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
賈平凹散文的辭格運用及其表現(xiàn)風格
李園
賈平凹是中國當代文壇中多產(chǎn)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他創(chuàng)作能力的重要象征。賈平凹散文內(nèi)容豐富,詼諧幽默,內(nèi)容非常廣泛。文章從辭格運用及其表現(xiàn)風格、風格形成的手段方面來探討賈平凹散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賈平凹 散文 辭格運用 表現(xiàn)風格
散文的文體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題、意境集中。[1]賈平凹是當代中國文壇勤勞而多產(chǎn)的作家,他的作品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既寫實又高遠,憨厚樸拙的表情下藏著的往往是波瀾萬丈的心。他在靈魂的傷懷中尋求安妥,在生命的記憶里審視記憶。他的寫作,深刻地注解了生活世界和人心世界之間隱秘而復雜的關系,散文語言或平實,或幽默,或辛辣,將五味雜陳的生活寫得活色生香。①
修辭手法,指的是通過修飾語句或者調(diào)整句法結(jié)構(gòu)的一種手段,通過一定的約定俗成的表達技巧來為文本語言的表情達意而服務的。賈平凹先生在自己的散文中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提高散文語言的表達效果,主要有:比喻、比擬、排比和反復。分述如下。
1.比喻
比喻,指的是思想上的某個事物與見到的某些事物具有相似性,因此,作者創(chuàng)作時,在文章里就用另外一些事物來描寫思想中的對象的修辭手法。賈平凹先生在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時,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提高了散文語言的形象性。例如:
(1)那路是窄窄的,從山根一直往山頂上繞,不時就凌亂了,像一團細繩,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弦》)
(2)槐樹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腳,一下子像一條死蛇,嘩嘩啦啦脫落下來,軟成一堆。(《風雨》)
例(1)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路”比作“細繩”,使原本抽象模糊的“那路是窄窄的”語言描述更加形象具體,路是窄窄的,到底有多窄,作者用細繩來比喻那窄窄的路,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例(2)中用“死蛇”來比喻“葡萄蔓”,葡萄蔓和死蛇有相似性,用死蛇比喻從槐樹上滑落下來的葡萄蔓,形象生動,吸引讀者,耐人尋味。
2.比擬
比擬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和說明。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將人比作物的是擬物;將物比作人的是擬人。例如:
(3)我早早晚晚是要看一陣山上的云霧的:陡然間,那霧就起身了,一團一團,先是那么翻滾,似乎是在滾著雪球。(《讀山》)
(4)猶如一片樹葉,我該生的時候,我生氣勃勃地來,長我的綠,現(xiàn)我的形,到該落得時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讓別的葉子又從我的落疤里新生。(《對月》)
例(3)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例(4)中“那霧就起身了,一團一團,先是那么翻滾,似乎是在滾著雪球”,作者賦予“霧”以人的動作,能夠充分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力,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因此,為了表達的需要,賈平凹將人的這些本質(zhì)特點轉(zhuǎn)移到其他事物上,讓它們具有人的某些特點,可以將某些“物”的狀態(tài)描寫的生動、形象,使人感到非常親切。例(4)中把“我”當做“樹葉”來寫,賦予人以植物的某些特征,把人擬為植物來寫,顯得新穎別致,活潑生動?!拔疑鷼獠亻L,長我的綠,現(xiàn)我的形,到我該落得時候,我痛痛快快地去,讓別的葉子又從我的落疤里新生”此句把人當作物來寫,使人具有了植物的某些動作和情態(tài)。擬物通常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往往能夠給人以形象、新奇之感,提升文本的修辭效果。
3.排比
用三個以上字數(shù)大體相等、結(jié)構(gòu)相似、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小句,表達相關意義,以獲得形式整齊、增強語言氣勢等表達效果,這種辭格叫排比。[2]賈平凹散文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使其散文在行文上具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讀起來讓人感覺瑯瑯上口,能夠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5)白天里,行不停,看不停,聽不停,聞不停,吃不停,到夜里則是沒完沒了的夢。夢全是在飛動,樹飛動,山飛動,水飛動,蟲魚人身在飛動,黎明醒來,我也不知道我已做了仙呢,還是仙做了我呢?(《在桂林》)
例(5)中連續(xù)運用多個排比句式,將景物的情狀描寫地細致入微,形象生動,節(jié)奏和諧,表達出了強烈奔放的思想情感。賈平凹從散文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出發(fā),運用一些排比句式,節(jié)奏鏗鏘有力,感情洋溢,耐人尋味。
4.反復
用同一的語句,一再表現(xiàn)強烈情思的,名叫反復辭。人們對于事物有熱烈深切的感觸時,往往不免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申說;而所有一而再、再而三顯現(xiàn)的形式,如街上的列樹,慶節(jié)的提燈,也往往能夠給予觀者以一種簡樸純粹的快感,修辭上的反復就是基于人類這種心理作用而成。[3]賈平凹散文中葉運用了大量反復的修辭手法。例如:
(6)“讓你去廠里開電梯?那是好工作??!”
“好,好,上去下來上上去下下來上上上去下下下來”。(《風景》)
例(6)中“好,好,上去下來上上去下下來上上上去下下下來”是詞語的反復使用,凸顯了當事人厭煩而無奈的思想感情,連續(xù)使用這樣的詞語,達到強調(diào)的目的。反復就
是為了強調(diào)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強調(diào)和增強語氣,能夠起到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的效果。同時,賈平凹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使散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huán)起伏,充滿結(jié)構(gòu)美和韻律美。
“語言風格”是指作家通過自己的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作語言特有的表現(xiàn)手法,不同的作家具有不同的語言寫作風格。賈平凹散文的語言風格主要體現(xiàn)為:平實質(zhì)樸、含蓄雋永和幽默諷刺等三個方面。分述如下。
1.質(zhì)樸自然
著名作家徐遲曾說:“散文作家不僅要掌握華麗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僅要掌握樸素的文章,還要善于發(fā)揚它。寫得華麗并不容易,寫得樸素更難,……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時,越是寫得樸素?!盵4]賈平凹選用恰當?shù)姆椒记芍苯雨愂?甚至時常運用白描的手法,質(zhì)樸自然,卻顯得情真意切。例如:
(7)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曉起推窗如見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是仙人臨鏡梳發(fā);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門前未留小車轍而憾。能明滅螢火,能歡風行。三月生絨花,數(shù)朵過墻頭,好靜收過路女兒爭捉之美。(《生活一種——答友人書》)
例(7)語言樸素自然,“能明滅螢火,能歡風行。三月生絨花,數(shù)朵過墻頭,好靜收過路女兒爭捉之美”,娓娓道來,集中體現(xiàn)了賈平凹要求語言平淡,不追求華麗辭藻的創(chuàng)作個性。
2.幽默諷刺
賈平凹的散文作品主要體現(xiàn)了其豁達透徹的人生態(tài)度,與此同時,又具有非常豐富的智慧與幽默諷刺藝術。
(8)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社會上有了閑人。閑人總是笑笑的。“喂,哥們!”他一跳一躍地邁雀步過來了,還趿著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或者是正兒八經(jīng)的西服領帶——總之,他們在著裝上走極端,但卻要表現(xiàn)一種風度。(《閑人》)
例(8)中作者運用幽默的語言諷刺了社會上那些不務正業(yè)的閑人,此句突出地表現(xiàn)了“閑人”的特點,向讀者揭示了閑人的缺點,具有諷刺意味,筆調(diào)辛辣。
散文,是一種自由的文體,不講究平仄音韻,沒有過多條條框框的束縛和限制,因此,散文的表達方式是靈活多樣的。所謂表達方式,是由“表達”和“方式”兩個詞合成。“表達”是動詞,意為“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胺绞健笔敲~,意即指“說話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5]就賈平凹散文的寫作方法來看,主要有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分述如下。
1.記敘
記敘,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文字”進行敘述。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故事的整個發(fā)展過程所作的敘說和交待,主要是把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件的發(fā)展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
(9)今天的黃昏,雨下得這般兒大,使我葉有些吃驚了。早晨起來,就淅淅瀝瀝的,我還高興地說:“春雨貴如油,今年來得這么早”。(《一棵小桃樹》)
例(9)中先說“今天的黃昏,雨下得這般兒大”,然后才說“早晨起來,就淅淅瀝瀝的”,作者有意運用倒敘的表達方式,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同時也可以避免平鋪直敘造成的單調(diào)乏味。
2.描寫
“描寫”指的是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tài)具體描繪出來,這是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式。賈平凹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描繪人物的情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塑造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例如:
(10)心里在說:在商州的丹江,一個有月亮的渡口,一個年輕人真正懂得了渡口——它是人在艱難困苦的旅途上的一次短暫的停歇,但短暫的停歇是為了更快的進行新的遠征。(《一個有月亮的渡口》)
例(10)是心理描寫,寫出了在特定環(huán)境中特定人物的心理感受。作家在描寫景物時并不是純客觀地描繪自然景物,而是寫景抒情,在描寫自然景物的同時,滲透人物的情感,正如例句中所述說的那般。
3.議論
議論是一種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論點明確,和“記敘”一樣,議論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基本的表達方式。賈平凹在散文寫作中,通常會通過對一系列現(xiàn)象的描寫之后而進行議論,闡明自己的一些觀點。
(11)天下最勞心者,文人;最勞力者,農(nóng)夫。勞力者給了勞心者以糧食,勞心者卻不能于勞力者有所作為,不覺喟然長嘆?。ā兑够[》)
例(11)中作者陳述了“勞心者與勞力者”之間的關系,從而發(fā)出議論:勞力者給了勞心者以糧食,勞心者卻不能于勞力者有所作為。鮮明地表達了作者贊揚了農(nóng)夫的辛勤和貢獻的思想感情,內(nèi)涵深刻,發(fā)人深省。
賈平凹先生是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中國當代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地升華。賈平凹的散文內(nèi)容豐富,幽默詼諧?!笆朗露疵鹘詫W問”,生活處處皆學問,從生活中一些司空見慣的人事中能夠分析出深刻的道理,例如,《丑石》、《月跡》等,或贊揚,或沉思,或批判,或諷刺,或幽默,都體現(xiàn)了賈平凹先生對文字嫻熟地駕馭與處理能力。
注釋
①謝有順新浪博文.第一至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授獎辭.2005年度杰出作家賈平凹授獎詞http://blog.sina.com.cn/s/ blog_59380f50010007xi.htm l.2007—03—13.
[1]門開美.文學類文本閱讀指導之散文閱讀 [J].新語文學習(高中版),2009(12):33.
[2]池昌海.現(xiàn)代漢語語法修辭教程[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229.
[3]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61.
[4]田萍.樸素自然蘊含哲理——賈平凹散文語言審美特征賞析[J].科技信息,2013(18):189.
[5]周立軍.淺析散文中情感的表達技巧[J].中學語文,2014(21):84.
[6]賈平凹.賈平凹散文集[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14.
(作者介紹:李園,湖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漢語修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