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王 俊
考場作文pk
江蘇 王 俊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印度詩人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道:“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滿了發(fā)出黎明金光的口袋?!?/p>
這句詩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指導(dǎo)】
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學(xué)生要讀懂材料中句子的含義,理解關(guān)鍵詞“夜晚”“黑暗”“口袋”等詞語的寓意或象征義,展開合理聯(lián)想,由此及彼,化虛為實,確定立意。由“夜晚”“黑夜”,可以聯(lián)想到困境、逆境、挫折、失敗等;由“黎明”“金光”,可以聯(lián)想到希望、成功等;“黑暗是口袋”,比喻黑暗給人束縛、局限、威壓;“黑暗口袋里盛滿金光”比喻黑暗中裝載、孕育著光明。寫作時只要扣住“黑暗與光明”這個話題就是切題的,但不是最理想的。要闡釋出兩者的關(guān)系,就要談到“孕育”,即轉(zhuǎn)化。不能扣住“轉(zhuǎn)化”,評分要降一個等級。
不少同學(xué)忽視了“孕育”,或者就事論事,將話題簡單理解為“黑暗與光明”“失敗是成功之母”,議論缺少深入思考,缺少轉(zhuǎn)化的條件,不能以理服人。而“黑暗中孕育著光明”“夜晚的黑暗中看到黎明的金光”“黑暗可以轉(zhuǎn)化成光明”“夜晚過后是黎明”“不畏逆境”“絕處逢生”等都是很不錯的立意。
議論文寫作的關(guān)鍵是以理服人,有說服力。中心論點的確立、小論點的分解、論據(jù)的選擇和使用、議例析例、論證方法、謀篇布局、語言表達等這些要素都是衡量議論文說理高下的參照。下面幾篇考場作文,有的見解獨到,引人深思;有的論據(jù)充分,引經(jīng)據(jù)典,信手拈來;有的采用“三段論式”結(jié)構(gòu)模式;有的打破模式,“我手寫我心”;有的化用教材素材,有效運用積累素材等,都為寫作議論文提供了參考。
不畏逆境
江蘇省姜堰第二中學(xué) 高天健
當希臘的木馬進入特洛伊城時,一切都已成為定局,只是缺少一個契機。這個契機需要希臘勇士冒著危險去探尋。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名戰(zhàn)士,會在敵人還全副武裝時沖出木馬嗎?恐怕不會。你需要等待,并在逆境中承受住誘惑的纏繞。你真正需要做的,是保持不畏逆境的精神。(由特洛伊木馬引出中心論點,自然、新鮮、鮮明,不落俗套。)
生活本就是一個承受逆境的折磨又不斷走出逆境的過程。逆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猶如一個個微小的黑洞,每一個黑洞都是你的一個黑夜。你會在黑夜中失明嗎?泰戈爾告訴我你不會的,因為不畏懼黑夜的你,會找到黎明的金光。這道光從密不透風的幕布中劃開一道道裂口,將真正勝利的曙光傾瀉在你的身上。而在此之前,你不能被逆境挫敗,你要用不屈的傲骨去直面它的每一次打擊。你也許會問,為什么要這么拼命呢?我則會回答:難道你甘愿一直留在黑暗中嗎?黎明是不會主動跑去找你的。(結(jié)合作文材料,化用泰戈爾的話,用形象的比喻闡釋道理,有說服力。)
還記得自己坐上經(jīng)典的列車到達黃土高原時看到的貧瘠的景象,它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孫少平一家同樣貧瘠的面龐。他們一直在逆境中行走,盡管每天飽經(jīng)辛勞,可家里的光景還是不盡如人意,人們的內(nèi)心無時無刻不被黑夜籠罩著。直到少安買回的制磚機在荒原上第一次發(fā)出怪物般的怒吼,他們一家人的內(nèi)心才逐漸被黎明的金光灑滿。這種感受也許你我終生也體會不到,但我們需要深深嵌入內(nèi)心的,是他們不畏逆境的精神,是少安因為裂磚破產(chǎn)后重又拾起的精神,是少平失去曉霞后仍然堅毅的精神,是玉厚老漢抽起煙斗時眼中透出的永不屈服的精神。這種不畏逆境,勇于沖破重重阻撓的精神,便是劃開人們內(nèi)心黑色幕布的鋒利刀刃。我們無需畏懼逆境,因為逆境本就是貯存著希望的口袋,是你必須置身其中不停探尋的口袋。(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感悟,活用《平凡的世界》中人物事例,概括舉例,串聯(lián)材料,形成排比,增強說理力度。)
也許你不再能清晰地記得那個結(jié)局悲慘的人力車夫,那個曾在逆境中不斷沖向夢想又不斷看著夢想被踩碎的祥子。他在逆境中穿梭,是因為他堅信靠自己結(jié)實的雙腿可以跑出人生的黑夜,沖向黎明。盡管最終失敗并淪為行尸走肉,但那畢竟是環(huán)境所致,只能說他生不逢時。身處現(xiàn)在的我們需要祥子精神,需要他在烈日和暴雨下毫不畏懼的精神,需要這種不畏逆境的精神。(用底層人物人力車夫祥子的事例,聯(lián)系現(xiàn)實,從“怎么辦”的角度,闡述時代需要不為逆境的精神,具有時代意義。)
在高爾基的《海燕之歌》中,你是選擇做海燕,還是選擇做企鵝?你是選擇把自己化作刀刃去劈開烏云,還是迷惘地跟在大部隊后面尋找暫時的安逸呢?去做海燕吧!去刺破黑夜,用不畏逆境的精神將黎明的金光釋放出來?。ㄒ酶郀柣摹逗Q嘀琛?,選用句式,總結(jié)全文,強調(diào)突出中心論點,簡捷有力,不落窠臼。)
【簡評】這是一篇議論散文,沒有固定的“三段論式”的套路,開篇入題簡捷明快,思路清晰,圍繞中心“不畏逆境”,化用、活用素材,論據(jù)豐富,語言精練,行文流暢,表達富有個性,足見小作者語言功底的深厚。
在夜色里靜候黎明
江蘇省姜堰第二中學(xué) 袁露露
依王爾德所言,即使身處暗黑的溝谷,但仍有人仰望星辰,不在寂寥的夜色里掙扎,靜候黎明,沐浴陽光。
(點評:化用王爾德的名言,入題迅速,觀點鮮明。)
在夜色里靜候黎明,是不問紛蕪的自我積淀。當人處于光明之中,內(nèi)心是可以掩飾的,即使四目相對也不一定可以窺見真心。只有身處茫茫夜色,浮躁與沉穩(wěn)便會清晰可辨。夜色是一種特有的襯托,無法雕琢,無法恣意改變其斷人原則。能置身于茫茫黑夜的,定是拋卻浮躁矯飾,愿意靜候黎明,愿意積淀自我的人。宋有文人蘇軾,為官曲折,貶謫之路走過一回又一回,但仍然超然物外,不在低谷陰暗的角落里黯然神傷,埋頭沮喪,而是在這一片夜色中積淀自我,對未知抱以積極的心態(tài),靜候“人生得意”的那個黎明。清有學(xué)者李漁,修筑且停亭,賦聯(lián):“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庇诼?lián)觀之,修筑者流露出的淡泊名利,定源于仕途多見的坎坷——錢幣充斥,人心難平。其意中之規(guī)勸,仿佛是一位智者在夜幕里的低吟,渴盼來者殊途同歸。在那樣一個年代,愿意放棄名利的人實屬少見。李漁卻在金銀堆砌的角落里,暗自積淀自我,靜候“天下人同心”的黎明。(點評:選取蘇軾仕途坎坷,李漁淡泊名利的事例,論證靜候黎明需要自我積淀的觀點。用例典型、準確,析例流暢自然,增強了說理力度。)
在夜色里靜候黎明,是不畏崎嶇的韜光養(yǎng)晦。夜色的冷靜是為大多數(shù)迷茫者所營造的思考氛圍,而其所孕育的黎明,是成功者汲汲所求的夢想。在黎明之前,我們不能懼怕夜色,不能在夜色里沉淪,要在夜色里捫心叩問,祛浮除躁,韜光養(yǎng)晦。在夜色里跌倒的史鐵生,韜光養(yǎng)晦后,《我與地壇》即是他的黎明;在夜色中摸索的畢飛宇,韜光養(yǎng)晦后,《推拿》是屬于他的黎明;在夜色里輾轉(zhuǎn)的宮崎駿,韜光養(yǎng)晦后,迎來了《起風了》的黎明??梢?,在夜色里韜光養(yǎng)晦,靜候黎明,是人生新的征程,新的起跳板。在夜色里蓄勢待發(fā)的強勁,是之后歲月里奔涌磅礴的恒久動力。(運用排比,概括列舉史鐵生、畢飛宇、宮崎駿等人韜光養(yǎng)晦,靜候黎明,簡捷明了,使得論證方式多樣化。)
在夜色里靜候黎明,要相信未來永葆希冀。即使夜色再迷茫,再無望,也一定不要迷失,不要慌張。要相信未來,用永葆希冀的心態(tài)去靠近黎明的金光。陳曉旭,一個將“林妹妹”扮演得出神入化甚至可謂是本色出演的女子,“夢”醒之后卻難以走出“林妹妹”的悲涼陰影,在自己的精神夜色里一直后退,對未來寄許無望,最終香消玉殞。同樣行走于夜色中,霍拉旭卻相信:“一切均在心的牢籠中自我抗爭,平靜乃容,那前路便有光。”卡爾維諾笑談:“黑暗,便也只是夏日的黃昏緩緩墜落?!毕嘈盼磥?,永葆希冀的人會發(fā)現(xiàn)黎明金光的閃耀。
(通過正反對比,論證陳曉旭“在夜色中無望后退”,突出霍拉旭及卡爾維諾“在夜色中永葆希冀”。觀點明確,分析入理,令人心悅誠服。)
現(xiàn)在夜色里行走的人們,請仰望星辰,自我積淀,韜光養(yǎng)晦,永葆希冀,在夜色中靜候黎明。(總結(jié)全文,強調(diào)突出論點,照應(yīng)開篇,結(jié)構(gòu)完整。)
【簡評】這篇考場議論文是典型的“三段論”,最大的特點是舉例很多而不落俗套。正反對比,引證、例證相結(jié)合,典型舉例與概括舉例相結(jié)合,論證方法多樣化。全文9個論據(jù),或舉例,或引用,每一個事例都切中主旨,一針見血,毫不投鼠忌器。
作者以在黑暗中積淀從而邁向光明為論題,緊扣題意,從“自我積淀”“韜光養(yǎng)晦”“永葆希冀”三個角度正反對比論證,分析說理,層層遞進,具有說服力。結(jié)尾一段,簡潔明了,毫不拖泥帶水?!叭握撌健弊h論文雖然有程式化之嫌,但只要圍繞中心,析薪剖里,論證充分,自圓其說,有理有據(jù),表達合理,就是好文章。
刺破黑暗見光明
江蘇省姜堰第二中學(xué) 湯曉磊
蝴蝶之所以美麗,是因為他經(jīng)歷過黑暗的折磨與煎熬;成功之所以誘人,是源于那一份艱辛與痛苦的經(jīng)歷。
(類比引出觀點:成功源于艱辛與痛苦的經(jīng)歷。開門見山,簡捷明快。)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滿了發(fā)出黎明金光的口袋?!焙诎蹬c黎明是相生的,若是一個世界沒有黑暗,人們就不會認識到黎明金光的可貴與誘人。黑暗是阻斷我們前進的山嶺,光明則是指引我們不斷前行的精神支撐,指引我們不斷前行,翻越黑暗,重見光明。(結(jié)合材料,闡述觀點,明確“黑暗”與“光明”的象征義,議論中心更明確。)
敢于同黑暗作斗爭,金光永遠是在前方。冰冷的江水,吞噬著黎明前的黑暗,貞烈的杜十娘為保留心中的那份光明,投水自盡,只為在傳統(tǒng)的世界里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如果不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杜十娘根本不會有勇氣與李甲私奔,也不會有勇氣為了愛情忠烈的自盡。正因為敢于挑戰(zhàn)自己的約束,打破傳統(tǒng)的觀念,所以,她終究還是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一束黎明金光。(列舉古代杜十娘事例,論證挑戰(zhàn)自我,打破傳統(tǒng),敢于斗爭,刺破黑暗見光明的道理。)
黎明的金光屬于敢挑戰(zhàn)逆境,敢于同現(xiàn)實作斗爭的人。這金光指引他們不斷沖破黑暗,不斷朝著世界的頂峰攀爬,超越一個又一個不可能。跳出歷史的洪流,走進現(xiàn)在高速發(fā)展的社會。真正不甘于自己人生高度的人很多很多,而真正敢于同命運,同生活困難作斗爭的人又有多少?不斷挑戰(zhàn)高度,不斷挑戰(zhàn)自己的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正因為他不愿被世界丟棄在后面,因而勇于向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一個又一個難關(guān)發(fā)起挑戰(zhàn),最終獲得了如今的高度。(例舉現(xiàn)代年輕企業(yè)家雷軍事例,典型,準確,鼓舞今人敢于挑戰(zhàn)逆境,就能沖破黑暗,收獲成功。)
挑戰(zhàn)自己所不能企及的,超過自己所不敢超越的,這也許就是從古至今,眾多名留青史的人所做到的,那一個個打破歷史沖破傳統(tǒng)腐敗的人,正因為他們敢于挑戰(zhàn),所以見到黑暗后最美的金光。(“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打破傳統(tǒng)”是從第三個角度來論證還是總結(jié)上文呢?思路不是很清晰的。)
如今的我們應(yīng)學(xué)習前人面對困難永不屈服的堅韌品質(zhì),敢于挑戰(zhàn)所面對的挫折,敢于面對困境,沖破束縛我們的黑暗,尋見屬于我們的黎明之光。(結(jié)尾與倒數(shù)第二段重復(fù),有畫蛇添足之嫌,可以考慮合并。)
【簡評】這篇習作已經(jīng)初具標準議論文的模式了。審題準確,中心論點明確。分解小論點,重點剖析一個具體事例,古今對照,增強說理力度。論證小論點,有論點句、引例句、敘例句、析例句、小結(jié)句,這是寫好議論文核心段落的有效模式。
攢聚失敗,守望成功
江蘇省姜堰第二中學(xué) 王雨鳳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過“夜晚的黑暗是一只口袋,一只盛滿了發(fā)出黎明金光的口袋”。成與敗亦是如此,一次次的失敗,吸收一次次的教訓(xùn),這些積聚而成的小收獲,往往就成了就成了通往成功之門的陽光大道。(引用泰戈爾的名言,直接亮出中心論點,一步到位,將“黑暗與光明”具體為失敗與成功。審題準確,暗示思路,表達流暢,初步讓閱卷老師動心。)
有人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其實仔細想想,表面上已成失敗的定局,剖析開來,卻可能隱藏著一份小小的成功,它可能是在你久經(jīng)迷惘的人生之路后,偶然覓得的正確的方向,亦或是在你屢次碰壁的實踐中,擦出的那一縷縷真知的火花。(進一步闡釋、明確觀點。)
感動中國人物劉偉就是最好的證明。九歲的他因為一次意外失去了雙臂,這對他剛開始不久的人生來說無疑是一次打擊。但是他沒有因此退縮,而是費盡周折,踏上了音樂這條路,為自己贏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梢姡诎挡]有埋沒他,而是讓他一步步調(diào)整自己的方向,一步步掌好自己的舵,朝著黎明一步步邁進。一次小的失敗,暗含的成功是他雖然失去了雙臂,但仍然可以幸運地活著?!盎钪币阎档脩c祝,何況最終的他還是那么光彩奪目。在這條通往人生之巔的曲折道路上,屢次的碰壁讓他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最終迎來了真正的黎明。(具體剖析劉偉事例,論證失敗中蘊含著成功的觀點,敘例、析例相結(jié)合,令人信服。)
誰說每一次失敗的體驗都毫無價值?我看未必,愛迪生曾獨自嘗試發(fā)明電燈,在選擇合適的燈絲上屢次失敗。但是,在他經(jīng)歷了幾千次的失敗后,最終還是獲得了成功。這是因為每一次實踐的失敗都會反映出一個道理;因為他總結(jié)的是每一次失敗的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因為他將每一次的失敗都當作了通往成功的基石,這才成就了他的明天。(失敗不可避免,關(guān)鍵是失敗后要主動反思、總結(jié)、改進,在一定條件下失敗可以轉(zhuǎn)化成成功。)
黑暗昭示著黎明,成就了黎明,正如失敗昭示著成功,成就了成功一般。攢聚失敗,學(xué)會積淀失敗帶來的小成功,最終,你將迎來屬于你自己的那一份黎明!(總結(jié)全文,再次強調(diào)中心論點,展望前景,發(fā)出號召,簡捷有力。)
【簡評】在入“格”的基礎(chǔ)上出“格”,使內(nèi)容決定形式,這是寫作的境界。本文中心論點的確立,小論點的分解,多角度、多層次自圓其說的論證,都突破了“三段論”模式的束縛,難能可貴?!凹凼?,守望成功”“失敗”不等于“成功”,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zhuǎn)化為成功。本文有如此思想,因而也就獲得了生命力。
(指導(dǎo)教師:王俊)
(作者單位:江蘇省姜堰第二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