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興市襟江小學(225400)蔡文平
?
淺析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江蘇泰興市襟江小學(225400)蔡文平
[摘要]在解數(shù)學題的過程中,正確審題以明確題目要求是順利解題的基礎。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從已有數(shù)據(jù)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從而使學生的審題能力逐步得到培養(yǎng)與提升。
[關鍵詞]解題審題能力培養(yǎng)
對于學生而言,在解題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不會審題,面對題目給出的條件不知如何下手,實際上,這是學生的審題能力較弱造成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中配備了許多相關的情境圖,由于這些情境圖中的各種信息分布較散,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一種無從入手的感覺。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情境圖,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本質。
例如,習題:
(1)轉動哪個轉盤,指針會偶爾落在紅色區(qū)域?
(2)轉動哪個轉盤,指針會經(jīng)常落在紅色區(qū)域?
(3)轉動哪個轉盤,指針落在紅白兩個區(qū)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筆者引導學生:“由題目中提供的信息你明白了什么?”經(jīng)過對比,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偶爾”“經(jīng)?!边@些詞語之間是有明顯區(qū)別的,并且需要明確指針落在哪個區(qū)域等。明確這點以后,學生在觀察中才能發(fā)現(xiàn),紅色區(qū)域和黃色區(qū)域各占比例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指針在轉動過程中可能性的大小。
由此可見,關于一些圖文結合的習題,教師一定要引領學生認真觀察和分析題目中的信息,盡力挖掘已有文字中有價值的信息,力求看清讀準每個字和每個詞的意思,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為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
許多題目中的信息并不是顯而易見的,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很容易被不相干的因素所干擾。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不妨把語文教學中常用的“縮句”運用到審題過程中,也就是抓住句子主干來審題的方法。
習題中的信息比較“繞”,“用去”,“又用去”,“余下”等等,很容易把學生繞暈。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厘清題目要求?抓住句子主干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因此,在解決問題之前,筆者主要采取了逆推的方法:“題目要求的是什么?”(又用去多少噸?)“又用去的指的是哪部分?”(余下的)“余下的跟什么條件有關系?你能通過中間量的部分轉換出來嗎?”在教師的層層引導下,學生抓住了句子的主干“又用去的噸數(shù)等于總噸數(shù)減去其的是多少”。就這樣,連點成線,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題意。
由此可見,要想使學生學會審題,教師就要善于從抓住句子的主干,幫助學生理清題目中各條件之間的關系,長此以往,當學生學會分析,掌握了這種審題的方法后,審題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學生在審題時出現(xiàn)錯誤是難免的,面對學生審題中的錯誤,教師如能有效利用,以錯糾錯,讓學生在糾錯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審題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那么,在這種以錯糾錯的訓練中,學生的審題能力必將會得到極大提升。
例如,習題:在一次環(huán)保知識競賽中,六年級一班選手一共搶答25題,答對21題;六年級二班選手一共搶答20題,答對17題。哪個班選手答對的題多一些?哪個班選手答題的正確率高一些?
有一學生剛讀完題就迫不及待地說:“太簡單了,哪個班答對的習題多不就是這個班的正確率高嗎?”面對學生的錯誤想法,筆者沒有馬上進行評價,而是讓學生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具體說一說。該學生在對比檢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六年級兩個班選手搶答題目的總數(shù)是不一樣的,既然總數(shù)不一樣,正確率也就不能采取同樣的評價方法。在對比中,在對自己思考過程反思的過程中,該學生明白了,各個班級搶答問題的正確率是與各自班級答題的總道數(shù)有關的,自己剛才的想法是錯誤的。
由此可見,審題能力的提升是與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是分不開的,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對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斷進行反思,學生的審題能力才能得到不斷的發(fā)展。
總之,審題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挖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審題能力定會得到極大提升。
(責編童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05-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