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保孜
最后一次握手
◎ 顧保孜
1974年5月29日,周恩來陪同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會見毛澤東。會見結(jié)束時,鄧小平、喬冠華和毛澤東告別后就走出了書房。周恩來的專職攝影記者杜修賢也準備離開,但一扭頭,發(fā)現(xiàn)周恩來還站在門旁。這怎么回事?杜修賢一愣,總理今天的舉動一反常態(tài):平時總理在主席書房時并不拘禮,常常會談一結(jié)束就起身離去,害得他們總抓拍不到總理的鏡頭,可這次……周恩來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似乎在期待著什么。為何沒有參加最后的告別握手,又為什么不走呢?杜修賢猶豫了一下,心里的感覺十分復(fù)雜。他決定不急于離開,也站在靠門邊的墻根默默等待著。
毛澤東送客走到門邊,與站在門旁的周恩來目光相遇。瞬間,毛澤東一臉的笑容飛逝而去,立刻憂傷地垂下眼簾。這迅速變化的表情令杜修賢驚詫不已,他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端起照相機,將鏡頭對準他們。
鏡頭里,毛澤東憂傷地耷拉著眼皮,頭稍稍低著,蒼老的臉上布滿愁容和病容,花白稀疏的頭發(fā)整齊地向后梳著。迎著高懸的攝影燈,主席臉上的肌肉顯得很松弛,但很光潔,他身穿淺灰色的中山裝,顯得淡泊、莊重。此時,已十分消瘦的周恩來正用溫暖而睿智的雙目凝視著毛澤東。攝影光從他后側(cè)射來,他的腦后和脊梁披著一道光束,逆光中,他的眉毛依然濃密如初,充滿生氣。曾洋溢著樂觀的酒窩已被歲月的刀斧鑿成了兩道深深的溝紋,卻依然顯露出執(zhí)著的善意,但是,帶著一絲傷感的凝重神色在他的眉宇之間徘徊。
周恩來看著攜手奮斗了近半個世紀的毛澤東,慢慢地伸出了手,毛澤東也把手伸了過去。兩雙操縱中國革命方向的巨手再次握在了一起,組成了這神圣且沉重的瞬間。
當杜修賢咔嚓一聲按下快門時,他沒有想到這是共和國第一位總理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領(lǐng)袖最后一次對著攝影鏡頭握手道別。
1974年6月1日,也就是和毛澤東握手后的第三天,周恩來住進了305醫(yī)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摘自《周恩來最后600天》中國青年出版社圖/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