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麗
追求應用文教學的別樣精彩
□趙曉麗
應用文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文體,它不僅是人們傳遞信息、處理事務、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應用文還可用來作為憑證和依據(jù)。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應用文的功能也變得越來越多,為發(fā)揮好這些功能,應用文教學勢必與時俱進。實際上,巧妙地運用以下教學策略,也的確能使應用文教學彰顯別樣的精彩。
我們知道,“寫什么”一般要根據(jù)學生習作能力發(fā)展的需要與學生生活的需要來確定。從“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教學理念出發(fā),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我們可以把應用文教學當作訓練學生的生存生活技能來考慮。如,班干部競選前的通知、參選標準,競選中的演講稿,競選后的告示等等。從文體上看,這一系列文章大多數(shù)是應用文,它們都是學生形成應用文習作能力所需要練習的內(nèi)容。從形式上看,“說”(演講)、“寫”與活動同步進行,應用文習作成了有主題的系列活動,使作文變成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應用文的現(xiàn)實價值。
很多時候,應用文教學往往是教師教得平淡,學生學得乏味。教師們總覺得應用文教學沒什么可講。就其本質而言,所謂的沒什么可講,恰恰反映了大部分教師基本把應用文教學落腳在格式學習的層面,例如書信只強調(diào)稱謂、正文、祝賀語與落款,應用文教學陷入了“格式化”的困境。應當指出,應用文的特性即在于它的實踐性,因此教學中應重視活動實踐,多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同時還要注重應用文的研讀分析,多用優(yōu)美的語言、精妙的構思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有所感悟。
應用文是實踐性很強的文體,我們可以將之適當?shù)仄占暗饺粘=虒W過程中,也可以開設專題課程。
(一)環(huán)境課程——培養(yǎng)閱讀習慣
校門口有LED電子大屏幕或者橫幅,開放的校史館有校史介紹,無不體現(xiàn)著校園文化;班級門口的班級名片、班級榜樣榜單等等,充分反映著班級的活力。然而這類信息最容易被學生忽視,所以教師應該將情境創(chuàng)設與適時反饋結合起來,使閱讀教學與本校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從心理上認可應用文,在生活中認識應用文并形成閱讀技巧,最終轉化為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活動課程——檢索閱讀信息
為了讓學生的個性能得到全方面的展示,學校將科技節(jié)、讀書月、趣味運動會等活動辦得如火如荼,另外還給學生提供征文、歌詠、講故事等比賽機會。而這類活動的推廣和參賽人員的選拔都是由教師負責的,光活動方案就有密密麻麻的四五頁紙,不少教師認為閱讀此類活動方案或比賽規(guī)則等文本,對四、五年級學生來說是巨大的負擔,索性越俎代庖,指名誰參加,誰該怎么去做,在哪個截止日前上交到哪兒。雖然學生參與了活動的過程,但被剝奪了對于此項活動的原有認識。要培養(yǎng)真正的閱讀素養(yǎng)就是要求學生在大篇幅的閱讀內(nèi)容中找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這就是檢索信息的能力。無論他人思考得多么深刻,總結得多么到位,都不可能代替自己去思考、去感受、去體驗。這是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證自己不迷失在他人思想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更是為今后開展邏輯思考、自主閱讀奠定了基礎。
(三)標語課程——提升閱讀素養(yǎng)
學生對于校園內(nèi)的部分標識視而不“踐”,筆者認為,這更多的是閱讀素養(yǎng)不高所造成的,而由這產(chǎn)生的兩大問題也顯而易見。
1.不會閱讀——工具性缺失
對此,教師可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開展定向運動或者“校園淘寶”這類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活動,邊玩邊讀標識,邊讀標識邊完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發(fā)現(xiàn)閱讀標識的重要性,在活動反思中明確閱讀標識的必要性。
2.不會創(chuàng)造——人文性缺失
創(chuàng)作一句標語、一則廣告……這些看似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卻成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頭等難題,學生的作品或平淡無奇,或用語欠妥,缺少靈氣。教師可在課下和學生一起去閱讀各類具有審美情趣的文章,搜集“花言巧語”為學生開啟思路,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積累生活知識和文字素材。一句環(huán)保標語能引出對動植物生命力的想象,一條溫馨提示又能喚醒內(nèi)心對人際關系的共鳴,讓語文真正走入每個學生的心靈,是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
應用文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果學生不會閱讀,那就成了生活的“低能兒”。同時,應用文的美我們關注得也不多,應用文的美在于它用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告訴讀者信息。很多學生對如何挑重點、寫簡練感到困難,如有位教師曾經(jīng)讓學生寫游戲規(guī)則,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不會挑重點,無法用最簡單的話告訴大家游戲要求。
應用文應該著力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活動載體的設計、平臺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機會,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讓學生把應用文充分“用”起來。比如,開學了可以讓學生寫一份新學期的學習計劃;教師因有事要調(diào)課,可讓學生寫一份調(diào)課通知告知大家;語文教師要向其他教師借教具時,可以讓學生代寫一張借條;發(fā)現(xiàn)學校圖書館的書不夠豐富時,可以讓學生給校長寫一份建議書等。
應用文的教學是為學生的生活服務的。應用文教學的關鍵是“用”,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止步于“教”和“寫”,在“教”和“寫”的步驟完成后,一定不能少“用”的環(huán)節(jié),如此才能真正實現(xiàn)應用文的語用價值。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基于教材,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用適合的文字和文體來表達對生活的需求和熱愛。如班隊干部換屆選舉時,結合書上的競選稿,讓學生在書寫準備及競選的過程中,體驗勇敢表達自我的快樂;教學書信時,可結合學校的援疆結對行動,讓學生用信表達自己對學校的熱愛,對新疆同學的關心;還可以結合地方風景名勝讓學生寫導游詞,如寫參觀本地博物館、游覽園林的解說詞,然后聯(lián)系這些單位,讓學生在現(xiàn)場當講解員進行實踐體驗。又如舉行野炊活動前,可結合活動內(nèi)容,讓學生書寫策劃方案,從而了解預告事項和活動進程。比如給校長寫建議,教師可事先與學校領導約定,在學生送建議書后讓校長有針對性地就共性問題進行回復,這樣就能讓應用文真正“用”起來……這樣的教學密切聯(lián)系生活,學用結合,活學活用。既讓學生真切體驗到應用文的魅力,又能激發(fā)他們對語文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浙江省東陽市實驗小學 3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