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現(xiàn)軍
古陶瓷真?zhèn)舞b定方法芻議
文/范現(xiàn)軍
古陶瓷鑒定是一門綜合技術,要鑒定古陶瓷真?zhèn)问紫纫獙χ袊鴰浊晏沾缮a的歷史有所了解,才能從胎質、釉色、造型、紋飾、款識等方面入手作出準確的判斷。瓷器作偽,有改換舊底的,有改裝口耳的,有后繪彩色的,還有其他非常多的偽制方法,需要密切注意世界各大博物館的藏品實物或圖片,對之作必要的仔細研究,方可練就真?zhèn)舞b別的火眼金睛。
中國陶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是我國歷代文化的結晶。近年來,喜愛古陶瓷藝術品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懂得鑒定的人卻十分有限。在古玩市場上,面對品種繁多的瓷器,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古陶瓷鑒定是一門綜合技術,要鑒定古陶瓷真?zhèn)问紫纫獙χ袊鴰浊晏沾缮a的歷史有所了解,才能從胎質、釉色、造型、紋飾、款識等方面作出準確的判斷。
[晉] 越窯/青瓷罐
胎質、釉色的特點取決于原料、窯內溫度和氣氛、制作工藝等,所以陶瓷的年代、窯口,從胎質、釉色是可以看出來的。分辨窯口,是鑒定陶瓷產地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的要領是把握各窯口陶瓷的工藝及胎釉等特征。各時代、各窯口燒制瓷器的胎土都是就地或附近取材,故胎土是各不相同的。即便是同一地區(qū)的窯口胎土成分相同,其煉泥之法也不盡相同,所以燒制出來的器物胎質都各具特征。
耿寶昌先生說:“就瓷器而論,胎為骨,釉是衣。細致觀察胎體和釉面是斷代和鑒別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惫⑾壬倪@段話雖然是針對瓷器鑒定而言的,但對于鑒定陶器,特別是施釉的陶器,同樣是適用的。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生產的陶瓷器,因為胎、釉成份的不同,燒造的窯火(燒成氣氛)不同,燒成的產品在質地上、釉色上也各不相同。我們便可以此做為鑒定的重要依據。
觀察釉面的新舊光澤,是辨?zhèn)蔚囊粋€主要依據。古舊瓷器流傳于世,年深日久釉面形成一種溫潤的酥光,而新仿者釉面光彩刺目,有的專家稱之為“賊光”。作偽者用各種手段將其晦去。又往往全部晦之,令人看過去像一個發(fā)不出汗的病人,與真品相比極不自然。值得提及的是,有些被妥善保藏從未啟封的舊瓷,開箱其光澤依然如新,所以不能只憑暗然無光還是光澤如新來確定年代或真?zhèn)巍?/p>
不同時代生產的陶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就是時代的特點。有些器型只在那個時代才有,其余時代就沒有。也有些器型,雖然流行時期較長,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高、矮、肥、瘦會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即使是在同一時期,不同地區(qū)的文化或不同的窯口生產出來的陶瓷器,造型也不相同。
在鑒定時,觀察一件器物的造型要認真細致。對口沿、肩部、腹部、底部、圈足乃至于耳、柄、系、流等地方,都應仔細琢磨,切忌大而化之。有時候,器物之間造型的區(qū)別只在細微之間,不仔細鑒別,得出的結論往往會謬以千里。如明代永樂青花壓手杯是明代瓷器中的驕子,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但景德鎮(zhèn)窯新仿的贗品就極似真品,其尺寸大小、青花色調及紋飾的處理都極為相似,唯獨底足邊緣沒有真品那種微凸一線的特征。掌握這個要點細心觀察,就可以辨識真?zhèn)危駝t,就有可能會把假的看成真的。
[唐] 長沙窯/青釉褐彩貼飾壺
[北宋] 越窯/青釉劃花宴樂人物紋執(zhí)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件陶瓷器,既是生活用品,往往也是藝術品。即使是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會里,先民們制造陶器時,也未忘記給它們裝飾一下。陶瓷器裝飾的手段很多,有堆塑、捏塑、刻花、印花、劃花、錐刺等,不一而足。陶瓷上的這些裝飾,無論從題材內容上說,或是表現(xiàn)手法來說,都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和生活的情趣,同時也反映了那個時代或那一地區(qū)的風格特點。
在新石器時代前期的河姆渡文化,有一件刻著豬紋的陶缽。豬嘴尖長,反映了當時原始畜牧業(yè)己經開始出現(xiàn)了家畜—豬,是剛剛由野豬馴化而來。仰韶文化馬家窯類型有一件舞蹈紋彩陶缽,反映了先民們載歌載舞的歡樂景象,這可能是我國最早的舞蹈記載。在漢以前的陶器上,大量流行云氣紋,而六朝以后的陶瓷器上,極少見云氣紋,多以蓮花紋為飾。這反映了人們宗教意識的變化,由早期人們信奉方仙術、道教而轉變?yōu)榉鸾痰牧鱾?。六朝青瓷中,雞首壺的雞首由矮小到高大,反映了時代的序列。宋代定窯的刻花、印花,吉州窯的剪紙貼花及木葉紋,都有著各自獨特的風格。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層次多,布局繁密,花葉狀如葫蘆。入明代永樂后則漸趨疏朗,花葉也變小,呈螺絲狀。清代康熙青花山水用斧劈皴法,牡丹繪雙猗牡丹,這些都表現(xiàn)了時代的特點。
在鑒別陶瓷器的紋飾時,還要注意比較同時代其他工藝品的裝飾特征和風格,如銅器、漆木器、建筑、金銀器、繪畫、織繡等。在同一時代,往往是互相相通的。如春秋戰(zhàn)國時的陶瓷器仿青銅器的造型和紋飾,漢代的陶樓等冥器仿當時的建筑,唐代瓷器仿當時的金銀器,明清瓷器紋飾中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往往仿同時代畫家的風格,如“四王”、八大山人等。熟悉這些特點,對我們的鑒定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清] 景德鎮(zhèn)窯/粉彩心想事成圖雙瓶
款識是以刻、畫、劃、印、寫等方法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或一些特殊的符號與圖案,用以表明陶瓷器的窯口、時代、制作者、使用者或用途等。表示紀年的,稱年款,這是古舊陶瓷器款識中最突出的一部分。除年款外,還有殿名款、堂名款、齋名款、人名款、地名款、吉祥語款、干支款、花押款、圖案款等。這些款識因時代不同而各具特點,成為陶瓷器鑒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瓷器的款識多用于御用瓷器。如五代至北宋初,北方白瓷中有“官”“新官”;宋代瓷器有“大觀”“政和”;元代景德鎮(zhèn)瓷器中有“樞府”“太禧”等款識。這些都是官方用瓷的記載。宋代官窯除定窯外,都不帶“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窯瓷器只供皇家使用,不必寫“官”也是“官”用。五大窯中,只有定窯產品有“官”字款,因為它是民窯,為皇家燒造的瓷器,其標志便是“官”字款。
瓷器作偽,有改換舊底的,有改裝口耳的,有后繪彩色的,還有其它非常多的偽制方法,僅僅一兩個特征的似真,尚不足以認定全器的真?zhèn)巍P枰黾痈鞣矫娴蔫b別知識,把握各種造假手段的特征和破綻,還需要密切注意各大博物館的藏品實物和圖片及文物市場等,才能更好地對古陶瓷真?zhèn)巫鞒鲨b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