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液體植物保護膜防治瓜實蠅的效果評價

      2016-04-25 06:52:44牛黎明張方平韓冬銀符悅冠
      生物安全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效果評價

      李 磊, 劉 歡, 牛黎明, 張方平, 韓冬銀, 符悅冠*

      1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環(huán)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yè)部熱帶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

      海南 ???71101; 2海南大學環(huán)境與植物保護學院,海南 海口570228

      ?

      液體植物保護膜防治瓜實蠅的效果評價

      李磊1, 劉歡2, 牛黎明1, 張方平1, 韓冬銀1, 符悅冠1*

      1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環(huán)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yè)部熱帶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

      海南 ???71101;2海南大學環(huán)境與植物保護學院,海南 ???70228

      摘要:【背景】瓜實蠅是一種重要的世界性檢疫害蟲,廣泛分布在我國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在室內和田間測定了液體植物保護膜對瓜實蠅的控制效能,并初步探索了該保護膜的作用方式,以期為瓜實蠅的綠色防控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方法】測定了應用保護膜后瓜實蠅的產(chǎn)卵、存活以及對苦瓜的為害率?!窘Y果】保護膜顯著影響了瓜實蠅產(chǎn)卵、存活以及選擇性。隨著保護膜濃度的升高,瓜實蠅的存活率和在供試苦瓜段上的產(chǎn)卵量逐漸下降,但300和400倍保護膜之間的差異不顯著。當濃度達到400倍時產(chǎn)卵量最低,為0.33粒,死亡率最高,約為50%;室內研究發(fā)現(xiàn)保護膜可持續(xù)影響瓜實蠅產(chǎn)卵5 d;此外,通過將保護膜應用在損傷的苦瓜上,發(fā)現(xiàn)保護膜并沒有抑制瓜實蠅產(chǎn)卵。在田間,研究發(fā)現(xiàn)苦瓜的果長影響了保護膜的應用效能,2種果長的苦瓜應用保護膜后12~14 cm苦瓜的被害率顯著低于6~8 cm苦瓜的被害率。【結論與意義】400倍的植物液體保護膜是防治瓜實蠅的最佳濃度,應用時間建議每4 d一次。保護膜最合適的應用時期為果長發(fā)育至12~14 cm時,即生長后期。施用保護膜時一定均勻,且在寄主果實受到損傷時不宜噴施保護膜。

      關鍵詞:液體植物保護膜; 瓜實蠅; 效果評價

      瓜實蠅Bactroceracucurbitae(Coquillett)是一種重要的世界性檢疫害蟲,起源于印度,現(xiàn)已廣泛分布于熱帶、亞熱帶、溫帶的3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Dhillonetal.,2005)。在我國,該蟲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貴州、云南、四川、湖南、江蘇、臺灣等地(歐劍峰等,2008)。瓜實蠅通過成蟲將卵產(chǎn)于果實或其他柔軟的組織中,幼蟲孵化后在果實內部蛀食,造成果實畸形、黃化、腐爛、脫落等。瓜實蠅的寄主廣泛,高達120多種,對社會經(jīng)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馬興莉等,2013; Christenson & Foote,1960; Dhillonetal.,2005; Nishida & Bess, 1950)。目前,瓜實蠅的防控已成為許多國家的研究重點和熱點。

      在國外某些特定地區(qū)采用昆蟲不育技術控制瓜實蠅,即大量釋放瓜實蠅的不育雄蟲,與野外雌蟲進行交配,不產(chǎn)生后代,逐漸降低其種群,甚至根除種群(李志紅等,2013; Dhillonetal.,2005; Koyamaetal.,2004)。其中,日本和美國通過釋放大量不育雄蟲,多個地區(qū)的瓜實蠅基本根除(Dhillonetal.,2005; Koyamaetal.,2004);釋放阿里山潛蠅繭蜂Fopiusarisanus(Sonan)、弗氏短背繭蜂Psyttaliafletcheri(Silvestri)、弗蠅潛蠅繭蜂OpiusfletcheriSilv.等寄生蜂,在美國、印度的某些地區(qū)也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Dhillonetal.,2005; Harrisetal.,2010)。在我國,化學農藥的施用仍是防治瓜實蠅的主要手段(周國輝等,2012)。由于瓜實蠅的大多寄主為連續(xù)采摘、連續(xù)生長的瓜果類蔬菜,使用農藥的過程中容易將農藥噴灑在處于采收期的果實,從而導致農殘超標(陳志杰等,2004)。此外,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瓜實蠅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抗性(Vontasetal.,2011)。因此,亟需尋找新的安全有效的瓜實蠅防治措施。

      液體植物保護膜是天然物質提取乳化制成的粘稠水乳劑,對環(huán)境安全。兌水稀釋后噴于植物表面,形成保護膜,從而起到防蟲防病的作用(馬長亮,2014)。田間藥效試驗發(fā)現(xiàn),噴灑液體植物保護膜對蚜蟲和枇杷灰斑病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趙國富等,2009; 趙國富和徐森富,2011)。鑒于國內瓜實蠅的防治手段單一,且將保護膜用于該蟲的防治未見報道,本文在室內和田間測定了液體植物保護膜對瓜實蠅的控制效能,并初步探索了該保護膜的作用方式,以期為瓜實蠅的綠色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蟲源

      供試瓜實蠅采自海南各市的果蔬園,于室內飼養(yǎng)多代后備用。

      1.2供試材料

      供試苦瓜MomordicacharantiaL.來源于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環(huán)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儋州實驗基地,2014年1月育苗露天栽種,4月中旬掛果,種植面積約80 m2,品種:熱研2號;供試液體植物保護膜(LPPF)為陜西開新宇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3保護膜濃度的篩選

      將新鮮無損傷的苦瓜截成6 cm的小段,放入盛有0.5%的苯甲酸鈉水溶液中浸泡5 min后取出晾干,用封口膜將截段裸露的果肉包裹;用清水將保護膜逐級稀釋成300、400、500、600倍液,并依次均勻噴灑在苦瓜截段上;待苦瓜表面水分蒸發(fā),放入養(yǎng)蟲籠(35 cm長×35 cm寬×35 cm高),每籠1塊,養(yǎng)蟲籠事先放入同一批次且羽化15~20 d的瓜實蠅25對,并提供足夠的清水和飼料(白糖∶酵母粉=1∶1)供其取食,48 h后記錄瓜實蠅的產(chǎn)卵量和死亡數(shù),每個處理重復3次;以僅噴灑清水的苦瓜(事先用0.5%的苯甲酸鈉溶液浸泡5 min)作對照,重復3次。

      1.4保護膜防治瓜實蠅的持效性

      將400倍液的保護膜噴施在苦瓜截段(事先用0.5%的苯甲酸鈉溶液浸泡5 min)上,其他處理方法同1.3。試驗分8組進行,每組均重復3次。1組統(tǒng)計瓜實蠅的死亡數(shù),每隔1 d 統(tǒng)計一次。其余7組統(tǒng)計瓜實蠅的產(chǎn)卵量,每隔1 d取出1組苦瓜截斷解剖獲取卵量;從第2天起,每天檢查所有處理組中瓜實蠅的死亡數(shù),剔除并補充與其發(fā)育和性別一致的成蟲,以當天解剖苦瓜截斷中的卵作為瓜實蠅當天的產(chǎn)卵數(shù)。以僅噴灑清水的苦瓜(事先用0.5%的苯甲酸鈉溶液浸泡5 min)作對照。

      1.5損傷處理后保護膜對瓜實蠅產(chǎn)卵的影響

      以1.3的方法獲得苦瓜截段,利用0#昆蟲針和砂布分別在苦瓜表面進行均勻扎孔和摩擦損傷處理,然后將400倍液保護膜噴施在苦瓜截段上,其余處理方法同1.3。試驗分4組,每組重復3次,每隔1 d取出1組苦瓜截斷解剖獲取卵量;從第2天起,每天檢查所有組中瓜實蠅死亡數(shù),剔除并補充與其發(fā)育和性別一致的成蟲,以當天解剖苦瓜截斷中的卵作為瓜實蠅當天的產(chǎn)卵數(shù)。

      1.6保護膜對瓜實蠅產(chǎn)卵選擇性的影響

      以1.3的方法獲得苦瓜截段,并在其表面噴施400倍液保護膜或清水,待苦瓜表面水分蒸發(fā)備用。試驗分2組同時進行:一組為選擇性產(chǎn)卵,即將噴有保護膜和清水的苦瓜各1塊放置在一個養(yǎng)蟲籠中;另一組為非選擇性產(chǎn)卵,即將噴有保護膜和清水的苦瓜分別放置在獨立的養(yǎng)蟲籠中,每籠1塊,以上試驗均重復4次。養(yǎng)蟲籠事先放入同一批次且羽化15~20 d的瓜實蠅25對,并提供足夠的清水和飼料(白糖∶酵母粉=1∶1)供其取食,48 h后記錄瓜實蠅的產(chǎn)卵量。

      1.7保護膜對瓜實蠅產(chǎn)卵選擇性的影響

      在苦瓜種植區(qū)劃分約15 m2的小區(qū),選擇健康且生長一致的苦瓜植株,待掛果盛期,停止使用任何殺菌劑和殺蟲劑,選取并標記生長中期(雌花謝后4~6 d,果長6~8 cm)和生長后期(雌花謝后8~11 d,果長12~14 cm)的苦瓜各20條,噴灑400倍液保護膜,重復3次,以清水噴灑的苦瓜作對照。每隔2 d,檢查苦瓜的被害率,以瓜表皮或果肉發(fā)現(xiàn)瓜實蠅卵或幼蟲作為為害指標統(tǒng)計苦瓜的被害率。

      1.8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AS 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保護膜對瓜實蠅成蟲產(chǎn)卵量和死亡率的影響

      保護膜顯著影響了瓜實蠅的產(chǎn)卵量,且隨著濃度的增高瓜實蠅的產(chǎn)卵量逐漸下降(圖1A)。其中,當保護膜濃度為300和400倍時,瓜實蠅的產(chǎn)卵量最低,平均0.33粒,但這2種濃度下產(chǎn)卵量的差異并不顯著;保護膜顯著影響了瓜實蠅的存活(圖1B),死亡率最高約為8%。400倍的植物液體保護膜是影響瓜實蠅產(chǎn)卵和存活的最佳濃度。

      2.2400倍保護膜防治瓜實蠅的持效性

      由于對照的瓜實蠅并未死亡,故未做死亡率統(tǒng)計。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保護膜處理后,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瓜實蠅的死亡率也逐漸增加,最高可達50%,但從第4天開始,瓜實蠅的死亡率并沒有顯著增加(圖2A)。

      400倍的保護膜可持續(xù)抑制瓜實蠅產(chǎn)卵5 d,從第6天開始,瓜實蠅的產(chǎn)卵量逐漸增加;在處理的7 d內,瓜實蠅在對照苦瓜上的產(chǎn)卵量顯著高于在植物保護膜處理苦瓜上的產(chǎn)卵量(圖2B)。

      2.3損傷處理后保護膜對瓜實蠅產(chǎn)卵的影響

      扎孔和摩擦處理后的苦瓜噴灑400倍保護膜后并沒有抑制瓜實蠅的產(chǎn)卵,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瓜實蠅產(chǎn)卵量逐漸增加,其中第3天和第4天的產(chǎn)卵量差異不顯著(圖3)。

      2.4保護膜對瓜實蠅產(chǎn)卵選擇性的影響

      液體植物保護膜顯著影響了瓜實蠅的產(chǎn)卵選擇性。在非選擇性產(chǎn)卵試驗中,苦瓜經(jīng)400倍液保護膜處理后,瓜實蠅產(chǎn)卵量(0.5粒)顯著低于未處理苦瓜上的產(chǎn)卵量(13.3粒);選擇性產(chǎn)卵試驗中,瓜實蠅在對照上的產(chǎn)卵量(22粒)顯著高于其在處理后的苦瓜上的產(chǎn)卵量(1粒)。因此,保護膜對瓜實蠅有一定的趨避作用。

      圖2 不同處理時間下保護膜對瓜實蠅存活和產(chǎn)卵的影響

      圖3 苦瓜損傷處理后保護膜對瓜實蠅產(chǎn)卵量的影響

      2.5噴灑保護膜后瓜實蠅對不同果長苦瓜的為害

      由表1可知:將保護膜噴施于6~8 cm果長的苦瓜2、4 d后,苦瓜的被害率分別為16.67%和61.67%,顯著低于對照。但噴施保護膜6和8 d后,處理和對照苦瓜被害率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被害率達到100%;將保護膜噴施于12~14 cm果長的苦瓜4、6 d后,苦瓜的被害率分別為4.33%和15.00%,顯著低于對照。但噴施保護膜8 d后,處理和對照苦瓜被害率之間沒有顯著差異;此外,苦瓜的果長影響了保護膜的應用效能,2種果長的苦瓜應用保護膜后,12~14 cm苦瓜的被害率顯著低于6~8 cm苦瓜的被害率(經(jīng)多元方差分析得出,p<0.0001)。

      表1 不同果長的苦瓜噴灑保護膜后瓜實蠅的危害率

      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同列不同大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在0.01水平上差異顯著。

      Different small letters deno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p<0.05. Same capital letter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p<0.01.

      3討論

      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噴施保護膜于不同果長的苦瓜,對瓜實蠅的抑制效能不同,主要表現(xiàn)為施用保護膜2、4 d后,瓜實蠅對6~8 cm苦瓜危害率低于對12~14 cm苦瓜的危害率,且后者表現(xiàn)出的保護膜持效性與室內生測結果相似。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12~14 cm的苦瓜處于生長后期,發(fā)育漸漸停止,而6~8 cm的苦瓜處于快速生長或膨大的時期,造成保護膜施用后形成的膜狀層容易破裂,從而更容易遭瓜實蠅的危害;另一方面,從表1對照中的結果也可看出,瓜實蠅本身更偏好危害6~8 cm的苦瓜,造成在同一施藥環(huán)境下仍更嗜好6~8 cm的苦瓜,這也說明液體植物保護膜更適用于苦瓜掛果后期。此外,由于瓜實蠅基本不為害生長前期的苦瓜(果長3~4 cm)(李磊等,2015),故本試驗并未選擇生長前期的苦瓜作為田間試驗的對象。

      趙國富和徐森富(2011)將液體植物保護膜噴施在柑橘新梢上,發(fā)現(xiàn)其對蚜蟲有較高的致死作用。而本試驗發(fā)現(xiàn),保護膜不僅對瓜實蠅有致死作用,而且對產(chǎn)卵還有抑制和趨避作用。研究也發(fā)現(xiàn),選擇性產(chǎn)卵試驗中,瓜實蠅在對照苦瓜上的產(chǎn)卵量顯著高于其在非選擇試驗對照上的產(chǎn)卵量,說明植物液體保護膜的施用可能刺激了瓜實蠅的產(chǎn)卵,導致成蟲通過大量產(chǎn)卵于未施藥的苦瓜上來應對保護膜帶來的脅迫,也說明在施用保護膜時一定要噴施均勻,否則可能給未施藥的瓜果帶來更大的危害。此外,將保護膜噴施于扎孔和摩擦損傷處理的苦瓜,發(fā)現(xiàn)并沒有抑制瓜實蠅的產(chǎn)卵,說明寄主一旦受到機械、人工、產(chǎn)卵等損傷后,僅噴施保護膜已不能防治瓜實蠅。

      危害苦瓜的實蠅除瓜實蠅外還有南瓜實蠅,肉眼區(qū)分兩者的卵和幼蟲無法。但從野外調查和田間監(jiān)測中發(fā)現(xiàn),為害苦瓜的實蠅約97%均是瓜實蠅,所以田間試驗中苦瓜為害率均記為瓜實蠅導致;本試驗中的植物液體保護膜不屬于農藥范疇類,屬于物理防治中的噴霧套袋防治,且有效成分比較復雜,故試驗無法以有效成分來所占的比例換算成農藥常用的濃度單位,而應用“倍數(shù)”單位顯得比較直接,容易用于生產(chǎn)中;試驗還發(fā)現(xiàn),保護膜對瓜實蠅有致死作用,死亡率最高達50%,但致死的原因并不清楚,需要進一步研究。

      結合本研究的結果,400倍的植物液體保護膜是防治瓜實蠅的最佳濃度,建議每4 d應用一次,最合適的應用時期為果長發(fā)育至12~14 cm時。此外,施用保護膜時一定要均勻,且在寄主果實受到損傷時不宜噴施保護膜。

      參考文獻

      陳志杰, 張淑蓮, 梁銀麗, 張鋒, 徐福利, 嚴勇敢, 2004. 果實類蔬菜套袋技術效果評價. 西北植物學報, 24(5): 850-854.

      李磊, 陳泰運, 牛黎明, 張敬寶, 符悅冠, 2015. 苦瓜套袋防治瓜實蠅和南瓜實蠅的效果評價. 植物保護, 41(6): 225-229.

      李志紅, 姜帆, 馬興莉, 方焱, 孫壯志, 秦譽嘉, 2013. 實蠅科害蟲入侵防控技術研究進展. 植物檢疫, 27(2): 1-10.

      馬長亮, 2014. 一種多功能液體植物保護膜劑. 中國, CN103733924.

      馬興莉, 李志紅, 胡學難, 吳佳教, 2013. 橘小實蠅、瓜實蠅和南亞果實蠅對廣東省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評估. 植物檢疫, 27(3): 50-56.

      歐劍峰, 黃鴻, 吳華, 劉桂清, 鄭基煥, 韓詩疇, 莫偉冬, 2008. 瓜實蠅國內研究概況. 長江蔬菜 (9): 33-37.

      趙國富, 徐森富, 2011. 康潔液體植物保護膜防治蚜蟲田間藥效試驗. 浙江農業(yè)科學 (6): 1362-1363.

      趙國富, 葉建立, 夏鋆彬, 徐有根, 2009. 康潔液體植物保護膜防治枇杷灰斑病田間藥效試驗. 浙江農業(yè)科學 (4): 763-764.

      周國輝, 劉曉亮, 梁育喆, 張獻強, 曾東強, 2012. 14種殺蟲劑對瓜實蠅老熟幼蟲和蛹的毒力測定. 農藥, 51(3): 209-212.

      Christenson L D and Foote R H, 1960. Biology of fruit flies.AnnualReviewofEntomology, 5(1): 171-192.

      Dhillon M K, Singh R, Naresh J S and Sharma H C, 2005. The melon fruit fly,Bactroceracucurbitae: A review of its biology and management.JournalofInsectScience, 5(4): 1-16.

      Harris E J, Bautista R C, Vargas R I, Jang E B, Eitam A and Leblanc L, 2010. Suppression of melon fly (Diptera: Tephritidae) populations with releases ofFopiusarisanusandPsyttaliafletcheri(Hymenoptera: Braconidae) in North Shore Oahu, HI, USA.Biocontrol, 55(5): 593-599.

      Koyama J, Kakinohana H and Miyatake T, 2004. Eradication of the melon fly,Bactroceracucurbitae, in Japan: importance of behavior, ecology, genetics, and evolution.AnnualReviewofEntomology, 49: 331-349.

      Nishida T and Bess H A, 1950. Applied ecology in melon fly control.JournalofEconomicEntomology, 43(6): 877-883.

      Vontas J, Hernandez-Crespo P, Margaritopoulos J T, Ortego F, Feng H T, Mathiopoulos K D and Hsu J C, 2011.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Tephritid flies.Pesticide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 100(3): 199-205.

      (責任編輯:郭瑩)

      征訂啟事

      《生物安全學報》是由中國植物保護學會與福建省昆蟲學會共同主辦的面向生物安全科學國際前沿的中英文學術刊物。 本刊為季刊,每年2、5、8、11月15日出版。國內統(tǒng)一連續(xù)出版物號(刊號)CN 35-1307/Q,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5-1787。每期定價28元,全年112元(不含郵資)。

      讀者對象:國內外農業(yè)科研院(所)、農業(yè)院校、綜合性大學的農業(yè)科研與管理人員。

      訂閱方式:在線訂閱或向編輯部訂閱。

      在線(http:∥www.jbscn.org)訂閱:

      在本刊網(wǎng)站首頁左側“讀者登錄”專區(qū),進行注冊、登錄后,點擊左側“期刊訂閱”菜單中的“期刊征訂”子菜單,填寫相關信息。按照以下匯款方式匯款后,進入讀者操作后臺,點擊左側“期刊訂閱”菜單中的“訂費登記”子菜單,進入相關界面,單擊“匯款信息登記”鏈接,在彈出的頁面中完成登記。編輯部收款后,將按訂閱要求進行寄送。

      向編輯部訂閱:

      請您認真填寫以下表單,將其與匯款憑據(jù)一并郵寄、傳真或E-mail至本刊編輯部,以便我部查收匯款及郵寄刊物。

      訂單明細(請在所需刊期下打√)年份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累計期數(shù)合計金額2016年共___期共___元姓名:單位:(請詳細至院系或部門一級)地址: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市(縣)_____________區(qū)(鎮(zhèn))____________________郵編:電話:郵箱:備注

      匯款方式(郵局匯款):

      地址:福州 金山 福建農林大學《生物安全學報》編輯部, 350002

      收款人:郭瑩

      聯(lián)系方式: 電話/傳真:0591-88191360, E-mail: jbscn99@126.com

      Effect evaluation of liquid plant protection film in controllingBactroceracucurbitae

      Lei LI1, Huan LIU2, Li-ming NIU1, Fang-ping ZHANG1, Dong-yin HAN1, Yue-guan FU1*

      1EnvironmentandPlantProtection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s/KeyLaboratoryofIntegratedPestManagementforTropicalCropsofMinistryofAgriculture,Haikou,Hainan571101,China;2CollegeofEnvironmentandPlantProtection,HainanUniversity,Haikou,Hainan570228,China

      Abstract:【Background】 The melon fly Bactrocera cucurbitae, which is an important quarantine pest worldwide, has distribut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 in China. We evaluated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liquid plant protection film on B. cucurbitae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From these preliminary results, we explored the mode of action of protection film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control of B. cucurbitae. 【Method】 The oviposition and survival of B. cucurbitae and damage rate of Momordica charantia were evaluated after spraying the protection film of different doses.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tection film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oviposition, survival and selectivity of B. cucurbitae. The fecundity and survival of B. cucurbita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protection film.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olutions concentrated at 300× and 400×. The lowest fecundity (0.33 egg) and highest mortality (50%) were observed at solution concentrated 400×. The data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protection film could persistently suppress the oviposition of B. cucurbitae for five days. The protection film did not significantly suppress the fecundity of B. cucurbitae on injured bitter gourd treated with the protection film. In the field, the length of bitter gourd has effect on the control. The damage rates of 12~14 cm gourd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6~8 cm gourd after spraying the protection film. 【Conclusion and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protection film at a 400× concentration was the optimum application concentration for control of B. cucurbitae, once every four days. The optimum application period was during the late gourd development i.e. at length of 12~14 cm. The protection film should be applied evenly on gourds. The injured host fruits were not suitable for applying the protection film.

      Key words:liquid plant protection film; Bactrocera cucurbitae; effect evaluation

      DOI:10. 3969/j.issn.2095-1787.2016.01.012

      作者簡介:李磊, 男, 助理研究員, 博士。 研究方向: 昆蟲生態(tài)學及害蟲綜合治理。 E-mail: lee_lay@163.com*通訊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fygcatas@163.com

      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yè)(農業(yè))科研專項(201103026);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2014hzs1J003)

      收稿日期(Received): 2015-05-09接受日期(Accepted): 2015-06-21

      猜你喜歡
      效果評價
      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平臺的脊柱結核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不同劑型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評價
      二氧化碳驅采油井壓裂措施評價及認識
      Fs866斷層注漿效果評價
      綠色科技(2016年20期)2016-12-27 18:34:36
      多傳感器圖像融合技術
      蒸汽流量計在油田的應用
      社區(qū)醫(yī)生與二級綜合醫(yī)院??坡?lián)動模式對高血壓患者管理的效果評價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區(qū)護理干預效果評價
      植物保護劑防治害蟲效果的評價研究
      肝臟射頻消融術應用全面細致化護理的效果評價
      曲靖市| 郧西县| 北票市| 桐庐县| 柞水县| 卫辉市| 房山区| 金昌市| 岳普湖县| 象山县| 永定县| 西安市| 诏安县| 通城县| 沙田区| 栖霞市| 林芝县| 三门县| 竹北市| 寿宁县| 手机| 永康市| 同仁县| 玉田县| 长乐市| 皋兰县| 鹿邑县| 洛南县| 察雅县| 冀州市| 乌拉特中旗| 垦利县| 寿宁县| 普安县| 马公市| 鄱阳县| 巨野县| 玉环县| 河南省| 雅安市| 新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