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震茅
?
中國電視紀錄片批評的現(xiàn)實意義及多元表達
□金震茅
摘要:電視紀錄片批評主要是指通過對紀錄片作品的解讀,對電視紀錄片主題及價值和畫面藝術作出評價。本文對新時期電視紀錄片批評的意義與表達方式進行了理性的思辨和闡釋,目的在于引導受眾科學地分析電視紀錄片作品和相關的電視紀錄片活動,以期取得良好的紀錄片傳播效果。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批評;意義;表達
電視紀錄片批評如同文學批評一樣,其實質是一種“派生藝術”(俄羅斯著名作家索爾仁尼琴語),是因批評電視紀錄片而產(chǎn)生的作品。電視紀錄片批評能夠引導受眾科學地分析電視紀錄片作品,讓受眾正確理解電視紀錄片,使編導能合理吸收電視紀錄片批評的內(nèi)容,充分把握和提升紀錄片內(nèi)在質量,提高電視紀錄片的制作水準,因此它對于電視紀錄片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電視紀錄片批評主要探究的是對紀錄片作品的解讀,是對電視紀錄片相關活動和紀錄片作品的評價與反思。電視紀錄片主體和具體的拍攝過程,紀錄片作品、藝術風格、類型、受眾的接受活動,以及電視紀錄片在整體上與社會的聯(lián)系和它的選擇規(guī)律等等,都會進入電視紀錄片批評的視野。電視紀錄片批評最終是為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服務的,目的在于增強編導把握電視紀錄片主題和藝術的能力,擴大電視紀錄片的社會影響。
(一)受眾反響:原生態(tài)的電視紀錄片批評形態(tài)
電視紀錄片批評是一種與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深刻聯(lián)系的批評話語,它通過與紀錄片作品及其相關的電視紀錄片活動進行意識形態(tài)對話的方式,張揚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當然這種價值只有在受眾的解讀中才能生機勃勃,而受眾反響是一種原生態(tài)的電視紀錄片批評形態(tài)。
首先,電視紀錄片面對受眾反響,應該時刻注意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受眾不同的反響,給電視媒體在紀錄片編導拍攝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在播出電視紀錄片作品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電視紀錄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而且還要考慮到紀錄片播出的現(xiàn)實性和社會效果。
其次,電視紀錄片面對受眾反響,應當主動接受受眾的批評。在關注受眾反響的同時,紀錄片工作者必須要有靈敏的政治嗅覺、高尚的政治品格、扎實的業(yè)務功底,準確地把握方向,拍攝出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優(yōu)秀的紀錄片作品。
第三,新媒體面對受眾反響的原生態(tài)特點。一是電視網(wǎng)站上的受眾反響通常意義上不像紙質媒體上發(fā)表的文章那樣邏輯縝密、語言優(yōu)美,但是卻能夠全面反映出受眾對電視紀錄片的所得所感。二是電視紀錄片批評需要大眾化。網(wǎng)絡新媒體可以讓盡可能多的受眾參與到電視紀錄片批評中來,這是電視紀錄片批評功能的要求,也是網(wǎng)絡新媒體的優(yōu)勢所在。三是相對于由編輯部把關的傳統(tǒng)電視紀錄片批評,網(wǎng)絡新媒體對紀錄片的批評具有更強的隨意性。微博、微信、論壇等有時難免會出現(xiàn)不嚴謹甚至偏激的觀點,甚至會有人利用網(wǎng)絡新媒體平臺炒作自己,這些都需要網(wǎng)絡新媒體適當?shù)陌盐蘸蛻獙Α?/p>
(二)實踐意義:開展電視紀錄片批評的動力因素
電視紀錄片批評的實踐意義是由其性質所決定的,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首先,強化電視紀錄片的社會價值。電視紀錄片批評是對紀錄片作品的概括、總結、評價、引導。電視紀錄片批評對紀錄片的關注是對時代文化心理和社會時代精神的重點把握。電視紀錄片一經(jīng)播出,就會在不同程度上產(chǎn)生社會影響。電視紀錄片要為廣大受眾所正確接受和深刻理解,充分發(fā)揮其審美教育作用,離不開電視紀錄片批評。電視紀錄片批評能夠對紀錄片作品的社會價值作出一般受眾不易作出的正確判斷和充分闡發(fā),在編導與受眾之間架設橋梁,在電視紀錄片園地里確立正面的評價導向,從而有效地強化電視紀錄片作品的社會價值。其次,指導編導的電視紀錄片文本寫作。高爾基認為:“批評,必須教導如何寫作?!保ā段乃嚪耪劇罚╇娨暭o錄片批評通過廣泛的紀錄片作品的評價,分析電視紀錄片作品的成敗得失,給編導的文本寫作以深刻的啟迪。同時電視紀錄片批評一方面把編導的紀錄片文本寫作經(jīng)驗提高到理論上,并加以科學的闡釋和概括,另一方面把電視紀錄片作品的社會評價和受眾的褒貶反饋給編導,讓編導通過反思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作水平。其三,培養(yǎng)受眾的欣賞能力。杜勃羅留波夫指出:“批評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說明隱藏在藝術家創(chuàng)作內(nèi)部的意義?!保ā逗诎档耐鯂罚╇娨暭o錄片批評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紀錄片作品,對受眾進行欣賞指導,提高受眾面對電視紀錄片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一方面電視紀錄片批評揭示紀錄片編導和拍攝技巧、表達方式、結構形式等藝術規(guī)范、文體規(guī)范產(chǎn)生形成的機制,另一方面揭示紀錄片文本寫作主題、立意、題材的發(fā)生形成機制,有助于受眾對電視紀錄片作出準確的把握與深刻的鑒賞。其四,促進電視紀錄片理論建設。電視紀錄片理論必須以紀錄片實踐為基礎,電視紀錄片批評是連接二者的橋梁。電視紀錄片批評通過對紀錄片精品的研究、闡釋和總結,從理論上演繹電視紀錄片編導和拍攝的規(guī)律,為電視紀錄片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沒有電視紀錄片批評這一基礎,電視紀錄片理論的原則、原理以及整個體系,就不可能迅速而科學地建立起來。
(三)精神維度:對歷史與現(xiàn)實的判斷
電視紀錄片批評要激濁揚清,給受眾以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電視紀錄片批評理應發(fā)揮重要的導向作用。首先,電視紀錄片批評最重要的使命是發(fā)現(xiàn),不僅僅要發(fā)現(xiàn)紀錄片作品的不足和缺陷,更重要的是,它還要去發(fā)現(xiàn)紀錄片中那些優(yōu)秀的部分,那些真正有創(chuàng)造性的編導拍攝和傳播經(jīng)驗。在電視紀錄片批評的過程中要警惕簡單的二元價值判斷和線性思維,力求做到以誠動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這需要一個批評者要有思想的直覺,有良好的判斷力,有批評的勇氣。其次,電視紀錄片批評者要有凜然正氣。電視紀錄片批評者立場要堅定,心態(tài)要淡泊。堅守人格理想,擺脫物欲誘惑,保持獨立思考的個體空間。正如別林斯基所言:“說你所不想說的話,用自己的信念投機,這不僅不如沉默或忍受貧窮,甚至不如干干凈凈地死掉?!彪娨暭o錄片批評者對社會和紀錄片作品要有責任感,要有獨立的思想、敏銳的判斷力和獨立的批評意識。其三,電視紀錄片批評要有善意。電視紀錄片批評要最大限度地切近編導的實際和紀錄片作品的實際,也要體現(xiàn)廣泛的受眾觀點,這其實是很重要的,也是容易被電視紀錄片批評忽視的方面。電視紀錄片批評中所推舉和倡導的善意,在于電視紀錄片批評者不管紀錄片的表達對象是熟悉還是陌生,只要有潛力,都要真誠地給予幫助和指點,以極端認真的態(tài)度來對待。當然善意的電視紀錄片批評并不是不指出紀錄片作品的不足,應當允許有尖銳的批評,但是這種尖銳的批評還是以善意的建議和良好的愿望為最基本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有了勇氣、正氣與善意,就可以極大地豐富電視紀錄片批評的精神內(nèi)核,給受眾帶來的是語言和思想上的賞心悅目。
(四)媒介變化:電視紀錄片批評的現(xiàn)實語境
媒介變化主要是指網(wǎng)絡新媒體的出現(xiàn),網(wǎng)絡新媒體為我國電視紀錄片批評開辟出一個新的風景,對我國電視紀錄片批評的發(fā)展起到有益的促進作用。
首先,空間上的迅速性。網(wǎng)絡新媒體在媒體傳播上具有新優(yōu)勢,電視紀錄片批評進入網(wǎng)絡新媒體是一種潮流。近年來,一些紀錄片批評者自己開設個人微博、微信平臺,發(fā)表對電視紀錄片作品的看法,這樣能夠讓電視紀錄片批評的聲音更容易傳播,也引起了廣泛的反響。當然,由于網(wǎng)絡點對點或者朋友圈的匿名傳播方式,使得網(wǎng)絡的草根特點和某些非理性特點被呈現(xiàn)出來。其次,表意上的廣泛性。網(wǎng)絡新媒體由于參與者眾多,電視紀錄片批評更容易發(fā)表受眾的見解,批評意見能表達最廣泛的思想和情感。其三,確立“網(wǎng)絡影響力”這一新的批評指標。網(wǎng)絡新媒體已經(jīng)成為電視紀錄片批評信息聚集、設置議程的最重要的載體之一,網(wǎng)絡影響力主要包括:知名度、關注度和紀錄片網(wǎng)絡收視率指標。網(wǎng)絡影響力指標是從網(wǎng)絡的角度對電視紀錄片作品和相關紀錄片活動進行批評研究,探索了從網(wǎng)絡影響力的全新角度評估電視紀錄片的社會反響,在網(wǎng)絡傳播背景中顯示了電視紀錄片批評的當代意義和價值。
當下的電視紀錄片批評實踐中暴露出來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在迷失與偏離之中消解了自我。
(一)批評的泛化
電視紀錄片批評者有意無意地將紀錄片批評的外延無限擴大,什么都可以成為批評的對象。電視紀錄片批評不再限于紀錄片作品的解讀和評價,而是熱衷于對紀錄片現(xiàn)象中時髦話題的追逐,甚至有些時髦話題還跟紀錄片沾不上邊。電視紀錄片批評泛化為一種共同的批評話語,也就失去了自己獨特的價值,實際上解構了電視紀錄片批評存在的嚴肅性、合法性和邏輯性。
(二)批評的浮躁
電視紀錄片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使電視紀錄片批評者既感到惶惑和壓力,又覺得興奮與騷動,彌漫著一種浮躁不安的情緒,無法靜下心來思索并探討電視紀錄片批評自身的理論,不能真正深入探究電視紀錄片批評的規(guī)律性問題。結果是電視紀錄片批評文章粗制濫造,批評水準急劇下降,批評精品日漸減少,電視紀錄片批評由于缺乏應有的厚重而使自身的話語空間變得平面化、淺顯化。
(三)批評規(guī)則的喪失
電視紀錄片批評規(guī)則的模糊甚至缺乏,導致批評的日益主觀化、隨意化,誰都可以言說,怎么言說都行,沒有起碼的思想標準與藝術標準,電視紀錄片批評者理論意識的淡薄和道德責任感的缺失是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電視紀錄片批評必須尋找和確立自己的批評規(guī)則和邏輯意義,建立一個公認的、權威性的批評規(guī)則。在輿論導向和審美意識的標準上,電視紀錄片批評必須努力探尋和揭示紀錄片作品中所蘊涵的普遍規(guī)律和真理,以期做出正確的評價。
批評視角的轉換是新時期以來電視紀錄片批評轉型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也是電視紀錄片批評現(xiàn)代性品格建立的一個重要標志。電視紀錄片批評應堅持紀錄片作品的研究——因為只有關注紀錄片自身,才能使電視紀錄片批評更加專業(yè)化、科學化。
(一)電視紀錄片批評多元化發(fā)展狀態(tài)
電視紀錄片批評存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批評、精英批評和大眾批評三種主要批評力量,形成了電視紀錄片批評的整體力量和多元化發(fā)展狀態(tài)。從批評視角而言,批評隊伍力量的整合和分化,必然使視角呈現(xiàn)出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同時,電視紀錄片批評多元化也會出現(xiàn)接受對象多元化、接受主體多元化和接受效果多元化的傾向。
(二)多維批評視角的構成因素
電視紀錄片多維批評視角的構成因素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其基本思路和思維方法是定位于“多元化”上的。其多維格局的構成因素大體有四個方面。
第一,批評對象的多維構成角度。電視紀錄片批評多維批評視角替代單維視角是力圖改變批評的角度單一化、固定化、模式化的弊端,主張建立立體的、整體的、動態(tài)的、相對的、多線的批評視角。當然并非說電視紀錄片批評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面對電視紀錄片這一多維立體的動態(tài)整體對象,應該有一個多維視角的批評視域和語境,應該有一個從社會到紀錄片作品、編導和受眾的完整統(tǒng)一的紀錄片整體批評觀。
第二,批評主體的多維選擇角度。電視紀錄片批評主體依據(jù)各自的批評觀,會有各自不同的選擇角度。批評主體的多元化需求決定了多元化的選擇角度,如果電視紀錄片批評都是用同一種理念和方法、同一個角度、同一個結論,電視紀錄片批評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電視紀錄片多維批評角度應該有一個更為寬闊的批評視域,才有可能揭示出批評對象的立體性、完整性和多面性,才能揭示出電視紀錄片的本質特征以及規(guī)律,才能盡可能發(fā)揮出電視紀錄片批評者的主體性。電視紀錄片批評的創(chuàng)新,選擇角度的創(chuàng)新是一個重要方面,這樣為多維批評視角提供了視角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和多樣性。
第三,批評理論的多維批評視角。每一種電視紀錄片批評理論或批評模式、方法、流派,都會提供一種批評視角、批評視野、批評話語形式和批評語境。中國電視紀錄片批評面臨著創(chuàng)造的時代,無論是繼承也好,借鑒也好,目的還是為了創(chuàng)新,為了建立和建設中國電視紀錄片批評理論,以便更好地指導中國電視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實踐。
(三)多維批評視角確立的科學意義
首先,電視紀錄片批評角度的多維視域將紀錄片批評引入一個更為寬闊和深化的大背景中,作全方位的詮釋和評價,在紀錄片與社會、紀錄片與自我定位的各種關系中來認識電視紀錄片的功用,從而認清電視紀錄片的本質、地位和價值。因此,多維批評視角的確立會引起電視紀錄片實踐和電視紀錄片理論的全方位的變革和發(fā)展。
其次,電視紀錄片多維批評視角展開了紀錄片批評的視域和語境。電視紀錄片批評是一種視野更開闊,綜合性、整體性、多樣性更強的批評,它一方面提供了比傳統(tǒng)紀錄片研究要更為廣闊的視野,提供了新的電視紀錄片研究角度和電視紀錄片研究資源。另一方面也提供了電視紀錄片研究的多維文化視域和視角,從而也提供了整體、綜合的紀錄片觀。因此,電視紀錄片批評多維視角的確定,一方面是實踐紀錄片創(chuàng)作、電視紀錄片批評的結果,另一方面又從理論和實踐上豐富和發(fā)展了電視紀錄片研究,特別是電視紀錄片批評理論的建設。
第三,電視紀錄片多維批評視角的確立豐富了紀錄片交流的意義。當代中國電視紀錄片批評應更多地致力于創(chuàng)建進行紀錄片雙向交流、平等對話的平臺,特別是確立中外電視紀錄片文化交流和對話的平臺以及溝通的視域,確立立足自身、走向世界的眼光。因此,多維批評視角的確立對于紀錄片的交流和對話,對于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電視紀錄片走向世界是大有裨益的,對于拓展比較電視紀錄片批評的研究視野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
(作者系江蘇省常熟電視臺副臺長,高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