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一考生
?
從未走遠(yuǎn)
鹽城市一考生
鄉(xiāng)下的晌午,烈日當(dāng)空。躺在汗津津的涼席上,熱風(fēng)一浪一浪地滾過,讓我難以入眠。風(fēng)摩挲樹葉都聽得清楚。忽然,院子西頭傳來一陣陣奇妙的聲音。
“咕咕,咕咕……”是院旁那一排青松里傳來的。青松長得茂密繁盛,樹上棲了不少鳥兒。此刻,鳥兒們正享受著中午的歡悅,恣情地歌唱。伴隨著咕咕聲,我再一翻身,入睡了。
回了城,我便再聽不到那神奇的聲音了。白天樓下馬路上收費(fèi)員與車主互相大聲地嚷著;老者蹬著三輪車,擴(kuò)音器里不知疲倦地喊著:收舊電視機(jī)、舊冰箱、長頭發(fā);晚上樓下燒烤攤濃煙滾滾,小青年喝著啤酒談?wù)搰掖笫?;更有鄰居大叔醉飲歸來引吭高歌。我便把窗戶關(guān)緊,隔斷這一切雜音,也隔斷了大自然的天籟之音。
“咕咕”們,你們?nèi)ツ睦锪??怎么見不到你們的身影?/p>
又一個早晨,我早早地醒了,鬧鐘未鳴,一看,才5點(diǎn)鐘。一絲新鮮的陽光已從窗簾縫中溢出。我索性拉開窗簾,推開窗戶,讓如鮮果汁般香甜的陽光淌進(jìn)我的房間。我愉快地迎接這晨曦的美好。
忽然,一陣“咕咕,咕咕”聲輕輕地飄至我的耳邊。是“咕咕”們!我驚著,喜著,把頭伸出窗外,盡力想一睹“咕咕”們的芳容。但是,幾棵郁郁蔥蔥的大樹,把“咕咕”們藏匿得十分嚴(yán)密。我只好坐下,獨(dú)賞這份清晨的美好。
沒想到這久違的“咕咕”們,竟然從未走遠(yuǎn)。這“咕咕”聲正如一簇碧清的泉水,清澈舒暢。這“咕咕”聲如久旱的甘霖,清心爽口。這“咕咕”聲如竹林間的一陣清風(fēng),葉影婆娑。這“咕咕”聲如故人相聚的一杯甜酒,頗具雅意。久違了,“咕咕”們?!肮竟尽眰?,久違了!
難得這早上一時的清靜,才有機(jī)會聆聽這久違的“咕咕”聲,才意識到,可愛的“咕咕”們,從未走遠(yuǎn)!
也許是城市的喧囂紛擾,使我們無心聽到這自然的天籟。也許是初三繁忙的生活,使我們無暇聽到這大自然的竊語。有多少自然的聲音,被噪聲遮掩,被瑣事阻隔,又有多少動聽的聲音潛伏在我們身邊,從未走遠(yuǎn)。
“咕咕”們,原來你們從未走遠(yuǎn)。
“叮叮咚咚……”,鬧鈴美妙的音樂奏響了。另一個房間的父母醒了,他們問:“兒子,睡得好么?”
“好,好極了!”
【閱卷簡批】大自然的天籟之聲我們都愛聽,在這個“面”上作者巧選了“咕咕”的鳥叫聲這個“點(diǎn)”來展現(xiàn)大自然天籟的美妙,以“咕咕”的鳥叫聲從未走遠(yuǎn)來抒寫投身大自然的感情,切入點(diǎn)小,選材新巧。鄉(xiāng)下靜謐晌午有鳥兒“咕咕”的神奇聲,城里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盡是嘈雜聲,形成對比;關(guān)窗隔斷城里的一切雜音,清晨推窗發(fā)現(xiàn)“咕咕”們從未走遠(yuǎn),這又是一比;層層對比使文章波瀾起伏,主題顯現(xiàn)。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并用,語句長短結(jié)合富于變化,語言耐讀耐品。文章結(jié)尾由“咕咕”的鳥叫聲延展到對自然界各種聲音的思考,進(jìn)而過渡到父母與自己的對話,言簡意深,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提升了文章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