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蓉
●福建省永泰縣青云中學
淺析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提問的方法
林宗蓉
●福建省永泰縣青云中學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目標,提高初中學生學習和品德修養(yǎng)的綜合性課程。筆者從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反思總結出關于課堂教學提問設計的粗淺看法,請同行斧正。
一、為什么要問
課堂提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目的,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積極思考,有效掌握知識,提升道德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而有效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習與情感雙向交流的橋梁。適當、有效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是學生進步發(fā)展的動力。正如宋代學者陸九淵所言:“為學患無疑,疑者有進,小疑小進,大疑大進?!睕]有疑問,學生何來的進步?
二、要問什么
1.要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規(guī)定,為了適應初中學生的成長需要,課程設置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四項有關內(nèi)容。目的是為了祖國的下一代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來能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所以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提問除了問“是什么”(知識點、概念等),更應提出“為什么”“怎么辦”。
2.要問在“切入點”“重點”“難點”“關聯(lián)點”上。
初中思想品德課內(nèi)容理論性強,抽象,不易理解,而且中考成績只需60分就“萬歲”,甚至可以不及格,所以學生、家長并不重視。部分老師為了在一周僅有的兩節(jié)課內(nèi)“高效率”完成任務,常常以最快的速度、最簡單的方法,把知識點、考點畫給學生,然后要求學生讀背。學生只需死讀、死背,不需思維,毫無感悟。整堂課都是死沉的,何來的快樂與效率?
三、要怎么問
1.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難易要適度。
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雙向互動的,而不是教師教學單方面的需求。教師備課時既要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也要備學生,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的理解能力。設置問題難易適度,要做到因材施教。
2.提問要遵循學生的情感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主要渠道。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要順著學生的情感發(fā)展規(guī)律,精心設計問題情境,立足學生生活,抓住學生喜聞樂見的實例,巧妙引入社會熱點,形象具體地再現(xiàn)學習與生活、與社會的聯(lián)系,讓問題成為學生生活與學習銜接的紐帶。這樣的課堂是輕松的、自然的,沒有強迫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富有情感的課堂上樂于學習、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例如,筆者在教學《防范侵害,保護自己》這一課時,設置了一個同學熟悉的情境——中獎的憂慮:老師昨天接到一個令人驚喜的電話,說是我的電話號碼中獎了,獎品是一部蘋果手機,不過要付1000元公正費。請同學們給老師出主意,要不要付1000元?付錢后會得到手機嗎?這樣的問題一拋出,原來昏昏欲睡(下午第一節(jié))的同學立刻活躍了起來,開始了激烈的討論。有個同學忍不住站了起來給我獻計獻策。我順勢引出教學內(nèi)容。這樣的情境設置,既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有話可說,又使學生能明辨是非,學會自我保護,達到教學目標。
3.提問有效的達成要有教師的耐心和傾聽。
當問題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教師要稍作停頓,留給學生適當?shù)淖杂伤伎紩r間。當學生深入思考時,教師要耐心等待,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當學生回答時,教師要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傾聽是尊重,是達成有效提問的重要條件。隨意打斷學生的回答,會抑制學生的思維,挫傷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失去提問的有效性,等到學生回答完,教師要及時做適當?shù)脑u價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