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往往陷于“熱鬧”“低效”的尷尬境地,筆下根據(jù)多年來的實踐與探索,立足課堂,靜心反思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并總結出了八項有效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合作學習;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主要形式,因此被越來越多的語文老師所認同。如今,合作學習已成為傳統(tǒng)的單一的班級授課制的成功的補充形式,為全面推進新課標的實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問題思考
(一)目標不恰當,學生缺乏內驅力
主要反映在教師對目標的定位不到位,因而不能激發(fā)合作學習的興趣、欲望。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目標定位過高,超出孩子的能力所及,合作學習時學生往往“望洋興嘆”“束手無策”,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二是目標過低,缺乏挑戰(zhàn)性,沒有討論的必要,合作學習貌似熱鬧,實則毫無價值可言;三是目標過多,短短幾分鐘,提出許多學習任務,學生無所適從,只一味奔著任務敷衍了事,這種情緒下,任何學習方式都是事倍功半的。
(二)時間不保證,合作方法未掌握
“匆匆上陣,草草收兵”是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常見的現(xiàn)象,教師既想展示合作學習的過程,又怕擠占過多的教學時間,于是課堂會呈現(xiàn)這樣的幾種狀況:一是沒有學生的自學為基礎,教師直接出示自學要求分組學習,其結果是學生一片茫然,不知怎么展開合作學習。二是有的教師并未對學生講明合作的方法,平時又缺乏對學生的有效訓練,學生還沒掌握合作的一般程序,便要求合作。此時,教室如捅了“蜂窩”,一片大亂,其效果可想而知。三是學生剛展開合作活動,教師便下令收兵,學生當然是唯命是從。長此以往,學生對合作學習本身也產生了諸多的懷疑,又何談神而往之。
(三)調控出偏差,成果展現(xiàn)變花樣
合作是課堂的一種學習形式,是生生、師生間共同學習、影響的一種方法,但在課堂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在提出合作學習要求,布置學生合作學習后,自己便游離于學生之外。學生學習的過程如何?效果如何?有什么問題,一無所知,以至大組交流時無所適從,無法應變,從而導致低效。還有的老師,在組織大組交流時全然不顧學生的合作成果,隨心所欲,又回到了與沒有合作學習一樣的問答模式。原來合作學習是“虛晃一槍”而已。
二、策略研究
基于上述問題,筆者通過兩年時間的探索實踐認為應實施以下策略:
(一)目標導向
如六年級上冊課文《船長》中有這樣一句話“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對于這句話的解讀,我組織了這樣的三次合作與爭論。A.以四人小組交流你認為船長真的會命令開槍嗎?B.按個人的選擇分成兩大組,分別討論會或不會的原因。C.將大組討論的原因概括成主要的二至三個方面,分別推選代表交流,其他同學可補充。由于每次目標明確,層次安排巧妙,學生情緒高漲,反應活躍,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都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
(二)激發(fā)興趣
例如教學《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一課,在結束課文的內容學習后,我設計如下問題情境:魯濱遜是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男孩子們,你們要以他為榜樣,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那么,這本書女孩子有沒有必要讀呢?此時,有部分同學點頭,有部分同學沉默,更有部分學生情緒有些激動,想要一吐為快,于是,我乘勢組織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學生興趣盎然,聰明才智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學生的相互碰撞中迸發(fā)。
(三)充分自學
感悟課文時的合作學習一般按照:目標展示——個體自學——小組合作——大組交流——評價激勵的程序進行。學生圍繞目標,充分自學,學有所得。那么,在小組學習中就有表達的欲望,表達的內容,并相互啟發(fā),相互影響。如教學《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時,我緊扣中心詞“神奇”,展開分層學習,在學習高原柳的外形特點時,先要求學生自讀畫出最能體現(xiàn)“神奇”的詞句,并作好簡要批注,然后分組交流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神奇”的,并能讀出這種神奇的感覺。由于有了充分的自學時間,即使后進生,也總會有些學習所得的,小組合作學習時便能暢所欲言了。
(四)長于訓練
要想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不是靠一些偶爾進行的松散自由的合作便可能達到的。它需要一個長期訓練、學習的過程,尤其是固定的小組合作,它更需要一個有效的程序來控制。以四人合作小組為例,一般先要安排角色:分別擔當主持人(組織管理)、匯報員(匯報小組學習成果)、記錄員(記錄要點)、檢查員(控制時間)。然后在實踐中各司其則,教師加以指導反復訓練,在熟練操作的過程中,角色輪流擔任。從而使全體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五)有效反饋
大組交流的內容是小組學習結果的結晶。信息源有哪兒?應該是每個小組的代表——匯報員的交流。一個代表交流,其他小組代表作補充。而全班同學均要仔細傾聽及時捕捉新信息,形成新想法再作補充。如此便形成了全班同學間的信息交流過程,成為相互影響,共同提高的過程。教師擔當?shù)氖墙M織者、指導者的角色。沒有了教師的“高壓”,學生心理充分自由,有時會出現(xiàn)小組間爭論的場面,在時也會出現(xiàn)小組間相互“倒戈”的場面。
(六)善于激勵
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共同學習有了結果。此刻,學生關注的是什么?是這一成果的價值是否有創(chuàng)造性,是否得到教師的肯定,是否獲得同學的夸獎等。因此,教師要有教學機智,及時作出評價。評價,應貫穿于合作學習的全過程,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表揚時以學習小組和個性為評價對象。批評時,以學習小組為評價對象,而不針對個性,并不時提出希望。唯有如此,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才會越來越高漲。
(編輯:龍賢東)