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薔
1993年,香港舞臺劇界的金牌編劇杜國威根據(jù)電影粵劇傳奇編劇江譽镠的生平經(jīng)歷創(chuàng)作了話劇《南海十三 郎》。
當時,謝君豪被選去和另外兩位演員競爭“十三郎”這個角色,“我們?nèi)齻€演出來的十三郎感覺都不一樣,一個是比較公子哥的,一個比較潦倒的,我是比較狂放的、傲骨的,導演就選中了我?!?/p>
《南海十三郎》正式上演后不久,香港新光戲院大劇場主席李居明表示,“十三郎”這個角色只能由謝君豪演出,根本無人能取代。在此后的二十幾年中,謝君豪在多次復排中一直在演繹這個角色,如今的《南海十三郎》也成為了眾人心中“代表了香港舞臺劇最高演出水準”的絕對經(jīng)典。
1997年,電影《南海十三郎》入圍臺灣電影金馬獎,在電影中繼續(xù)扮演“十三郎”的謝君豪擊敗了張國榮,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當時幾乎不會講普通話的謝君豪,只能讓普通話也不靈光的吳君如幫忙翻譯發(fā)言:“我很榮幸作為舞臺劇演員能夠拿到分量這么重的電影獎項?!?/p>
2016年4月15日,話劇《南海十三郎》將在北京天橋藝術(shù)中心上演,再次談及這個自己演了二十多年的角色,謝君豪說:“如果當時不是我演,那么現(xiàn)在人們心中的南海十三郎就會是別的樣子。”
這是一個“天妒英才”的悲劇。“南海十三郎”原名江譽镠,廣東南??h人。 因在家中排行十三,因而取藝名“南海十三郎”。江譽镠的父親江孔殷是晚清進士,也是曾經(jīng)富甲一方的廣州美食家,人稱“江太史”,“太史蛇羹”就是江家家宴中最有名的菜式。同時,他也是粵劇名家薛覺先的徒弟,電影皇后梅綺的叔叔。
25歲時,十三郎已是紅遍粵港的金牌編劇——《心聲淚影》《燕歸人未歸》《梨香院》《李香君》等都是他的作品。薛覺先主演十三郎寫的戲,每次打廣告,“南海十三郎編劇”都在上面,而薛覺先的名字在下面。戲一開演,就會成為城中熱事。
至于十三郎的才情,在戲劇舞臺上是這樣呈現(xiàn)的——每當興之所至,他會同時口授三個劇本讓人分別記錄,每個劇本都一氣呵成。
“才情是很多人都有,傲骨卻不是每個人都有?!毖萘?3年“南海十三郎”的謝君豪正是憑借這種對于“傲骨”的理解才拿到了這個角色,“他的傲骨是嶺南文化中知識分子的一種特別風骨,是廣東人獨有的意氣——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p>
也是因為這種“傲骨”,“南海十三郎”盡管前半生被捧為戲劇天才,后半生卻被這種性格所累,成了世人眼中的瘋子。
戲中的十三郎因為看不慣勞軍演出中的軟色情表演,動手打了同行;寫電影劇本又因為被導演亂改而翻了臉;即便走投無路也不愿意接受伯樂薛覺先曾經(jīng)的競爭者的編劇邀約;他是戲癡更是情癡,感情受挫后就始終孑然一身……落魄江湖,形容枯槁,從名編劇變成瘋子、乞丐,直至最后凍死在寒夜的街頭。
“千萬別想成為天才。天才只有兩種結(jié)局,一種是早死;二是瘋了,悲劇收場,因為天才是不會跟世俗妥協(xié)的?!边@句臺詞也成了《南海十三郎》這出戲流傳最廣的一句點題之語。
戲外的現(xiàn)實生活中,關于“南海十三郎”是真瘋還是裝瘋的爭論一直都未停息。侄女江獻珠在回憶十三叔的時候曾經(jīng)寫道:“說他瘋嗎?他記得每個子侄的名字,不會弄錯我們的父母。說他正常嗎?他的話里玄機,誰也參他不透?!?/p>
1975年,江譽镠本人曾受邀在某報紙上寫自傳。他用一首七言詩概括了自己的一生:“歸來百載厭囂塵,一路歸程贖一身。只手耕耘天欲雪,壯懷如我更何人?!闭f到戲劇,他的情緒一發(fā)不可收拾:“戲劇化的人生!戲劇是了解人生再把人生啟示出一條正確的途徑,現(xiàn)在戲劇界并不能把中國的前途啟示出來,真是一個最大的遺憾!所以,戰(zhàn)后我就不編劇了。”
因此,如果真像他自己說得那樣,那么所謂的“瘋”或許也只是一種逃避。
“其實所有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選擇用一種態(tài)度去面對這個世界,年輕的時候他非常恃才傲物,到潦倒的時候他選擇用瘋癲的態(tài)度面對,都是他的選擇。”謝君豪如此解讀十三郎的瘋癲。
一出戲演了超過二十年,每一個階段重演,謝君豪都會將自己的人生體悟置于角色之中。20多年前,謝君豪對南海十三郎的遭遇充滿了不平之氣?!疤嫠Р黄?,也是為自己不平,那時的自己也是這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恃才傲物,對想要追求的東西執(zhí)著,死都不放手?!倍?20年后,再演十三郎,謝君豪用的最多的詞不再是“遭遇”,而是“修行”。他將角色的前后反差演成了兩世為人的感覺,“他在用瘋癲的外在面對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嘗試慢慢地把以前執(zhí)著的東西一件一件放下。而他最執(zhí)著的事,不是他的財產(chǎn),不是他的朋友,不是他的叛逆,是他自己傲慢和傲氣?!?h3>為什么那么多人愛十三郎?
在舞臺上,謝君豪就是恃才傲物的南海十三郎,而現(xiàn)實中作為演員的他卻是平和而低調(diào)的創(chuàng)作者。從1989年香港演藝學院科班畢業(yè)進入香港話劇團算起,他出道已經(jīng)整整27年了,在隱私無所遁形的香港演藝圈,他一直都是安靜的“影帝”,零緋聞,從不炒作,被媒體稱為“緋聞絕緣體”和“人肉避雷針”。
雖然有金馬獎影帝的稱號傍身,多年來在影視劇領域也算是高產(chǎn),但在香港,謝君豪的成績還是多出自舞臺演出。這些年來,謝君豪出演過2000多場話劇、60多部舞臺劇,也是香港話劇團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首席演員。
他說,舞臺對他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上世紀80年代,北京人藝的《茶館》在香港演出時,還是半工半讀做劇院領位員的謝君豪就被于是之、藍天野、英若誠等人的演技迷倒。后來自己登上舞臺,他多次描述過這種感受:“舞臺就像我一人站在懸崖邊上,前面是無盡的空間,我用最大的力氣喊出去,聽見聲音回來,我享受這個回音?!?/p>
對于這么多年來,《南海十三郎》這出戲為什么還可以打破粵語演出的障礙,受到各地觀眾的熱捧,謝君豪和編劇杜國威給出了不同的答案。2014年,復排這部戲時,謝君豪曾有過疑問,是不是只有中老年觀眾才愛這出戲。結(jié)果那次演出卻意外收到了年輕人的追捧,交流中,謝君豪發(fā)現(xiàn)年輕人也許就是喜歡有個性一點的人物,他們愛看有才華的人堅持自己獨立價值觀的故事。
而杜國威則有些悲觀,在他看來,今時今日很多人還是很迷戀南海十三郎,大概是由于人們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心中很多牢騷,而南海十三郎放蕩不羈、憤世嫉俗,隨時都可以將老板臭罵一通,人們就會投入到南海十三郎這個角色中,認為自己如果是他就好了。
“我努力去想象他該是個怎樣的人,但他從不入夢!我十分喜愛南海十三郎,但我知南海十三郎一定不喜歡我,我是個慣性妥協(xié),慣性接受現(xiàn)實的人,我也不能似瘋非瘋地去活上三十多年,但每念及他,仍是熱淚盈眶,因為,一個編劇去寫另一個編劇坎坷的一生,實在需要無比抑制去抽離自己!”杜國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