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寶應縣安宜實驗學校 衡曉燕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錯誤資源”利用策略
江蘇省寶應縣安宜實驗學校 衡曉燕
課堂教學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很多錯誤,這些錯誤的存在給教師備上課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但如果教師運用得當,在錯誤面前積極應對,因材施教,那么就能有效的利用這些“動態(tài)錯誤資源”,巧妙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動態(tài)錯誤資源利用策略
課堂教學是雙向的,即使教師準備周全,也難免“錯誤”發(fā)生,有時是因為教師臨場失誤導致的,有些是學生理解偏差出現(xiàn)的,這些疏忽有時導致課堂的實際發(fā)展與教師預先準備的教案不一致,這時,如果教師強硬地忽視這個“錯誤”,自顧自的繼續(xù)授課,不僅不利于實現(xiàn)課堂互動性,達到預設(shè)的教學效率,而且有損師生之間的情感、學生對老師的信任,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師坦然面對“錯誤”,笑對“錯誤”,有可能讓課堂教學變得更生動。例如,在《甜甜的泥土》一文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初讀的時候粗心大意沒有發(fā)現(xiàn)小亮有兩個媽媽,提問:“為什么小亮的媽媽不知道小亮在哪個班級?在小亮回家后反而讓他做過重的家務(wù)?”這時候教師不應該直接批評學生不認真閱讀課文,而應鼓勵學生多讀多想,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其中玄機,笑對“錯誤”,耐心指導,可以用反問等教學技巧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探究。例如,教師可以這樣回答同學:“這位同學說的好,為什么小亮的媽媽前后反差這么大呢?文章里有提到這一點嗎?”細心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文章里的媽媽一個是“過去的媽媽”,一個是“現(xiàn)在的媽媽”,教師接著可以說:“這位同學很細心,回答的非常棒,原來是有兩位媽媽呀,那么小亮知道這些奶糖是‘過去的媽媽’送的嗎?”學生便會去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線索:“小亮知道,因為文章中提到‘孩子驚喜極了,這最喜歡吃的奶糖好久沒嘗過了’,說明小亮現(xiàn)在的媽媽很少給他買這種糖或者根本不知道他喜歡吃這種糖,小亮‘微微思考了一下’之后,‘笑瞇瞇’的,他一定發(fā)現(xiàn)這是‘過去的媽媽’送給他的,并且小亮回家后的當晚‘夢見過去的媽媽笑著回來了,現(xiàn)在的媽媽垂著頭走了,真高興’,這都說明小亮發(fā)現(xiàn)這是‘過去的媽媽’送的奶糖!”像這樣笑對“錯誤”,積極引導,不僅可以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視,保護師生感情,又可以巧妙銜接提出預先準備的問題,鼓勵學生仔細閱讀文本,發(fā)現(xiàn)作者巧妙隱藏的線索。而且這個問題需要學生擁有較高的閱讀能力,由學生先提問,可以讓教師之后的反問更為自然合理,讓學生自然而然跟隨教師的步伐,進入課程探索中,這樣“錯誤”變成了教學之“磚”,激發(fā)了學生對文章的熱情,引出了學生的“金玉良言”,是語文教學課堂更活躍了起來,并且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深刻感悟到“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道理。
偶然而至的“錯誤”是教學過程中珍貴的資源,合理利用這種資源,可以讓人眼前一亮,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生機、富有魅力。
“錯誤”也是一種資源,教師可以主動設(shè)“錯”,讓學生掌握主動權(quán),教師從旁輔助,充分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豐富課堂教學趣味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在《濟南的冬天》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老舍先生煉字的功力,教師可以在故意讀錯優(yōu)美的句子,等待學生指出,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例如在學生基本熟悉課文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將“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一句故意讀錯成“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凍上,那些長枝的垂柳也越發(fā)有生機了!”讓學生比比:“哪一句的描寫更生動,為什么?”這樣可以提示學生,老舍先生運用了大量的擬人的修辭手法,讓濟南“活”了起來,比如這個例子中的“綠的精神”“不忍”“照個影兒”等等,讓讀者仿佛看到水藻、水和楊柳擁有不同的性格,它們的形象躍然于紙上,仿佛童話故事里不服輸?shù)挠率亢透挥型樾牡闹钦叩鹊?,讓文章讀起來更有趣味。教師還可以設(shè)置更高難度的錯誤,例如“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風聲”二字用得很好,教師可以在朗讀過程中將“聲”字去掉,如果有細心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教師便可以順勢表揚這名學生并且詢問學生為什么老舍先生用的是“風聲”二字,如果學生沒有發(fā)現(xiàn),教師也可以抓住機會啟迪學生認真閱讀,用自嘲或者其他教學方式引入這個話題中,比如讓學生們再讀一遍這個句子,“恍然大悟”的說:“原來是‘風聲’呀,我還以為是‘沒有風的’,可我覺得沒有‘風’更好,這樣的冬天才顯得溫暖嘛!”這樣可以啟迪學生比較“風聲”與“風”的區(qū)別:濟南的冬天是有風的,但是風十分輕柔,聽不到“風聲”,這樣更體現(xiàn)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
通?!板e誤”是難以預料的,但教師主動設(shè)“錯”,可以增加“錯誤資源”,讓“錯誤”更好的為教學服務(wù),不同的“錯誤”可以學生不同的啟迪,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并且主動設(shè)“錯”可以讓教師的形象更為親切,讓學生明白“錯誤”是人之常情,“錯誤”也可以讓人學到知識,從而讓教師的教學更富有靈活性。
在非課堂時候,也會出現(xiàn)許許多多的“錯誤”,例如在作文中,有些學生會寫出具有語病的句子,在默寫的時候,有些學生會更改詩句中的字詞。對于美麗的“錯誤”,教師可以利用起來。例如將“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的“雄雌”默寫成“雌雄”,在現(xiàn)代語文中,“雌雄”二字出現(xiàn)的頻率遠高于“雄雌”,學生混淆也無可厚非,這時,教師可以將這個“錯誤”直接的指出來,并且擴充學生的課外知識,告訴學生為什么寫的是“雄雌”而非“雌雄”。因為古詩除平仄要求外,押韻也有講究,而“雙兔傍地走”的前一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最后一個字是“離”字,那么就只能用“雌”來和“離”構(gòu)成押韻關(guān)系,所以是“雄雌”而非“雌雄”。
有些“錯誤”必須直接指出來,以防學生再犯,但教師必須事先準備好充分的理由,告訴學生為什么錯了,讓學生知錯改錯。
“錯誤”也是一種資源,巧妙利用語文課堂中的“動態(tài)錯誤資源”不僅可以使課堂變得更生動,還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錯誤”中成長。
【1】魏有芳.開發(fā)錯誤資源 生成“非良構(gòu)問題”【J】.新課程研究(基礎(chǔ)教育), 2010(06)
【2】張春莉,王迪.課堂生態(tài)觀下學生學習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學教師培訓,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