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陽●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一中(350624)
?
巧妙結合記憶規(guī)律掌握物理學習過程和方法
李福陽●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一中(350624)
心理學家根據(jù)記憶信息保持的時間長短,將人的記憶規(guī)律分成三個層次: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反時記憶.怎樣能將瞬時記憶、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投入的學習時間.
記憶規(guī)律;學習方法;學習時間
要學好物理,無非是要解決好“學什么”和“怎么學”這兩個問題.長期以來,大部分學生怕學物理,或者物理一直學不好,主要就是沒有解決好上述兩個問題.
對于第一個問題,解決的辦法比較簡單,因為每年都有印發(fā)當年的高考考試說明,教師主要依據(jù)考試說明的要求來指導學生要學什么,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即可.
而對于第二個問題,是長期困擾很多學生的主要問題.“怎么學”,就是用什么方法來學,以及通過哪些過程來學.針對這兩個方面,我結合人腦記憶的規(guī)律來闡述我的看法.
心理學家根據(jù)記憶信息保持的時間長短,將人的記憶分成三個層次: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時記憶的存儲時間大約為0.25秒至4秒、短時記憶的存儲時間大約為5秒至1分鐘、長時記憶的存儲時間大約為1分鐘以上.三個層次的記憶并沒有絕對的界限,長短因人而異.長時記憶可達十幾天,或幾個月,或幾年,甚至一輩子.
我利用學生上一節(jié)課的過程來介紹這三個層次的記憶和對學習方法的啟示.假設學生上某節(jié)課之前都沒預習,則這節(jié)課的內容對大家來說都是新的知識.當老師介紹某項內容時,參與聽課的同學都聽到了老師的講解,馬上都記住了老師講課時所發(fā)出的每個音符和從黑板上看到的每個字符,這就是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但是很快,大家又都把剛才記住的內容遺忘掉一部分,甚至全部忘掉.若剩下一部分內容經(jīng)一小段時間(如1分鐘)還沒有忘記,這就是長時記憶.能否把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記下的內容轉化為長時記憶,取決于學生是否專心聽課并積極思考.如果只是隨便聽聽,或三心二意,則能轉化為長時記憶的比例很少.有些學生專心聽講,主動思考老師所講的每個內容,則這些內容在學生的頭腦中經(jīng)反復地思索、辨析之后,停留在學生的頭腦中或長或短一段時間,如幾個小時,或幾天,或十幾天,因人而異,也因聽課時的精神狀態(tài)和思維積極程度而異.
人的記憶能力是很有限的,學生在課堂上從老師講課中所獲取的有用信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都由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所以一些重要信息必須通過課堂筆記保留下來,以便課后分析和記憶.課堂筆記要記的是:①講課重點、精華,如總結性、提示性、評議性話語;結論的推導過程;老師的補充內容.②聽課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筆記是給自己看的,可自創(chuàng)“語言”,不拘一格,要簡潔濃縮.課后要整理,去除無需保留的內容,再使保留下來的內容條理化、系統(tǒng)化.當然,為了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方法,上課前是應該預習的.預習主要分為三個過程:
1.理解教材.了解教材內容,理解教材中提到的知識和方法,把核心知識和方法背下來.
2.找出疑難.整理自己不懂的問題,批注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以便在聽課時驗證.
3.嘗試練習.試著做做課后練習,如果某個題目不會做,要么是對教材的知識點不熟悉,要么是解題方法沒掌握.如果是知識點不熟悉,則重新研讀教材內容;如果是方法沒掌握,也從教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若是以上措施都還不能解決問題,則做好記錄,上課時要留心學習這類問題對應的知識和解法.
預習過程是學生自主認識和思考知識的過程,很多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反復斟酌醞釀,已由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迅速轉化為長時記憶,并進一步向更長時記憶轉化,其效果比在課堂上聽講更顯著.
長時記憶記住的內容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遺忘.為了把知識記得更加牢固,就必須不斷復習和鞏固已學過的知識.比如利用下午第三節(jié)自習課和晚自修來復習當天學習的知識,并利用習題加以應用和延伸;利用周末時間復習當周學習的知識;在月考之前復習當月學習的知識;在期中考之前復習半學期以來的知識,在期末考之前復習本學期學習的知識.這樣一來,就實現(xiàn)了把知識由長時記憶向更長時的記憶逐步推進.
善于學習的學生通過不斷復習、訓練和總結使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不斷由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推進,或由長時記憶向更長時的記憶推進,并使很多知識和方法進入了長時記憶的最佳狀態(tài)--熟練后程度.知識和方法的記憶達到熟練后程度時,對這些知識和方法的應用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至一個很高的層次.打個比方,小孩子學走路,開始由于力量不夠,經(jīng)驗不足,經(jīng)常會跌倒.經(jīng)過一階段的嘗試和練習后,只要身體健全,再不聰明的孩子也能走得穩(wěn)穩(wěn)當當.我們現(xiàn)在走路,上、下樓梯,并不需要思索一步要走多遠,身體要保持什么姿勢才不至于跌倒,而是自然放松,有時閉著眼睛也能走一段路,甚至能跑,能跳.這就是對走路方法的掌握達到了熟練后程度,熟能生巧、生變.考試時,同樣一道題目,有些學生看了老半天,不懂其題意,而有的學生第一行未看完,已知道這道題目大致要考什么,題目一看完,思路已了然于胸,這就是知識和方法的掌握達到了熟練后程度的表現(xiàn).
綜上所述,學生有效學習知識的過程大致可分為預習、聽課、復習鞏固三個階段,而三個階段又各有具體的一些學習過程.通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由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逐步轉化為長時記憶,又進一步轉化為更長時記憶,一部分直至熟練后程度.學習的效果好與不好,就取決于學生是否投入足夠多的時間,科學地落實好上述各個階段的學習.
G632
B
1008-0333(2016)24-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