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信達外國語學校 丁燕萍
?
班級文學社 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載體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信達外國語學校 丁燕萍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梢姡魑慕虒W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無疑是一出重頭戲,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作文有畏難情緒。即便是一些優(yōu)秀學生,遇到作文課,也總是面帶愁容;對于那些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作文更像是一座不易攀登的高山。因此,有必要對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開辟小學作文教學新的載體。
(一)大量練筆扼殺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從筆者了解的情況看,絕大部分的語文老師把作文教學擺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每課小練筆,每周寫周記,希望通過大量的練筆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也不否認,離開了一定量的寫作實踐,就談不上寫作能力、寫作水平的提高。但試想,僅僅有量的保證就夠了嗎?缺乏必要的指導和有效的評價,練筆就成了一種形式,不僅徒增了學生的煩惱,還成了扼殺學生寫作興趣的殺手。這樣的練筆,哪來質量可言?
(二)閉門造車導致了學生情感的虛假
目前的課堂作文教學中,孩子們總是圍繞老師出的題目冥思苦想、閉門造車。這種近乎與世隔絕的封閉式作文訓練,導致學生的作文或七拼八湊,或無話可說,或假話連篇。孩子們因為缺乏生活的體驗,作文內容顯得蒼白無力,毫無真實性可言。
(三)過度指導限制了學生獨特的思維
新課程的單元作文,教材的要求較高,學生往往寫不好。于是,老師不遺余力的引導、啟發(fā)代替了學生的獨立審題、選材與思考,把學生置于完全被動的地位:學生不是從生活中獲得感知,萌發(fā)了想要表達的愿望,提筆寫下自己的見聞與感受,而是帶著老師的命題去“搜尋材料”。更有不少教師過度地用范文,使學生對寫好作文更是缺乏自信:認為自己經(jīng)歷的事沒有范文上的“有意義”而不敢選擇,自己的語言沒有范文上的“規(guī)范”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構思沒有范文上的新穎而羞于動筆。過度的指導,使學生不能實事求是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大大限制了學生獨特的思維。
要改變這種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必須從教學觀念上予以根本的變革,而班級文學社正是改變這種僵化的、陳舊的習作教學的一種新載體。筆者嘗試的班級文學社,就是擇優(yōu)錄取有表達意愿的孩子,將他們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輪流進行寫作,互相學習、互相借鑒,教師參與其中的批閱和評價,從而達到全班學生作文水平整體提高的一種新的習作形式。筆者經(jīng)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班級文學社為小學的習作教學提供了新的載體。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胩岣邔W生的習作水平,關鍵在于他是否有強烈的表達意愿。一直以來,我們的作文訓練最慣用的手法就是教師命題學生寫作,然而遺憾的是缺乏創(chuàng)意、新意的命題,很難激起學生的寫作熱情。而諸如周記之類的習作訓練,教師又完全放任不管、聽之任之。因此,盡管師生雙方都費煞苦心,但收效甚微,甚至還產(chǎn)生了一些負面作用。而班級文學社這種新的載體,學生感到新奇、有趣,特別是文學社的成員是擇優(yōu)錄取的,學生有一種自豪感。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寫作的熱情,就有了表達的欲望,就會變被動為主動。
(二)多主體評價是增強信心的動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根據(jù)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卑嗉壩膶W社正為習作多種形式的評價提供了載體。它可以變過去唯一的教師評價為多主體評價。在班級文學社的作文本上,除了教師進行評價以外,我們還可以讓同學讓家長也參與評價的過程。學生在完成作文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激勵,更多的建議。這種多主體評價的方式是增強學生信心的動力。
(一)建立合作小組是有效活動的前提
1.建立小組
班級文學社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小組的合作。筆者將有表達意愿的孩子在報名基礎上進行擇優(yōu)錄取,成立合作小組,每組四名同學,輪流完成周一至周四的作文。合作小組的建立也在成熟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
A.自由組合
開始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由組合,一般是尋找好朋友成立合作小組。在自由組合的小組里,大家都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毫無保留地發(fā)表自己的建議。這樣的組合形式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
B.優(yōu)良搭配
由教師分配組內的成員,每個小組中的成員有優(yōu)等生,有良好生。設計這樣的組合形式,意圖就是通過同伴互助,使良好生的寫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C.同水平同組
優(yōu)良搭配也有弊端,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缺乏競爭的環(huán)境,不能更上一層樓。因此,實行同水平同組,簡單地說就是將寫作好的學生分在一組,寫作一般的學生分在一組。將同水平的同學安排在一組,使組員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這也成了激勵學生不斷提高習作水平的一種好舉措。
D.隨機抽取
同水平同組使小組之間的競爭變得不那么公平,特別是良好生組合在一起的小組,對優(yōu)等生組的成績望塵莫及。因此,嘗試了隨機抽取組組的方式,將全班學生的名單分別寫在小紙條上,每次隨機抽取的四名同學即成為一個小組。這樣構成的小組成員男女生搭配,優(yōu)良結合,小組間的競爭會更加公平。
應該說,不同的分組形式都有它的優(yōu)勢和劣勢。筆者在實施的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情況在不斷進行調整。
2.推選組長
分組以后,要求各組選拔一位熱愛寫作、工作責任心強、熱心為同學服務、辦事靈活的孩子做組長,組長的職責有:負責督促本組組員及時做好作文本的交接工作,確保每人每周都能寫好一篇作文;可以為本組確定作文的主題,可以及時調整本組成員習作的順序,解決競賽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想辦法掃除競賽中的障礙;督促組員填寫好目錄以及訂正作文中的錯別字。
3.設計組名
在建立小組后,請學生為自己組取一個好聽的名字。每個合作小組的組員發(fā)揮集體的智慧,紛紛設計組名,如:夜雨晴空、旗開得勝、冰菊物語、紫蝶冰情、冰湖秋月、行云流水、河西虎嘯等,學生既感興趣又自豪。這一過程也能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將組名用最漂亮的字寫在標簽上,貼在封面的左下角。
(二)明確活動要求是成功習作的保障
建立合作小組后,如果就此放手讓學生寫作,那和寫周記并無區(qū)別,教師還必須提出要求,讓學生按照要求進行活動,以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
1.作文輪流撰寫
在寫作前,教師強調要求:各組內組員依次輪流寫作,每天一篇,內容、體裁不限,且必須在次日一早上交。在寫作過程中,如有學生無話可寫,筆者就引導他從日常學習生活中發(fā)掘材料,組內成員亦可為其出謀劃策。
2.評價采用星級制
為鼓勵學生,作文采用星級制打分。有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數(shù)字本身說明不了孩子的具體學力成績?!薄皩W生不需要分數(shù),因為分數(shù)會阻礙他們對知識的渴求,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學習壓力,使他們不能愉快地學習和生活?!睂W生完成習作后,筆者會根據(jù)完成習作的態(tài)度及習作的質量為他們打上“☆”,并寫上激勵性的評語,以期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興趣,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3.習作進行定期交流
講評是作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筆者特意將每周五晨讀時間調整為習作交流與講評的時間。對此,學生異常期待,期待自己的作文能進行交流。
4.小組評比優(yōu)勝
為刺激合作小組之間的競爭,我們開展作文優(yōu)勝小組的評比活動,評比出50%的優(yōu)勝小組。評比結果公布在教室后墻的布告欄中,獲勝小組的每位組員除了獲得精神獎勵外,還能得到一份小小的物質獎勵。
(三)實行獎勵是激發(fā)興趣的動力
1.交流優(yōu)秀作文(前面已有介紹)
2.推薦到文學刊物
對于優(yōu)秀的作文,筆者會要求學生將它打印好發(fā)送到老師的郵箱。除了將作文刊登在《家校聯(lián)系錄》或學校的校園網(wǎng)中外,還會向文學刊物推薦。幾年來,筆者所任教的班級中有多名學生的習作在《城鄉(xiāng)導報》《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小學生創(chuàng)新作文》等刊物中發(fā)表。
3.設立寫作獎項
筆者設置了 “班級小作家”“冰心文學獎”“班級諾貝爾文學獎”的獎項。凡一年中班級文學社作文累計有8次獲得六星級,就可以獲得“班級小作家”的稱號;如果在評上“班級小作家”后累計再有8次獲得六星級,也就是合計有16次獲得六星級,就可以獲得“冰心文學獎”稱號;在評上“冰心文學獎”之后,累計再有8次獲得六星級,也就是說合計有24次獲得六星級,并且有習作在刊物中發(fā)表,就可獲得“班級諾貝爾文學獎”。
4.出版“青檸文學社”專刊及學生個人???/p>
在成立“班級文學社”初,我們將班級文學社命名為“青檸文學社”。出版“青檸文學社”專刊,這也是學生寫好作文的不竭動力。每學期的最后一個月,由班級文學社社長挑選出認真負責、文字功底相對較強的學生成立編委會,挑選出滿意的作品進行編輯、排版、校對、出版,人手一份。對于特別努力,作文完成質量特別高的孩子,筆者為其出版作文專刊。
總而言之,班級文學社使學生養(yǎng)成了時時處處仔細觀察生活的習慣,使自己的眼睛和大腦不斷敏銳起來,使生活成了習作不竭的源泉。文學社的成立讓學生感受到了寫作的樂趣,培養(yǎng)了小組成員團結合作的能力。它不失為切實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轉化傳統(tǒng)寫作觀念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