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五官中郎將探微

      2016-04-13 07:10:56趙九洲宋倩
      石家莊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官職五官

      趙九洲,宋倩

      (石家莊學(xué)院a.歷史文化學(xué)院曰b.黨政辦公室袁河北石家莊050035)

      五官中郎將探微

      趙九洲a,宋倩b

      (石家莊學(xué)院a.歷史文化學(xué)院曰b.黨政辦公室袁河北石家莊050035)

      五官中郎將在漢代是重要的郎官首腦,掌握較大職權(quán)。東漢末年五官中郎將發(fā)展到巔峰狀態(tài),成為僅次于丞相的行政首腦。曹魏以后該官職走上下坡路,漢晉間政局的若干變化對其演變有深刻的影響,最終五官中郎將被徹底廢除。

      五官中郎將;郎官;職掌;演變

      兩漢時期五官中郎將地位頗為重要,至漢末成為最顯赫的官職之一,此后逐漸沒落。正史對該官職的記載極為簡略,而后世學(xué)者也殊少留意,筆者尚未見到專門研究的論著。研究秦漢中央官制與郎官制度的論著間或會提及五官中郎將,但挖掘深度都非常有限。本文擬在前人基礎(chǔ)上進一步梳理史料,對該官職進行全面考證,深入探討該官職的基本狀況、職掌、發(fā)展演變及盛衰原因等。

      一、設(shè)置源起

      (一)釋名及其在兩漢的發(fā)展

      春秋時期即有關(guān)于五官的記載,《左傳·昭公二九年》蔡墨答魏獻子問即稱:“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菊痪涿ⅲ鹫蛔H?,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1]昭公二九年可見五官是將官職設(shè)定與五行觀念揉合而形成的概念。西漢時期五行觀念愈發(fā)盛行,史料中“五官”的相關(guān)記載更加豐富,或籠統(tǒng)指代百官,或指較尊貴的某官職。

      秦時郎官已分為中郎、郎中、外郎三種,而中郎地位最尊。漢武帝以后雖有變化,中郎地位仍比較高。統(tǒng)領(lǐng)中郎的首腦即為中郎將,入東漢而三署定型,五官、左、右三中郎將各統(tǒng)一署郎吏。[2]285-288三中郎將以五官中郎將居中,地位最高,其他兩中郎將分居左右。

      綜上所述,地位最尊貴的中郎首腦應(yīng)該就是五官中郎將初創(chuàng)時的含義。

      《太平御覽》引《漢官儀》:“五官中郎將,秦官也,秩比二千石,三署郎屬焉。”[3]卷二百四十一《北堂書鈔》引《漢官儀》亦稱:“五官、左、右中郎將,秦官也,秩比二千石。凡郎官,皆主更直,執(zhí)戟宿衛(wèi)?!盵4]均認定五官中郎將為秦官,但秦代史料無聞。有學(xué)者認為:“漢武帝在漢初‘三郎'的基礎(chǔ)上,把中郎一分為三,遂又派生出議郎、侍郎兩種,并相應(yīng)地設(shè)置了三中郎將,即以五官中郎將統(tǒng)中郎,左中郎將統(tǒng)謁者,以右中郎將總議郎?!盵5]25則五官中郎將似成熟于武帝時期。

      西漢關(guān)于五官中郎將的記載并不多見,《漢書》中只有寥寥四五條,多在西漢之末及新莽時期。相關(guān)記載則大都集中在東漢以后,可見兩漢之交似是五官中郎將崛起的關(guān)鍵時期。至遲在新莽時期,五官中郎將已成為皇帝至為倚重之官職,地位穩(wěn)步上升。東漢建立后,并沒有斬斷這一發(fā)展脈絡(luò),而是沿著其原發(fā)展軌跡繼續(xù)前進。

      學(xué)者在論述兩漢時期的郎官制度時,一致認為郎官有由親近到疏遠和由內(nèi)朝向外朝轉(zhuǎn)移的變化,[2]293-299,[5]26,[6]36-37五官中郎將也有類似的情況。雖然步入東漢,五官中郎將逐漸由“親近而疏遠”,但“東漢三署頗類行政人員訓(xùn)練所或儲養(yǎng)所,光祿勛中郎將亦非內(nèi)宮禁衛(wèi)之職,惟以管理郎署為主要職務(wù)”[2]299,五官中郎將逐漸執(zhí)掌了人事大權(quán),而且常加侍中,與皇帝關(guān)系依舊極為密切。此后,權(quán)力反較西漢大大膨脹。至曹丕時,五官中郎將發(fā)展到了其巔峰狀態(tài)。

      (二)特點

      關(guān)于五官中郎將的史料,流傳下來的非常少,對其進行全面介紹的是《漢書》與《后漢書》中的三條記載。

      《漢書·百官公卿表》稱:“郎中令,秦官,掌宮殿掖門戶,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勛。屬官有大夫、郎、謁者,皆秦官。又期門、羽林皆屬焉……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議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將,秩皆比二千石?!盵7]卷十九上

      《后漢書·百官志二》光祿勛條則又稱:“光祿勛,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宿衛(wèi)宮殿門戶,典謁署郎更直執(zhí)戟,宿衛(wèi)門戶,考其德行而進退之。丞一人,比千石。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本注曰:無員。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無員。五官郎中,比三百石。本注曰:無員。凡郎官皆主更直執(zhí)戟,宿衛(wèi)諸殿門,出充車騎。唯議郎不在直中?!盵8]志第二十五

      《后漢書·和帝紀》注引《漢官儀》:“三署謂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將以司之??e孝廉以補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屬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凡有中郎、議郎、侍郎、郎中四等,無員?!盵8]卷四

      分析上面所引幾條史料,可知漢代五官中郎將有以下若干特點:

      其一,為光祿勛(郎中令)下轄的屬官,官秩比二千石,地位高于左、右中郎將,僅次于光祿勛。史載:“(張奮)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將,轉(zhuǎn)五官中郎將,遷長水校尉?!盵8]卷三五嚴耕望也有“五官中郎將地位較尊,前漢已然”[2]291之語。

      其二,常態(tài)下,下轄官職有五官中郎、五官侍郎與五官郎中,這三種官職的人數(shù)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傳記中可見者,任五官中郎者只有三國吳之滕牧[9]卷五十,任五官郎中的有東漢靈帝熹平四年之馮光[8]卷九二與吳孫權(quán)時之朱據(jù)、謝承[9]卷五七,卷五十,五官侍郎無聞。特殊情形下,屬官會極度膨脹,下文再詳細剖析,此處不贅。

      其三,五官中郎將主要管轄五官郎。五官郎在東漢是三署郎中最尊貴的一種,孝廉年五十以上才為五官郎。

      其四,據(jù)《漢書》記載來看,五官中郎將可簡稱為五官將。有其他史料佐證,如光祿勛下轄官署分為若干部分,史稱“自五官將至羽林右監(jiān),凡七署”[8]卷一一五。又漢初皇叔劉良遭人彈劾,原因是“與五官將車相逢”[8]卷二九時態(tài)度惡劣,再如正月旦朝會時“左右中郎將位東南,羽林、虎賁將位東北,五官將位中央”[8]卷九五。而《三國志》中把擔(dān)任五官中郎將的曹丕稱為五官將的史料非常多,不再一一列舉。

      二、職掌

      五官中郎將的具體職掌,上文所引史料都語焉不詳,這里只能結(jié)合傳記史料勾勒一下其大致情況:

      (一)掌人事安排之權(quán)力

      身為光祿勛下屬的五官中郎將起初即具有典選、調(diào)補、管理、培訓(xùn)郎官之職能,此職能在東漢中后期大大強化。有學(xué)者指出:“東漢郎署幾乎完全成為后備官員儲備、培訓(xùn)的處所,故東漢的三署郎官主要用來補吏,既可以補中央系統(tǒng)的官吏,又可以補地方郡國官員?!盵5]27亦可看出五官中郎將在選官過程中的重要性。東漢前期馬嚴任五官中郎將,“數(shù)薦達賢能,申解)結(jié),多見納用”[8]卷二四。漢末黃琬任五官中郎將時與光祿勛陳蕃“共典選舉,不偏權(quán)富”,“舊制,光祿舉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異者為茂才四行。時權(quán)富子弟多以人事得舉,而貧約守志者以窮退見遺,京師為之謠曰:‘欲得不能,光祿茂才。'于是琬、蕃同心,顯用志士,平原劉醇、河?xùn)|朱山、蜀郡殷參等并以才行蒙舉。蕃、琬遂為權(quán)富郎所見中傷,事下御史丞王暢、侍御史刁韙。韙、暢素重蕃、琬,不舉其事,而左右復(fù)陷以朋黨。暢坐左轉(zhuǎn)議郎,而免蕃官,琬、韙俱禁錮。”[8]卷六六,卷六一圍繞人事問題竟發(fā)生了一場如此大的風(fēng)波,亦足見五官中郎將在人事選舉方面地位之重要。建安年間,大批文人聚集在曹丕周圍,除與曹家威勢有關(guān)外,恐亦與曹丕直接操縱人事權(quán)不無關(guān)系。

      (二)主持重要禮儀活動

      1.行冊封之禮

      冊封重大官職時,為表示隆重由五官中郎將參與或主持。史載:“拜御史大夫為丞相,左右前后將軍贊,五官中郎將授印;拜御史大夫,二千石贊,左右郎將授印?!盵10]卷二四又如鄧騭出軍平叛立下大功曾受到高規(guī)格的冊封,史載:“于是詔騭將左右羽林、北軍五校士及諸部兵擊之……冬,征騭班師。朝廷以太后故,遣五官中郎將迎拜騭為大將軍。”[8]卷一六而晉武帝欲以鄭袤為司空,“遣五官中郎將國坦就第拜授”[11]卷四四,以示隆重。

      冊封后宮嬪妃時特定級別需由五官中郎將主持。晉人魏舒認為:“今選六宮,聘以玉帛,而舊使御府丞奉聘,宣成嘉禮,贄重使輕。以為拜三夫人宜使卿,九嬪使五官中郎將,美人、良人使謁者,于典制為弘?!盵11]卷四一雖終未施行,但其所言似是兩漢舊制。

      2.行吊喪與追策之禮

      東漢東平王劉蒼去世后,朝廷派人吊問,史載:“明年正月薨……遣大鴻臚持節(jié),五官中郎將副監(jiān)喪,及將作使者凡六人,令四姓小侯諸國王主悉會詣東平奔喪,賜錢前一億,布九萬匹?!盵8]卷四二又漢末胡廣死后,葬禮也很隆重,“使五官中郎將持節(jié)奉策贈太傅、安樂鄉(xiāng)侯印綬,給東園梓器,謁者護喪事,賜冢塋于原陵,謚文恭侯?!盵8]卷四四另外可考見之五官中郎將參與的相關(guān)活動有耿恭母親死后的奪情[8]卷一九,馬援去世多年后的追策[8]卷二四,陰興夫人、袁逢與孫程死后的追謚。[8]卷三二,卷四五,卷七八

      (三)參與禮儀、外交和典章制度等方面重大國事的討論和決策

      東漢初年,祭祀儀式未確立,“至十九年,盜賊討除,戎事差息,于是五官中郎將張純與太仆朱浮奏議:‘禮,為人子事大宗,降其私親。禮之設(shè)施,不授之與自得之異意。當(dāng)除今親廟四……'”[8]卷九九,光武帝召集公卿等官商議,雖最終未采納,但重視程度是非常高的。在討論和決策過程中,五官中郎將有時能力挽狂瀾發(fā)揮至為重要的作用,如匈奴南北分裂時,朝臣對于如何應(yīng)對眾說紛紜,時任五官中郎將的耿國力排眾議,稱:“臣以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令東捍鮮卑,北拒匈奴,率厲四夷,完復(fù)邊郡,使塞下無晏開之警,萬世安寧之策也。”[8]卷一九光武帝采納其建議,冊封南單于,為北方邊境贏得了長久安寧。而蔡邕主張正定六經(jīng)文字時,一同上奏靈帝的朝臣中,有五官中郎將堂谿典。[8]卷六十

      (四)充當(dāng)外交使節(jié),尤以三國吳為典型

      司馬昭死后,吳派人吊問:“寶鼎元年正月,遣大鴻臚張儼、五官中郎將丁忠吊祭晉文帝?!盵9]卷四八史書又載“孫皓與晉平,使者丁忠自北還”[9]卷六一,不稱五官中郎將而稱使者,則充當(dāng)使者似當(dāng)為五官中郎將之固定職掌。又吳主孫休時有五官中郎將薛珝,“至蜀求馬。及還,休問蜀政得失,對曰:“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wù)浴盵9]卷五三而通鑒卷七十九泰始元年條又稱:“春,三月,吳主使光祿大夫紀陟、五官中郎將洪璆與徐紹、孫彧偕來報聘。”[12]卷七十九

      此外,五官中郎將為光祿勛的下屬,則還有“宿衛(wèi)宮殿門戶”,應(yīng)當(dāng)握有一定的兵權(quán),但因史料非常缺乏,就不過多闡述了。

      三、極盛時期的五官中郎將

      (一)曹丕與五官中郎將

      曹丕在曹操死后九個月即一舉篡漢,進身的官階就是五官中郎將,“魏太子為五官中郎將,天下向慕,賓客如云”[9]卷一一。曹丕據(jù)五官中郎將數(shù)年而未調(diào)任其他官職,始任職在建安十六年(211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9]卷一,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時仍任此職,“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shè)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9]卷一,其任此職至少六年之久。查閱《三國志》《后漢書》和《資治通鑒》,從建安二十二年起至篡位時止,沒發(fā)現(xiàn)他擔(dān)任過其他官職,足見這一官職到漢末已成為炙手可熱的實權(quán)官職。

      曹丕任職時期該官職發(fā)生了一系列顯著的變化,總結(jié)如下:

      其一,地位急劇上升。此前五官中郎將只是光祿勛的屬官,地位比諸卿低一級??刹茇温殨r,漢獻帝允許“置官屬,為丞相副”[9]卷一,顯然已經(jīng)超越諸卿,僅次于丞相而凌駕于百官之上,實際上擁有了駕馭整個中央政府的權(quán)力。

      其二,出現(xiàn)了新的屬官。漢獻帝任命曹丕時特意提及“置官屬”,可具體有那些官職卻語焉不詳。詳查史傳,可考見者有以下幾種:

      (1)長史。如“文帝為五官將,(涼)茂以選為長史,遷左軍師”;又邴原“代涼茂為五官將長史,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太祖征吳,原從行,卒”[9]卷一一。

      (2)五官將文學(xué),無定員。任該職者有夏侯尚、徐干、應(yīng)瑒、劉廙、蘇林等人。[9]293,599,601,614,621

      (3)門下賊曹。如“文帝為五官將,召(盧)毓署門下賊曹”[9]卷二二;又“文帝為五官將,召(郭)淮署為門下賊曹,轉(zhuǎn)為丞相兵曹議令史,從征漢中”[9]卷二六。

      (4)功曹。常林曾任此職,史稱:“文帝為五官將,林為功曹?!盵9]卷二三

      (5)司馬。可考者有趙戩,史載:“曹公平荊州,執(zhí)戩手曰:‘何相見之晚也。'遂辟為掾。后為五官將司馬,相國鐘繇長史,年六十余卒?!盵9]卷三二

      未見于史書記載的官職可能更多,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官職一如公府的官屬,也分曹辦事,可見五官中郎將掌握了行政大權(quán)。

      其三,不再是郎官首腦。史書留下了“魏無三署郎,猶置其職”[13]卷四十的記載而沒有變化過程的詳細記載。剖析其發(fā)展脈絡(luò),當(dāng)是在漢末曹丕任職時五官中郎將已經(jīng)升格為行政首腦而丟掉了郎官首腦的身份。這一點對其日后的衰亡也有重要影響。

      (二)河西張氏與五官中郎將

      僅曹丕一例似還不足以充分說明五官中郎將地位之重要,不過無獨有偶,筆者又在史書中找到了表明五官中郎將位高權(quán)重的另一例證:“永和元年,以世子重華為五官中郎將、涼州刺史?!盵11]卷八六永和為東晉穆帝年號,元年時當(dāng)公元345年。早在晉武帝時已經(jīng)廢除五官中郎將,此時張駿特意把該官職再抬出來裝點門面,似乎世子和涼州刺史的官職都不夠顯赫,必待加上五官中郎將一銜才夠威風(fēng),才能明白無誤地表明張重華的繼承人身份,個中深意亦頗值得玩味。

      遺憾的是只有這么一條過于簡單的記載,詳細情況無從查考。但張氏父子的舉措模仿曹氏父子的色彩比較濃厚,料當(dāng)與漢末情形相差不遠。

      (三)對走向極盛原因的探討

      原先只為光祿勛屬官的五官中郎將,何故能在漢末突然就凌駕于百官之上而成為第二實權(quán)官職呢?其實履霜而堅冰至,這也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其日趨重要的變化軌跡當(dāng)然與其自身的若干特點分不開。

      首先,三郎署歷來為清望之官署,而五官中郎將又比左右中郎將尊貴。得據(jù)此職者往往為舉孝廉或社會上極有聲望之人。如《后漢書·耿弇傳附國傳》:“國字叔慮,建武四年初入侍,光武拜為黃門侍郎,應(yīng)對左右,帝以為能,遷射聲校尉。七年,射聲官罷,拜駙馬都尉。父況卒,國于次當(dāng)嗣,上疏以先侯愛少子霸,固自陳讓,有詔許焉。后歷頓丘、陽翟、上蔡令,所在吏人稱之。征為五官中郎將。”[8]卷十九又如《后漢書·周章傳》:“及憲被誅,公卿以下多以交關(guān)得罪,太守幸免,以此重章。舉孝廉,六遷為五官中郎將。”[8]卷三十三再如《后漢書·江革傳》:“建初初,太尉牟融舉賢良方正,再遷司空長史。肅宗甚崇禮之,遷五官中郎將?!盵8]三十九類似史料很多,不再一一列舉。官因人而貴,此種因素在五官中郎將演變中的影響恐不能忽視。

      其次,五官中郎將多兼侍中,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們知道侍中南朝宋后常為實際宰相,北魏曾稱為小宰相,而隋唐為真宰相。漢代雖職權(quán)不重,但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實際地位還是很重要的。五官中郎將本身的特有職權(quán)與侍中的特殊地位相結(jié)合,無疑會成為和皇帝極為親近的官員,這對五官中郎將崛起的作用亦不容低估。

      來看一些史料中的例子。通鑒卷五十四漢桓帝延熹二年條:“帝從容問侍中陳留爰延:‘朕何如主也?'對曰:‘陛下為漢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對曰:‘尚書令陳蕃任事則治,中常侍黃門與政則亂。是以知陛下可與為善,可與為非。'帝曰:‘昔朱云廷折欄檻,今侍中面稱朕違,敬聞闕矣。'拜五官中郎將,累遷大鴻臚?!盵12]卷五十四是以侍中而拜五官中郎將?!稘h書·房鳳傳》:“大司馬票騎將軍王根奏除補長史,薦鳳明經(jīng)通達,擢為光祿大夫,遷五官中郎將。時光祿勛王龔以外屬內(nèi)卿,與奉車都尉劉歆共校書,三人皆侍中?!盵7]卷七十五是五官中郎將而兼侍中?!稘h書·王莽傳》:“伊休侯者,歆長子也,為侍中五官中郎將,莽素愛之?!盵7]卷九十九又《漢書·外戚恩澤侯表》亦稱孔永“以侍中五官中郎將與平晏同功侯”[7]卷十八。此處則直接兩職并舉。相關(guān)史料《后漢書》中還很多,此處不贅。

      再其次,東漢后期五官中郎將掌握了較大的人事權(quán)力,對其地位的上升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前文已有分析,此處不再贅述。

      最后,五官中郎將本身地位頗高,卻又不及公卿顯赫,曹丕擔(dān)任此職不至于過分引人注目,曹氏父子可以暗渡陳倉,最終達到控制朝政的目的。

      四、五官中郎將的衰亡

      漢末五官中郎將走向極盛,但事物都會盛極而衰,五官中郎將自也不能例外。一到曹丕篡漢,五官中郎將也就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曹丕雖沒有馬上廢除五官中郎將,卻大大削弱了其職權(quán),使其由漢末之變態(tài)向此前之常態(tài)回歸。但三署郎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五官中郎將在丟掉行政權(quán)的同時也無可挽回地失去了人事權(quán)與清望的地位,從此開始衰亡。

      到曹魏后期,五官中郎將完全形同虛設(shè)。《三國志·魏書·梁習(xí)傳》注引《魏略·苛吏傳》:“舊俗,民謗官長者有三不肯,謂遷、免與死也。類在弘農(nóng),吏民患之,乃題其門曰:‘劉府君有三不肯。'類雖聞之,猶不能自改。其后,安東將軍司馬文王西征,路經(jīng)弘農(nóng),弘農(nóng)人告類荒耄不任宰郡,乃召入為五官中郎將?!盵9]卷十五不堪郡宰之人而得任此職,則其地位可想而知。

      三國吳、蜀兩國均設(shè)此官,吳國之五官中郎將多見于外事活動中,已見前文。蜀之五官中郎將相關(guān)史料只找到一條:“五梁者,字德山,犍為南安人也,以儒學(xué)節(jié)操稱。從議郎遷諫議大夫、五官中郎將?!盵9]卷四二其職掌情況不詳,料當(dāng)與漢代同,職權(quán)一般。

      入晉,還有關(guān)于五官中郎將的零星記載。如晉武帝太康年間魏舒建言冊封三夫人、九嬪應(yīng)分別由諸卿、五官中郎將主持儀式,則此時五官中郎將復(fù)歸于九卿之下;又晉武帝欲以鄭袤為司空,派五官中郎將國坦到其府第宣詔,此時職掌復(fù)歸于冊封禮儀方面之事務(wù);前涼時期亦曾有此官職。相關(guān)史料前文均已引用,此處不贅。

      此外,筆者并未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晉代五官中郎將的其他史料。《宋書·百官志下》稱:“左中郎將,右中郎將。秦官,漢因之。與五官中郎將領(lǐng)三署郎。魏無三署郎,猶置其職。晉武帝省,宋世祖大明中又置?!盵13]志第三十據(jù)前引《晉書·魏舒?zhèn)鳌分辽偬的觊g還有五官中郎將,其廢除當(dāng)在西晉統(tǒng)一后。惜乎《晉書·職官志》不載,具體哪一年廢除已不可考。五官中郎將復(fù)置于大明六年,據(jù)《宋書·孝武帝紀》載,是年正月乙未“置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官”[13]本紀第六。其后五官中郎將的發(fā)展脈絡(luò)只在《通典·職官十一》中找到了語焉不詳?shù)挠涊d:“魏無三署郎,猶置左右中郎將。晉武帝省左右中郎將官。宋孝武大明中,復(fù)置,銀章青綬,武冠絳朝服,佩水蒼玉。齊左右中郎將屬西省。梁代并分司丹禁?!盵14]卷二十九翻檢《南齊書》沒有找到五官中郎將的相關(guān)記載,其時似已無此官?!端鍟ぐ俟僦尽份d梁代官制:“又左右前后四將軍,左右中郎將,屯騎、步騎、越騎、長水、射聲等五營校尉,武賁、冗從、羽林三將軍,積射、強弩二軍,殿中將軍,武騎之職,皆以分司丹禁,侍衛(wèi)左右?!盵15]志第二十一提及左右中郎將而無五官中郎將,則梁代可確證無此官。從此以后,歷代的官職中再也找不到五官中郎將的身影了。左、右中郎將則在后世得以延續(xù),但已然淪落為地位并不十分高的中級武官,與漢代迥不向侔。

      五、結(jié)語

      五官中郎將在漢魏之際極度絢爛后即急轉(zhuǎn)直下,至?xí)x武帝廢除,到宋孝武帝時短暫設(shè)置后即再遭永久廢除。初看起來,不過是一個官職的興衰演變而已,其背后的奧妙還是頗值得我們細細玩味的。

      皇權(quán)與相權(quán)的矛盾是整部中國政治史極重要的一條主線,相權(quán)其實不能狹隘地限定為宰相之權(quán),而應(yīng)推廣為高級官僚或事實上的高級官僚之權(quán)?;实鄄粌H防范宰相,也防范其他任何可能對皇權(quán)造成威脅的實權(quán)官僚。此外,帝王創(chuàng)立帝業(yè)過程中憑依的關(guān)鍵官職往往成為忌諱而被廢除,如相國,司馬昭、司馬炎父子相繼為魏相國而建立晉朝,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分別以相國代晉、宋、齊、梁,而楊堅、李(也均以相國取代前朝,他們都是在立國后旋即廢除相國。至唐末朱溫以相國篡唐后,這一歷史上此起彼伏的篡位鬧劇中的獨特道具才最終銷聲匿跡。再如尚書令,本為尚書省的長官,職權(quán)頗大,隋代已不常設(shè),至唐,太宗籍此得以在權(quán)力角逐中勝出,登基后遂空其位,此后即名存實亡。又如殿前都點檢,為后周侍衛(wèi)軍殿前軍的長官,趙匡胤籍此篡周為宋,即位后雖保留都點檢的名號,實際亦不復(fù)置,不久即被廢除。

      五官中郎將的最終廢除也當(dāng)與此種防范心理有關(guān),曹丕以此職位而身登九五,難免要防范別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曹丕上臺后雖未立即予以廢除,但不遺余力地削減職權(quán)當(dāng)在情理之中。至曹魏末年,五官中郎將已然無足輕重,但其潛在危險還在,晉武帝時果斷地將其廢除。至劉宋孝武帝時雖然又予以恢復(fù),但也僅是曇花一現(xiàn),不久即再遭廢除,此后歷代再未設(shè)置。

      職官制度是了解政治史的重要鑰匙之一,通過把握職官可以洞徹紛紜變換的世事與詭譎復(fù)雜的政局。本文深入探討了五官中郎將的發(fā)展流變情形,若能以小見大使讀者更好地理解郎官制度和把握漢魏之間政局演變脈絡(luò),筆者將深感榮幸。

      [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嚴耕望.秦漢郎吏制度考[M]//嚴耕望史學(xué)論文選集: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

      [3]李昉.太平御覽[M].北京:中華書局,2011.

      [4]虞世南.北堂書鈔[M].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2.

      [5]史云貴,于海平.外朝化與平民化:中國古代郎官考述[J].史學(xué)月刊,2004,(1):24-31.

      [6]成祖明.郎官制度與漢代儒學(xué)[J].史學(xué)集刊,2009,(3):34-40.

      [7]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8]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9]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0]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

      [11]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2]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13]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4]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

      [15]魏征.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8.

      (責(zé)任編輯程鐵標(biāo))

      A Probe into Wuguan Zhonglang Jiang in Han Dynasty

      ZHAO Jiu-zhou1,SONG Qian2
      (1.School of History&Culture;2.President's Office,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35,China)

      Wuguan Zhonglang Jiang was an important head of Langguans in the Han Dynasty.It had a great authority,developing to the peak in the en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became a chief executive,which was second to the prime minister.It began to decline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Caowei reign. The political changes of the Han and Jin Dynastie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hange of Wuguan Zhonglang Jiang.At last,it was abolished.

      Wuguan Zhonglang Jiang;languan;duty;change

      K207

      A

      1673-1972(2016)02-0040-05

      2016-01-12

      趙九洲(1980-),男,河北武安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環(huán)境史、經(jīng)濟史、社會生活史研究。

      猜你喜歡
      官職五官
      “五官”一詞源于五個人
      宰相這一官職怎么來的?
      畫五官
      古代的任免升遷
      心中有天平
      五官的檢討會
      五官的檢討會
      五官爭美
      西夏佛經(jīng)所見官職名人名述考
      西夏研究(2016年4期)2016-07-10 12:08:14
      人的五官
      邯郸市| 友谊县| 和田市| 东明县| 即墨市| 建宁县| 萝北县| 南汇区| 镇安县| 修文县| 祥云县| 河源市| 龙泉市| 宣恩县| 新乡市| 大足县| 阿克陶县| 青神县| 庆安县| 宝丰县| 洮南市| 新田县| 宁远县| 东至县| 岫岩| 会同县| 怀化市| 河西区| 潮安县| 潞城市| 盐津县| 温州市| 康保县| 洛扎县| 迁西县| 无为县| 花莲县| 仙桃市| 海丰县| 额尔古纳市|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