)病率及病死率較高,不僅會給女性健康造成威脅,甚至危及女性生命,所以加強疾病防治、提升患者診斷精準性尤其重要。盆腔炎、宮頸糜爛以及陰道炎均屬于婦科常見病癥,若未進行早期干預及治療,隨著患者病情發(fā)展,極易轉變成惡性腫瘤,給女性健康造成威脅。一般而言,宮頸癌患者的疾病發(fā)展會經(jīng)歷較長病變時間,進行婦科普查則是提升患者早期診斷率、改善患者預后以及提升其遠期療效的重要手段。對于宮頸癌患者,其常見診斷手段是巴氏涂片檢查方法,盡管該方案有操作程序簡單以及價格便宜等優(yōu)勢,然而其診斷精準性較低,極易出現(xiàn)漏診現(xiàn)象,無法對早期宮頸癌患者的病變性質進行準確識別,因此其應用價值飽受爭議[2]。
液基薄層細胞學診斷方案為近幾年新興的檢查技術之一,較之巴氏涂片檢查方法,液基薄層細胞學診斷方案不僅涂片更薄,而且其染色程序更為便捷,因此能夠清晰地顯示出細胞結構,可幫助醫(yī)師準確找出異常細胞組織,從而提升早期病變診出率,避免漏診現(xiàn)象發(fā)生。張玉美[3]等人經(jīng)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乳頭瘤病毒的首要傳播途徑即為性傳播,且人類乳頭瘤病毒是誘發(fā)宮頸癌的一種高危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女性宮頸組織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其宮頸上皮組織中差異蛋白就會發(fā)生改變,其表達量也會出現(xiàn)異常狀況,因此需要進行人乳頭瘤病毒診斷。人乳頭瘤病毒診斷方案采取PCR-反向點雜交方法對人乳頭狀瘤分型進行測定,除了能夠反復檢查外,還具有無創(chuàng)性特征,因此其應用價值已經(jīng)得到認可[4]。兩種診斷方案聯(lián)合使用,不僅可以提高患者早期診斷精準性,而且還能對患者病灶性質、病灶位置等進行觀察,具有較高可行性。本次研究,對所有入選婦女的普查結果進行系統(tǒng)性評估后,發(fā)現(xiàn)宮頸刮片診斷方案的檢出率為59.95%,液基薄層細胞學診斷+人乳頭瘤病毒診斷方案的檢出率為87.90%,表明液基薄層細胞學診斷+人乳頭瘤病毒診斷方案在臨床上的應用具有一定優(yōu)勢,兩種診斷方案的檢查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與李平[5]等人觀點有較多相似之處。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早期宮頸癌篩查診斷工作中落實婦科普查具有重要價值,而且液基薄層細胞學+人乳頭瘤病毒檢查方案應用于早期宮頸癌篩查診斷中可取得顯著效果,不僅能對患者的早期病變進行診斷,還能準確篩查出早期宮頸癌患者,為患者后期診療工作的展開提供參考數(shù)據(jù)。由此可見,在今后的婦科臨床工作中,應加大婦科普查專業(yè)知識的宣傳力度,以提升育齡女性疾病認知度,提升其自保意識,并督促育齡女性接受定期婦檢,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狀況,對高危人群進行針對性防治,從而降低宮頸癌發(fā)生幾率,進一步提升女性健康。
參考文獻
[1]吳丹梅,陳曼玲,金 松.TCT HPV及hTERC基因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臨床價值[J].重慶醫(yī)學,2013,42(34):4185-4187.
[2]張玉美,尹格平.防治中老年婦女宮頸上皮內瘤變對預防宮頸癌的臨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4,54(21):90-92.
[3]張玉美.2010~2013年東營市農村中年婦女宮頸癌普查結果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4,54(36):72-73.
[4]沈 潔,張 月,高麗麗,等.北京市2013年適齡婦女免費宮頸癌篩查宮頸細胞學閱片質量控制結果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5,11(05):574-578.
[5]李 平,陳海云,黃 文,等.新疆喀什市70000例維吾爾族農村婦女宮頸癌普查報告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11):59-60.
本文編輯:吳 衛(wèi)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8803.2016.04.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