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第二實驗小學 黃 麗
?
引領(lǐng)孩子在詩歌王國里馳騁
——聽孫雙金老師執(zhí)教兒童詩有感
江蘇省濱??h第二實驗小學 黃 麗
中國被稱為詩的王國,從先秦到明清,詩歌見證了中華民族三千年的文明歷程。詩是浩瀚的中華文化的沉沉載體,陶冶了悠悠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尋找心靈家園的赤子。作為一名教師,有責任讓我們的孩子愛讀書、愛寫詩,在他們純潔的心靈里喚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真善美的渴望。
從兒童心理特點看,兒童詩依附于生動、美妙的形象;音節(jié)鏗鏘,節(jié)奏明快,瑯瑯上口,對兒童最具吸引力。優(yōu)美的詩歌旋律,能使孩子們愉快、熱烈的情緒持久不衰。我們的學齡兒童不但會欣賞詩,而且可以寫出好詩。著名兒童詩人圣野說:“一個自幼受過兒童詩熏陶的人,長大肯定是個有是非觀、有真性情的好人!”通過對童詩教育的理性考察,童詩教育在實現(xiàn)著美育的功能,是以語言為載體的思維訓練,兒童詩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品質(zhì),童詩創(chuàng)作是最好的語言實踐活動等教育功效。
有幸聆聽孫雙金老師執(zhí)教的《陽光》和《太陽》兩首兒童詩,讓我受益匪淺。現(xiàn)以孫老師的案例片斷,談?wù)勎覍O老師兒童詩教學的感受。
臺灣林文寶先生在《兒童詩歌研究》之《兒童詩歌的特質(zhì)》一章中認為:兒童詩的特質(zhì)就是音樂性。詩與散文的不同之處在于聽覺上的感受,即是詩歌豐富的音樂性,而這也是詩的語言讀來具有自然美感的要素。兒童詩更是如此,詩中精心設(shè)計安排的節(jié)奏、韻律、反復、摹聲等,均增添了詩句本身的魅力,令人瑯瑯上口、愛不忍釋。而讓孩子感悟詩的這種韻律感,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誦讀。
……
師:你最喜歡哪一句?
生:我最喜歡最后一句“陽光,在媽媽的眼里,亮著……”我覺得媽媽很溫馨,陽光是更溫馨了。
師:這句話寫出了媽媽的溫馨,媽媽對你的愛。你來讀讀看。
師:你還喜歡哪一句?
生:陽光在溪上流著。
師:陽光在溪上流著,多自由啊!你來讀看看。
……
師:“陽光在窗上爬著,陽光在花上笑著”你讀的時候?qū)⒈砬閹е?,讀到笑的時候讓大家感覺到笑起來,讀到爬的時候,讓人感到是慢慢地爬,誰能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呢?
學生很投入地朗讀。
師:我們還可以加上動作來讀。
不露痕跡的朗讀指導,讓孩子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讀詩。此時此刻,孩子們讀詩的熱情高漲,興趣盎然。
詩歌創(chuàng)作思維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思維,它既與幻想、聯(lián)想密切相關(guān),又與現(xiàn)實生活在頭腦中的印象不可分割。孫老師有意識地開始對學生進行了一些思維訓練。把學生推到學習的臺前,孫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主動發(fā)現(xiàn)中學會詩歌的創(chuàng)作手法。
師:老師把“陽光在窗上爬著”改成“陽光在窗上照著”好不好?
生:不好,陽光本來就是照著的,這樣說沒意思。
生:“爬著”比較生動有趣,讓我們感覺陽光就像一個可愛的小孩。
師:如果用“照著”就是大白話,沒有詩意。用“爬著”,在你的眼中,陽光變成什么?
生:小孩。
生:可愛的小孩。
……
師:這就是詩的語言。
師:《陽光》這首詩中,哪一句話有不妥?
生:我覺得“陽光在溪上流著”這句話不妥,溪水本來就是流的,不像“陽光在窗上爬著”那樣生動。
師:你真了不起!你來說一句。
生:陽光在溪上蹦著。
師:你就是一位小詩人!這個“流著”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生:陽光在溪上走著。
生:陽光在溪上跑著。
生:陽光在溪上叫著。
生:陽光在溪上喊著。
師:你們認為“叫著、喊著、唱著”哪個好?
生:陽光在溪上唱著。
師:詩的語言應(yīng)該是美的語言。
生:陽光在溪上舞著。
......
引導學生聚焦詩歌獨特的詞語,在潛移默化中學生關(guān)注了詩歌獨特的用詞。孩子們的眼光是那樣的聰敏獨特,他們的想象是那樣靈巧新奇,他們的語言是那樣的富有詩意,詩心在想象中躍動。
“每一個孩子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只要在教學方法上打開創(chuàng)作的源泉,就能使詩人的琴弦發(fā)出美妙的樂聲。” 教師應(yīng)該充分地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他們自由馳騁。
在學習《太陽》這首詩時,孫老師循循善誘的告訴學生:“詩人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要有一雙靈敏的耳朵。”
師:在山頂,太陽是被( )。
生:太陽是被獅子吼出來的。
生:太陽是被烏云趕出來的。
生:太陽是被大象甩出來的。
……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精彩的瞬間在課堂上閃爍。學生想象的焰火噴涌而出,小手如林,爭先恐后的說著。兒童詩能夠充分表達他們的心愿,也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
兒童詩是詩歌的一種,具有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情感豐富等特點。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但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大都僅停留在學生品讀賞詩的層面上,很少進行寫詩的創(chuàng)作指導。孫老師在教學中進行了大膽嘗試:同學們,今天我們讀了《陽光》和《太陽》這兩首詩。如果讓你們來寫一首詩,你們想寫什么?學生有說寫白云,有說寫夜晚……
通過前面的學習鋪墊,再讓學生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通過這一步步學習的深入,學生對詩的創(chuàng)作沒有難度了。正如孫老師說的:誰說你們不能成為詩人,你們比大詩人厲害多了。兒童是一個最富有想象力的群體,他們在接觸周圍世界時,頭腦中會產(chǎn)生許多新鮮、奇異的想法,會創(chuàng)造出許多生動、鮮活的形象。
下面是學生現(xiàn)場創(chuàng)作的小詩:
(一)四季相
我給四季各畫了一張相:
春天是溫柔的媽媽,
夏天是熱情的姐姐,
秋天是慈祥的奶奶,
冬天是不愛說話的爺爺。
(二)星星
星星是夜晚的眼睛,
一眨一眨的。
星星是調(diào)皮的小孩,
和月亮嬉戲。
星星是明亮的臺燈,
給夜晚趕路的人照明。
從學生在交流中我們也看到了這節(jié)課學習的效果。這正是因為孫老師的一步步階梯式的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向詩歌創(chuàng)作的殿堂。
一首首小詩讓我們看到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許多作品與名字,只怕是我們成人也不一定想得出吧!只要給我們的孩子機會,調(diào)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還將給我們更多驚喜!放飛童心,讓我們的孩子翱翔在自由的天空,讓他們的思維飛 翔、讓他們的創(chuàng)意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