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豐順湯坑第二中學 陳遠榮
?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國學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文梅州豐順湯坑第二中學陳遠榮
國學教育開展的效果如何,師資是關鍵。這就引出兩個問題,一是我們的國學教育應達至一個什么樣的深度,二是合格的國學教師的標準及其成長途徑是什么。
(一)國學教育應達至的深度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國學教育,其應達至的深度與廣度,與教師的認知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密切相連。據相關媒體報道,我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傳統(tǒng)文化通識教育的教材已然研發(fā)完畢,其教育的總目標為“青少年完美人格”。以此為指導開展初中階段的國學教育,至少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努力:
一是明確對初中生進行國學教育的目的。其一是道德教育,這與國學教育的根本——做人與安身立命密切相連。其二是人格教育,完美的人格是學生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證。將之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即是以之為基礎孕育出來的傳統(tǒng)人文精神。二是擴展國學知識學習的范圍。國學教育以讀為先。對初中生來說,讀之要義,一漸進,二廣博。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以文學為主,兼及其他。
(二)合格的國學教師的標準及達成
首先,對于合格的標準,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孟憲實曾有言:“一名合格的國學教師至少應熟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體系,認同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念?!被谶@樣的要求,教師要做到,第一是閱讀,喜歡閱讀的教師才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學生的閱讀。這樣的閱讀不僅指職業(yè)閱讀,還包括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進行的對文史哲、經濟、社會、心理等諸多領域的廣泛涉獵,以充實智庫,裨補精神。第二是研究教材但又不限于教材。研究教材的目的在于指導學生閱讀。
(一)國學學習環(huán)境的建設
學習環(huán)境建設的目的,其一在于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有意義學習的認知背景,其二在于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心向,使之浸潤于探索與思維之中。如在學生進行相關篇目閱讀時,可以古典音樂(如古琴曲)的播放作為其閱讀背景,既可幫助學生放松心情,亦可增加學生對國學意境的理解與產生共鳴;又如,可在教室內布置一些不同類型的色彩亮麗、莊嚴厚重古代畫作復制品(印刷品),幫助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亦可提升其審美標準、熏陶品質和性格;再如,教師的范讀引領以“身教”之法會直接引領和影響學生認可國學知識的價值。
(二)國學教育要與課本緊密相連
第一,學習相關課文的同時,要指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所出之原作。如學習《智取生辰綱》后,就應指導學生進一步閱讀《水滸傳》第十六回全回章節(jié),進而閱讀原著全本,并結合相關歷史學習以了解我國北宋時期農民起義背景下的相關社會現實,認知古代人民的抗爭精神;學習《楊修之死》,就應指導學生以課文為基礎進一步閱讀《三國演義》這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從文學的角度了解三國時期各統(tǒng)治集團之間的政治與軍事斗爭,并指導學有余力和古文基礎較好的同學進一步閱讀陳壽的史作《三國志》,對比認知文學與史學的差異。第二,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時間選擇,作閱讀經典所需,如早讀、自習課閱讀、課前十分鐘閱讀等。于其方式,既可是學生自讀也可借助校園廣播進行誦讀,或者舉辦相關朗讀比賽;于其內容,與教材相關,初一年級可加入《千字文》《三字經》等蒙學讀物,初二年級可加入《大學》《禮記》等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的部分章節(jié),初三則可適當增加史部與子部中相關篇章,如古代小說的閱讀等。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國學經典的博大精深與睿智宏偉等特點,也使其部分章節(jié)對習慣了短閱讀與淺閱讀的初中生來說,難免會有晦澀難懂之惑,并造成抑制其閱讀興趣之負面效應。所以,教師在學生閱讀經典的過程中必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如答疑釋惑或進行趣味解讀等,既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其內涵所在。同時,教師也要注意經典閱讀過程中的絕對化與神圣化,引導學生辨證閱讀,認知經典產生的時代背景,并在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過程中進行揚棄,即如孟子所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在中小學的語文課堂中開展國學教育日益成為一種趨勢和需要,要求廣大才初中語文教師,一要提高自身的國學修養(yǎng),二要研究開展國學教育提高其實效的方法。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