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覓渡教育集團 張 嫣
?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能力
江蘇省常州市覓渡教育集團張嫣
【摘要】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作文要求更多地關注學生生命的健康發(fā)展,表達的實際需要、個體的自主體驗以及情感的自由宣泄。激勵學生坦誠地展示自己心靈深處的真實愿望;激勵學生充分抒發(fā)從生活中積累的真摯情感,鼓勵學生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高年級寫作能力提高輔導的時候,應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從學生發(fā)展的心理特點入手,結合適當的教學指導模式,在寫作練習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情感的表達能力等。
【關鍵詞】
小學語文寫作能力教學指導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語文學科在小學教學階段的重要內容。傳統的小學作文教學通常是由教師給出作文題目,指導學生按照固定的寫作模式,從仿寫開始;或者教師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或片段,從而使學生在寫作時能夠“有話可說”。這種作文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初學寫作的時候提高較快,但是,長此以往,這種作文教學方式往往產生一些弊端,例如有的學生仿寫得太多而忽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導致作文內容往往華而不實,千篇一律,沒有融進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真實情感。
結合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經驗,通過背誦和仿寫進行的作文教學通常適用于小學生初學寫作,而進入小學高年級后,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素材,表達真情實感。這時候,傳統作文教學方式容易產生反面作用,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因此,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教師應積極探尋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由于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發(fā)展階段特點,決定了他們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結合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避免傳統教學中以“文”為主的教學方式,而是應將學生的發(fā)展和需求作為教學的主題地位,圍繞學生的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對其進行指導。
例如,語文作文教學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的積累過程,通常所謂的仿寫教學只適用于初學者,而到了高年級,教師應鼓勵學生在仿寫得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的真實表達。而作文教學方式的轉變和作文教學本身一樣,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制定階段性作文教學目標,一步步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作文訓練,而不是一味的仿寫,亦或是拔苗助長似的灌輸式教學。
學習動機是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活動的原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包括學生的內在需求、教師的外在誘因以及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三個方面。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所謂的“外在寫作誘因”,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主動調節(jié)自己的寫作意識,從而形成內在強烈的寫作欲望和表達欲望。這樣能夠改變學生在寫作時的被動地位,實現學生“樂寫”的理想狀態(tài)。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每節(jié)課后的隨堂小練筆,選取優(yōu)秀習作在班級內部進行展示等方法,鼓勵和肯定學生,積極為學生搭建展示優(yōu)秀習作和互相欣賞、交流的平臺,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調動學生的內在寫作動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傳統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方法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思維方向和寫作手法的創(chuàng)造性嘗試,從而導致學生在寫作上容易“停滯不前”,沒有個性的表達和亮點的發(fā)現,久而久之,學生很容易對寫作產生抵觸甚至是厭煩的情緒,使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打壓,最終把寫作當做一種負擔。
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fā),積極探索適合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優(yōu)化作文教學,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合課外閱讀進行作文教學,就是一種有效且實用的教學策略。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活動。學生為了能夠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書,就會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喜歡書的作者、寫作背景以及書中的主要人物等。為了讓同伴們認同自己的觀點,學生會積極參加到討論活動中,從而主動、積極地進行表達。教師可以在學生表達欲達到最高點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和所要表達的內容用筆寫下來,以作文的形式進行交流,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所喜歡的書。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能夠讓學生真的有話想說,有內容要寫,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寫出自己真實的見聞感受,表達真切的情感,最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傳授寫作方法和技巧并不是要限制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而是通過一些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使學生能夠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見聞感受全面、真實地展現在筆尖。
對小學生的寫作訓練包括模仿寫作、專項寫作和分類寫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初學寫作時,可以通過模仿寫作讓學生學習和借鑒優(yōu)秀的寫法方法;而專項寫作,通過把文章的開頭、結尾、中間部分拆開,結合各部門的特點進行專項練習,實現“風頭”“豬肚”“豹尾”,從而使整篇習作精彩。
總之,在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的指導教學中,教師應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一步步熱愛寫作,學會寫作。通過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作文教學,將學生豐富的現實生活以及多彩的課外閱讀引入提高學生能力的指導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今后語文學科的學習和人生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