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海(云南省楚雄監(jiān)獄)
生命中最動聽的歌謠
錢 海(云南省楚雄監(jiān)獄)
總有那么一首歌,讓人如癡如醉,貼近人的心靈,接地氣,它洗腦洗心,凈化人的靈魂,收住浮躁的心,催人奮進,蕩氣回腸。記憶中五音不全的我從未準確地唱完一首歌,這歌算是例外。為了那份刻骨銘心的愛,家中電腦和自己手機的開關機音樂都是它。
要退伍了,哥們一場,駐監(jiān)獄武警部隊的小陸把家鄉(xiāng)臨沂的白石屋景區(qū)當禮品推薦給喜歡游山玩水的我。白石屋景區(qū)?沒聽說過。大腦考慮好的許多地方排著隊準備去,可惜找不到時間。當小陸聊到《沂蒙山小調(diào)》及《沂蒙山小調(diào)》與白石屋的關系時,我的心潮瞬間澎湃起來。師范畢業(yè)改行到監(jiān)獄工作,教師出身居然連首歌都唱不好,面子上老不好看。是那次監(jiān)獄組織各監(jiān)區(qū)罪犯進行“獄園歌王爭霸賽”讓我撿回一點顏面,是那首唱了千變也不厭倦的《沂蒙山小調(diào)》為我賺得了無數(shù)掌聲,讓幾個“等著看”我笑話的同事大跌了眼鏡后再紅了不懷好意的臉。
“人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多好看,風吹那個草地,見牛羊。高粱那個紅來稻花那個香,滿擔那個谷子,堆滿倉。咱們的共產(chǎn)黨哎,領導的好啊,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啊?!倍嗔脫苋诵牡母柚{!就沖這歌謠,臨沂一定要去,沂蒙山一定要爬,白石屋景區(qū)一定要耍。沂蒙山區(qū)是啥樣?其實《沂蒙山小調(diào)》的歌詞就是最好的概括。然而再好的文藝作品它所能表達的東西都是有限的,歌詞所表達的不過是個大概。百聞不如一見。在沂蒙山區(qū),我的心和軀體被那的一草一木點燃,被眼前不是天堂勝過天堂的美景收買,幾千公里舟馬勞頓染上的疲憊隨之化為灰燼,生命與沂蒙山區(qū)隨手就能抓到的美麗景致一道煥發(fā)出勃勃生機?;蛟S是前世定下的緣,距離白石屋景區(qū)還有一段距離,小陸還沒來及介紹,似曾相識的感覺讓我一下認出躲藏在眼前的就是傳說中的白石屋景區(qū),就是制造無數(shù)紅色傳奇歷史的地方,就是《沂蒙山小調(diào)》的故里。好山好水好地方。遠遠望去,彌眼蒼綠,山色青青,奔騰的綠意帶著山風回旋。我貪婪地拿定主意,一定要認真品嘗這里今生未曾品嘗到的新鮮空氣,一定把白石屋認真細致地收藏在心底,給自己3天的時間,與沂蒙山美好的大自然放松身心地同居,把沂蒙山區(qū)所有美好都裝裱在心里。
臨沂革命老區(qū),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功不可沒。這點粗淺的歷史是中國人都應該知道。是啊!歷史上每一場戰(zhàn)爭都有多少生靈要遭受涂炭,都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經(jīng)歷無數(shù)戰(zhàn)爭和作為曾經(jīng)中共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所在地的沂蒙故事會少嗎?可以這樣說,國人今天的幸福生活跟眼前這片土地有著不可割舍的關系,看臨沂城解放66年的巨變,仍能嗅到沂蒙人延續(xù)了66年的“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沂蒙精神氣息,今天沂蒙人用心在踐行戰(zhàn)爭時期沂蒙人用鮮血、用乳汁、用生命澆鑄出的這個精神。臨沂、沂蒙山區(qū)、沂蒙革命老區(qū)、《沂蒙山小調(diào)》,這是一組無法分割的整體。在臨沂,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上至八十八,下至剛會爬,上至六十六,下至剛會哭的人都會唱《沂蒙山小調(diào)》。小陸的話似乎像順口溜,細想也是必然。這樣美的歌謠不會唱多可惜、多浪費,浸泡在這樣濃郁的紅色文化中能不會唱嗎?!愛一個人應該愛他(她)的過去和現(xiàn)在,愛他(她)的歷史。這個簡簡單單的原因讓我選擇了白石屋景區(qū)作為臨沂之旅的第一站。
歷史已走遠,留下白石屋景區(qū)來敘說那些曾經(jīng)的歷史,敘說著白石屋與《沂蒙山小調(diào)》親密的關系?!兑拭缮叫≌{(diào)》是沂蒙大地的象征,此歌誕生于1940年,由抗大一分校文工團團員李林和阮若珊借沂蒙山地區(qū)的花鼓調(diào)創(chuàng)作而來。1940年6月,抗大一分校在臨沂地區(qū)垛莊南山一帶參加了反頑戰(zhàn)役,校文工團的編審股長李林和團員阮若珊受主任袁成隆之命,在費縣白石屋村創(chuàng)作了歌曲《反對黃沙會》,暨《沂蒙山小調(diào)》的前身。此歌一響,抗戰(zhàn)官兵一下士氣高漲起來,敵方士兵士氣大減,一方為保衛(wèi)這方美麗的土地而高漲,一方為傷害這方仙境而負罪而厭戰(zhàn),歌曲強大的政治攻勢出色地瓦解了敵人的火力,對我軍士氣的鼓舞作用巨大,在群眾工作上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吃水不忘挖井人,為緬懷這段歷史,紀念《沂蒙山小調(diào)》的誕生,當?shù)卣诎资菪藿思o念亭,立了紀念碑,亭前有一巨石,巨石上刻著《沂蒙山小調(diào)》原作者之一的阮若珊女士1998年8月17日題寫的墨寶:深深懷念沂蒙山好地方。
一天時間在我對白石屋景區(qū)一步一步的丈量間,從腳板下溜走。在轆轆饑腸的催促下,我離開了這個讓我樂不思蜀的地方、回頭、回頭,再次的回頭,每一次回頭心情都不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舍。雖只是一個小山村,可它絕對是世界上景色最優(yōu)美的小山村。回一次頭,閃一張相,只有把小村穩(wěn)妥地裝進相機,我的心才會踏實地落到它該在的地方。多年了,這些相片在維系著我與小村的情感。讓我熟記住白石屋景區(qū)的幾個特點:白石屋小村西、北、南三面環(huán)山,形成“簸箕”狀山坳,零散的小村像一個個慈祥老人靜靜地蹲在北面山坡,小村依山傍勢,錯落有致,四面綠樹濃蔭,山石林立,村前小橋流水,山路彎彎,西面是海拔1000多米的翠屏,極為隱蔽和幽靜的“望海樓”是小村的標志性建筑,在這個隱蔽幽靜的環(huán)境下才有了《沂蒙山小調(diào)》,才有無數(shù)黨的指示和抗戰(zhàn)消息通過再次設立的《大眾日報》地下印刷所源源不斷傳播出去。
3天,沂蒙山區(qū)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甚至一縷空氣,夠我在反芻的時光里幸福地回味一生。沂蒙大地,一步就是一個美妙的音符,一處就是一幅精彩的畫卷。臨沂、沂蒙、白石屋景區(qū),帶給人春天的心境。沂蒙大地生長著無限的美麗,生長著言語無法表達的幸福,這里是滋養(yǎng)生命的天堂,這里是靜養(yǎng)心靈的天堂,這里有我們心靈深處最美麗、最純美的東西,這里是夢最芳香的地方,這里有生命中最動聽的歌謠:《沂蒙山小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