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捷
摘要:類型電影是在美國好萊塢發(fā)展起來,在世界許多國家盛行,是按照同以往作品形態(tài)相近,較為固定的模式來攝制、欣賞的影片,是電影商業(yè)化后的必然趨勢。本文以馮小剛的喜劇片為切入點淺論喜劇類型電影,分析馮小剛不同時期的影片及其喜劇特色,著重提煉出馮氏喜劇的類型構(gòu)架及類型特色。
關鍵詞:類型電影;馮小剛電影;喜劇電影
類型電影是在好萊塢的影響下培養(yǎng)起來的高度模式化的電影。商業(yè)因素是類型片形成的重要原動力。離開了對類型片商業(yè)價值的探討,就無法把握類型片的本質(zhì)。因為類型片歸根結(jié)底是電影商品化的產(chǎn)物,是為順應市場需求所創(chuàng)造的,以娛樂消遣為主導功能的電影系列產(chǎn)品。類型片是一種大眾文化藝術,它所表現(xiàn)的永遠不是少數(shù)先鋒的精英文化觀念,而是一種大眾文化心理。類型片的生存取決于受眾的消費需求、消費傾向。需求是類型存在的根本原因。類型電影發(fā)展至今包括了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等。類型電影的出現(xiàn)是電影發(fā)展和成熟的必然結(jié)果。
喜劇片是類型電影中一個重要類型,談到國產(chǎn)的喜劇片大致可分四個部分:馮小剛開創(chuàng)的馮氏幽默,寧浩的黑色幽默,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還有一個就是去年開創(chuàng)了十三億票房的《泰囧》,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帶來了喜劇類型電影的微轉(zhuǎn)型階段。本文想重點圍繞馮小剛掀起的“賀歲檔”喜劇類型淺論喜劇類型電影。
從 1997 年起,馮小剛連續(xù)打造《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三部賀歲電影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三部影片的主角都是一群平凡的為生活而辛苦忙碌的小人物。他們有著普通人的困惑、煩惱和夢想。觀眾看他們的生活就像看有自己參與的生活一樣,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某些影子,并找到某種安慰和情感的釋放。那么如果說馮小剛早期的這幾部作品主要看點是人物調(diào)侃和幽默的語言,還停留在都市喜劇甚至有那么點都市鬧劇的基礎上的話,那么從2001年《大腕》開始,馮小剛在自己的賀歲喜劇中投入了更多的理性思想和道德批判,更加重視故事情節(jié)的完善、立體和豐滿?!洞笸蟆肥邱T小剛喜劇電影的一個新高度,痞性十足的小人物、幽默語言的狂歡,使觀眾在影片中感受到了導演對社會的批判,以及對于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特別是廣告泛濫的譏諷與嘲弄。以此為轉(zhuǎn)折,馮小剛開始在賀歲喜劇中投射自己對社會的哲理反思,使自己的影片在思想上更上一層樓。從這個意義上講,馮小剛的賀歲喜劇正在逐漸地脫離原先都市喜劇、都市鬧劇的套路,朝情節(jié)劇、正劇的方向發(fā)展。2003年上映的《手機》一改馮小剛前幾部賀歲片的純喜劇風格,結(jié)局不再是皆大歡喜的大團圓,深層的悲劇意味逐漸地增強,稱得上是一部黑色幽默電影。到了2004年的《天下無賊》一改《手機》的陰郁,以溫暖而明朗的形象示人盡管本片情侶主人公的身份是賊,他們卻為了保護一個天真的農(nóng)村青年一個天下無賊的夢,也為了使一個新生命清白地降生人間,不惜挺而走險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次,馮小剛要的是讓觀眾在淚水中露出微笑,所以他沒有讓他的主人公和觀眾皆大歡喜。馮小剛的《非誠勿擾 I》和《非誠勿擾 II》這兩部影片中也是典型的馮氏喜劇類型。在《非誠勿擾 I》中,馮小剛的目的顯然是讓觀眾到電影院里看了之后開懷一笑。他抓住了受眾的心理,影片中貧嘴的男主人公、美麗實心眼的女主人公、優(yōu)美的風景配上浪漫的愛情、風趣幽默的語言再加上些對時事的調(diào)侃,讓觀眾感到親切和熟悉,感覺又重溫了早期馮氏電影的風格。《非誠勿擾 II》里有著淡淡的感傷,讓人感受到一種小資的情調(diào)。這部電影又讓人體會到了一種和早期馮氏喜劇的不同,影片摒棄了用無聊噱頭引發(fā)觀眾笑聲的純粹的調(diào)侃逗樂,讓觀眾在笑過之后產(chǎn)生了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對情感和道德的感悟。例如,病重的李香山和秦奮挑選墓地時說的話:“不看了,大通鋪一樣?;钪暮蛟硕?,到死了還是人擠著人?!庇哪L趣中,隱含著許多的無奈。情節(jié)發(fā)展到最后,喜劇和悲劇的成分交錯混合在一起,電影由喜劇很自然的過渡到了正劇,結(jié)局帶給觀眾無限的回味、感慨和思考。
通過對馮小剛喜劇電影的簡單分析我們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馮氏喜劇有其京味兒十足的語言、溫和的喜劇嘲弄和固定的演員表演,其電影作為類型片基本上是遵循比較固定的類型化因素和特征的。類型化電影有三個基本要素:1.公式化的情節(jié)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造型,在馮氏喜劇電影中都有充分體現(xiàn):
(1)公式化的情節(jié)——模式化板塊化的敘事結(jié)構(gòu)
在馮小剛的喜劇電影中,敘事基本上是遵循比較固定的模式,雖然具體情節(jié)千變?nèi)f化,但是深層模式是相同或相似的?;旧隙际鞘切∪宋镌趶碗s多變的時代的掙扎和不期而遇的一點溫情,套路一般是主人公,也就是葛優(yōu),碰見或者突發(fā)奇想什么事,于是與女主角以及戲里的第二男主角產(chǎn)生了一些糾葛,中間誤會和笑料百出,最后來一個或溫情或諷刺的大結(jié)局。有了這樣一個超穩(wěn)定的結(jié)構(gòu),觀眾就形成了相應的期待結(jié)構(gòu),這樣在欣賞影片中就減弱了對于敘事的緊張情緒,故事的主要脈絡和結(jié)局不再是觀眾需要孜孜探求的主要任務,這樣觀眾可以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于影片喜劇性的欣賞之上了。
(2)定型化的人物——固定的、類型化的人物的性格
馮小剛電影中的主人公(基本上都為葛優(yōu)扮演)的性格特征一般為淘氣、狡猾,有點小奸小壞,總能想出一些出奇不意的壞點子,但在關鍵時刻,還可以看出他們內(nèi)心的善良、真誠,甚至一點點的俠義。影片通常還會有一個理想化的女主角再加上一個類型化的臉譜式反角。
(3)圖解式的造型——風格化的影像
表意明確的電影語言和精致考究的影像,作為為老百姓服務的影片,馮小剛喜劇電影的影像構(gòu)造是從大眾的接受出發(fā),基本上采用常規(guī)鏡語,形式服務于內(nèi)容,縱使偶爾在形式和藝術上有所探索和實驗,也不重在強調(diào)導演個人的表達,而服務于面向大眾的傳達。
在本質(zhì)層面上,馮小剛通過自己的賀歲喜劇片實踐將世界電影的類型和美學觀念引進中國大陸,在經(jīng)典輕松的喜劇片中,加進本土或具有東方文化意味的東西,從而在電影受眾市場中實驗性地也是成功地確立了其獨特的中國式的輕松喜劇片,也打造了屬于他自己的馮氏幽默。
【參考文獻】
[1]郝建.影視類型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馮小剛.我是一個市民導演[M].電影藝術,2000.
[3]賈磊磊.中國類型影片[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
[4]翟麗娜.類型電影的成功實踐——馮小剛與周星馳喜劇電影比較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