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大學士解縉,年輕的時候,盡管很有學問,但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一次,有個大官蓄意拿他取樂。當著很多人的面,那大官沖著解縉說:“我聽說你會對對子,我出一句給你對對吧?!彪S后,他大聲念道:“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憋@然,這是諷刺解縉不會對句。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敘事,下句議論,結(jié)尾用“鋸”來諧“句”,用的是諧音雙關(guān)。大官念完,得意地笑著說:“解縉,你對呀!”解縉性情剛直,才思敏捷。他略加思索,張口念道:“一馬陷足污泥內(nèi),老畜生怎能出蹄(題)。”滿座的人聽了哈哈大笑,只羞得那老官僚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解縉對得工整極了。從字數(shù)上說,都是十五個字,上句七個,下句八個。從詞性來看,“二”對“一”,數(shù)詞對數(shù)詞;“馬”對“猿”,名詞對名詞;“陷”對“斷”,動詞對動詞;“足”對“木”,又是名詞對名詞;“污泥內(nèi)”對“深山中”,都是方位結(jié)構(gòu);“老”對“小”,形容詞對形容詞。從句子的結(jié)構(gòu)說,兩人的句子一樣。從結(jié)尾看,老官僚用“鋸”諧音“句”,解縉用“蹄”諧音“題”,都是雙關(guān)。老官僚的出句通過猿猴鋸木頭譏諷解縉不會對對子,解縉的對句通過一馬陷污泥,反擊老官僚不配出題目,內(nèi)容相同,所以對得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