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和躍
?
尊重時間,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文/金和躍
在討論一些大多數同學容易出錯的問題時,在得到不太確定的答案時,作為教師往往在這時候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時常能夠發(fā)現這樣的場景:在學生討論正激烈時老師宣布停止討論;學生言語未盡時被教師打斷或終止;沒有給學生足夠看書時間就請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板演后出現錯題由教師迅速點評等等。
的確,一堂數學課只有40分鐘,時間就是生命,這無可厚非。如果這些環(huán)節(jié)有存在的價值,請在時間上尊重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討論、去思考、去發(fā)現、去體驗。否則,這些匆匆而過的環(huán)節(jié)占用這寶貴的40分鐘,才是真正的浪費,不要也罷?!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苯逃^不能夠以犧牲學生學習時間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樣的有效是片面的、機械的、急功近利的、沒有人性的,應該摒棄。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迸袛鄬W生回答是否正確或是否合理,是教師組織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與學生交流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回答延遲判斷,等待學生去思考、判斷。比如,如果出現學生對課上內容有新的理解和發(fā)現,不妨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去試著練習一下。因為有了充足的時間思考發(fā)現,學生才能判斷自己的發(fā)現是否正確。總之,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教學,騰出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判斷,是對方法創(chuàng)造者極大的尊重和鼓勵,更是一種的激勵,從而有效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袑ζ涓信d趣的事情,才舍得花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殷勤期待,激勵學生,讓學生舍得花時間去探索、嘗試,從而為學生延長思考練習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采用“踢球”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踢”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討論一些大多數同學容易出錯的問題時,在得到不太確定的答案時,作為教師可以故意“踢球”給學生:“是嗎?大家議一議。”這時候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適合學生思維的方法才是好方法,這是教師善于“踢球”,舍得給學生時間,取得的效果。
數學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簡單、流暢。因此,在教學中不要“節(jié)外生枝”,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出現了72-44+85后,又追問“還有別的方法嗎?”又展示了72+85-44這種方法,有學生對比觀察發(fā)現,把“44”和“85”調換位置進行計算,結果不變。這樣的發(fā)現,給本節(jié)課“在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這一教學重點帶來負面影響。而這一系列事情的發(fā)生的罪魁禍首源于“節(jié)外生枝”的提問“你還有別的方法嗎”。由于不容易再重新梳理其邏輯性,所以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學習障礙。只有“理清主線,分清主次”為指導,不“節(jié)外生枝”,合理安排,把時間用在刀刃上,才能夠切實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正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每個人都倍加珍惜。但不能夠因為此,而去剝奪學生思考、討論、實踐等方面的學習時間。只有保證了學生應有的學習時間,才能夠真正體現對學生的尊重。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岸區(qū)珊瑚實驗小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